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做好的面饼放进电烤炉,烤约10分钟,再翻另一面烤10分钟。两面烤成金黄,企油饼就做好了。
制作企油饼时将小面团捏起,用手指按住两边,将馅料放入其中。
美春糕饼店内浓郁的饼香扑鼻而来。和面、包馅、烘烤、包装……师傅们各司其职,有序地制作企油饼。
将烤好的面饼取出来。
郑育才(右)是美春糕饼店第三代传人,今年67岁的他做饼依然得心应手。
企油饼流传至今将近百年,口感酥软香甜,是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
在大埔县茶阳镇群丰村,有一间美春糕饼店,店铺看上去不起眼,但在茶阳镇却大名鼎鼎,代代相传至今近百年。与这家老字号糕饼店一起传承下来的,是大埔县茶阳镇特色小吃美食——企油饼。
早上9时许,美春糕饼店内浓郁的饼香扑鼻而来,和面、包馅、烘烤、包装……8名师傅各司其职,有序地制作企油饼。
郑育才是美春糕饼店第三代传人,今年67岁。只见他守在生产车间,不时摆弄机器,或者走到工人面前交代几句。“祖辈很早就在大埔茶阳镇上制作企油饼。”据他介绍,美春糕饼店由祖父郑荣添1918年创办,企油饼流传至今将近百年,由于口感酥软香甜,是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
企油饼曾被当地百姓称为“大水饼”。“以前茶阳洪水泛滥,遭遇洪水时老百姓煮食不方便,又无其他干粮可以充饥,这种特色小吃在当时便有了畅销的市场。”郑育才说。
时至今日,企油饼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质量日益提升。外出乡贤或前来旅游者均会捎带几筒作为“等路”(礼物之意),深得民众喜爱。“现在店里一天大概做2000个企油饼,当天就能卖完。梅城、大埔县城及各乡镇都有人来下单,自驾游游客路过也会专门过来买,特别是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销量会更多。”郑育才说,由于企油饼有了一定的消费市场,目前茶阳镇上还有4家做企油饼的店面。
“制作企油饼,需要芝麻、花生、白糖、植物油、糯米粉、陈皮、冬瓜条等配料。制作工序并不复杂,要经过和面、包馅料、烘烤、包装等流程。有了现代机器的辅助后,现在方便了许多。”郑育才说。
关于企油饼,还有个源自茶阳太宁巧媳妇的民间传说。太宁村以前住着一户钟姓人家,在茶阳圩镇上贩卖瓜果时蔬。由于家到圩镇距离较远,节俭的老钟每天只能早出晚归。为了省下中午一顿饭钱,便想要带干粮应付一顿。老钟灵机一动,觉得饼方便携带又能充饥,恰好家里也有材料,勤快手巧的老婆便按老钟建议做了一些饼。
第二天,老钟带着饼和蔬菜到圩镇上卖。到了午餐时间,他走到附近的小店找店家讨点热水,一口香喷喷的烧饼送点茶,坐在一旁乐滋滋地吃起来。几个路人闻到饼香,好奇地看了看吃得正香的钟叔,热情的老钟便掰开分发给大家尝尝。吃了饼的都觉得饼口感香酥美味,建议他下次多带几块分享。
老钟回家后将大家的反馈意见告诉妻子,翌日妻子便多做了一些饼,让老钟去试卖。没想到第一天卖饼,不到一会儿的工夫就售罄了。烧饼大受欢迎,蔬菜却无人问津。老钟发现卖饼的收入比卖菜的收入要高,就决定转行卖饼。不久他们全家从太宁搬到圩镇,一家人开始开档卖饼,生意越来越红火,干脆就开店卖饼。
钟家的饼店每天都生意红火,但因为人多饼少,排在最后的几位顾客往往失望而归。为答谢顾客的厚爱,夫妇俩决定将每月初一和十五定为“企有饼日”(“企”在客语中表示站立的意思),凡是当天前来排队购买的顾客,保证人人都有饼吃。后来钟叔想到“有”与“油”谐音,而“油”象征富贵,便将这烧饼取名为企油饼。从此,企油饼便一直流传至今。
据郑育才介绍,企油饼还有个“同胞兄弟”,即梅县区松口镇的企炉饼。外形有几分相似,企油饼表层的颜色比企炉饼稍微深一些,个头小一些,但比企炉饼厚。正面看中间略微都有些凹陷,饼所包馅料都差不多。如今,两者都是当地有名的特产手信。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摄影 袁群华 通讯员 刘招迎 余灏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57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