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张居正在《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中写道:“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官员手中权力来自百姓,就必须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吕氏春秋·审分览》有言:“凡官者,以治为任,以乱为罪。今乱而无责,乱愈长矣。”如果为官者不仅不能使其治理的地区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还搞得鸡犬不宁、乌烟瘴气,就必须要追究他的责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问国家政事、不察百姓疾苦,于百姓而言,必是碌碌无为的庸官、懒官。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位宰相名叫卢怀慎,他虽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但在政务上却毫无作为,是个典型的无为官员。任职期间,他把事务都推给同殿为相的姚崇,自己则概不问事,姚崇说什么就做什么,当时人讥笑他为“陪吃宰相”。武则天时期还有一位叫苏味道的宰相,他出任宰相9年,却不能在政务上有所建树,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会,人称“模棱宰相”。与此相反,心忧百姓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可以做出流芳千古的事迹。郑板桥在任范县、潍县知县期间,重视农商,体察民情,经常头戴草帽、脚蹬草鞋,不骑马不坐轿,深入民间察访疾苦。任职潍县时,更是顶着违反朝廷律令的压力开仓放粮,缓解严重饥荒,救民于水火,在点滴中诠释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留下了赫赫声名。
相对于能官干吏而言,对待那些庸碌无为甚至鱼肉百姓的恶官贪官,就应当高高举起问责的鞭子,以严厉追责倒逼其履职尽责。《尚书·大传》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则责司徒。”《孔子家语》曰:“贤能而失官爵,功劳而失赏禄,士卒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不平则饬司马。”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睡虎地秦简,不仅记载了当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也记载了不少官吏犯罪及惩罚方面的规定。朱元璋在修建应天府城墙时,要求把每块砖都刻上州、县地方官员的名字,甚至包括泥瓦匠的名字。验收时,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严厉的惩罚。如此一来,再无人敢从中牟利。
“乱而无责,乱愈长矣。”现代管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意思是如果一所房子的一扇窗户破了而没有及时修补,那么用不了多久,其他窗户也会被打破。同样,如果不追究履职不力领导干部的责任,任凭其逍遥自在,仕途顺风顺水、日子有滋有味,那么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有可能让其他干部不去踏踏实实为民服务,而是把心思放在明哲保身不作为、撇清责任乱作为上。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逐渐成为共识,叉着腰跟百姓聊完就走的少了,搬来板凳仔细记录的多了;空耗时间开会务虚的少了,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的多了。问责不主动、追责不给力的现象大为减少,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已然成为常态。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各级党组织既要鼓励干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也要精准运用问责的利器,对那些不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不担当作为的干部,严厉追责问责。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事业扛在肩上,一锤一锤敲打作风,一点一滴淬炼党性,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刘强 刘晓光)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672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