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史志研究」于都县新陂乡《移陂村志》之人囗

第一节 人口发展

移陂村在不同时期人口发展情况,可以解放后所进行的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做参考: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 移陂人口2160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移陂总户数315户, 总人口2450人, 其中男1223人, 女227人(男女人数是依据第三次、笫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推算的);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6月30日),利村公社新陂片总户数3133户,总人口17694人,其中男8576人,女9119人;而移陂大队总户数:537户,总人口3077人,其中男1537人,女1547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6月30日),新陂乡总户数3769户,总人口19449人,其中男9526人,女9923人;而移陂村估计总户数为648户,总人口3390人,其中男1693人,女1697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新陂乡总户数4996户,总人口21822人,其中本乡人口21158人;而移陂村总户数是759户,总人口3704人,常住人囗2571人,外出人口1293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移陂村总户数995户,总人口4370人,其中男2256人,女2112人;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移陂村总户数1232户,总人口5036人,其中男2603人,女2433人。

第二节 计划生育

我国几千年来实行的都是自由生育政策,特别是政权更迭后,往往还会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这是因为在古代,一个封建王朝被另一个封建王朝所取代,大多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例如元朝取代宋朝,明朝取代元朝,清朝取代明朝,都经过了长期残酷的战争,战争必然导致伤亡惨重、人口鋭减,而且损失的主要以青壮劳动力居多,那时中国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少,加上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缺少劳动力必然会使得大批田园荒芜,国家经済萧条。所以更替的新王朝建立伊始,往往采取鼓励生育,以恢复人囗和劳动力、从而尽快恢复生产、恢复国家繁荣。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由于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以及“解放战争”,惨烈的战争势必也造成人口、特别是劳动力的大量锐减,所以解放初期的五、六十年代,沿袭了几千年的自由生育、甚至鼓励生育的政策,提出了“人是第一宝贵的因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自由生育政策的推行,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自1958年开始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化”,实行“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政治挂帅”,严重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加上劳动工具的落后,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极低,国民经济相对滞后,物质匮乏, 农村生活贫困,人口的快速增长进一歩加剧了这种状况,于是“计划生育”这个名词开始摆上了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从1971年的“(生育)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单独二孩政策顺利落地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后改为可生三个孩子),我国的生育政策始终在进行着不断旳变化和调整。

197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开始强调要实行计划生育,提出“(生育)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汇报会” 提出了“晚、稀、少” 旳政策。“晚”指晚婚、晚育,把原来婚姻法“男20周岁、女18周岁”的结婚年龄调整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以后结婚”;“稀”指生育间隔期至少为三年以上;“少”指一对夫妇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把“计划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载入宪法;那时,移陂等广大农村强调的是“不准小三落地”。

到了1982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产团员的公开信》,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自此,农村开始把生二胎当作“超生”来处理,直至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囗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问题,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移陂等广大农村严抓生育二胎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经济手段措施,严防二胎落地,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

进入21世纪后,由于长期执行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减少问题、人囗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开始显现。2012年末,我国大陆15至59周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首次下降。截至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2.0243亿人,比上年增加853万多人,占比接近总人口的15%,上升了0.6个百分点。社会上出现一对夫妇要赡养二个、三个、甚至四个老人(双方父母)的现象越来越多,不堪重负;移陂和全国一样,也出现了劳动力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的现象。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行全面(生育)二孩政策;从201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受到了移陂等农村村民的普遍欢迎。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移陂和全国各地一样,几十年来,始终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从七十年代到1982年的生二胎政策、1982年到2015年只准生一胎政策,以及2016年1月1日起恢复生二胎政策和自今年5月放出消息开始准备生三孩政策,都是不折不扣的予以坚持执行。

第三节 姓氏源流

一、各姓氏始迁祖

移陂村和全乡、全县一样,境內居民均是从外地迁来的客家人,属百分之百的纯客村,村内有八大姓氏,以丁姓居多,基本上都是在明清时期来到移陂定居的,仅有谢氏来得最早,属南宋宝佑年间来新陂开基的,塘口钟姓是元初来定居的。现将移陂村内各姓氏开始迁来移陂居住的情況介绍如下:

(一)新陂乡移陂丁氏: 据《兰芬丁氏九修族谱》载:“丁氏始祖大郎公宋英宗治平年间定居於爱敬乡之兰芬,越数传而八四郎公、八郎公两房子孙瓜绵椒衍星居于长爱两乡,八四郎公嗣孙仲诚公即在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由赣(县)迁雩,肇基于源沥山”。自后子孙繁衍众多,逐向新陂乡的移陂、中塅、义屋,高田、觉村、板塘、庙背、群联、新陂、光明、塘坑各村迁徏定居,所以仲诚公是迁于都的丁氏始祖,同时也是新陂乡及移陂村丁氏的始祖,后丁氏在新陂繁衍昌盛,子孙甚众,成为新陂第一大姓,同时也是移陂第一大姓,还向外乡、外县、甚至省内外繁衍。

(二)新陂乡移陂村谢氏:据《中华谢氏总谱、江西赣南联谱、于都分谱》十六卷之卷四载:“我新陂房始祖永昌公讳福寿,赵传公次子少五公九世孙也,原籍本省乐安麻江,元末叶(一说南宋宝佑元年)避乱来居雩都发祥之地曰新陂上段庵脑坪”;由此可见新陂乡移陂村谢氏之始祖是谢福寿先生自本省乐安县麻江在元朝末年(一说南宋宝佑元年,即公元1252年)因避战乱迁到赣州府雩都南乡唐村里(后称新陂保)上塅庵脑坪(今新陂乡移陂村大坪脑)定居,其后人口繁衍发展,与罗氏家族合创“谢半村、罗半塅” 的佳话。

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谢方昇公(字庆平)由庵脑坪迁至对面河背高石脑下龙潭囗(今谢屋组)开基立业。

(三)新陂乡移陂村刘氏:据《世昌、汉英、汉荣公系刘氏通谱》载:“刘氏130世崇信公、字恩允,号子实,是宋嘉熙庚子举人,公是夏朗徏兴国竹坝始祖,134世基庆公生二子发时、发彦,彦生万一公,该支仍居兴邑。发时第七世孙,即141世苑酉公,字春八,明正统年间( 约1436------1449) ,由兴国竹坝游学雩阳(现于都县) 新陂高田, 见该地山青水秀、土地肥沃而定居,故苑酉公是于都的开基祖,其孙广钦、广仁、广隆三公由新陂高田涉禾丰石门囗,孙广行、广俊仍居新陂高田。明正徳年间(约1506至1521年间)玉侣公从禾丰石门囗返徏新陂车田脑,与丁姓人共居,居新陂乡移陂村辖区。

(四)新陂乡移陂村郭氏: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崇文公后裔唐杰、必恭、必昭三公的子孙先后迁到信丰定居,隨后有部分后裔又由信丰复迁南康、崇义、大余、于都等地开基定居,于都新陂枫树下等地郭姓为二房必恭公之后裔, 由明洪武、永乐年间由信丰复迁移陂丰(枫)树下开基。故必恭公当为新陂郭姓之始祖。

(五)新陂乡移陂村钟氏:钟氏现主要居住在塘坑口组,包括少量迁居别地之人,现约有鸿丁二百余人,男女总人口约五百人左右。据钟氏族谱载:“于邑新陂钟渊源有白皆从兴国竹坝竹芜下分支,俱绍京太祖后裔国泰公自龙砂迁于都始祖也。自元初来于创业,就新陂娶妻养育,行裕而至文化,文宗生本恭本敬,而后庆衍螽斯振振,就族新陂”;“迄今新陂族党繁衍盈盛,散居别境者有人,散居各县各户各省者有人”;“国泰公乃新陂钟氏的肇基祖,自元朝初期于兴国竹坝徏居于都新陂,选择当时的唐村里,见其土沃田肥,幅员开阔,堪为永居之处,为此携妻偕子,督疆立业,历经数代至本恭大祖时,荒山变成茂林,饶田变成膏腴,人口日盛,构宅造屋,上至塘坑囗,下列回田坝,整个新陂西边沿山脚一线,散居着国泰子孙,传说始祖始拓疆开基吋,捭标为界,地方之宽广,上边毗邻小溪之象寨,下面接连罗冮狮形,直线十余里之地,计地积数十万亩,全是钟姓屋地,真正做到:牛不踩别人江山,鸭不过别人田土,然而世事难测,沧桑多变,在漫长的数百年中,族人为乔迁计而托身异地者比比皆是,倏散不一,留守子孙,鞭长莫及,外人乘虚而入,随着新陂人口激增,沿西边十余里之山岗,陆续被别姓占有,上面塘淤之甑筚领和下面回田坝寨下面燕岩,另星山岗,仅近于万亩,而麻岭岽,次上列塘坑口数十万亩田尽属他姓所有,仅幸存祖山马岭岽,完好无恙”。

而现在移陂塘坑口钟姓尊庆永公为始祖,近年新建祠堂就取名“庆永堂”。这位钟庆永公乃迁新陂始祖国泰公十四世裔孙,字允文,讳士彪,邑庠生(秀才),生于明万历丁末年(公元1607年)八月十二日,殁失考,葬本处石圳潭獅形,清乾隓庚辰年(公元1760年)迁葬梁坝。

(六)新陂乡移陂张氏:移陂张氏与祁禄山畚岭张氏是同一祖宗,畚岭张氏鼻祖公允公,系张氏始祖张挥公一百一十二世孙,生于唐大中十三年已卯(公元859年)九月十二日,在唐中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从江西吉永丰瑶田三湾迁居雩都祁禄山畚岭定居,号崇庆堂。此后子孙繁衍遂成大族,直至张志笃公生于清康熙癸巳八年已西(公元1669年)五月初一日,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公元1712年)徏居新陂大村里,至张昭卉公,字景秀,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十二月二十八日,于清乾隆十三年戍辰(公元1748年)携大弟昭襄,字赞成,二弟昭衷,字恭和,开始迁徏新陂社背。至今移陂张氏,主要居住在社背小组。

(七)新陂乡移陂梁氏:移陂梁氏尊宗韩公为一世祖,宗韩公字道传,性醇朴谨厚、正直刚方,生于元文宗已巳(1329年)正月十五日寅时,殁于明永乐壬寅年(1422年)七月十五日子时,享年九十四岁,宗韩公在明洪武壬子岁(1372年)自万安夏韶徏雩都新陂梁坝开基立业,至第五世裔孙仲琦公,字汝明,生于明宣德丙午(1426年)正月二十一日巳时,明弘治戊午(1498年)又十月十九日殁;仲琦公于明正统已巳年(1449年)自梁坝移居乌薮甲梁屋坪(即今谢屋组)开基,迨后子孙繁衍,分居各处者甚多。

(八)新陂乡移陂李氏:移陂村李姓主要居住在坳脑徂,源自陇西郡,是李姓唐高宗李治后裔,属李姓纲公(宋宰相李纲)系,据移陂坳恼《李姓族谱》载:“祝显公(生殁失考)是新陂坳脑李氐开基始祖,数百年前(约在明代中叶)从广东梅州松囗迁入江西于都罗江鹅坑下婆面居住,后来移居新陂乡塘坑村石排上居住;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祝显公看到本境坳脑龙脉雄威,左有象猫助威,右有虎狮把囗,是块风水宝地,于是祝显公带领子孙在坳脑定居,落叶生根,开基创业,增广田园。从此裔孙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后又族人从坳脑分散到四川省守州和罗江黄岭李屋、罗江圩等地居住。

二、村人口构成与分布

截止2020年底,全村总户数1236户,总人口5036人,其中男性人数2599人,女性人数2437人(根据2020年底统计数字);关于人口的构成与分布,应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村小组计算的构成与分布,一种是按姓氏计算的构成与分布。

(一)按村小组的人口构成与分布

「史志研究」于都县新陂乡《移陂村志》之人囗

「史志研究」于都县新陂乡《移陂村志》之人囗

(二)按姓氏的人口构成与分布(以户口在移陂村为准)

1、丁姓:是新陂乡第一大姓,同样也是移陂村第一姓,在移陂村分布在圳口、土前、苍下、大村、印坵、上办、下办、排上、车坝、坝山、陂潭、大坪脑、车田、社背(部分),总户数843户,总人口3377人,其中男性1769人,女性1608人。

2、谢姓:谢姓是最早迁到移陂定居的姓氏之一, 原先开基祖永昌公(讳福寿)居住在唐村里(今新陂乡)上塅庵脑坪(今移陂大坪脑),后各地谢氏陆续迁入;明弘治三年,又在现谢屋组安家立业直至现在。谢屋组共有谢、梁两姓,总户数47户,男89人,女89人,而梁姓是9户,男23人,女32人,因此,谢姓应当是38户,总人囗147人,其中男66人,女57人。

3、刘姓:苑酉公在明正统年间(约1436-1449年)由兴国竹坝迁至于都新陂高田,其孙广钦、广仁、广隆三人又从新陂高田迁往禾丰石门口,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玉侣公又从禾丰石门口返迁新陂(移陂)车田脑,与丁姓人共居,现刘姓共有48户,总人口233人,其中男117人,女116人。

4、郭姓:明洪武年间郭崇文后裔唐杰、必恭、必昭三人的子孙先后迁到信丰定居,隨后二房必恭公后裔又由信丰复迁于都新陂枫树下(属移陂村)开基创业,现移陂郭姓共有24户,男女合计117人,其中男性63人,女性54人。

5、张姓:由张志笃公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公元1712年)于祁禄山畚岭徏居栘陂大村里,至张昭卉公于清乾隆十三年戍辰(公元1748年)由大村迁徏至社背,现移陂张姓主要居住在社背小组。总户数104户,总人囗395人,其中男200人,女195人。

6、钟姓:钟国泰公在元初自兴国竹坝徏居于都新陂构宅造屋,上至塘坑囗、下列回田坝,现移陂钟姓主要居住在塘坑口组,丰树组,共计81户,总人口340人,其中男性186人,女性154人。

7、李姓:数百年前(约在明代中叶、具体年月失考) ,先从广东梅州松口迁至江西于都罗江, 后又从罗江迁至新陂石排上,最后才在移陂坳脑安居定居,现坳脑村小俎村民全部都是李姓人。总户数61户,总人口298人,其中男154人,女144人。

8、梁姓:梁宗韩公在明洪武壬子(公元1372年)自万安夏韶徏雩都新阪良坝,其五世裔孙仲琦公于明正统己巳年(1426年)自梁坝移涉梁屋排(现谢屋组)开基定居。现与谢氏同住在一个村小组,梁姓共有9户,男丁23人,女人32人。

第四节 家族谱牒(族规祖训)

古语云:” 盛世修谱”, 确是至理名言, 因为只有在盛世, 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才有闲心、才有财力去编志修谱。自从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水涨船高,移陂的各个家族都人才辈出、捷报频传,有着太多的创业喜事、致富佳话等着人们去记述、去歌颂,有着太多的辉煌业绩、宝贵经验亟待人们去总结、去传承,而编修族谱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和形式。而且,編修族谱是自北方远徏南方以躲避战乱的“客家人”,用以緬怀故乡、追思先祖的一种重要方式。于是,西汉古县、长征出发地的于都县各姓氏和全国一样,也掀起了一股编修家谱以铭记祖德、歌颂盛世的热潮。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新陂乡移陂村八个姓氏的村民不约而同地在不同的时间办了一件相同的事——编修族谱。移陂的第一大姓——丁氏在1996年修了《丁氏兰芬九修族谱》,谢氏在2013年修了《中华谢氏(宝树堂)总谱赣南联谱于都分谱》,郭氏在1998年修了《郭氏三德堂八修族谱》;刘氏在2017年修了《世昌·汉英·汉荣公系刘氏通谱》,李氏在1989年、张氏在1993年,梁氏在1996年,钟氏在乂乂年都各自编修了族谱。这些族谱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记述历代祖先世系、房支、事迹的同时,教育本族后裔儿孙继承并发扬祖先的光荣传統,争取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加优异业绩,上为国家效力,下为家族争光。

族谱中的“族规家训”即是各族先辈教育后代的具体体现。古代,许多家族都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用文字形式固定下一些规矩章程,告诉族中子弟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绝对不能做,并堂而皇之地记在族谱或家谱中,名之曰“族规”、“族训”或“家规”、“家训”,既然叫做“规”和“训”,那就不仅仅是劝诫,同时也是对族人具有约朿力的规章条文。

移陂八大姓氏的“规和训”,虽然文字表述并不一致,但思想内容却大同小异,只要仔细观看就会发现,这些“规”和“训”,无一不是用来规范族人的行为准则、提高族人的道德修养,防止子弟墮落、鼓励子弟上进的“金玉良言”;移陂八个姓氏的“规和训”,将之归纳起来,都是教育族人要做好如下几点:一、遵纪守法、早完赋税;二、孝亲尊老、友爱兄弟;三、敬祖睦族,爱护公产;四、结婚重德、不贪财色;五、用功读书、努力向上;六、勤务农桑、节俭持家。并告诫族人以下事情绝不可做:一、不得有忤逆不孝行为;二、不得有祸国殃民行为;三、不得有违法乱纪行为;四、不得有赌博淫邪行为;五、不得有懒惰奢侈行为;六、不得有损人利已行为。

这些都是移陂的客家人在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教育后代子孙,希望这些传统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正是这种优良的教育和传承,才哺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移陂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陂八个姓氐的历史发展共同构成了移陂村的历史发展,移陂八个姓氏的楕神文化共同构成了移陂村的精神文化,而通过姓氏谱牒正是了解他们历史发展、精神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这也是客家谱牒文化的珍贵之处和魅力所在!

以下是移陂村八姓宗族谱牒中所记载的族规祖训。

一、丁氏巜兰芬九修谱》的家规

1、遵纪守法:

国之大族之多,君治者必依法也,虽吾族子孙繁衍,乃沧海中一滳水也,吾族素重国法,有法必依、有令必遵,遵纪守法,权为良民也。

2、急赋税:

有田即有赋,此以下供上之分也,国朝财政全依税,士田工商,宜刻期输纳赋税,吾族素重国课,岂可顾其中欺隐负欠之辈?宜奉公、赋税钱粮按期输纳,庶为循良之民。

3、敦孝悌:

孩提知爱、稍长知敬,父有教养子女之义,幼必尊上及傍老之责,父母为天地、子必具孝忱,吾族恭顺者多而傲漫者不可说无,其原皆在于教之不先,如子弟不率教者,族教习或政府处理,令其自新,再犯不予继承产业或扭官究治。

4、隆祭典:

士庶之家, 柁祀蒸尚得缘分自尽, 赣于兴寻等多祭不能合而为一, 而一定其规, 则彼此皆有所式, 故当行祭之先没立红榜, 预定执事名次,使各出宿习仪行礼之祭,分序昭穆、毋使紊乱,替越者罚,跛倚者罚,毕饮福各依排行长仁孝之念昭而祖宗也欢歆感恪矣。

5、正名分:

长幼尊卑各有定分, 不可越也,迩来风气日下为卑幼幼者狎侮长上,居尊长者欺凌子弟,一门之内,分宜乖离,良可叹也,嗣后吾族长幼各宜尊本分,狎毋毋欺,即或万不已丶亦必曲听家庭解释,不至兴讼到官,如此即家皆和顺,亲逊之风冢逵在和,宁静致远蔼然忱于庭帏骨肉之间矣!

6、勤职业:

社会上工农商学兵,各行都行,七十二行业精于勤,行行出状元也,都能致身富贵,子孙受用无穷,业其耕者不敢怠荒,读者务宜恳习,教者职于师表、诲之不倦,经商贸安守本分,厘毫谋利德中取银,百工造作务宜各专其技,诚心诚意,岂可为图他谋而伤其人也,兵者,应令而行、以服从为天职,守住国邦,为官示令三思而行,忠君保民为宗旨,清廉公正业勤于民,岂能游手好闲、为非作歹,如发现此恶习吾族必痛惩,小则教育加责罚,大即送官究治,毋贻合族之玷。

7、振书香:

国之强盛、教育为本,族民旺盛、书香先行,学而优而优则仕,能人百出,族裔添荣、祖添鸿光,士子通经博史、致远硏精,由此风云会合邦国之桢干,即国和家之宝树,诚于吾族有光也,顾有贤子弟尤赖有贤父兄,吾族世重儒教,英才迭兴、颇多可造之士,第为贫所窘,或欲购经史而苦于无财,访师友而困于乏资,实为可惜,尊师重教、捐资建校,颇为美举、嗣后必珍重也,各设家塾置买学租为养育人才可兴可学也,每岁升学有英奇卓荦资生,无策另给资助,玉成其美,庶人文蔚起,而书香可冀远绍矣!

8、定嫁娶:

安定胡先生曰娶妇必不若吾家,不若吾家即妇之事舅姑必执妇道,嫁女必须胜吾家,胜吾家即女之事人必敬必戒,斯言也故后世嫁娶之家宜奉为程式也,吾族子姓繁衍,娶妇当慎,择忠厚之家以培内助,无慕一时之富贵,以挽趋附之风。

9、正配偶:

夫妇为人伦之始,非第嗣续所关而彝伦攸叙悉于兹肇其端矣,吾族子姓繁衍未必尽皆百年,间有丈夫不禄而伊妇柏舟自矣,原抚兄弟之子者继者故属可嘉,有不安室而欲改适者,亦听其便,不可强求,竞有本族之妇转婚者,家族同意、政府许可办得合法手续,且可证婚,如有不顾彝伦胡乱婚者,寡廉鮮耻、莫此为甚!嗣后尚有如此之流,无论有服无服除惩戒外一本仍行革出。

10、戒子弟:

人生在世以德为本, 正业可图逆而非也, 待人和善人之礼也,男女平等老少无欺,贯为常也,莫逊色好资贪人妻室,终生以己妻为爱,家以和贵乃社会之本色也,呼卢纵博、使酒行凶,败家亡产,不可学也,除祭祀宴宾不许纵饮,一切戏局概行禁止,庶不致汹酒博之端,他人财物比己财物更为珍重,不应为己所有切勿盗窃他人资财,吾族子孙世来文明,若发现如此之辈,痛惩教习为本,若再犯之扭官究治,以示吾族本色。

11、惜谱牒:

谱牒之修所以序昭穆联一本,使祖宗子孙世远年湮不致无稽也,然仁孝之心即于兹寓焉,盖尊祖则孝睦于则仁,第恐修之者备极艰难而守者视为故纸,今受谱者必须加意珍重,毋使燥湿不时,至此朽蠹,至若质当他族则不仁不孝合族群攻,除追回原谱外,另行责罚不恕。

12、爱护祠宇祖地:

祠宇建造乃吾族祖宗光照人寰之美举,亦是使裔下相会之宝地,尤为可贵必须珍惜之不可废也,若经发现荒坏遗漏等,即应修茸,留有永世流芳祖地,乃是发灵佑吾子姓繁衍之龙穴,理应及时修复,年逢清明该应祭祀蘸念吾族素有孝忱之举,对祖业及祖地有人管理,若发现有人废之合族群攻,严加痛惩不贷。

二、谢氏(移陂)族规祖训

1、家训:

孝父母,敬长上,和邻里,安本业,明学术,尚勤俭,明趋向,慎婚嫁,勤祭归,慎交友,重忍耐,戒溺爱。

2、族规:

(前四条是关于如何修谱之规定,此处略)

第五条:族中尊卑少长,位次攸分,断不得以尊就卑,以少凌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六条:族中有富者贵者、贫者贱者,此人亦受天命也,切不可恃富骄贫,藉贵欺贱,宜体同宗之谊,有无相通,缓急相济,亲亲益笃。至贫者贱者固当自安,尤须自立,修身以俟,庶于族有光;

第七条:族中男女未免有智愚贤不肖之别,智者贤者泽以诗书,愚者不肖者当教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以及尊君孝亲和邻睦族之义。

第八条:族中子孙有善宜劝、有恶宜规。倘有忤逆不孝、乖巧人伦,以及凌辱长上,奸淫邪盗者,小则会族处责,大则鸣官究惩,仍将谱内名讳(铲)削,不许归族。

第九条:族中有孤寡无依者,须念其一脉相传,生则衣食之,死则埋葬之,不可视为路人、漠人无关;

第十条:族中倘有是非争斗者,凡亲疏人等或以理解侃侃直言。嫌疑不避,毋得坐视弗前,以至构怨日深,相残骨肉;

第十一条:族中子孙务要勤俭,凡士农工商各专其业,冠婚長葬贵乎得中,毋游手好闲,奢侈过度,致有不成人、不成家之讥;

第十二条, 谱牒编成源流世系, 传家宝也, 凡领谱者务须珍重, 除亲支可查可抄外, 切不得贪外支多金私行典售, 如有此情, 祖宗鉴察;

第十三条:以上大小各条, 凡属子孙务宜身体力行, 慎毋等诸闲言, 自暴自弃, 甘为不肖, 沾辱先灵;

三、《刘氏通谱》的族规家训:

1、族规:

父慈子孝、敬老尊贤,不得有忤逆不道之行为;

兄友弟恭、敦亲睦族,不得有箕豆相煎之行为;

明理尚义、入孝出悌,不得有悖反伦常之行为;

慎终追远、光宗耀祖,不得有辱没门风之行为;

遵守公徳、和谐社会,不得有损人利己之行为;

崇法守纪、爱国爱家,不得有祸国殃民之行为。

2、家训:

家训规范,族人遵从,世代书香,门第光荣,举仕登科,耀祖光宗,

孝敬父母,尊长必恭,兄弟和睳,妯娌宽容, 姑嫂姐妹,和睦亲融,

伯叔长辈, 礼貌尊崇,忠义孝悌,荣辱与共,亲友故旧, 相互尊重,

谦和卑恭,莫欺弱穷,和谐文明,共济和衷,父母教子,切莫放纵,

引入正途,学习用玏,虚心求教,悉心听从,待人处事,礼让谦恭

心係国家,无私大公,毕生奉献,牢记心中,虚心请教,立业建功,

长知求识,拼搏猛攻,求知必学,学则精通,官以德政,廉洁奉公,

商以诚信,勿欺叟童,从医讲德,病友勿蒙,务农为本,辛勤耕种,

各行各业,政策必从,助人为乐,八方称颂,婚丧喜庆,勿太优隆,

移风易俗,俭朴为荣,嫁女择婿,遴选厚重,娶媳求贤,切忌骄荣,

节酒戒色,赌场不容,择邻交友,取义慎重,诚信友善,老幼必恭,

取财有道,份外不容,节俭为德,劳动光荣,公正法治,居家戒讼,

长者大度,德高望重,高风亮节,世人称颂,自由平等,不忘大众,

富强民主,祖国昌隆,训谕后人,弘扬贯通,永记家训,誉载吾宗。

, 四、郭氏三德堂族规家训:

1、族规:(1),敦孝弟,(2),主忠信,(3),教子弟,(4)严称呼,(5),谨言语,(6),慎继嗣,(7),议乱宗,(8),正婚姻,(9)明嫡庶,(10),诚祭祀,(11)重祭产,(12),息競争,(13),惩姦盗,(14),重农绩,(15)尚勤俭。

, 2、家训(共十七条):

(1) 继承祖德,光大发扬,热爱祖国,眷恋家乡。

(2) 国家兴衰,匹夫有责,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3) 勤奋学习,提高文化,掌握科学,力图自强。

(4) 艰苦创业,克勤克俭,勤劳致富,生活小康。

(5) 无农不稳,重视农业,国计民生,储粮备荒。

(6) 无工不富,兴办工业,面向市场,提高质量。

(7) 无商不活,发展商业,信誉第一,顾客至上。

(8) 创建文明,讲究卫生,礼貎用语,举止端方。

(9) 为国做事,爱岗敬业,勤政廉洁,为民敬仰。

(10) 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兄弟和睦,合家安详。

(11)夫妻恩爱,互敬互谅,优生优育,子女贤良。

(12)起居以时,饮食以洁,锻炼身体,健康寿长。

(13)精诚团结,敦宗睦族,邻里相处,互助互帮。

(14)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克己忍让,事平宁安。

(15)遵纪守法,力戒嫖赌,喜事新办,切勿鋪张。

(16)谦虛谨慎,不骄不躁,锐意进取,事业兴旺。

(17)全族宗亲,铭记家训,承前启后,世代荣昌。

五、张氏祖训、家训

1、张氏祖训: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慎丧祭言,慎终追远,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严内外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事事亲敬,敦忠睦族,笃教学言,养不废教,作养人才,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2、张氐家训:

(1)继承祖徳:清河张氏,广居丁旺,黄帝赐姓,源远流长,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众多,功高德望。劝我族人,继承发扬,效郡报国,雍泽民心,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睦邻,遵纲守常,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读书习文,勤为农桑,禁戒非为,习武自强。

(2)忠效国家:国家与民,关系互相,民忠国盛,国富民康,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理当。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为国稳安,戍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商,清正廉洁,不图恩偿,和衷共济,不怨上下,执行政令,遵纪守纲,踊跃赴公,早完税稂。

(3)勤为职业:现代职业,百千万行,择业从亊,各有理想,脑力体力,士农工商,贵在勤勉,富在自强,欲成大业,地于少壮,从头做起,不懒不旷,勤操苦干,必有报偿,精专计谋,物丰财旺,永不息止,家富业旺。

(4)孝敬父母:身为人子,必有爹娘,生子不易,养更非常,竭尽全力,操碎心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洋,劝我族人,必为报偿,父母在世,服侍奉养,问寒问暖,关心痛痒,父母归仙,节礼安葬。

(5)雍和兄弟:兄弟之情,非同寻常,只因缘份,方逢世上,如身手足,根脉一纲,荣辱联结,祸福关相,劝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视情义,互尊互谅,雍爱和睦,兄恭弟让,莫记恩怨,免为参搡,福禄共享,苦难同当,遇事多商,亲朋礼让,妻室各教,父母共养,团结一致,共拒豪强。

(6)友睦族邻:人之祖先,原本同纲,繁衍生计,迁徏各方,近者是邻,远者为乡,百姓如是,况且族党,劝我族人,友睦乡党,以和为贵,仁和谦让,缓急通义,庆吊礼往,艺业相扶,困难相帮,邻里之间,互为守望,哀矝孤寡,顾照友长,不弄是非,多忍多让,莫欺贫穷,勿恃豪强。

(7)慎结婚姻:男婚女嫁,大事一桩,立家立言,门楣之光,夫妻恩爱,欢乐无疆,美滿婚姻,地久天长,劝我族人,慎结俪伉,择女选郎,切莫轻盲,德才为先,不偏长相,慕爱淑贤,求取忠良,勤俭能干,品行端庄,性温体健,善有儿郎,情深意笃,莫重财妆,依照法律,鸾凤成双。

(8)训教子女:生育子女,重在教养,启其愚顽,提高智商,德才体能,全面向上,立志成才,以仕栋梁,劝我族人,教子莫忘,从幼抓起,不可疏旷,打骂冻饿,断然不当,溺爱放任,非属良方,家教要严,更需师长,锻炼意志,教导思想,习礼知义,循规遵章,胆识才略,诗书文章。

(9)崇尚节俭:持家之道,勤俭二方,勤则生财,俭为备荒,懒惰之人,好景不长,劝我族人,节俭为尚,居不贪高,房坚宅亮,食不求珍,腹饱囗张,衣不华贵,齐整大方,器质而洁,不图排场,红白好事,不宜辅张,现时富足,当思久长,量入为出,有储有藏。

(10)禁戒非为:为人处世,需求名芳,忌人说短,怕指脊梁,品端行正,受人敬仰,胡作非为,定遭祸殃,劝我族人,正大光明,非理之事,不为不想,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洒吸烟,宜戒不倡,偷抢讹诈,赌博嫖娼,聚众殴斗,诬告诽谤,此事作为,触犯律章,禁之止之,免讼公堂。

3、张氏崇敬堂家训:

(1)效忠顺:身许朝庭,报国为忠,为属黎民,急公为务,故居位者,时凛天威,为百姓者,谨守常法。钱粮旱输,即免追呼之苦,争讼不作,自无刑狱之危,语云:忠顺不失以事其上,此之谓也,凡我族众为士为民,谨遵是训。

(2)谨孝悌:父母为生身之本,兄弟乃一体所分,但常人之情溺妻子而孝衰于父母,因财利而情薄于兄弟。伤情败义,莫此为甚。凡我族众勿听枕边之言,勿疏同胞之谊,奉养随分自尽,必和颜心承欢,小隙已过则化,须相好而无尤,古人分痛让国,万世称贤,是故立爱立敬庶几不失为子为弟。

(3)冶生业:人有常业方可全生,诗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又曰: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是衣食为养身之本,而农桑乃衣食之源。先王教民农为本,工商为末,男勤于耕则有全粟,女勤于绩则有余布。乡无游惰之民,家有积贮之备,纵有灾荒冻馁,此养生之大道也。周家以农事开国,姬公常述以告成王。凡我族众欲足以食,农桑为急。

(4)严教读:父母养子当教以读书,古人谨自少仪,先入小学陶其气质,使之进退有节,应对有章,坐立有序。然后亲师取友,讲习经文,明圣贤之理,达古人之务,学业有成,身名显达,登科第,耀宗祖皆由读书得来。每见今之子弟尽有聪明可造多不能成者,盖冒读书之名,不肯刻苦用工。识得些字义,记得些时文,便轻浮好高,终无长进,无他少仪,不谨气质未化也。古人读书必先气质而后文艺。凡我族众兄弟之教,宜生子弟之率当谨。

(5)重丧祭:事亲莫大送终,故丧必尽其礼,报本莫重追远,故祭必尽其诚。何谓尽礼,衣衾棺椁,衰麻擗踊不敢稍忽,富者固当自尽,贫者也须自殓。不用僧道浮屠,敦行文公家礼,三年之内缟素绳带,不饮喜庆之家,不闻钟鼓之乐。设主留灵,朝夕哭奠,哀恸思慕,所谓事死如生也,何谓尽诚,春秋祭祀,依时举礼,不敢少懈;先期备物,临祭尽志,恭敬严肃,洋洋如在。所谓事亡如存也。至于叔伯兄弟,必终暮功之服,生旦、忌日,必展孝享之诚。清明、中元须遵祭醮焚钱之典。凡我族众送终追远,人道大事胡可不重。

(6)正婚姻:风化起自闺门,人伦首重婚姻,娶妻为后必求贤德,嫁女适人须择门楣。世家子女虽贫可结,暴富隶卒纵富勿贪,结亲重义,何得论财道奁,缔好尚情岂可趋炎附势?且女当未嫁,德、言、容、工端其壶范,乃不遗罹于父母。妇既归门,勤俭孝敬,宜其室家,方能相助乎夫子。凡我族众婚姻以正风化宜端。

(7)务勤俭:勤俭生富贵,奢逸多贫穷。盖勤以生财,俭以节用,然勤而不俭,终岁劳苦,得之一旦耗费失之,亦未有不贫者也。若俭而不勤,只吝惜瑙珠,不顾荒废生业,亦末有不贫者也,故游手怠情,不惟无以养家、且无以养身,倘奢侈无度, 不但不能成家, 终必致于丧业, 家业既丧以致寡廉鲜耻,辱身贱行,上贻羞于祖宗,下见笑于亲戚,如此之辈实可痛恨,凡我族众奢逸有禁,勤俭乃昌。

(8)敦和睳:一家相接,惟在协和,九族相亲,必贵敦睳。盖族庭和睦而福履自生,然不和之故皆起于欺凌贪,忌富者欺贫,强者凌弱,或因财利而成仇,成因田土而兴讼,情谊乖离家之不详,莫此为甚。凡我族众安分守已,毋得贪忌,相好无尤,切莫欺凌。

(9)厚风俗:风贵纯厚,俗戒浇漓,但人情好尚不同,风俗美恶各异。如家闻弦诵之声,户习农桑之业,老幼尊卑,秩然有序,男女内外,肃然有必,庆吊相周,忧疾相恤,有礼有义,无诈无欺,其风必仁。若父兄无礼让之教,子弟多轻佻之风,相习槽弈放饮,相尚机変狡伪,以致犯上悖逆,伤风败俗,恶莫甚焉。凡我族众好尚宜端,风俗宜厚。

(10)守茔田:葬祖有茔,祀祖有田,皆重典也。有茔则祭扫得所,有田则享祀无间,而必贵乎,守者何茔乃祖宗敛骸之所,每年子孙亲临拜醮,详加省视,庶兔侵占,墓有崩缺,急宜修整,赔补龙脉,勿令损伤,栽植必罚树林,毋许樵折,犯者必罚。至于祭田,祖宗血祀所关,租税出之,经营宜公,毋得乾没,犯则必惩,此守茔田与丧祭并重也。凡我族众,兢兢遵守,引之勿替。

六、钟氏家规八则

1、祀祖宗:人之祖宗犹树之根水之源,根固则枝繁,源远则长流,此固必然之理也,为子孙祖,祖功宗德,终身不忘,春露秋赏,时祭莫缺。

2、敦孝弟:孝为天经,弟属天显,孝敦弟斯大本立,苟其逆天经悖天显,于父母不奉养,死不殡葬,于兄弟凌夺不逊暴戾横加,更或纵其妻子恣行秽辱凡此忤逆,皆国法所不容,族规所不许,嗣后族姓中有不事亲不敬长者,可谓族中败类。

3、睦宗族:族姓渐衍渐蕃,上而溯之,皆祖宗一脉也,服制虽有孰疏,情谊初无彼此,稍有不睳幽干祖宗,怨恫明贻,邻里饥讪,后嗣务宜雍穆尊长,下恤卑幼,卑幼上敬尊长斯和顺之族,自然绵远。

4、尚勤俭:五民各有正业,日用有常经,欲其有功,道在于勤,欲其无累,道于有俭,况吾族现时富少贫多,急需宝此二字,以开源节流,庶其衣食足而礼义兴,家声则丕振矣。

5、谨婚姻:夫妇造端之道,婚姻百年之偶,男女婚姻正,而后家道兴,故门户务期相当,年龄务期相若,苟或罔顾廉耻,男婚不求淑女,嫁女不求良家,一人失足,合族蒙羞,宜谨宜慎,

6、严嬲盗: 世间最有不肖之事有二, 曰嬲, 曰嬲盗之为, 不肖人皆知之, 不善而有蹈之者, 盖由不学正业, 不顾声名, 见色而漁, 见财而取, 虽有官制,不生慎也, 甚或宣淫至于渎伦宵行忽而啸聚,忘身丧亲、贻累宗族, 由此立规之后, 如有干犯此等情弊, 送官依法惩治.

7、禁赌博:赌博之徒,缘贪而赌,因赌而贪,为贪而贱既贪且贱,下而为贼,言之可谓寒心,思之下场、悔之莫及,更有窝赌引赌之徒,自害害人,凡我族姓子弟, 未涉者当慎其始, 已涉者急改于终。

8、重守法:国有法、族有规,皆为端品正行之本,如若脑子上无法,行动上也必无规,由唯我独尊,唯我之大,进而触人必反,出言必逆,遇事必过,至行必祸,吾族子孙后裔,务以族规为始,以国法为重,严以遵守,牢树守法观念,从思想做到:忠(贞观唯尊三面镜,臣贤君明一统昌),孝(目礼双亲一杯羹,胜过祭品三牲赏),忍(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让(退一步天高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从行动上应该坚持:敬(敬祖宗、敬父母、敬长上,敬来宾),勤(勤学问,勤家业、勤家务、勤国事),省(省问亲、省吾身、省日用、省时间),勇(勇为义、勇攺过、勇雪耻、勇抗敌),否则,国法不容,族规不允,后悔莫及也。

七、李氏族训

1、族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芳,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彊;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2、家训:

一,孝父母

父母吾身之本,少而鞠育、长而教训,其恩如天地,不孝父母是得罪天地,天所祷也,凡我族人,切不可失养失敬以乖天伦。

二,和兄弟

兄弟吾身之依,生则同胞,居则同巢,如手如足,不和兄弟是伤残手足,难为人矣,凡我族人,切不可争产争财以伤骨肉。

三,睦宗族

宗族吾身之亲,千支同本、万脉同源,始出一祖。不睦宗族显不敬祖宗,不敬祖宗则近于禽兽,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残相欺以伤元气。

四,重祭祀

祭祀礼重报本,昭穆常情,所以动先祖之格也,苟不凛如在之城,是渎先祖也,凡我族人,切不可怠忽以渎先灵。

五,修坟茔

故茔先祖之所棲,尽其祭扫,修其坟茔,所以,妥化者也,苟任其颓坏不修,必致他人之侵占,凡我族人,切不可吝费以露祖骸。

六,务农业

农桑衣食之必资,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养妻子,所以奉生之本也,苟不勤力耕种,必致荒芜田园,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懒惰,以致终身饥寒。

七,重敬贤

敬贤乃吾族人之重望也,贤者为人之师,其学有所传,礼有所学,不复敬贤是人之愚昧,不得为人也,凡我族人,务必尊长敬贤,以示文明。

八,慎婚姻

婚配为人伦之始,结婚合配,当审其人品性格,究其淸浊明白,苟婚配不择淑女,非特为终身之害,而且倾家声之不小。

九,禁洋烟

洋烟之流毒中国也深矣!大则亡身倾家,小则废时失事,苟不严禁洋烟,不但前人为其所害,而后人亦遭其毒耳。凡我族内,切不可开设烟馆,以害子弟。

十,禁非为

家风之坠,邪淫者十恶之首,赌博者倾家之源,凡我族人,务宜告诫子弟,切不可放僻邪侈,生平甘受沾辱。

十一,正人伦

人伦,九族之源,人生所当,存于方寸之中,而尊卑长幼,各得其序,纲常伦纪,各得其次,凡我族人,要必伦正名顺,万世不易也。

八、梁氏(七修族谱)家训

敎育从严谨,启蒙烁真金;人伦同遵守,祖宗要孝敬;善良积功德,家风礼义深;

品德须高尚, 作风要端正; 俭廉又节约,和睦齐家顺;秉事至公平,荡涤邪秽尽;

劫灭万世罪,向阳照丹心;勤奋并天才,功名震乾坤;科技获巨财,富豪登梁门,

鸿丁蔚文武,甲第联簪缨;门临长生水,福荫永庇昆;幸福政引路,富贵念祖恩。

第五节 长寿老人

俗说“地灵即人杰,心善自寿长”。移陂村自古以来便是客家福地,各姓多善心之人,所以长寿者甚众,本来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旧社会,长寿的标准是“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古稀之年就是长寿老人;到了新中国,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营养条件的充足,精神心态的愉悦,居住环境的优化,医疗技术的进步,保健意识的增强,古稀之人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高达男74岁,女79岁,已经是“人生七十今常见”!所以政府规定九十岁以上老人为长寿老人,在向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时,对九十岁以上老人增发一笔长寿奖金,故《移陂村志》也将长寿老人的标准定为九十岁以上,这也是符合国家政策和社会现实之举。

现将目前已知的移陂村九十岁以上老人列出名单如下:

姓 名 性别 出生时间 已故时间 享年 住 址

丁近伯 男 1905年 102 岁 移陂村圳口组

汤连喜 女 1907年 100 岁 移陂村车坝徂

钟桂秀 女 1907年 100 岁 栘陂村车坝组

李水长 男 1917年 90岁 移陂村坳脑组

易招喜 女 1906年 2003年 97岁 移陂村上彭组

邱桂花 女 1902年 1994年 92岁 移陂村苍下组

陈观音女 女 1916年 2006年 90岁 移陂村车田组

丁亦参 男 1916年 90岁 移陂村车田组

李绳姑 女 1912年 2006年 94岁 移陂村车田组

罗有姑 女 1913年 2006年 93岁 移陂村车田组

丅有毛 男 1911年 2002年 91岁 移陂村排上组

丅生长 男 1917年 90岁 移陂村印坵组

丁丰祥 男 1914年 2005年 91岁 移陂村坝山组

丁叙秋 男 1918年 90岁 移陂村坝山组

赖水秀 女 1908年 2001年 93岁 移陂村社背组

朱八丰 女 1918年 2007年 90岁 移陂组土前组

丁信文 男 1916年 2005年 90岁 移陂村土前组

华二招 女 1912年 2005年 93岁 移陂村塘口组

丅仙发 男 1895年 不详 90岁 移陂村坝山组

谢文波 男 1906年 2004年 98岁 移陂村谢屋组

谢睦忠 男 1906年 2003年 98岁 移陂村谢屋徂

丁运峰 男 1763年 不详 90岁 移陂村陂潭组

李章丰 女 1925年 2015年 90岁 移陂村社背组

孙三丰女 女 1895年 1989年 94岁 移陂村社背组

丁春秀 女 1924年 2015年 91岁 移陂村社背

梁宗韩 男 1329年 1422年 94岁 梁姓新陂开基祖

丁仁长 男 93岁 移陂村车田脑组

丅弈荣 男 92岁 移陂村车田脑组

李仪珍 男 91岁 移陂村坳脑组

李生波 男 91岁 移陂村坳脑组

李水长 男 96岁 移陂村坳脑组

钟云秀 女 92岁 移陂村坳脑组

丅生长 男 1906年 2018 102岁 移陂村印圩组

钟六丰 女 1927年 楗在 94岁 移陂村印圩组

钟三秀 女 不详 不详 90岁 移陂村印圩组

丅明辉 男 不详 不详 92岁(已故) 移陂村印圩殂

谢文波 男 99岁(已故) 移陂村谢屋组

李招姑 女 1928年 健在 93岁 移陂村大村组

丁金陀 男 1929年 健在 92岁 移陂村大村组

丁贤志 男 1929年 健在 92岁 移陂村苍下组

舒葱秀 女 1924年 健在 97岁 移陂村坝山组

丁良翠 男 1932年 健在 89岁(明年90)移陂村印圩组

钟九姑 女 生卒均不详 92岁 移陂村堆脑组

丁斋女 女 健在 89岁(明年90) 移陂村塘口组

(选自《移陂村志》第三章“人口”;整理:李磊;供稿:于都县史志研究室)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58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