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卖石头到卖风景 新昌首个全国文明村的逆袭之“路”

2018-09-07 08:4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孙良 通讯员 俞临新

卖石头到卖风景 新昌首个全国文明村的逆袭之“路”

龟溪江沿村流淌,宛如一条碧带串起青翠的山色、崭新的民居、整洁的村道……这是全国文明村、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的新貌。不久前,意在山林·金心明中国山水画创作班来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采风,为董村维则祠等撰写对联,留下件件墨宝。你可能怎么都想不到,这个“全国文明村”曾经却是当地有名的“落后村”……

董村由原先的上董村、下董村、外泄下、里泄下、上居坑五个行政村撤并而成,位于沙溪镇南侧15公里,以盛产花岗岩和杨桐而闻名。

以前,从省道江拔线至王金线,驶入盘山公路,约1个小时才能到达董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让董村成为了一个“空心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下的都是老残病弱,因为道路不便,村里也没有让产业扎根的“土壤”,花岗岩无人加工生产,杨桐柃木等农业特色经济也无法大展拳脚,村民致富遥不可及,这一度成为该村村干部的大“难题”。

谈起董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平步青云,当了该村20年村党组织书记的俞春国感慨道:“没有路,就没有董村的今天!”为了让山里的产品出得去,新昌交通部门对王金线进行了路肩硬化和路面摊铺等改造。

卖石头到卖风景 新昌首个全国文明村的逆袭之“路”

此后,董村通过盘活花岗石资源,走上“点石成金”的石材之路,从绍兴市的贫困村成为了集体经济富裕村。

“崭新的沥青路取代了以前的沙石路,两个弯道进行了截弯取直,几座农村危桥村也得到维修加固。”俞春国告诉记者,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村里考虑到开采石材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小的污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董村选择了生态发展之路。“我们建立杨桐专业冷库,建设杨桐加工、保鲜、收购、贮运生产线,实行就地收购、成品出村,进一步完善杨桐开发、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通过走‘绿叶生金’产杨桐之路,让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2016年,董村引进漂流项目。但碍于盘山公路的“惊险”,自驾游的旅客纷纷望而却步,交通短板影响游客体验,让俞春国等头疼不已。借着“四好农村路”建设这股东风,新昌县交通部门又持续对王金线进行了路面的拓宽改造。现在,王金线也是董村等5个山村1万多村民连接山外世界的“快车道”。去年夏天,该村日均接待3000余人次。

在小黄山漂流所在的里泄下自然村,每到漂流旺季,全村会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家门口支起小摊贩卖各类农副产品,漂流旺季能吸引约6万游客。“最忙的那天,四五个亲戚过来一起帮忙,一张桌子一个饭点翻了三次桌!”在一家农家乐,一位梁姓村民说。

如今,董村村的项目和景点一个接着一个,变化一年一个新模样:开发小黄山漂流、小黄山古道驴行线路,挖掘村庄历史人文资源,修缮俞则祠,改建悠然居,建成俞宝宅和“发现·沙骑”民宿,引进国学馆项目,建设全国首条彩虹骑行道……

卖石头到卖风景 新昌首个全国文明村的逆袭之“路”

除了打造骑行、登山、采摘、漂流、民宿等项目为主的特色旅游线路。新昌县首个金融大管家已经落户董村,还直接带动了一批越商回归——陈定波原来在嘉兴桐乡工作,在听说家乡发展的变化后,他毅然回乡创业,投资漂流产业。

在王金线上,有条1975年建成的绍兴地区首条公路隧道——群英隧道,但不幸的是,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隧道开通没几个月就发生了塌方事故,1979年9月,经专家联合勘察,隧道被封闭。经济的发展使得“打通隧道”成了当地群众的共同心愿。去年初,新昌县交通部门组织各方专家经过严密论证后,启动了隧道改建方案,并于今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新隧道紧挨群英隧道,取名王金隧道,全长391米,总投资近3000万元,预计明年初可通车。

如今,乡村旅游的全面开发,使董村完成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二次创业,从“石头饭”、“杨桐饭”转向了“生态饭”、“旅游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村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2017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近90万元,2018年有望突破100万元。”俞国春充满感触地说,“路通人和百业兴,公路是董村人不可缺席的致富‘密码’。”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388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