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川渝秘境|探访四川雁江半月山大佛:乐山大佛的“三弟”曾出现“佛光”奇景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四川、重庆,是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各具特色的石窟造像遍布巴蜀大地,其中以唐宋年代居多。

川渝秘境|探访四川雁江半月山大佛:乐山大佛的“三弟”曾出现“佛光”奇景

目前,四川现存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34处,为全国第一。其中,在资阳市雁江区,有一尊雄伟的摩崖造像——半月山大佛,其高22.25米,是四川第三大坐佛,也被称为乐山大佛的“三弟”。

9月29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半月山大佛,探寻其背后的“秘境”故事。

川渝秘境|探访四川雁江半月山大佛:乐山大佛的“三弟”曾出现“佛光”奇景

开凿于唐代 是四川第三大坐佛

半月山大佛位于雁江区丰裕镇,因坐落于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从雁江城区出发,大约40分钟车程,便来到半月山下,沿途随处可见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蜜柑。

从山脚仰望大佛,感觉其雄浑古朴,正以平和的目光俯视大地,令人顿生敬畏。沿一米宽的台阶拾级而上,经过百余梯后,便来到大佛脚下,其上半身全部遮护于窟内,能保留有色彩。

川渝秘境|探访四川雁江半月山大佛:乐山大佛的“三弟”曾出现“佛光”奇景

据雁江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半月山大佛凿于半月山西坡的半弧形怀抱之中,其为弥勒佛倚坐像,身高22.24米,胸宽11.2米,结构雄浑古朴,气魄宏大。佛像面部丰润,双耳垂肩,表情安详恬静,目光平和下视。而佛像两手自然下垂,手掌抚膝,整个造像比例匀称,神态自若,是四川全省第三大坐佛。

记者注意到,和一般所见的大佛眼部的平面化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半月山大佛的眼部刻画非常传神,富有立体感,且佛像眼神专注,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总能感到大佛目光的注视。1991年,半月山摩岩造像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雁江区首个“国保”单位。

据考究,半月山大佛的建造历经了漫长岁月。该负责人提到,根据最新发现的资料佐证,半月山大佛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工匠们前后历时150年在此开凿,方在悬崖峭壁上造出大佛初形。此后工程一度中断,到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师周义等人,为巨佛开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从凿窟伊始到呈现出大佛完整面相,前后经历近500年。

川渝秘境|探访四川雁江半月山大佛:乐山大佛的“三弟”曾出现“佛光”奇景

少见的开口弥勒造型 大佛头顶曾现“佛光”

据史料记载,半月山大佛旁曾兴建有寺院,取名大佛寺。如今,大佛周围的寺院已荡然无存,唯有原寺院山门前的两棵黄桷树尚存,历数百年风雨,依然郁郁葱葱。

川渝秘境|探访四川雁江半月山大佛:乐山大佛的“三弟”曾出现“佛光”奇景

“最特别的应该是半月山大佛的嘴。”雁江区文物管理所主要负责人提到,和乐山大佛有所不同,半月山大佛的嘴是张开的,仿佛是在诵经一般,是少见的开口弥勒造型。

除此之外,三年前大佛头顶的天空还出现一道半弧型的五彩日晕,呈现“佛光”奇观,也为半月山大佛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2018年4月15日,雁江区雨后初晴,当地第四届长寿文化旅游节就在半月山山下举行。当天上午9时许,一道半弧形日晕出现在半月山上空,色彩绚丽的日晕,与雨后的湛蓝天空形成强烈对比。日晕正好出现在半月山大佛正上方,巧合下形成了“佛光”奇景。当时,神奇的景象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随着太阳的移动,最终渐渐消失在空中。

如今,半月山大佛周边,已发展种植起数万亩柑橘,每到柑橘成熟时,漫山遍野的果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购买。而依托大佛和柑橘这两个特色,当地提出打造“佛山橘海”景区,力争发展成为农旅融合的典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57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