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慧军题写)
咱老家在哪里?村名咋来的?有多少姓氏?出过多少名人?有啥传说故事?一切尽在《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
胡状镇汤庄村
【地理位置】
汤庄村,位于濮阳县城东南23公里,距胡状镇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东北与鲁河镇龙宿村搭界,东南与文留镇孟英村接壤,南与文留镇杨肖寨村相望,西与贾庄村毗邻,西南距张温寺0.5公里,胡文路自村南横贯东西。
【村名来历】
汤庄村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朝初年,公元1370年,汤姓始祖奉旨东迁安徽濉州后,又因灾荒迁至现址,起名汤庄。
【民族人口】
汤庄村有汤、赵、王、胡、李共五姓,全部为汉族,汤姓为望族,占全村人口40%。全村共有198户729人,耕地939亩。
【历史沿革】
汤庄村,解放初期归濮阳县杜堌八区前柏桃乡管辖;1956年建立集体农庄,汤庄、姚庄、贾庄、赵楼合并为一个集体农庄,并成立初级社,汤庄村为一、二、三队合作社;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汤庄、姚庄、贾庄、赵楼四村合称为东四村大队,归胡状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大伙食堂解散,东四村再次合为一个大队;1983年恢复乡镇建制,称胡状乡汤庄村民委员会;2013年胡状撤乡建镇,改称胡状镇汤庄村委员会至今。
【经济发展】
20世纪60年代,水利设施极度匮乏,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亩产100斤以内,群众温饱问题难以解决。70年代分3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1眼机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业兴起,群众的经济收入倍增,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街道、胡同得到硬化,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街头路口至通大道。近几年来,村民买车、盖楼房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教育文化卫生】
1949年前,汤庄村没有1个大学生。建国后,建了3间房子,创办1所小学;后来4个村合并学校,校址在贾庄村,改称“东四村小学”。自恢复高考以来,本科毕业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3名。修建了2个垃圾池,建阅览室2间。建有卫生室1所,配备2名卫生管理员,一般看病不出村,新农合参合率96%。
【古今人物】
赵奠丽,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乙未科进士,1658年考取拔贡,任河南武陟县知县,因修筑沁堤有功,得到顺治重用,后因操心过度,猝死在武陟县县衙内。
赵迷路(1920-1948),曾用名赵先路,1947年入伍,在解放郑州时壮烈牺牲。
王增文(1921-1948),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洛阳时壮烈牺牲。
王德社,1925年生,曾荣获濮阳市老年太极拳大赛第三名。
王德祥,1925年生,1947年入伍,曾在某雷达站任连长。荣获濮阳市老年太极拳大赛第三名。
赵同太(1925-1948),曾用名赵修太,1947年入伍,在解放洛阳时壮烈牺牲。
王风祥(1925-1990),1947年入伍,淮海战役立三等功。
赵富宝,1927年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时任某连连长、机枪手,在上甘岭战斗中立一等功。
王德胜,1944年生,中共党员,曾任王称堌乡党委书记、县监察局局长、县工会主席、县物价局局长、县人大代表等职。1992年、1993年两度被评为全国工会先进工作者。
赵奈汤,1950年生,字梓隆,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文科研究生毕业,曾任开封市第五、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开封大学工会主席等职。著作有《实用妇幼保健咨询》等十多篇论文、小说,其中《唐山大地震亲历记》荣获国家二等奖,现被全国六所高校聘请为客座教授。
汤文明,1953年生,中共党员,曾任濮阳市新华书店财务科科长。
王在元,1961年生,濮阳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曾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青年人才。
王在钦,1971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河南省牧业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曾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王在彬,1972年生,中共党员,濮阳市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王在嵩,1974年生,中共党员,濮阳县城关镇副镇长。
赵晓杰,1974年生,现任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
赵文峰,1979年生,大学本科,高级职称,现任开封市邮政局保安公司计划部及人才资源部主任、副总经理。2009年荣获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
【村中故事】
祖孙三代称兄弟
村里有个赵修彬,去刘河寨赵秋喜家里串亲戚。赵秋喜与赵修彬是连襟,二人见面一阵寒暄,就进屋落座喝茶,称兄道弟好不热闹。
一会儿,赵秋喜的父亲赵修山来到儿子院里取东西,一见赵修彬也很亲热。由于赵修山与赵修彬都是十九世本家,属于同宗兄弟,所以二人相见,也是哥弟相称。
赵修山的母亲王秀云凑巧也赶来了,因为她是汤庄的老闺女,按街坊辈来论与赵修彬同辈,所以见到赵修彬也称兄弟。
祖孙三代称兄弟,听起来是笑话,但仔细品味,亲情乡情,温暖人心。
父子抬杠
建国前,汤庄村有个赵木匠,他有个儿子名叫赵秋兰,人已二十好几了。
那时候,地里缺井少渠,农户耕种只能靠天吃饭。有一年,到了播种季节,老天爷却一个多月没下雨,这可急坏了赵木匠。一天晚上,总算下了一场雨。赵木匠一早起来,就掂把铁锨到地里查看墒情,挖土一瞅,雨下得足有四指多深。
他赶紧跑回家,喊儿子起床,下地种庄稼。喊了几遍,秋兰才从屋里走出来,睡眼惺忪的问他爹:“喊俺这么早,弄啥咧?”赵木匠对儿子说:“昨天晚上下了场好雨呀,孩子,这雨太及时了!”
秋兰呢,本来就是个吃粮不问事儿的主,哪会像他爹那么高兴!就没好气地回他爹道:“下个雨看把你高兴的,有啥用?咱又不养鱼养泥鳅。”
赵木匠用手点着儿子:“傻孩子,怎么能说没用啊?雨下的正好,种什么出什么!”
秋兰说:“种小米呢?”
赵木匠说:“小米没皮,只要有皮都能出!”
秋兰说:“种鸡蛋出不出?”
赵木匠说:“鸡蛋有皮无嘴儿,有嘴儿都能出!”
秋兰犟道:“茶壶有嘴儿有皮,那咱种茶壶吧!”
一句话呛得赵木匠无言以对,一甩袖子转身而走,独自去地里耕种去了。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23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