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追寻成本华的身世与往事

#原创纪实文学#

文/朱寿江

夏至当天晚上从滨河大道散步来到成本华烈士纪念广场,月光如洗,洒在成本华青铜雕像上,熠熠发光。成本华铜像脸上那微微一笑,使我动情动容,决定为她再续一笔。

第二天上午我便来到成本华老家和县高巷村,寻找成本华后人想得到点蛛丝马迹,由于和城城区扩建,高巷村现在变成一个新小区,大部分人口都是拆迁户搬来居住的,原住民甚少,寻找成氏后人如同大海捞针,偌大的小区我转了一个小时,寻问无数人都不知道,正当我灰心丧气时,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遇见了我原来在西埠区粮站工作时同事成乃霞,她父亲成本德也是我的同事,我任站长时他刚退休,现已逝世十多年了。和成乃霞交谈时得知她父亲成本德和成本华是同一个老太爷,没出五服,民国时两家一直走动。成乃霞告诉我,她父亲成本德在世时经常提到成本华,并喊她“三姐”。我问成乃霞高巷村现在有沒有成本华后人居住,她说有是有,但“本”字辈都死了,“乃”字辈也很少,后人只是听前辈说过,具体也不清楚。我想想也是,已八十三年过去,知道当时人和事的人都离开人世了。成乃霞反馈一个信息:她小弟弟成乃武家有一本成氏宗谱,也许能在宗谱里找到一些答案。我得知这一信息,十分激动,要了电话号码后,即打电话给成乃武,叫他在家等我。

在成乃武家我拿到了一本泛黄的成氏宗谱,在里面仔细查看,再结合现有的资料,大致把成本华的根脉、出生、家庭状况、牺牲经过一些基本线索梳理出来。

追寻成本华的身世与往事

成本华系成必思汗后裔,元朝灭亡后,他的先人被遣散在山东省宁阳、聊城一带,为了怕后人受到牵连,把孛儿只斤氏取别名成吉思汗里的“成”字改为姓。明朝中期成家中的一支移居安徽,始祖成永通被诰封为“武德将军”,清初成克敬是她家迁居和州的一世祖。现在成氏后人散居在和县历阳镇城西,白菓,西埠镇小尹村一带。成本华父亲成持和,母亲梁氏。成本华1914年生于历阳镇大西门外的高巷村。长兄成本林,二哥成本鑫,她排行老三,人称“三姑娘”,下有大弟成本贵,小弟成本江。成家以农为业。成本华在家是唯一女儿,其父成持和最喜欢成本华,家境虽不好,但成持和一直供应成本华读书至初中,要不是抗战爆发,成本华凭当时在校优异成绩,读高中、大学肯定是没问题。

因成家有成吉思汗和武德遗风及山东人豪爽的秉性,成本华自幼聪明漂亮,活泼可爱,勇敢、刚强、豪爽。在和县中学读初中时,她曾参加和县“中国童子军1194团”学生组织,经常受到严格的军训。抗日战争爆发后,成本华与许多爱国青年一样热血沸腾,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如上街写标语、唱战歌、演活报剧等。不久,与爱国青年刘志谊结了婚。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县是安徽省的主要沦陷区之一。

日寇占领南京后无论是北攻徐州还是西犯武汉安徽都是必经之地,而与南京相邻的和县,自然是日寇必须拿下的地方。

此时的安徽和县县长赵永智组织了和县抗日人民自卫军,成本华和丈夫刘志谊加入了人民自卫军。决心保卫和城,保卫家乡。

1938年4月21日,日军最精锐的第六师团步炮兵由金河口再次登陆并很快攻破了和城的东门。英勇的和县人民与日军在小市口展开狙击战,打死打伤日军200多人,但因日军人多势众、武器先进,城内的抗日人民自卫军最终独木难支,成本华的丈夫刘志谊也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为保卫家乡、为给丈夫和战友报仇,成本华与同志们继续坚持与日军血战,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不幸被俘。

追寻成本华的身世与往事

成本华被俘后,为了使她屈服,日军用了各种卑鄙下流手段,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轮奸。几天后,再次集体强奸她后,把她五花大绑,押到和城大西门外的城墙根下,让她看他们怎么杀中国人。

1938年4月24日,天色阴沉,山雨欲来,电闪雷鸣,照着层层叠叠的尸骸,还有遍地的鲜血,死亡的气息变得愈加浓烈。一个个被绑起来的中国人,日本鬼子用刺刀捅、用军刀砍,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倒下了…… 累了,鬼子坐在墙下的板凳上休息,成本华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叫他们解开捆绑自己的绳子,鬼子答应了。成本华知道自己就要被鬼子杀害,她舒展了一下胳膊,看了一眼乌云密布的天空,而后把双手交叉着抱在胸前,将一个轻蔑的微笑凝固在脸上,让记者给她又拍了一张照片……随后,毫无人性的鬼子把她的衣服全部剥掉,用刺刀插入了成本华的胸膛与腹部……成本华用生命中最后一抹倔强的笑容回击了日本侵略者,让勇敢和善良的人们通过自己的照片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不可战胜、不可欺侮的真实面貌。

据传,成本华牺牲后,老天发怒,大雨倾盆,雨水裹着血水淌进得胜河,河水一片红色。她的父亲成持和和大哥成本林冒雨拉着小板车用芦席卷着赤裸尸体运到大西门外土岗上掩埋。成本华的壮举让人叹服,牺牲时年仅24岁,一朵绽放的鲜花就这样被日冠魔鬼蹂躏凋谢了。

关于成本华的事迹和生平,而今能翻查到的资料非常有限。好在有了那两张照片传世和成氏宗谱,让我们有机会永远记住了她。有人说,她在牺牲之前,置生死于度外的从容和勇敢,就是中国抗日战士面对日本侵略者最美丽的状态。

追寻成本华的身世与往事

她的两张照片,都是抗战时的日军随军记者渡边拍摄的。

第一张照片,最初刊登于朝日新闻社出版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16辑。拍摄地在日军临时驻点。

照片上的成本华站在一幢木质老房子前,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身边有四个日寇围着她,还有两个中国人。年长的那位穿着深色长衫,眉头紧锁;还有个年轻的小伙子,近距离看着成本华,眼神凝重,充满了担忧。

在日文杂志上,照片下方还配有一段注解:“在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她的腰带上带有“中国女童子军”的字样,这个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第二张照片,1938年刊登于由每日新闻社出版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第28辑。两张照片的刊发日期,只相隔一天。

41年后的1979年《日本战史画报》上,这种照片被再次刊发。

后来据一个名叫山下弘一的侵华日军回忆:“我所在的日军中队进入安徽和县,遭到中国人的武装抵抗。后来我们又抓住一些抵抗的中国人,其中有一名是个很漂亮的中国女人。她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她负责指挥这次抵抗。日军叫她投降,她却轻蔑地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当时,一名日本随军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随后,日军就将成本华等人关押起来。”

山下弘一所说的照片,就是成本华站在老房子前的那一张。

追寻成本华的身世与往事

如今,在四川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里,设有专门的“不屈战俘馆”。出口处,就屹立着成本华的浮雕,昂首挺立,面露微笑。那震撼人心的笑容,是她临死前留给对敌人的蔑视,也鼓舞着后来者继续勇敢奋进。

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和县人民政府于2015年在得胜河畔桃花桥北岸她牺牲的地方,专门修建了成本华纪念广场,广场包括人物雕塑主体、古城墙、1938年就义日历、文化墙(成本华简介),以及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抗日女英雄成本华纪念广场”碑刻。广场中央成本华的青铜雕像傲然耸立着,下方有个书形石碑,写着她牺牲的日子:1938年4月24日,农历戊寅年,星期日。

成本华原本是可以撤离的,或者干脆不参加抗日武装而直接逃难。然而,年轻的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拿起了武器去抵抗侵略者。

八十多年后,成本华的照片开始在网上流传,并且被亲切称为“最美抗日女兵”。

24岁的大好年华,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谁不怕死呢?但是在侵略者来临的时候,正是因为像成本华这样千千万万年轻的战士,才铸就了中华民族绝不倒下的钢铁长城。

虽然斯人已逝,但是成本华和更多无名英雄的精神,必将跨越时空,在岁月长河中发扬光大。

安息吧,成本华!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她,也永远不会忘记她!

追寻成本华的身世与往事

朱寿江,笔名:火枫一叶,男,安徽和县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和县诗词协会书记。在《安徽日报》《神州》《散文百家》《鸭绿江》《作家天地》《参花》《诗歌月刊》《延河》《唐山文学》《牡丹》《齐鲁文学》《长江丛刊》《青年文学家》《人文之友》《山海经》等报刊杂志及网络文学平台发表400余篇70多万字作品,多次大赛获奖,有作品被《当代诗人文集》《当代作家文集》入编成册。已出版13万字的散文集《枫叶红了》。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527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