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这是一篇关乎美国“收养家庭”的纪实文章,又关乎情感的故事,令人感动和探索其中的究竟。

玉龙谈|原创.盗版必究

“朵朵”是来自河南洛阳福利院的女孩,5岁,右腿略微有些残疾,但不严重,据福利院讲是一个陌生人在公园捡到的。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朵朵5岁

她是不幸的,同时又是万幸的,在众多的孤儿中,她被美国一个家庭收养。

我们相隔不远,有机会参与和了解一个美国家庭为迎接一个中国儿童做出的准备:

全家学习非常简单的中文,只为朵朵能够尽快适应新家。举办Baby shower(准妈妈)派对,史黛西女士已经准备好了做一个新妈妈。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张朵朵最新的照片,整理出来装饰到朵朵的房间。通过朵朵的“腿疾”检查病例,已经联系了美国医生并基本确定了治疗方案。夫妻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接朵朵回家。爱本来就不分国界,虽还未曾见过,母爱就已经在路上狂奔,每一次准备工作都带着爱和期待,情感的累积已经变成深深的思念,愈来愈深……

史黛西私下里告诉我的妻子,她其实还想自己生,生了三个之后,自己真有点生不动了,还喜欢孩子怎么办?索性就领养吧!

在她眼里,领养的孩子,除了没有经历十月怀胎之外,我给予的爱一样也不缺。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第一次见朵朵

爱对于人类生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行为。

这本是一个六口之家,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而且最小的男孩是从关岛收养的。

随着小朵朵的加入,一下就变成了七口之家, 生活上需要照顾5个孩子。

基本的生活满足不说,只是接送就要花去很长时间,好在一个比一个大,年满18岁就可以搬出去居住了。

史黛西是一个专职母亲,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她的丈夫是一个渔夫,世代以捕捞龙虾为业,早出晚归,异常辛苦。

就是这样的家庭,在完全有能力表达爱和支撑爱的岁月中,他们选择了用一种收养行为来表达爱和情感,这往往比自己亲生的要付出更多。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朵朵与姐姐

在美国,从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大约有10万中国孤儿被收养,而且每年都在以几千的速度增长,甚至有的家庭收养中国儿童不止一个。

曾任美国国务卿的斯坦伯格有两个中国养女,大女儿珍娜,2004年收养自安徽;小女儿艾玛,2005年收养自湖南长沙。

斯坦伯格说:“她们很棒,她们是我们生命中的乐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这样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孩子是最重要的,比公司的工作还重要,杨乐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做美国驻中国大使。”

家庭是爱和情感最早最重要的支持来源,每一个渴望爱的孩子都可以很容易的获取,对于婴儿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对她性格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在至高无上的大爱面前,没有什么障碍可以阻止这种爱的行为的发生,将孩子这样的天使抚养长大也是一种神圣义务,爱有了寄托。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前驻华大使洪博培与养女杨乐意

孩子就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无论健康和残疾,都是神圣纯洁的化身。

朵朵的右腿略有残疾,走路跛脚,需要矫正治疗,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养父母已经为她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治疗,效果明显。

中国福利院的孤儿大部分是残疾的,只是程度不同,正常的儿童,则很快会被收养,然后是程度较轻的,程度较重的则需要等待。

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照顾好一个残疾程度较重的孩子,甚至需要24小时看护,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

但即便是这样,很多美国家庭还是义无反顾的一个一个把残疾儿童带走了。

《人物》 杂志不久前报道了许多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儿童,特别是患有唐氏综合症儿童的事。其中提到一位家住明尼苏达州的沃森夫妇,为了领养一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中国孩子,卖掉房子并花费5年时间最终如愿以偿的故事。报道中还提到,目前约有200多名有唐氏综合症的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而这些儿童原本是很少有人愿意收养的。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沃森夫妇有两个自己生的孩子,但他们一直还想领养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沃森太太是注册护士,因此觉得自己有能力及经验来照顾特殊儿童。

沃森夫妇在2014年1月与其他几个美国家庭一起到中国领养孩子,沃森太太回忆说:

当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小孩被领到他们面前时,她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经过5年的等待,她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后来取名艾米的中国孩子。

艾米到美国后,在做例行体检时,医生发现她的心脏有两个孔,肺部功能也差,经过几次手术治疗,艾米的健康已经大为好转。

沃森夫妇很庆幸能够及时领养艾米,并表示艾米的到来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美国有太多这样的事例,养育一个残疾儿童需要更多的付出。

甚至需要辞掉工作专职在家照顾,精心的呵护,尽最大努力使每一个残疾儿童得到最好的治疗。

因为他们知道不管哪方面的健康问题,儿童时期都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一旦错过了就真就很难治愈。

所以有能力的家庭都会做出这样的努力,为自己,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和牺牲。

人就是感情动物,当情感有了投射的目标,就会不顾一切的投入,当美国家庭决定收养某一个残疾儿童的那一刻,那个孤儿就已经在这个家庭的生命里,思念和期待也随即产生。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史黛西女士与朵朵于中国

爱你就尊重你的选择,我养你到18岁,自由选择你的生活。

经过多次接触观察到朵朵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特别爱笑,变化也非常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英文已经不错。

也非常懂礼貌,桌子上摆的水果不是随便吃的,她要问妈妈:“我可以吃个香蕉吗?”妈妈同意了,她才可以拿一根。

朵朵懂事以后,养父母就会告诉她发生的一切,不会有丝毫隐瞒,这样也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结。

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在逐渐成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同,如果长期藏在心底,对身心都是个伤害,所以越早知道越好。

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与众不同?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凯斯西储大学儿童福利追踪计划主任维克多•格罗扎(Victor Groza)表示:“在收养儿童进入青春期,并且遇到所有青少年都会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开始渴望了解自己,一些人希望寻找自己的根源。还有一些人人则希望能够多了解自己的文化,但是却并不关心自己的亲生家庭。他们只是想要了解自己。”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朵朵与作者女儿

2017年夏天21岁的密西根女孩Kati与亲生父母在杭州断桥相会,那场面让无数人感动,而很多收养的孩子远没有Kati那么幸运。

有了孩子作为纽带,美国收养家庭特别喜欢和重视中国文化,甚至有的养母为了孩子努力学习中文。

当孩子会说的中文却越来越少的时候,养母的中文已经很流利了。

也鼓励孩子多学习中国文化,因为孩子的根在中国,而且尊重和鼓励孩子回国寻亲,只要孩子有意愿。

回国寻亲这件事每年都在发生,在寻亲的路上煎熬的不是身体,是心灵上的痛苦。

越寻找越期望看到,越期望看到越想彻底揭开心底的谜,然而寻亲之路异常艰难,很少能够如愿以偿。

她对“朵朵”的爱视如己出,一个洛阳孤儿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Kati与亲生父母

我尊重你的选择,我已经养你到18岁,之后你应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想做什么就去做。

美国孩子18岁就已经成年了,就要自立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有的家庭就要求孩子搬出去居住,这样才能使孩子尽快的成长,在社会上立足。

作为养父母,当任务已经完成的时候,也就完成了上帝交给的神圣的任务。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属于谁,属于社会,属于国家,成年了自然要回馈社会,回馈国家,理所应当。

从这个角度看到了美国养父母的大爱,之所以具有这种高尚的品质,关键在于他们对孩子情感的拿捏上也恰大好处。

不会因为孩子的离开而觉得伤心,如果找到了亲生父母,他们也鼓励孩子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但很少有孩子这么做。

“我的过去你没有参与,我的未来也无须有你,”但父母给了你生命,这是事实。

如果将来有一天朵朵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请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感谢他们给了你生命。

朵朵还小,养父母的爱还在继续,待成年,山花烂漫,你在丛中笑......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65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