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细说沈阳“七大郊区”的来历

【沈阳地名故事】

之前老冯写过一篇沈阳市内五区名称的来历,一时间转发盗版无数。一下子好像抖音上一大批网红一夜之间就知道沈阳各区的历史了一样。这回我再测一把,看看各路网红还是不是跟以前似的蜂拥而上、不顾原创、吃相难看。

我想说,其实大家都说打击侵权行为,头条这块儿是做得不错的,但还是摁不住巨量的站外侵权。后台每天都会给我一堆的站内信说,你的哪条哪条帖子被侵权了,虽然母么极力维权,但是人家冷热不进、高低不听,然后给我一个链,说中国互联网中心可以投诉和举报,然后我点进去发现,我这个投诉会跟扫黄打非的玩意儿在一块儿,哎我去,真的累了。我不如在这上直接说吧,网易号盗我的绝不止一个号,然后网易还不管这事儿,现目前站外盗我内容的全是网易的。我的态度是,即便这样我也不注册什么鸟儿“网易号”,让盗版死开,决不妥协。

好了,愤愤的话说多了。言归正传,今天说说沈阳各郊区名称的来历,也就是新民、辽中、法库、康平、于洪、东陵这些名字都是咋来的?

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细说沈阳“七大郊区”的来历

新民:为了区别于“民屯”的清朝市镇

据资料显示,新民这个名字来源于清朝初年的“新民屯”。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和顺治八年(1651年)相继从山东、河北两次移拨大批灾民来东北垦荒。当时汉民被称为“民人”,先来“民人”的落脚点便称为“民屯”。此后,在辽河以东集居的汉族多少,而分为大民屯、小民屯。

不久之后,又有部分汉族迁至今新民镇落户,为了区别之前的“民屯”,于是起名为“新民屯”。到了后来清朝时期,这里批量地迁来新的汉族人,越聚越多形成村落,清乾隆年间,为了方便之后的屯垦,就将新民屯在建县治时,以“新民”来命名。于是“新民”这个名字就一直延用至今了。

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细说沈阳“七大郊区”的来历

辽中:辽河中游的重要村镇

辽中这个名字,其实是来自于辽中镇。大家可能认为,辽中是不是就是指辽宁中心的意思啊?但这个是不正确的。辽宁一直到1929年才建省,当时是将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直到解放后,辽宁还分为辽东省和辽西省呢。但辽中这个名字,是在1906年诞生的。

辽中镇,在19世纪初的时候还是一个部落,当时名为阿司牛录。就是满族的一个作战单位。后来到了清光绪二十三年(1906年),辽中开始设县,将阿司牛录作为县城,并建镇制,正式起名辽中镇。这个“辽中”,其实是因为这个地方位于“辽河中游”的意思。

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细说沈阳“七大郊区”的来历

法库:三种来历很相似

法库这个地名的来历,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是来源于满洲语“鱼梁”,因为此地山形形似鱼梁;第二种,说是“八户”的转音,意思是这里曾有有八户人家或者八姓人家居住,故名“八户”,衍称为法库。第三种,因山得名,境内有法库山(俗称八虎山)。

目前看,第三种名字的来历更靠谱一些。据金梁《奉天古迹考》中讲:法库本明三万卫地,为蒙古入边要道,俗称八虎道,八虎即法库之转音也。

而法库山得名于满语“faku”的读音,显示山形好像鱼梁的样子。后来经蒙古译为“baqu”,进而译成“八虎”“八户”“拔户”等等。所以,法库这个名字的来历,是源于满语的“鱼梁”,后经过蒙古语转音,最后形成现在的“法库”的语音。这个名字从少数民族的语音得来,所以何时得名,实不可考。

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细说沈阳“七大郊区”的来历

康平:源于边地治理

1802年,东北垦荒再一次开禁,于是清嘉庆皇帝引山东、河北大批垦荒移民于此。康平建治前归昌图府管理,但由于此地土地荒芜、流民耕种、又地方辽阔,不便治理。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康家屯管理。称康家屯,应该是屯中康姓族人居多的缘故。光绪六年(1880年)6月,康平开始设县,取名“康平”,取“康乐太平”之意。

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细说沈阳“七大郊区”的来历

于洪:得名于于、洪两姓

于洪这个名字,其实能讲的还是挺多的,但这块儿就言简意赅吧。就是清初的时候,有满族于、洪两姓按八旗驻防于此,后来相继有汉族陶、汪、卢、周四姓来此,作为于、洪两家的佃户。起初,作为满洲的禁封之地,汉人不能在这片圭地上随意垦殖的。

1644年,清军入关,于是“于、洪”两姓族人“从龙入关”,于、洪两族人大量外迁,最后整个村子只留下两个家族的祖坟。于是此地被称为“于洪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此地成了废地、弃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

到了顺治十年(1653年)的时候,清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则》对汉族人口出关垦殖给予鼓励,在政策的激励下,关内甚至南方的大批无地或失地农民涌来辽东。此后,关内移民黄、纪、贾、侯四姓家族迁入,于洪坟更名为“于洪屯”。此后建制于洪区的时候延用了“于洪屯”的名字,一直至今。

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细说沈阳“七大郊区”的来历

东陵:源于沈阳东郊福陵

其实都不太想说东陵区了,因为现在沈阳已经没有东陵区这个地方了,东陵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可是呢,老冯认为,其实在所有沈阳人心中,东陵区还都是在的。现在很多人去南塔还说“上东陵南塔那边”呢。

沈阳东陵区,始建于1964年,当时沈阳在城郊建立市郊区,后来又分开成为于洪区和东陵区,所以,你才可能有一种感觉,就是原来的东陵和于洪好像是两个“L”形状的区,将沈阳主城包围起来了。于洪是正北、西北和正西,东陵是正南、东南和正东。现在嘛,原来东陵区的地方,现在多半都改称为浑南区了。只是,原来东陵区浑河以北的地方,比如文萃路、南塔、长青、泉园、方家栏,就都归属沈河区了,现在叫什么“东沈河”了。但是,原来的棋盘山地区,还是划归了浑南区。

东陵这个名字,其实是来自于后金的建立者老罕王——努尔哈赤的陵墓,称为“福陵”。又因为福陵位于沈阳市区的正东方向,所以沈阳人习惯于称之为“东陵”。所以在1964年建区的时候,就将大部分位于沈阳正东的地区称为“东陵区”了。东陵这个区,一直延续到2014年的8月份,东陵区的大部分与浑南新区合并,统称为浑南区。

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细说沈阳“七大郊区”的来历

苏家屯:来自于“水鸭屯”

早在明清期间,苏家屯地区还是遍布沼泽的,主要以湿地地貌为主。所以在这里,能看到很多水鸭在此栖息,后来在此建村就命名为“水鸭屯”。后来到了20世纪初,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获胜,于是获得了南满铁路的控制权,进而在铁路附近建立满铁附属地。

由于当时的奉天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一站,所以有很多的火车修理需求,于是日本人就在现在的沈阳站以南地区,建立了一个专门为火车进行修理维护的场站,就是现在的苏家屯火车站的前身。当时苏家屯火车站要定名,于是日本人就问在站内做杂工的中国人: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杂工回:水鸭屯。由于“水鸭”的中国话发音与日本语的“搜嘎(好)”近似,所以日本人强令杂工将站名定为“搜嘎屯站”。但杂工考虑再三,绝不可以在咱中国人的地方起一个日本人的站名啊,就想到了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既没用原来的“水鸭屯”,也没用日本人说的“搜嘎屯”,而是用了一个谐音“苏家屯”来最终定名。这样,一来不至于卖国求荣,二来也算是符合了日本人对“搜嘎”读音的要求。所以,苏家屯这个名字,跟姓苏的人家并没有关系,而是见证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沈阳这地方,历史虽然没有关内长,但还是有其边塞文化的基奠的。每个区的名字,都有其定名的来源。有满语语音的“法库”,也有日语读音的“苏家”,有源于城东的福陵,也有源于城西的于洪坟,有源于边地的“康乐太平”,更有源于辽阔的“辽河中段”,所以,说起沈阳的地名,就像是打开了三百年来的地方史册,或让人愤懑,或让人伤怀,或让人快乐,或让人忧伤。于是将这些历史典故,全付茶余饭后的笑谈中了罢。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533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