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阿庆嫂的历史原型是谁?有何依据?

阿庆嫂是样板戏《沙家浜》中的女主角,而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的,《芦荡火种》故事的架构是根据军旅作家崔左夫的《血染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而来的。由此可以看出,阿庆嫂这个人物是经过许多作者提炼升华,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的结果。那么,阿庆嫂的原型是谁呢?

阿庆嫂的历史原型是谁?有何依据?

其实阿庆嫂就是“千千万万个抗日妇女的化身”。

《沙家浜》讲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新四军转移时,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他们同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进行了顽强机智的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剧中阿庆嫂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特别是“智斗”一出戏更是表现了阿庆嫂机智勇敢、善于观察,善于利用,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

《沙家浜》里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里?这个问题争议了很久,原故事发生在苏南阳澄湖畔,那么具体在那个地方呢?以及沙家浜到底是苏州什么地方呢?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才确定故事发生在在常熟芦荡乡(原横泾乡)沙家浜镇。

阿庆嫂的历史原型是谁?有何依据?

剧中的春来茶馆在哪里?“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是《沙家浜》的一段经典唱段,演唱的人就是阿庆嫂。阿庆嫂开了一家春来茶馆,成为掩护抗战游击队的根据地,也是戏里最为著名的场景之一。在实际历史中,到底有没有这个春来茶馆呢?

可惜的是,在沙家浜镇没有发现春来茶馆的踪迹。不过在沙家浜镇曹家浜发现了抗日时期的“东来茶馆”和“春海茶馆”,它们曾经是新四军的联络站。 其实,像这样的茶馆不下30多个,都曾经是八路军的联络点。

阿庆嫂的历史原型是谁?有何依据?

没有春来茶馆,那么,这么多的茶馆里,有没有阿庆嫂这样的女老板呢?换言之,阿庆嫂的原型又是谁呢?没有春来茶馆,却发现相似的茶馆不下三十个,显然哪个茶馆里有阿庆嫂这个人物原型,哪个茶馆最接近。换个思路,以人找物,找阿庆嫂的原型是谁?(本题重点来了)

不找不知道,工作人员通过家访和翻阅资料,发现了七个阿庆嫂的原型人物,她们分别是:陈二妹、朱凡、干桂宝、戴阿大、范慧琴、徐巧珍、陆二嫂。

不过还有个意外收获,作为《沙家浜》“春来茶馆”救护的36个伤病员之一的原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黄烽指出,他就是在沙家浜养伤的众多伤病员中的一个,戏里的春来茶馆就是现实中的“东来茶馆”,老板就是胡广兴,其妻子就叫“阿兴嫂”。

问题来了,明明茶馆是个男老板,为何到剧里就变成了老板娘呢? 原来戏里男角色太多,女角色少,为了剧情好看,于是就改成了女老板阿兴嫂了,后来为了唱腔听起来高亢嘹亮把“兴”字改成了“庆” 字。

阿庆嫂的历史原型是谁?有何依据?

综上所述,阿庆嫂完全是个虚构的形象。所以探究阿庆嫂的原型是谁,还是上面那句话,是千千万万个抗日妇女的形象。如果非要具体化,那就是上面提到的七个女同志和一位男同志,请记住英雄的名字:陈二妹、朱凡、干桂宝、戴阿大、范慧琴、徐巧珍、陆二嫂。和男同志胡广兴。

撰文/秉烛读春秋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14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