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建党百年 红色浏阳 | 烈士屈珊臣:年过花甲干革命

建党百年 红色浏阳 | 烈士屈珊臣:年过花甲干革命

建党百年 红色浏阳 | 烈士屈珊臣:年过花甲干革命

建党百年 红色浏阳

本期栏目

咱们一起追寻

浏阳籍烈士屈珊臣

的革命足迹

主持修建邓家桥

1930年11月,沙市河背邓家桥的邓启吾拟写两副挽联送到秀山,其中一副写道:

不过桥,要修桥,人称傻,我称杰;有家产,谈共产,官曰昏,民曰贤。

挽联祭奠的人,名叫屈珊臣,是一位共产党员。屈珊臣出生于1868年,其父屈桃溪是位热心教育的老秀才,长年在家设馆授徒。屈珊臣从小跟着父亲读古书,四书五经都烂熟于心。成年之后,屈珊臣关心地方教育,乐于为地方做好事,成为当地一名很有名望的绅士。

有一次,屈珊臣在参加沙市团(注:团是上世纪初的行政区名)召开的绅士会,在沙市街上看到一个头流血的老人。他一打听,原来是老人从距沙市街一公里左右的捞刀河经过时摔伤的。当时的捞刀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踩着河中的跳石过河。附近的人告诉屈珊臣,河中跳石是按照成年人的步幅设置的,加上流水冲刷变得又光又滑,老人孩子经过时摔伤是常事。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屈珊臣找到当地几名乡绅,建议在河上修一座石拱桥。不料,一名李姓绅士听了大笑,“你讲话真像喝凉水,这河多宽呀!没有几箩担银花边(指银元),谁敢动工?”但是,屈珊臣坚定地说,“这桥非修不可!你们怕,我来为首,不管要修几拱,我们屈家兄弟负责修一拱。”还有人劝屈珊臣,“你家住在秀山,家里人一年能走桥上过得几回呀?”屈珊臣凛然道,“修桥不是为了我家里人好过河,哪怕我一辈子不从这里过也要修!”

为了兑现“修一拱”的承诺,屈珊臣卖掉了一部分田产,得到银元200多块,又动员家族兄弟凑了100多块银元,一并捐献作为修桥资金。由于屈珊臣颇有声望,修桥又确利民,当地不少开明绅士都出了资。

经过2年多的艰苦努力,一座壮观的石拱桥竣工了!因为桥两端多是邓姓族人,此桥取名为“邓家桥”。

屈珊臣为首修建邓家桥的义举,得到当地群众的感念,以沙市团的名义赠送他家一块“人杰地灵”的匾额。

反对歧视妇女

屈珊臣虽然读的是古书,但思想并不守旧,喜欢阅读新书刊。有人去长沙,他总是委托带点新的书刊报纸回来。

1921年春,屈珊臣好友陈聘臣的侄女陈昌甫和北盛镇进步青年田波扬结婚。田波扬经常到秀山东山里走动,和屈珊臣也熟络起来。1925年,潘心元在浏阳北区秘密发展农民协会,结识了屈珊臣。在和年轻人的交往中,屈珊臣的新知识、新思想不断增长。1926年,浏阳农民协会日益发展,共产党的组织也不断壮大。屈珊臣的堂兄弟屈清臣、屈锡臣,侄子屈三畏、屈运生等都加入了农民协会。1926年,屈珊臣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东山里的屈姓人推举屈珊臣(注:当时他未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为族祠的族长。屈珊臣当上族长之后,一反陈规旧俗,首先拿族祠祭祖不允许妇女参加的陋习开刀。在冬至祭祖的那天,他授意共产党员弟嫂张贵媛,带领族中妇女,走进祠堂跪拜祖宗、上桌吃饭,气得族中一群老顽固直跺脚,寻屈珊臣的岔子。后来,屈珊臣干脆让张贵媛等几名“女将”负责祭祖的司礼。年过花甲干革命拿出存款买枪支

1929年,屈珊臣的独生女儿屈镇华和同村的张添长结了婚。张添长和父亲张坤六都是潘心元发展的共产党员。1930年,浏阳的革命运动正轰轰烈烈地开展。7月,全县各区都组建了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这时,屈珊臣已年过花甲,仍然精神饱满地参加各项活动。他担任区苏维埃政府财务委员,把家里的积蓄都取出来,买了枪支交给赤卫队。时局动荡,不久后,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浏阳苏区,在浏阳县城成立了团防总局,联合各地的地主武装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屈珊臣因为年事已高,没有随赤卫队转移。不久后,张坤六被敌联防队杀害,屈珊臣也被捕关押在毛公桥联防队部。屈珊臣被捕的消息传到了沙市团,一些开明绅士联名写报告向团防局说情,说屈珊臣为首修建邓家桥,替当地群众办了大好事。沙市团团总黄少怀等人却一口咬定屈珊臣犯了大罪,“你们保别个可以,保屈珊臣不行。”1930年11月,屈珊臣被杀害于毛公桥,时年62岁。来源:浏阳市融媒体中心 | 刘志光 (根据《长沙英烈》等整理)

编辑:何正章

校对:罗 巍 张司宇审核:李 婷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09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