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苏轼入狱,儿子托人送饭加了条鱼,他为何心态崩溃还写下绝命诗?

苏轼命途起承转合,虽不乏凄风苦雨,但看起来总不至于苦大仇深。这自然与他本人天性中有着怡然自处的成分有莫大的关系,所幸生活也待他不薄——母慈父教、兄弟忠诚、妻妾相知、友朋支持,或是推举于发迹,或是坚定于危难,受尽“团宠”。但从乌台入狱到谪居儋州,唯一自始至终陪侍左右、相伴渡劫的,只有他的儿子们。

苏门重教,苏轼也秉承家法,身体力行,在一次与王巩的书信中提起著书、督子、养生,为“三大事”。苏轼生有四子,苏迈、苏迨、苏过、苏遁,除四子遁儿未满周岁早夭,三子与父亲的联结都甚为紧密,使得贬谪路多艰,倒也并不孤独。以行难为师,苏轼谆谆教子,也大受反哺之义,怎么看都满心欢喜,一度“誉儿成癖”。

“三苏”行舟出蜀,落户京师的同一年,苏轼和原配王弗的第一个儿子随着家族新生活的开始降生了。取名苏迈,字伯达,刚满6岁,母亲过世,此后养在继母王闰之身边,视同己出。关于苏家长子,宋赵令畤 《侯靖录》曾评价:“豪迈虽不及其父,而学问语言,亦胜他人子也。”《苏文忠公全集》记载其幼年曾作诗“熟颗无风时自脱,半腮迎日斗先红”,于同辈中尽显早慧。

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苏迈随父到杭州、密州任上,体察风土人情,伴父游历山水,是少年耳濡目染父亲行事为人的第一课。熙宁十年(1077),苏轼为19岁的苏迈说得了与殿中侍御史吕陶之女的婚事,一年后生下了长孙苏箪。可怜苏轼,初享儿孙膝下承欢,旋即因“乌台诗案”入狱。全家人的心都为此悬吊着,苏迈负责每日去狱中给父亲送饭,并及时沟通案情进展。父子两人约定,平时只送蔬菜和肉,一旦送鱼就代表是凶兆。某天,苏迈钱粮用尽出城寻贷,委托在京城的朋友代为给父亲送饭,临行前却忘了叮嘱其中的门道。朋友好心给苏轼改善伙食,特意准备了一尾鲜鱼,无意中却让苏轼心态几近崩溃。似乎一线希望也彻底破灭了,一时间思绪翻涌,百感交集,甚至写下了两首 “绝命诗”托转给弟弟苏辙。戏剧的是,诗作转到皇帝跟前,反而成了“救命诗”,神宗念其才,加速案件从轻了结。

苏轼入狱,儿子托人送饭加了条鱼,他为何心态崩溃还写下绝命诗?

元丰三年 (1080),苏轼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迈依然陪往,父子俩以学问交流为日常情趣。一天夜晚,苏轼起了雅兴,要和苏迈联句。借着清风入户,明月当空,苏轼脱口吟道:“清风来无边,明月翳复吐。”苏迈应:“松声满虚室,竹影侵半户。”苏轼满意接上:“暗枝有惊鹊,坏壁鸣饥鼠。”苏迈紧跟:“露叶耿高梧,风萤落空庑。”苏轼一句:“微凉感团扇,古意歌白纻。”表出些许落寞失意的情愫,苏迈心领神会,以“乐哉今夕游,获此陪杖屦”的天伦之乐宽慰父亲。一唱一和,苏轼对儿子能有这样的临场发挥很是满意,作诗赞:“传家诗律细,已自过宗武。短诗膝上成,聊以感怀祖。”鼓励式教育在苏家不是什么新鲜事,杜甫曾自豪讲:“诗是吾家事”,苏轼当然也不甘示弱,便将这首父子合作完成的诗歌记录下来,题为 《夜坐与迈联句》,并将苏迈与杜甫之子宗武相比超越,惜子之情油然外露。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57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