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四海》这次从口碑到人气都是韩寒导演作品新低,是一种取名玄学,因为韩寒之前都是四字电影名,这次忽然改成了两个字,所以不行。
封建迷信不可取,我觉得《四海》崩了主要还是在于韩寒那几板斧还是没什么改善。本来我想说“江郎才尽”,结果被狠狠纠正:不是才,是泡沫,是泡沫!
在电影宣传期就想问,韩寒已经变成了真人版《我爱记歌词》吗?《四海》全剧组齐刷刷唱经典老歌《奉献》;微博宣传发的是张国荣歌词《取暖》。然后,电影正片里出现了《阳光普照》的插曲。
再往前数,《后会无期》邓紫棋演唱的主题曲是翻唱了《The end of the world》,《东极岛岛歌》是电影《波拉特》插曲。《乘风破浪》用了《五百英里》《在雨中》以及引发“性别歧视争议”的《男子汉宣言》。《飞驰人生》老歌齐飞从《光辉岁月》到《大哥你好吗》,还有别的不一一列举了。
电影使用经典歌曲按说也很常见,但是电影是像娄烨拍《风雨云》那样赋予一首歌新生命和新意境(《一场游戏一场梦》),还是没办法造氛围感的时候就引用经典老歌糊弄一下?这只能凸显创作者表达能力的匮乏。
韩寒在博客年代就被追捧过“歌单好赞”(那时他在新浪博客的左侧边栏放了一些歌曲),但是拍电影不是列歌单啊,怎么就这么喜欢套用现成的东西呢
再这样下去我不得不思考:陈思诚和韩寒究竟谁更寡才?
在公映之前《四海》号称是拍摩托车主题的,因此吸引了很多摩托车爱好者,这些人有的组织车队观看,有的穿着全套衣服戴头盔进去观看,有的带着家人一起看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爱好——然后都灰头土脸地出来了。
这个电影在摩托车的技术细节上就有很多问题,但这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电影把摩托车正好放入那些误解里呈现,看完电影会觉得这个年代开摩托的,就是天天玩命很危险、押注赌博、违反交通规则,稍微正经点就是当个摩的司机,或者到公园做特技表演。
据说喜欢拉力赛的看了《飞驰人生》还比较满意,喜欢摩托车的看完《四海》都表示:禁摩宣传片。
作为不懂摩托车的观众,其实主要是感觉乱七八糟:奶奶的角色直接就写丢了,不如别出现;从没见过警察办案听到疑似民间高利贷线索却不过问细节的;每当情节推动不下去的时候就靠脑袋一拍的强行巧合:男主只是随机找到了特技队,而一个摩托特技队的队长为什么要承办演唱会?????
总之,没有逻辑,没有故事,也没有写意。韩寒元素一以贯之。
电影所谓“喜剧”效果就是靠抖机灵的段子,无非就是前面吹牛下一秒破功但还继续挽尊这类。
韩寒创作上最坚持的是,他如此沉迷于塑造一个一个活灵活现的缺位哥哥和父亲形象。
当沈腾演的那个不靠谱的爹出来承担笑点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他这不是嘲讽、也不是自黑,甚至也不是写实。是迷恋,是陶醉,是无法抑制的心驰神往和共情。
这些哥哥和父亲,所谓温情只长在嘴上行动全是实质性伤害,哥哥还是会用妹妹的身份证借贷,因为女孩能借得多(押上了她的名誉和更容易被胁迫的可能性),缺位父亲永远不会承担育儿和赡养老人的义务,但会给儿子一块虚情假意的山寨表获得“成为父亲”的自豪感。然而电影的煽情点却落在哥哥和父亲屁用没有的虚伪温情,还体恤他们不得志的所谓痛苦。
特别好笑的是,韩寒这几年被骂直男癌骂得受不了了,强行给《四海》加了以下桥段。
1.——“你是他的菜。”——“你不能这么说,这样不尊重人。”
2.——“我跟你妹妹?”——“这只能她做决定!”
3.女主面对追求时来一句:“我现在不能答应你,我有自己的事情。”
4.女主找工作被刁难婚育问题。
但是加这么多有什么用呢,女主还是被哥坑为男友奉献,注入零星片段可以照着热门舆情抄,建立不起一个女性角色才是硬伤。女性在韩寒的电影里只是工具人,母亲产后抑郁跳楼也不需要拯救,妹妹被哥哥坑得负债累累梦想破碎,还要为了帮男友弥补遗憾而攒钱。
顺便想说,少年成名的男导演,真的是一点家务不做,一点人间疾苦不知啊。男主人设是一个人照顾老年痴呆的奶奶,没想到男主转手就把奶奶交给另一个男司机上路就拉倒了。老年痴呆的老奶奶能这样撒手不管????
但是这些也都不重要了……都不需要这么深入地论证。
在大家已经完全知道韩寒毛病的情况下,《四海》连少年爱的摩托车都拍不明白,他还擅长什么?
天哪他都四十岁了四十岁啊,电影里的段子还跟他十几岁写的是一个思路一个气口,听上句知道下句。原来少年成名就真的至死是少年,不成长不进步不提升不拓宽。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叹是:现在什么电影都能超过两个小时,究竟为什么??以后给能不能立法,豆瓣均分7.5以下导演拍电影只能90分钟以内!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469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