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各镇村名来历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东郭镇:
战国末期,齐国官员姓东郭名武雁携家眷来此建村,以姓命名东郭村。
政区沿革
东郭镇旧属滕县。1946年,东郭等24个村划归邹县连青区。1949年,复归滕县入第六区。1956年,改称东郭区。1958年,从邹县划入夏庄等32个村,与东郭区各村同入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分建为冯卯、东郭两公社。1965年,改建东郭区,1968年,恢复东郭公社。1984年,撤社设镇。党山乡,原属滕县。1946年划归邹县。1958年10月,复归滕县,入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东郭公社)。1962年,分出建夏庄公社(驻夏庄)。1982年,因迁驻大党山,更名为党山公社。1984年3月,撤社改建为乡。2001年,撤东郭镇、党山乡,合并设立东郭镇。
东郭中村
位于滕州东北14.4公里,滕州至平邑公路北侧,系东郭镇政府驻地。战国末期,齐国官员东郭武雁携眷来此建村,取名东郭村;继有张氏等姓迁入,仍用原名。相传,东汉时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于此植柏树一株,后以真人仙柏被列入蕃阳八景之一,嗣因村庄逐渐扩大,于1912年分前、中、后三村,本村为东郭中村。
东郭前村
位于滕州东北14.4公里,滕州至平邑公路北侧,系东郭镇政府驻地。战国末期,齐国官员东郭武雁携眷来此建村,取名东郭村;继有张氏等姓迁入,仍用原名。相传,东汉时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于此植柏树一株,后以真人仙柏被列入蕃阳八景之一,嗣因村庄逐渐扩大,于1912年分前、中、后三村,本村为东郭前村。
东郭后村
位于滕州东北14.4公里,滕州至平邑公路北侧,系东郭镇政府驻地。战国末期,齐国官员东郭武雁携眷来此建村,取名东郭村;继有张氏等姓迁入,仍用原名。相传,东汉时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于此植柏树一株,后以真人仙柏被列入蕃阳八景之一,嗣因村庄逐渐扩大,于1912年分前、中、后三村,本村为东郭后村。
武楼
东郭中村西700米东郭至党山公路南侧。元末(1333—1368年),韩氏兄弟二人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东近东郭,取村名为西郭。明代(1368—1644年),陈氏自山西省迁入定居,后陈氏移居村西另立新村,名西郭。元西郭村之韩、孙、武等姓分称韩庄、武楼、孙围子。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统称韩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武楼。
西郭
位于东郭中村西1.8公里,马河水库东干渠东侧。明代(1638—1644年),陈氏自山西省迁来西郭村定居,明末(1628—1644年),陈氏由原西郭村迁此建新村,仍名西郭,沿用至今。
陶庄
位于东郭中村东南4.8公里,城河北岸。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任姓由山西省来此建村,因西邻辛绪,取名东辛绪。清初(1644—1661年),陶氏迁入,改名陶家庄,今称陶庄。
辛绪
位于东郭中村东南4.8公里,城河北岸。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徐氏迁此建村,名新徐。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演为辛绪,沿用至今。
邵疃
位于东郭中村东南4.2公里,城河北岸,户主水库西干渠之西。相传唐代初期(公元618—626年),此处为郭河上游一片荒滩,邵氏来此建村,取村名为邵滩,后因摊字不雅,改为邵疃。
大坞沟
位于东郭中村南部2.8公里,户主水库西干渠穿村而过。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秦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居坞沟河岸,取村名为坞沟,后为区别河下游之坞沟村,改称大坞沟。
马庄
位于东郭中村东部偏南4.1公里,东与山亭区冯卯乡九老庄为邻。明洪武年间(1638—1644年),冯、刘、赵、马、柴诸姓来此定居,初名会宽庄,继改杏花村。明末(1628—1644年),议更名为马家庄,今称马庄。
东冯庄
位于东郭中村东部偏南2.2公里,东临冯卯乡境。清初(1644年),马氏从山西省迁此建村,名冯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东冯庄。
刘庄
位于东郭中村东1.6公里,东临冯卯乡境。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刘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取名刘庄,沿用至今。
杨明庄
位于东郭中村东南2公里,户主水库西干渠东侧。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杨氏兄弟三人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地处涝洼地名为杨家湖,后称杨庄,1982年因重名,改为杨明庄。
上户主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3.7公里,北近户主水库。相传,此近处原为连青山纪王女之避暑游宫,宫殿侧建有护卫兵营。金天会年间(1123—1137年),张氏自东郭迁游宫故址之北定居,渐成村落,取村名上护主,后演为上户主。
下户主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2.5公里,户主水库东西干渠之间。相传,此近处原为连青山纪王女之避暑游宫,宫殿侧建有护卫兵营。明初(1368—1398年),范氏自兖州、周氏自水北庄迁来游宫故址之南建村,议取村名下户主。1982年—1991年,依本村农房规划,全村东移300米于旧河道上建成新村,仍名下户主。
山前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2.5公里,东与冯卯乡赵家岭为邻。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此处已建成村,因村居桃花山上桃杏满山、花开遍坡,名为杏花村。清末(1875—1911年),因地处桃花山南麓,改称小山前,1968年更为山前。
温庄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1.8公里,滕平公路北侧。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温氏来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温庄。
辛勤庄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5.2公里,东南与冯卯乡相山毗邻。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许氏由许沃迁此建村,名新庄。民国初年改为辛庄。1982年因重名,更称辛勤庄。
黑石岭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6.8公里,望母山西北麓,西南近户主水库。清初(1644—1661年),徐氏由北徐庄迁此建村,因村多黑色大石块,故名黑石砬,1982年更名为黑石岭。
许沃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5.7公里,望母山西麓,西邻户主水库。清初(1644—1661年),许氏从北徐庄迁此建村,因四面环山,取名许窝,后演为许沃。
北徐庄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5.7公里,户主东水库北岸。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徐氏从下户主迁此建村,名徐家庄,1961年更称北徐庄。
李沟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4.8公里,户主水库东南岸。明中期(1460—1552年),李氏由下户主迁此建村,因村侧巨石形似方桌,古村名为八仙桌,后以地多沟壑,更名李沟。
冯沟
位于东郭中村东北6.2公里,西邻户主水库,北与党山乡吴哨毗邻。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冯氏从安上村迁此定居,因位于山沟之侧,故名冯沟。
岭头
位于东郭中村北部偏东3公里,户主水库西干渠两侧。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张氏从下户主迁此建村,因地处岭头,面临河道,故名岭头。
朱洼
位于东郭中村北部2.3公里,户主水库西干渠西侧。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朱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地处丘陵之低洼地带,故取村名为朱洼。
李岭头
位于东郭中村北部2.8公里。清末(1875—1911年),李氏从连青山后迁此建村,因居山岭之侧,以姓氏和地势取名为李岭头。
香台
位于东郭中村北部偏西2公里。清乾隆六年(1741年),神姓迁此建村,因崇神灵,筑台烧香,以此取名为香台,1937年一度改为香疃,1945年复称香台。
魏沟
位于东郭中村北部3公里。清中期(1733—1822年),魏氏一度由朱洼迁此建村,因地处山沟之侧,故名魏沟。
前任厂
位于东郭中村北部3.5公里,户主水库西干渠西侧。相传,此近处乃系战国时期纪王为护卫连青山女王城所设之杀人场,俗呼人场。明中期(1460—1552年),任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取名任厂;清中期(1733—1822年),李氏迁入,后经发展,于1949年村分为二,称大、小任厂,1962年更称前任厂。
后任厂
位于东郭中村北部3.8公里,北临户主水库。相传,此近处乃系战国时期纪王为护卫连青山女王城所设之杀人场,俗呼人场。明中期(1460—1552年),任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取名任厂;清中期(1733—1822年),李氏迁入,后经发展,于1949年村分为二,称大、小任厂,1962年更称后任厂。
京台
位于东郭中村西北2.2公里,东郭至党山公路穿村而过。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郭氏迁此建村,为求五谷丰登,曾设台焚香颂经祭拜谷神,因取村名为经台,后演为京台。
白河
位于东郭中村西北2.4公里,北与党山乡新田村为邻。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白氏迁此建村,因居小河之滨,名为白沟河,今称白河。
牛皮岭
位于东郭中村西北3.2公里,东郭至党山公路北侧。相传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薛礼征东时曾于此安营,帐篷皆为牛皮制作,后王氏来此建村,取名牛皮岭。
马河
位于东郭中村西北3.7公里,东郭至党山公路北侧。马河水库东南岸。相传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薛礼征东时路经于此,曾饮马于河边,此河俗称马河,后李氏来河边建村,取名马家河,今称马河。
后明
位于东郭中村西3.2公里。明中期(1460—1552年),刘氏由山西省迁此定居,后段、徐等姓相继迁入,共建成村,因此地北一里许有明理村,故称南明里村,简称南明。1949年,以方位分前、中、后三村,本村为后明。
前明
位于东郭中村西3.5公里。明中期(1460—1552年),刘氏由山西省迁此定居,后段、徐等姓相继迁入,共建成村,因此地北里许有明理村,故称南明里村,简称南明。1949年,以方位分前、中、后三村,本村为前明。
中明
位于东郭中村西3.5公里。明中期(1460—1552年),刘氏由山西省迁此定居,后段、徐等姓相继迁入,共建成村,因此地北里许有明理村,故称南明里村,简称南明。1949年,以方位分前、中、后三村,本村为中明。
黄园
位于东郭中村西5公里,西南与龙阳镇西朱仇毗邻。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黄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取名黄庄。1982年因重名,改为黄园。
东朱仇
位于东郭中村西偏南5公里,西隔北沙河与龙阳镇西朱仇相望。此近处宋代末期即以成村,宋末此处即有村庄,名千家店。明初(1368—1398年),村遭水患,居民散居于沙河两岸之土丘高坡上,改村名为诸丘;清康熙年间(1622—1722年),朱氏自山西省迁入,更为朱仇,后人繁户增后村分为二,本村居河东,为东朱仇。
大绪庄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4.8公里,西与龙阳镇小寨毗邻。明中期(1460—1552年),褚姓来此建村,取名大绪庄,后赵、李等姓相继迁入,议更村名为大绪庄。
楼里
位于东郭中村西北1.8公里,东郭至党山公路南侧。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张氏迁此建村,名张家楼;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吕氏迁入,更名楼里。
田庄
位于东郭中村西2.8公里。明末(1628—1644年),田氏兄弟三人自邹县龙泉迁此建村,以姓取名田庄。
东明
位于东郭中村西部偏北3.5公里。明初(1368—1398年),黄氏自山西省迁此建村,村民和睦相处,相互礼让,取村名为明理村,后因村南里许又建一明理村,本村改为北明理村,简称北明。1949年村分为二,本村为东明。
西明
位于东郭中村西部4.2公里,北沙河南岸。明初(1368—1398年),黄氏自山西省迁此建村,村民和睦相处,相互礼让,取村名为明理村,后因村南里许又建一明理村,本村改为北明理村,简称北明。1949年村分为二,本村为西明。
虺城店
位于东郭中村南4.5公里,城河北岸。相传,此处系殷纣王大臣尤虺的封地,后城废设为驿站。清初(1644—1661年),徐氏来此开店,取名虺城店,后渐成村名。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因居郭河上游,一度被称为郭上店,清末至今仍称为虺城店。
苏楼
位于东郭中村南4公里,马河水库东干渠西岸。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徐氏从河南省迁此建村,名徐家楼;清末(1875—1911年),苏姓迁入,改村名为苏楼。
后坞沟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4.6公里,滕平公路东侧。明洪武二年(1369年),满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地处坞沟河上游,故名坞沟。万历年间(1573—1620年),称小坞沟,后依方位称后坞沟,1938年一度改称满庄,1982年复名后坞沟。
前坞沟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5.5公里,城河北岸。明初(1368——1398年),刘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地处坞沟河谷地,故名坞沟。为区别上游之坞沟,改称小坞沟;19489年以方位分立四村,本村居南,名前坞沟。
西坞沟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5.2公里,城河北岸。明初(1368——1398年),於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地处坞沟河谷地,故名坞沟。为区别上游之坞沟,改称小坞沟;19489年以方位分立四村,本村名西坞沟。
东坞沟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5.2公里,城河北岸。明初(1368——1398年),刘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地处坞沟河谷地,故名坞沟。为区别上游之坞沟,改称小坞沟;19489年以方位分立四村,本村名东坞沟。
后梁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6公里,城河北岸。明初(1368——1398年),阎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古梁水上游,且南近古庙梁上堂,故名梁上,后为区别村南之梁上村,本村改称后梁上,今称后梁。
南徐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6公里,与城郊乡于楼为邻,滕平公路东侧。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徐氏由称前迁此建村,名为徐家庄,1958年更为南徐。
罗庄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5.7公里,滕平公路西侧。明洪熙元年(1425年),罗氏迁此建村,名罗家庄。今称罗庄。
南唐林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6.2公里,马河水库南干渠西侧。1965年马河水库建成蓄水,党山乡唐林村部分居民迁此定居,名新村, 1982年改称南唐林。
龙王庄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7公里,西南与龙阳镇尚河圈毗邻。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王氏由李岭迁此建村,于村前沟上架石桥一座,故取村名为干石桥,后改称王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龙王庄。
屯里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5公里,马河水库南干渠纵穿村中。相传明代中期(1460—1552年),此处无人烟,有朝廷屯官冷氏来此屯垦,屯户聚居成村,名冷所屯,1964年改称屯里。
玉泉村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5.2公里,马河水库南干渠西侧。清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夏氏从党山乡夏庄迁此建村,随原籍称夏庄,1982年因重名改称玉泉村。
巴庄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6.2公里,西与龙阳镇杜沙土为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巴氏迁此建村,名巴家庄,后孙、刘二氏相继迁入,仍用原名,今称巴庄。
前张坡
位于东郭中村南偏西3公里,滕平公路东侧。此处原为东郭张氏所立庄园,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刘氏居此为佃,逐渐成村,名张坡,1950年村分为二,本村居南,称前张坡。
后张坡
位于东郭中村南偏西3公里,滕平公路东侧。此处原为东郭张氏所立庄园,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刘氏居此为佃,逐渐成村,名张坡,1950年村分为二,本村居北,称后张坡。
秦林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3.7公里,滕平公路西侧。此处有东赵坡秦姓之祖坟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范氏自南徐来此建村护林,逐渐发展成村,取名秦林。
东赵坡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4.2公里,马河水库南干渠东侧。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赵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周围宽阔平坦的原野,取名赵坡,1982年因重名,以方位改称东赵坡。
黄金坡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3.8公里,马河水库南干渠东侧。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黄氏从北明迁此建村,名黄坡,1982年因重名改为黄金坡。
常庄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2.5公里,滕平公路西侧。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常氏由山西省迁来建村,以姓氏名为常庄。
大堂门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2公里,东近滕平公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李氏迁此建村。相传有一朝官巡防民间,曾于此立堂断案,故取村名为堂门,后曾一度称为李家堂门,嗣因村西南建有小堂门村,本村改称大堂门。
小堂门
位于东郭中村西南3.2公里,东近滕平公路。相传此处元代既已成村,由张、戴、伊、何等姓居此,随近村之名堂门;明后期(公元1553—1644年),公氏自邹县公庄、李氏由小宫迁入,并有周氏迁来,分片定居,曾一度称公家堂门、周家堂门,后经发展连为一体,统称小堂门。
大党山
位于滕州市东北18公里,谷山之南,马河水库东2公里,系党山乡政府驻地。明代中期(1460—1552年),党氏从东郭迁此建村,名党郎山,1949年改称大党山。
夏庄
位于大党山东部2.5公里,东南紧邻户主水库。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夏氏从山西省迁此建村,名夏家庄,今称夏庄。
新田
位于大党山南部偏东2.2公里,南部与东郭镇白河村为邻。明初(1368—1398年),张氏由邹县骆头村迁此西侧2公里处建村,名高庄,后称西高庄;1959年休马河水库,大部居民东迁至此,名为新村,另有部分村民迁至马河水库东岸定居,仍称西高庄,两个居民点同为一个行政村,1982年统称新田。
东高庄
位于大党山南偏西2公里,南与东郭镇牛皮岭为邻,东郭至党山公路东侧。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马氏从微山马口迁此建村,因居前、后高庄之东,故取名为东高庄。
北蒋庄
位于大党山东南1.5公里,东南部与东郭镇前、后任厂毗连。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蒋氏从种寨迁此建村,名蒋庄,1982年因重名,以方位称北蒋庄。
小党山
位于大党山东偏南1公里,东近户主水库。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贺氏从东郭来此建村,因西邻党郎山,故称小党郎山,1949年改为小党山。
谷山庄
位于大党山北部2公里,谷山西南麓。明代中期(1460——1552年),李氏由城西大李庄迁来谷山脚下建村,名为谷山庄,沿用至今。
林岭
位于大党山北部300米处。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林氏由费县林家大洼经龙阳乡林村迁此建村,因地处山岭,故名林岭。
前高庄
位于大党山南部偏西2公里,西邻马河水库,南距东郭镇马河1公里。明初(1368—1398年)近有此村,名高庄村,原址在今址西1里许,后相继来此定居者分布于山岭之间,街随称高庄;宣德年间(1426——1435年),分前、后、东三个高庄,1959年因修马河水库东迁至此,重建家园,沿用原名前高庄。
瓦峪西
位于大党山东北5.5公里,北邻邹县骆庄。俗传,战国时期纪王女修道于连青山,王乃解集犯人至此烧制砖瓦,为女建城居之,名女王城;后李氏自邹县中心店来砖瓦厂旧址建村,名瓦家狱;嗣因狱字不吉利,以三面环山改称瓦家峪,1953年村分为二,此为瓦峪西村,1973年部分居民迁往西北岭建村,名为瓦峪西北岭,今称瓦峪西村。
瓦峪东
位于大党山东北5.5公里,北邻邹县骆庄。俗传,战国时期纪王女修道与连青山,王乃解集犯人至此烧制砖瓦,为女建城居之,名女王城;后李氏自邹县中心店来砖瓦厂旧址建村,名瓦家狱;嗣因狱字不吉利,以三面环山改称瓦家峪,1953年村分为二,此为瓦峪东村,1954年部分居民迁往东北山坡建村,名为瓦峪东北山。
北马庄
位于大党山东北4公里,寄母山南侧,明初(1368—1398年),马氏自西马庄迁此建村,取名马庄,1982年因重名,更称西马庄。
上黄庄
位于大党山东北6公里,连青山西麓。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黄氏迁此建村,名黄家庄,(明洪武二年,胡、白、杜相继迁入定居,清初演为黄庄,)1982年因重名,更称上黄庄。
吴哨
位于大党山东部偏北4.7公里,南邻东郭境。俗传,战国时期纪王为其女在连青山修建女王城,并于此设立护卫哨所,后吴氏来此建村,名吴家哨,今称吴哨。
丛庄
位于大党山东北5公里,南距户主水库1.5公里。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丛氏由登州迁此稍南建村,名丛家庄,1958年修户主水库,全村迁此,仍用原名,今称丛庄。
石羊山
位于大党山东部6.7公里,鏊子山南麓,南邻东郭镇境。明嘉靖年间(1552——1566年),张氏由东郭迁此建村,因居鏊子山南麓,村周卧石遍地,状似羊群,故取村名为石羊山。
王李庄
位于大党山东北5.2公里,西南依寄母山,西邻邹县界。明洪武三年(1370年),王氏由西辛安迁此建村,名王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王李庄。
北丁庄
位于大党山东北4公里,寄母山南麓。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丁氏由微山县田陈迁此建村,名丁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北丁庄。
安上
位于大党山东北3公里,南邻户主水库。俗传,战国时期纪王为其女在连青山修建女王城,于此之南设有护城兵营,名为安上,后钱氏迁入定居,沿用原名,1958年修户主水库,全村迁此,仍名安上。
后李岭
位于大党山西北2公里处。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氏由滕西大刘庄迁此定居,因山岭起伏,取名李家岭,后人口渐增,村分为二,本村居北,名后李家岭,今称后李岭。
小任庄
位于大党山西北2.7公里,马河水库北端东岸。古时此处荒无人烟,北周时期(公元537——581年),王姓迁此建村,名为人庄,后演变为任庄,清末改称小任庄。
前李岭
位于大党山西部偏北2公里,西近马河水库。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氏由滕西大刘庄迁此定居,因山岭起伏,取名李家岭,后人口渐增,村分为二,本村居南,名前李家岭,今称前李岭。
相岭
位于大党山西北3.3公里,北邻邹县境界,西南濒马河水库。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相姓从邹县迁此建村,名相家岭,后简称相岭。
磨石山
位于大党山西北1.5公里。明代中期(1460——1552年),王氏自邹县两下店迁此建村,因村前山岭出产磨石,故名磨石山村。
唐林
位于大党山西偏南1.5公里,西邻马河水库。明洪武二年(1369年),丁氏由微山县田陈迁此建村,时因村周檀树成行,故名檀林村,后渐演为唐林,1959年修马河水库,该村东迁至此,仍用原名。
张任庄
位于大党山西偏北2.6公里,马河水库东岸。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姓来此西侧里许建村,名任庄;清雍正八年(1730年),张姓由东郭迁入,更为张任庄,1958年因修马河水库,东迁至此,仍用原名。
郭林沟
位于大党山西北2公里,北邻邹县境界。明末(1628——1644年),郭氏来此建村定居,其祖卒葬于村前,取村名为郭家林;清初(1644——1661年),王姓从邹县迁入,依村侧之大沟,改称郭林沟。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26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