做了三年的全职妈妈,如今宝宝入学了,重新回到了职场,在育儿、幼儿园、家庭、婚姻、情感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依然是那个喜欢分享的妈妈,希望能够分享更多能够碰撞出火花的话题和带娃干货……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很多事情,远观的时候是一种感受,身临其境的时候是另一种感受。
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会认为养孩子并不是什么难事,教育也不是什么难事,认为自己将来有了宝宝,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得很优秀。
有了女儿以后,心情完全变了。
“我的女儿就一定是最优秀的”,多少父母有这样的心态在某个阶段里,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认为自己的孩子表现是最好的。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所有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心态,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大部分家长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在幼儿阶段,一些家长会认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最棒的,行为能力是最优秀的,或者是家教是最好的。
到孩子上学了,学习成绩和各项技能有了正面pk的时候,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开始给孩子加班加点,让孩子转战各个培训班。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保持在一个优秀的状态,能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可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只有那么几个而已,剩下的孩子只能被分到各个阶段,可能是中上游,可能是中等,也可能是中下游、甚至是表现最差的那些孩子。
而这些都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普通”。
家长越早意识到这一点,对孩子就越有好处。
父母努力培养的女孩,最后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日本有个记录片《人生七年》专门追踪了13个孩子,这个13个孩子均来自日本的中产阶级的家庭,也就是普通的家庭。
其中有个女孩子叫贵子的经历,很能引起我的共鸣。
贵子出生在东京的一个中产之家,父母非常重视她的教育。
早在21年前,贵子已经辗转在各个兴趣班了,钢琴、游泳、书法、剑道等等。
她7岁的时候,每周都要搭乘两次火车去补习班。
可见“鸡娃”现象不仅在我们国家流行,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一样的,“鸡娃”往往存在于条件一般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有知识,有想法,并且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贵子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可是贵子的经历并不顺遂,在她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她每次到了关键的升学点,总是不能进入到第一志愿的学校。
她总是觉得自己让父母失望了。
在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父母的期望下,她长大了。
她毕业之后相当一名空姐,好运终于来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她的第一个志愿,这简直让她感到狂喜,她觉得她终于可以让父母骄傲了。
可有了满意的工作,就有了满意的人生吗?
并不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工作中,她经常要提心吊胆,稍不注意就要被骂,被领导骂,被顾客骂,她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受着。
可即便如此,为了保住工作,为了生活,如此忍耐着也没换来长久的稳定,不久她所在的航空公司出现了问题,倒闭了,她只能重新找工作……
看着这一幕,让人百感交集。
这不就是我们精心培育的孩子吗?这不就是我们的孩子最终长大的样子的吗?
父母费尽心力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重新调整我们的初衷,放平心态,孩子身体健康性格健全就是好的我经常会在文章中提到我家宝宝,我家宝宝刚满3周岁,如今也已经入学了。
我多次跟老师沟通过我的教育理念,我说:我不希望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我能够接受她是个平凡的孩子。我也能接受她不那么擅长社交,她只要能够健康快乐,拥有健全的人格,就行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也这样做下去,并不是不希望孩子的优秀,我觉得学习各方面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不想把“我一定要优秀”的概念强行灌输到孩子的头脑里,这样就会产生压力,就容易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
对一个孩子来说,拥有健全的人格,要比拥有优秀的学业重要得多。
最关键的是,当家长捋顺了这个思路之后,孩子反而更容易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取得相对好一点的成就。
这就是“水到渠成”。
即便是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那也没有什么,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真的不要把个人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这样不但不会激励到孩子,反而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糊涂的父母,才会把对孩子的希冀写在脸上聪明的父母,对孩子有希冀,但是从来不会把对孩子的希望写在脸上。
他们更重视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更重视孩子的思维方式,更重视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更重视孩子的自律程度,更重视孩子的决断能力……
糊涂的父母,会把对孩子的希望挂在嘴边,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挂在嘴边,在外人面前炫耀孩子,在孩子面前打击孩子,表扬其他的更优秀的孩子。
本来以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实际上这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增加孩子的挫败感,对于提升孩子的抗压力、提升孩子的适应力毫无用处,最后只能让孩子高开低走,越来越普通。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376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