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作者:握中悬璧(公号同名),授权读史发布。点击此处可查看上篇文章

朝中的血雨腥风虽然暂时结束了,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君登基的消息传到了淮南后,这让文武双全的扬州都督毌丘俭顿时感到心绪难平。

毌丘俭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当初他被魏文帝曹丕任命为长子平原侯曹睿的文学掾,二人在这相互接触的几年中建立了超越君臣的深厚友谊。

曹睿继位后,因数年的“东宫旧交”,毌丘俭得以平步青云,官至洛阳典农中郎将。

深得信任的毌丘俭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忠臣,他对于皇帝大兴土木的行为敢于直谏。

因为交情深厚,曹睿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将其升任为荆州刺史。

如此厚爱令毌丘俭感激涕零,曹睿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主君,也是一位挚友。如今先帝已英年早逝,毌丘俭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的后人守护好这片江山。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可是司马师这个逆贼,竟然以莫须有的拙劣借口将皇帝曹芳废黜了,要知道曹芳虽然身世不详,但那也是魏明帝曹睿亲自指定的合法继承人,司马师这样肆意妄为,对于忠心耿耿的毌丘俭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的胸中燃起了熊熊怒火,这是之前好友夏侯玄和李丰被杀时都没有过的感觉。

想到这里,毌丘俭几乎都要下令起兵了。

但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又逐渐冷静下来了。如今自己身为封疆大吏,位高权重,而且由于之前和司马懿有些交情,司马师似乎也对自己是信任的。

当初诸葛诞因为东兴大败被调离后,司马师非常放心地让自己接替扬州都督一职。之后对阵诸葛恪的新城之战,自己也是作为副帅临阵立功的。

也就是说,以司马师的角度,是希望保持淮南的稳定的,司马师没有道理主动挑起争端,自己的位置还是很稳的。

如今家大业大,儿孙满堂,他不得不考虑到这些,毕竟一旦起兵就不会再有回头路了,家族的荣辱尽在毌丘俭的一念之间,他必须要为整个家族负责。

但就在这时候,一封信件让他最终坚定了起兵的决心。

这封信是毌丘俭之子毌丘甸所写,当时毌丘甸已经是名动洛阳的大名士,他在信中写道:“父亲您肩负的责任重于山岳,如今国家倾覆在即,若是不闻不问,将来必受天下人的责难。”

爱子身在洛阳,自己一旦起兵的话,他作为反贼之子将必死无疑。可在魏室危难之际,他却能将生死置之度外。

“有子如此,倍感欣慰啊。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如此瞻前顾后,胆略连年轻人都不如了。”毌丘俭默默自嘲。

“忧责重山岳,谁能为我檐。”毌丘俭默念着这首自己当年征讨辽东时所做的诗句,心中感慨万千。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为曹魏社稷做最后一搏。

毌丘俭决意起兵也是有本钱的,因为他是曹魏后期一流的优秀统帅,其中让他名留青史的就是当初征讨高句丽一战了。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毌丘俭本是文官出身,魏明帝后期辽东公孙渊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于是曹睿将最信任的毌丘俭转为幽州刺史,令他率兵出征,这也是他初次领兵。

不过由于对辽东地区的水文气候等状况不够了解,他被大雨阻挡在辽水西岸,最后无功而返。

曹睿没办法,只好派出军事上的顶梁柱司马懿,毌丘俭则以副帅身份随军,并立下战功。

这次经历让毌丘俭熟悉了这片土地,也为他之后的赫赫战功打下了基础。

在之前讲述司马懿平辽的文章中我们曾介绍过,为了杜绝辽东再次出现尾大不掉的割据局面,司马懿在襄平屠杀了近万人,之后朝廷又两次有组织的迁出辽东人口。

这样的釜底抽薪之策确实奏效,但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辽东地区的实力。

对于幽州刺史毌丘俭来说这就是个烂摊子。在古代人口是重中之重,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都是以夺取人口为目标。如今这里出现了真空,你不要的土地别人会要,于是高句丽就盯上了辽东这只肥羊。

当时高句丽国土横跨朝鲜半岛北部,以及中国辽宁省和吉林省的部分地区,虽然还远不是隋唐之际那个东北亚强国,但也是颇具实力的。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高句丽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公孙氏政权的东部,当初他们和曹魏是有过一段蜜月期的,司马懿征讨公孙渊的时候,高句丽国君东川王位宫曾派出几千人助战。

如今共同的敌人已经不在了,辽东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虚弱中,双方的蜜月期自然也就结束了,于是野心勃勃的位宫开始着手准备他的侵略计划。

毌丘俭对此早有警觉,他曾写下诗句“芒山邈悠悠,但见胡地埃”以表示对异族入侵的担忧。

正始年间曹魏内部有曹爽和司马懿两派的明争暗斗,外部又多次和吴蜀两国作战,一时无暇他顾,位宫见时机成熟,于242年发兵进犯辽东,直逼西安平。

正始三年,宫寇西安平(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西安平位于鸭绿江以北,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丹东市九连城镇,这里在今天仍然是朝鲜和中国陆路上的要冲地带。

而在三国时期这里则是连接乐浪郡和辽东郡的枢纽,一旦落入敌手,曹魏不仅在朝鲜半岛的地盘就都保不住了,而且高句丽还可以随时攻入辽东郡。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甲午战争时期,淮军在朝鲜一溃千里,而本来精心部署的以九连城为核心的鸭绿江防线也是不堪一击,等日军突破这道防线后立刻就在辽东半岛如入无人之境了,可见西安平的重要性。

毌丘俭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经过两年精心准备,于244年从玄菟郡出发兴兵讨伐高句丽。

他的策略就是围魏救赵,先不去西安平,而是直扑高句丽国都丸都山城。

毌丘俭选择这一策略的主要原因就是实力不足以分兵,由于辽东经过公孙渊之乱后遭到沉重打击,实力大不如前,此时他一共只能出兵一万人。

而对面的高句丽,在消灭公孙渊一战中捞到了一些好处,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实力大增,这次位宫派出了两万军队迎战。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高句丽军队首先在沸流水设置防线,这个沸流水在哪里呢?一般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沸流水是浑河,第二种认为沸流水是是鸭绿江,第三种则认为沸流水是浑江的支流富尔江。

第一种观点如今已经基本被推翻了,因为浑河古代有自己的名字沈水,沈阳这座城市的得名就与此有关(沈水之北,故曰沈阳)。

另外如果高句丽军队都杀到浑河了,说明他们基本就要进入辽河平原了。如果是这种态势,那明显高句丽才是进攻方而不是曹魏,这与史书记载不符。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第二种说法同样不可靠,因为鸭绿江在高句丽国都丸都山城以东,如果要迎战从西面来的魏军或者设置防线的话,绝没有道理不向西进发反而向东。

至于第三种说法,则要根据之后史书记载的内容来辨析。毌丘俭在梁口与高句丽军发生大战,这个梁口如果按照一般的命名惯例,应该是梁水与其干流的交汇处。

梁水是太子河的古称,而太子河汇入浑河的地点都快到海滨的营口市了,魏军基本不可能在这个地方和高句丽开战。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这时候就要从结合朝鲜史书进行对照,朝鲜在高丽王朝(并非高句丽)时期有一部效仿史记的史书,主要记录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的历史,此书名叫《三国史记》。

在《三国史记》中对毌丘俭这次出征有相应记载,原来这个梁口并非梁水水口,而是梁貊谷口。

二十年,秋八月,魏遣幽州刺史毋丘俭,将万人,出玄菟来侵。王将步骑二万人,逆战于沸流水上,败之,斩首三千余级。又引兵再战于梁貊之谷,又败之,斩获三千余人。(三国史记)

这下就非常清楚了,梁貊谷口位于今天辽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英英沟,这里距离富尔江和浑江的交汇处非常近。

这就和第三种观点对应上了,即沸流水为富尔江的古称。

当时高句丽王位宫率两万大军在富尔江畔设防,随后退至梁口,《三国史记》称毌丘俭连战连败,分别在沸流水畔和梁口两战中被斩首三千多人。

这就非常搞笑了,毌丘俭一共就一万人,连续两次损失三千多人,最后也就只剩下三千多人了。而高句丽有两万大军,其中还有五千骑兵,怎么可能被三千人绝地翻盘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呢?

另一方面,从高句丽军的动向来看,他们是处于一个撤退的态势的,如果真的将魏军消灭了三分之二,那为何要撤退而不是乘胜追击呢?

如此矛盾之处令人无法理解,可信度不高,看来半岛人民吹牛皮的本事是自古有之了,虽然他们吹嘘的高句丽和今天的朝鲜韩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场战役的真实情况很明显,是毌丘俭在沸流水畔和梁口两败高句丽,位宫退无可退与魏军爆发战略决战,结果惨败在毌丘俭的方阵之下,损兵九成以上,几乎是只身逃跑。从交战结果角度,双方史书并无太大差别。

关于方阵究竟为何种阵法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由此看出毌丘俭在作为幽州刺史这几年是没有闲着的,虽然辽东实力大减,但他依旧练出了一支强军。

在三国时代关于阵法的记录是不多的,其中以诸葛亮的八阵最为有名,毌丘俭能够注重练兵,并在实战中取得奇效,这说明他无论在军事指挥能力和军事思想上都有诸葛武侯之风,大将之才实至名归。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高句丽主力一战皆没,毌丘俭率兵长驱直入,经过数百里艰险的山路,终于来到高句丽都城丸都山城(吉林通化集安市西北)之下。

由于辽东本身的薄弱,此战必须对高句丽予以沉重打击以绝后患,否则假以时日等他们恢复了实力卷土重来,辽东还是会陷入险境。毌丘俭于是下令屠城,斩首数千人。

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位宫只好带着老婆孩子逃跑了,高句丽终于为他们的野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时候毌丘俭派手下玄菟太守王颀去北面的夫馀借粮,夫馀王位居一看高句丽都被打得快亡国了,哪敢不从?立刻乖乖提供军粮。

得到了粮草补给,又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第二年毌丘俭再次从丸都山城出兵追杀位宫,位宫早就闻风丧胆,一溜烟跑到买沟(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去了。

毌丘俭派手下玄菟太守王颀追击,在竹岭追上位宫,一番大战之后位宫损失惨重,士卒也纷纷逃亡,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眼看位宫就要成为阶下囚了,可这家伙运气不错,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人愿意为他效死。一个叫纽由的部下自请前往魏军营中诈降,伺机行刺魏将。

这一计划居然成功了,纽由最终和魏将同归于尽,魏军一时陷入混乱,位宫也侥幸得脱。

与此同时,毌丘俭兵分两路,又派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进攻高句丽的属国东濊国,东濊国君不耐侯闻风请降。

这一战,魏军向东一直打到肃慎国边界(今图们江一带),向南则打到不耐城(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随后于五月班师,期间在分别在肃慎国边界、丸都山城和不耐城刻石记功。

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在上世纪初,当年毌丘俭刻于丸都山城的石碑出土,这一宝贵文物的重见天日,充分证明了三国时代曹魏在东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

而位宫在魏军撤兵后才敢返回丸都山城,回来一看他就傻了眼,原来国都已经被夷为平地。

位宫欲哭无泪,又怕以后魏军再来讨伐,只好迁都到平壤去了。经过这次惨败,位宫郁郁寡欢,一年后就一命呜呼了。

毌丘俭的东征,不仅彻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的高句丽王国,使其数十年一蹶不振,更是将魏国的势力范围推进到朝鲜半岛南部。国家的东北边疆重获安宁,一代名将毌丘俭功不可没。

如今毌丘俭带着巨大的光环坐镇淮南,昔日的光辉战绩和先帝的知遇之恩不允许他坐视司马师肆意妄为而无动于衷,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255年正月天有异象,一颗长数十丈的巨大彗星划过天空,彗星出现于东南,消失于西北。

彗星自古多被视为凶兆,但在毌丘俭看来这却是司马师的凶兆,对自己来说反而是吉兆,彗星起于东南,终于西北则暗示自己从东南起兵必然大功告成。

虽然毌丘俭决意起兵匡扶魏室,但是以淮南为根基对抗中原难度很大,毕竟是以一隅敌天下。因此在他的考虑中面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内部整合,第二是引入外援,二者可以一并进行。

之前王凌就没有完成内部整合,而这次毌丘俭解决了这一问题,消除了内部隐患,这个隐患指的就是文钦。

这位文钦我们之前曾介绍过,他是曹爽的嫡系,但无论司马懿还是司马师都没有动他,反而让他领兵作战。

司马家的目的就是让他作为淮南战区二号人物牵制一号人物,一开始是王凌,之后是诸葛诞。文钦和这两个人关系都不好。

现在毌丘俭做了淮南一把手也会面临这个问题,他要怎么破局呢?

文钦有个毛病,喜欢搞一些虚报战功以求封赏的勾当,但都被朝廷拒绝了,于是他开始对司马师怀恨在心。

其实对于他这种曹爽一党的余孽,因为还有利用价值所以没有被清算,这就已经很不错了,为何不能低调做人呢?

此时毌丘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苗头,他看人还是很准的,当初新城之战时的张特就是因为毌丘俭的慧眼识人才得以大显身手。

于是他恰逢其时地向文钦递上了橄榄枝设计将其收服,从此文钦对毌丘俭感恩戴德,忠心不贰,淮南战区内部整合基本完毕。

毌丘俭其实也不一定就多欣赏文钦,因为一个人如果被少数人厌恶,那有可能是别人的问题,但是看不上他的人很多,这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文钦性格刚爆无礼,太容易得罪人了,到底是谁的问题其实是很明显的。

但是毌丘俭为了大业可以忽略这些,只要能为我所用,其他的都不重要,文钦也只是全部计划中的一个棋子而已。

而关于引入外援,毌丘俭也是在同时进行的,他希望拉拢豫州都督诸葛诞和兖州刺史邓艾。如果能成功的话,豫州和兖州就可以作为淮南对抗中原的前沿阵地。

不过很明显,诸葛诞也懂得利害关系,他不会为毌丘俭火中取栗,另外他和司马家也有姻亲关系,于是将使者斩首,并昭告天下与毌丘俭及文钦势不两立。

而邓艾作为司马懿提拔起来的老班底,更不可能去和司马家对抗,因此他也第一时间斩使表态。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至于引东吴做外援,文钦可以这么做,诸葛诞也可以这么做,但是毌丘俭不行,他作为大魏忠臣不可能与敌国勾结,因为这会破坏这次出兵的正义性,所以现在他只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了。

之前毌丘俭在幽州刺史任上时曾练就了一支精兵,在击溃高句丽的大战中大放异彩,当了扬州都督后,他也肯定不会闲着而是继续练兵,如今手上这几万淮南劲卒就是他最后的依仗了。

可能有人会对上面的论述表示反对,因为《晋书》明确记载毌丘俭和文钦在起兵时各派四个儿子去东吴搬救兵,顺便做人质。

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矫太后令移檄郡国,为坛盟于西门之外,各遣子四人质于吴以请救。(晋书景帝纪)

这段记录在《三国志》中是没有出现过的,最初来源应该是《世说新语》。

俭初起兵,遣子宗四人入吴。(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引自世语)

先不说毌丘俭和文钦到底有多少个儿子(有记载的儿子并没有那么多),人家《世说新语》根本就没提人质和求救这些字眼,也就是说毌丘俭送儿子去东吴作人质就是《晋书》给历史加的料。

另外这种说法在《资治通鉴》中没有出现,说明司马光对此也是不予采信。

《晋书》这种笔法是非常拙劣,连春秋笔法都算不上,属于亵渎历史。

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因为要在以司马师的主角的这篇传记中突出他的正义性。你毌丘俭不是号称大魏忠臣吗,怎么能私通敌国呢,所以打你没毛病。

而事实上,毌丘俭让儿子毌丘宗去东吴,根本就不是搬救兵,长子毌丘甸必死无疑是救不了了,所以他这是为家族留下一个火种。

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毌丘俭是正月乙丑日起兵,而东吴孙峻收到消息出兵是在闰正月壬辰日,中间白白浪费了二十七天。结果到寿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诸葛诞已经攻下寿春严阵以待了,最后东吴一无所获而且损兵折将。

二年春正月乙丑,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魏书三少帝纪第四)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如果毌丘俭在起兵同时,就派毌丘宗他们去求援,东吴完全没有道理白白浪费这将近一个月的宝贵时间,因为从后续发展来看,东吴确实想分一杯羹。

因此结论就很明显了,《晋书》是在抹黑毌丘俭,其实他始终也没有勾结东吴之举。

在毌丘俭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中,为出兵找一个借口是重中之重,毕竟讲究师出有名。于是毌丘俭假称接到太后诏书,讨伐逆臣司马师。

毌丘俭最早是文官出身,作为一个出色的文学家,一篇直击灵魂的檄文是少不了的,他大笔一挥,一篇名作便一蹴而就。

毌丘俭这篇檄文在文采上自然是没的说,而且在内容上也是极有杀伤力,因为它准确地摸到了司马师的命门。

司马师意图谋朝篡位,但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成的,他领衔司马家以后,相关利益者已经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

但是毌丘俭是怎么说的呢?他在檄文中把矛头直接指向司马师一个人。

这篇檄文很长,但核心内容就是下面这一段。

懿有大功,海内所书,依古典议,废师以侯就弟。弟昭,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不与师同。臣等碎首所保,可以代师辅导圣躬。太尉孚,忠孝小心,所宜亲宠,授以保傅。护军散骑常侍望,忠公亲事,当官称能,远迎乘舆,有宿卫之功,可为中领军。

简单来说就是表明司马家族成员基本都是好同志,司马懿是好的,司马孚是好的,司马昭是好的,司马望也是好的,只是出了司马师这个逆贼。

这些话当然都是忽悠人的,司马孚司马昭司马望的名字都清清楚楚写在废曹芳的上表上,这些人都是一丘之貉,但在别人眼里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对曹魏持同情态度,看不惯司马师霸道行为的人,可能会以司马孚司马昭另立山头。

另一方面,司马孚和司马昭不会生出什么想法吗?这些谁都说不好。

后来曹髦试图拉拢司马望应该也是学的毌丘俭这招,目的就是在司马家族内部制造一个裂痕。在无形中对敌对势力分化瓦解,毌丘俭这一手着实高明。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另外毌丘俭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指名道姓地向司马师发起挑战。

这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司马师必须亲自应战。当时司马师刚做了个手术,还没康复,这时候抱病出征,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弄不好就得送命。

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司马师可以不必亲自去,派司马孚去就可以,毕竟上次新城之战对阵诸葛恪打得就很漂亮。但是傅嘏和王肃却劝他必须亲自去。

傅嘏不愧是司马家的智囊,他的理由一针见血。傅嘏说:“毌丘俭手握精兵不可轻敌,您得亲自去才有把握,要是别人领兵,一旦有了闪失就大事不妙。”

嘏固劝景王行,景王未从。嘏重言曰:"淮、楚兵劲,而俭等负力远斗,其锋未易当也。若诸将战有利钝,大势一失,则公事败矣。"(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裴注)

意思很简单,现在人家发出挑战了,如果不敢应战,首先气势上就输了一筹。之后打赢还好,打不赢的话就更加威信扫地。到时候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人怎么做就不好说了。

毌丘俭战功赫赫,手下又有数万精兵,司马师亲自前往的话,通过自己的威望调集大军以众击寡尚可一战,换了别人还真是没把握。

司马师没办法,事到如今,只能抱病东征了,为了家族的未来他也真是拼了。

是时景王新割目瘤,创甚,闻嘏言,蹶然而起曰:"我请舆疾而东。"(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裴注)

毌丘俭一切准备就绪,将将领、官吏等悉数召集到寿春城内,在城西立坛祭天,歃血为盟,留老弱兵马守城,然后率领五万多淮南精兵誓师北上,直逼项县。

从寿春北上进攻洛阳,沿水路进军是事半功倍的,反之从洛阳东征也是如此。

毌丘俭,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其中从淮水转到颖水是最好的一条线路,而项县就是颖水之畔的一个重要地点,也是沿着颖水逆流而上的必经之路,当初王凌也是在被押送回京的途中,在项县自尽的。

如果被毌丘俭突破这一地区,距离许昌也就不到三百里了,要是许昌再丢掉的话,毌丘俭威震中原,弄不好各地的刺史都督们真的要动摇了。

司马师军事经验毕竟比不过他父亲司马懿,侵略如火那一套还玩不来。出征的话军队少了没有把握,多了就得花时间,最终司马师调集了十几万大军。

但这就导致一个后果,他的军队在毌丘俭起兵十三天后才集结完毕。

这样一来战机就失去了,这次毕竟和当初打诸葛恪不一样,有合肥新城那样的坚城值得信赖。

那么司马师为何敢于这样镇定自若慢悠悠地调兵呢?

因为前线有个最值得信任的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725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