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潘心元:为引开敌人,他抛撒银元救毛泽东一命

潘心元:为引开敌人,他抛撒银元救毛泽东一命

英雄烈士潘心源。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通讯员 刘谷君 浏阳报道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革命老区浏阳,涌现了许多革命先烈。原中央巡视员、红三军代政委、红四军、红十三军政委、第一任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既是一位卓越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武装斗争的领导者。

作为一名曾经的“富二代”,潘心源毅然抛弃身份投身革命,书写了传奇的一生。

为了革命,将矛头对准自己家里和岳父家

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4.2.11),潘心源出生在浏阳丰裕山伍家渡(今永安镇歧岭村)的一个富裕家庭。长辈给他取名“国卿”,寓意官达“卿相”。

潘心源的祖父和父亲均去世甚早,三代单传,倍受祖母和母亲的疼爱。他8岁入琼瑞小学就读,12岁转入卓然高小。他思想活跃,性格开朗,接受新事物快。当学校倡导妇女剪发放足、查烟禁赌时,他趁祖母不注意,一下剪掉了她的“巴巴头”。这事在老人们中引起一阵诅咒,说这孩子“真是无法无天,长大了恐怕要出乱子!”因这所学校提倡新学,是浏阳北乡的一所进步学校,潘心源在这里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1916年,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潘心源和田波扬等同学组织起同心会,从事反袁宣传 ,并演出了《声讨袁逆》的小戏剧。

15岁时,潘心源与同学周坤元结婚。其岳父是浏阳北盛首富,只有一个独生女。

潘心源不顾大户家庭的老规矩,让新娘系着围裙下厨做饭,他自己同长工们一起下田干活,还将长工请到厅堂里同桌吃饭,这些事情成了当地破天荒的头号新闻。

潘心源还与当时在长沙兑泽中学读书的田波扬为首组织了有30余人参加的浏北新民社,并创办了一份取名《新民》的刊物,他自任主编,常用“斯人”的笔名在刊物上发表抨击时弊、宣传革命的文章。

为了同农民交朋友,潘心源利用寒假,在家里办了一所夜校,并亲自讲课。他讲的课,大都是结合识字,讲些有关农民的切身利益的道理,如为什么“农民种田,没吃少穿”等等。农民都乐意听,来上夜校的农民很多,他因此交了许多农民朋友。

1923年初春,潘心源投入了声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斗争。不久,还参加了湖南外交后援会的活动。根据他的表现,这年6月,夏明翰、田波扬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潘心源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下学期,他被学校以“不务正业”为由除名。随后,被中共湘区区委派回浏阳指导工农运动,发展党的组织。

岳父曾劝他,只要放弃共产主义,他愿意给小夫妻俩建最好的房子,让他们过上最舒服的日子,却被潘心源一口拒绝。甚至将革命矛头一开始就对准了自己家里和岳父家。

为了将农民发动起来,他首先在自己家里闹革命,给佃户开出一些收条,要佃户们拿着到他母亲那里抵租,以此减轻农民的负担,深得农民的感激和拥护。还帮助佃户聂本善同自己的岳父周玉卿斗争,把他岳父气得直抖。

发起农民运动、成立浏阳第一个农会、全票当选浏阳首任县委书记……就这样,“富二代”潘心源主动放弃了荣华富贵,逐渐成为了党内早期从事工农运动和武装斗争的杰出领导者。

毛泽东浏阳遇险,他抛撒银元引开敌人

潘心源还有一个称号,叫“潘博士”。那是因为他文韬武略,有勇有谋。

据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英魂》记载,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曾跟美国记者斯诺谈过秋收起义之前他在浏阳的历险记,期间有个人借了20多块大洋给他,这个人就是潘心源。

1927年,秋收起义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潘心源把浏阳工农义勇队带到了铜鼓后,独自去安源寻找党组织遇到了毛泽东,并带去了3支武装力量。毛泽东将浏阳工农义勇队编为3团,并决定和潘心源赶赴铜鼓,亲自指挥。

潘心源陪同毛泽东赴铜鼓途中,将自己所带的50块大洋,分了一半给毛泽东,并打扮成富商模样,一路总走在毛泽东前面,以防不测。

因向导留的路标被风吹掉了,结果两个人在浏阳境内的七溪坳遭到10来个民团团丁的拦截。因毛泽东不会浏阳话,为了掩护他,潘心源立刻上前搭话,称自己是做夏布生意的商人,只是途经此地。但团丁们不依不饶,要搜身。

潘心源故意将随身携带的银元抖落在地,团丁们一个个冲上前去捡大洋。乘敌人拾捡银元之机,潘心源示意毛泽东立即走开,而自己刚单身独往原路跑去。

潘心源边跑边撒银元,有意把团丁引向自己的方向,甚至连妻子给他的金戒指都丢了出去。捡完大洋和戒指后,团丁急忙又来追。潘心元反倒在路上停了下来,并大骂团丁抢劫,以吸引注意力,确保毛泽东成功脱险。

结果,潘心源被捉了。团总见他风度潇洒,谈吐不凡,又与社会名流有交往,以为是个有来头的人物,不敢怠慢,扣押了几天之后,即派两名团丁送往县城。

经过100多里的山路,当走到离县城还有30多里的古港炭棚时,潘心源借口脚疾发作,提出要在这里休息,并拿钱给团丁,请他们饮酒喝茶。趁其不备,他一头窜进路旁的丛林逃脱了。

潘心源脱脸后,抄小路乘夜潜入县城,在地下党员董薇家隐蔽起来。

驰骋在湘赣边界,赴浙南开会途中被捕英勇就义

1929年,潘心源成为中央巡视员,向党中央汇报了湘鄂赣三省巡视情况后,再次受命赴浙南巡视。并在危难中,被任命为红十三军政委,为了整顿红二团,在苔山亲自抓训练。1931年,在一次赴温州开会途中,不幸被捕。

敌人并不清楚潘心源的身份,但他们早已得到指令,当场对他实行了枪决。

红二团得知后,派人抢回了遗体,把潘心源葬在了苔山最高处。

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潘心源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从此,他的名字被载入《中国革命英名录》《中共党史人物传》《红军将领传》《中国共产党名人大辞典》等史册。

解放后,潘心源的家人一直没有打听到他的下落。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浙江当地政府再三求证下,才确认浙江苔山岛上的潘姓烈士墓就是潘心源的,这时距他牺牲已经50多年了!

发现是潘心源的墓后,当地群众自筹资金,用花岗岩为他修好了墓,还竖起了墓碑,写上了“红十三军政委潘心源烈士墓”。然而令潘心源后人遗憾的是,1928年,因为抓不到潘心源,国民党将潘家的房子都烧光了。

现在,浏阳老家竟是找不到一处纪念场所,原本的老宅也只剩下一条路了。

“父亲为革命奉献了一切,作为子女,我们希望在浏阳有个纪念场所,或者是衣冠冢,让更多后人不要忘记他,了解他、记住他。”如今,这成了潘心源后人的唯一心愿。

斗转星移。

潘心源远去近90载了,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冲淡不了英雄的伟大功绩与革命精神,更冲淡不了人们对英雄深深的思念。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31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