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第五
“嘉言”即美好的言语,这一部分承接了《小学内篇·稽古》的内容,收集了汉代以来圣贤之人合乎礼仪的言论,用以充实“立教”、“明伦”和“敬身”中所说的道理。
广敬身
【原文】
董仲舒曰,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译文】
董仲舒说:“所谓仁人,是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故其所为,但正其义之所当为,而不谋其利,明其当行之道而行之,不计其功效。”
孙思邈说:“人要敢于有为而心存畏敬,遇事通变有谋,行事要有规则。”
【原文】
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孝友先生朱仁轨隐居养亲。常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歩。终身让畔不失一叚。
【译文】
《国语》说:“从善犹如登山那样困难,从恶犹如坠渊那样容易。”
孝友先生朱仁轨为养亲隐居不仕,他曾教诲子弟说:“给人让一辈子路,也多走不了一百步,让一辈子地畔,也失不了一段田地,那么人为什么不让呢?”
【原文】
濂渓周先生曰,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译文】
濂溪周先生说:“圣人进德修业希望同天一样,贤人希望和圣人一样,士人希望和贤人一样。伊尹、颜渊是大贤人,伊尹以天下为己任,自耻不能致君成为尧舜之君。他的民有一个人游离失所,就像自己在街市上被人打了一样羞愧。颜渊不迁移忿怒,不重犯二次过错,三月之久心不违仁。学者应当以伊尹之所志为己志,学颜子之所学以为学,如果学的超过了就成了圣人,赶上了就成了大贤人,学不到,也有为善的美好声誉。
【原文】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徳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
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译文】
圣人的道,从耳中听进来,存在心里,蕴积起来便是德行,推行出去就成为事业。那些流俗之辈,把圣贤书当作写文章的资料,惟以文词为事,实在鄙陋极了。”
子路最喜听旁人指出他的错误而改之,故其行无亏而美好名声无穷尽。如今人有过,不喜欢人规戒,好像隐讳自己的病,不让大夫治疗,宁病死而不醒悟,唉!太糊涂了!
【原文】
明道先生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伊川先生曰,只整齐严肃则心便一,一则自无非僻之干。
【译文】
程明道先生说:“圣人和贤人的许许多多的言语,无非是想让人将自已的话放在心,使他们能够约束自己,常常思考自己过错,天天向上,而得以下学人事上达天理。”
伊川先生说:“只要整齐严肃,心就能主于一而无他适,心主于一则自然无有非分邪辟之事所干扰。”
【原文】
伊川先生甚爱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之语。盖常人之情纔放肆,则日就旷荡,自检束,则日就规矩。
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郄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时,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 却 已自先不好了也。
【译文】
伊川先生说爱表记:君子端庄恭敬,所以道德日益显著;如果耽于安乐,放肆无检,就会日益苟且偷安的两句话,原来是常人之情,在心中有些放肆则身体就一天天放荡起来;如果自己管束心,则身体就一天天规矩起来。
人对于奉养自身的外物,事事都要好,只有自己这一个身心反倒不要好。如果得到了外面奉身之物都好了的时候,却不懂得自己的身心已经先变好了。
【原文】
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听箴曰,人有秉彛,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厉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译文】
程颐说:颜渊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这四个方面都是人身的功用,都由人内心的支配而与外在事物相互感应,而约束视听言动这些外在行为的又是存养心性的方法。颜渊请求实行孔子这些话,所以他已经接近于圣人。后代学圣人的人,也应该牢记心中而不忘。所以我作了四箴来自我提醒。视箴说:心本是虚灵的,随外物之感应而无形迹。操持的关键,在于立个视的准则。物欲交相蔽塞于眼前,人心就会随物迁移而失其本。制约了外在的目视,作到非礼不视,这样来安定内心。作到克已复礼,久后就能使得心诚。听箴说:人生秉持着天道之常,这来源于人的天性。如果在物欲的引诱下心智随物迁化,就会丧失先天秉持之正。那些卓然的先知先觉的圣人呀,心有主宰有所定止不为物欲引诱而动,我们要防范邪念以存守内心之诚,就该作到不合礼法的话不去听。言箴说:人心中思虑之动,借着言语来表达;语言出口要禁绝轻狂与虚谬的话,内心才能静定而主一。何况言语乃是作人的关键,它能使人和好也能挑动战争。自身的吉凶荣辱,也都由语言招致。轻易出口的话近于荒诞,啰嗦烦琐的话近于虚伪,自己说话放肆了就会冲撞别人,自己说了背理的话就会有人来跟你过不去。不合礼法的话不说,可敬可佩呀先哲的垂训!动箴说:明哲的人能发现事物之几微,在内心思虑刚动时就能存诚。有志之士勉力行事,在做事的时候能守之以正。顺理做事就能安定从容,放任自己的私欲去做就会危险。仓促匆忙中能够念善,战战兢兢地守持着善行,习惯中善的一性养成了,也就同圣贤一样。
【原文】
伊川先生言,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
横渠先生曰,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间,燕游之乐尔。
【译文】
伊川先生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科举及第并获得好名次,一不幸;凭借父亲或兄长的势力得以充任高官,为二不幸;有很高的才能擅长写文章,为三不幸。
横渠先生说:学者如果抛弃了礼仪,从早到晚只知道饱食其他一事无成,这与下民有什么区别。所做的事不过衣食住行之间的快乐。
【原文】
范忠宣公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聦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吕荣公尝言,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是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矣。不惟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
【译文】
范忠宣公范纯仁曾经告诫他的子弟说:哪怕是再愚蠢的人,对别人提出批评和要求时却很在行;哪怕是再精明的人,宽恕自己的过错时却显得很糊涂。你们只要经常以要求别人的心思来要求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思来宽恕别人,就不用担心达不到圣贤的境界。
吕荣公曾经说过:后生初学的时候,要关注气象。气象好时一切皆好。所说气象呢,凡是说话举止,或轻或重或快或慢都能看出来。不但君子小人可以区分出来,人的贵贱天寿也能断定出来。
【原文】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盖自攻其恶日夜且自点检,丝毫不尽,则慊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耶。
大要前軰作事,多周详。后軰作事,多阔略。
恩雠分明,此四字非有道者之言也。无好人三字,非有德者之言也。后生戒之。
【译文】
人要攻击自己的恶不要攻击别人的恶,原来攻击自己的恶都要成天成夜,如果留下一点恶心里就不安,哪有时间检点别人的恶。
前辈作事大都考虑周祥,后辈做事多粗略有纰漏。
恩仇分明,此四字不是有道的人所说的话。无好人三字,也不是有德的人所说的话。后生应该警戒。
【原文】
张思叔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飮食必愼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歩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之当座隅,朝夕视为警。
【译文】
张思叔座右铭说:“凡是说话一定要忠实诚信,凡是做事一定要笃诚恭敬。饮食一定要注意节度,字画一定要工整。容貌一定要端庄,衣帽穿着一定要整齐严肃。步伐一定要安详自如,住家独处一定要端正清静。做事一定要从谋划开始,说话一定要考虑行为。日常道德一定要坚持,承诺一定要兑现。看到善事就像自己所为,看到恶事就像自己患病一样。总计这十四条,我都尚未深入省思。写下来放在座角,从早至晚都把它视为对自己的警戒。”
【原文】
胡文定公曰,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孟子谓堂高数仭,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不为。学者须先除去此等,常自激昂。便不到得坠堕。常爱诸葛孔明,当汉末,躬耕南阳不求闻达。后来虽应刘先主之聘,宰割山河,三分天下,身都将相,手握重兵,亦何求不得,何欲不遂,乃与后主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廪有余粟,库有余财,以负陛下。及卒果如其言。如此軰人,眞可谓大丈夫矣。
【译文】
胡文定公说:人须对一切世味看得淡薄才好。不要有富贵相。孟子说殿基几丈高,屋檐几尺宽,侍奉的姬妾有几百人,我得志的话,不会这样做。学者须先除去此等,常把自己的志向在高明处奋发。便不会坠堕污下处。我常喜欢诸葛亮,汉末乱世躬耕南阳不求名利。后来虽然应刘备要求,争夺江山三分天下,身居相位手握重兵,到了这个地位求什么求不得呢。可是他却对刘禅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课,薄田十五顷,子孙后代衣食无忧,我在外地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产以增长尺寸。如果到了死的日子,不使仓库里有多余的米,不使库房里有多余的财,以致辜负您。等到他去世,果然应了他的话。想他这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啊。
【原文】
范益谦座右戒曰,一,不言朝廷利害,边报差除。二,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三,不言众人所作过恶。四,不言仕进官职,趋时附势。五,不言财利多少,厌贫求富。六,不言淫媟戏慢,评论女色。七,不言求觅人物,干索酒食。又曰,人附书信,不可开拆沈滞。与人并坐,不可窥人私书。凡借人物,不可损坏不还。凡吃飮食,不可拣择去取。凡与人同坐,夏则己择凉处,冬则己择暖处,及与人共食多取先取。见人富贵,不可叹羡诋毁。凡此数事有犯之者,足以见用意之不肖。于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书以自警。
【译文】
范益谦的座右铭:“第一不议朝廷的利害关系,边境急报和官吏任免;第二不议州县官员的长短得失;第三不议众人作为的过错罪恶;第四不议仕途上官吏的趋炎附势;第五不议财物利益的多少厌恶贫穷追求富有;第六不议狎戏轻慢评论女色;第七不议求人找物硬索酒食。”又写道:“别人附上的书信,不可以拆看或扣压。和人并排而坐,不可偷看别人私信。凡到别人家里,不可偷看别人写的文字。凡是借人东西,不可损坏不还。凡吃东西,不可挑挑拣拣。与人共处,不可只顾自己方便。别人富贵,既不可感叹羡慕也不要诋毁中伤。但凡以上这几件事,如果有人违背原则,就足以看出他的居心不良,对于潜心修养大有害处,因此写下来警戒自己。”
【原文】
胡子曰,今之儒者,移学文艺于仕进之心,以收其放心而美其身,则何古人之不可及哉。父兄以文艺令其子弟,朋友以仕进相招。往而不返则心始荒而不治。万事成咸不逮古先矣。
【译文】
胡子说:现在的读书人如果转移那颗学文章求官位的心,收回此心而美善自身,那么古人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现在父兄只以学文章敦促子弟,朋友之间只拿官位互相招引。一直往前不想回转,那么心荒不治,以致万事成就都不如古人。
【原文】
颜氏家训曰,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腝,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敎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赒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惧也。歴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但能言之,不能行之。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耳。又有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陵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求益,今反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
颜氏家训上说: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行。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不懂得服侍君主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职不越权,见到危难不惜生命,不忘对君主忠谏,以利国家,于是凄恻自念,要想效法。一贯骄傲奢侈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恭俭节约,谦卑养德,礼为教本,敬为身基,于是惊视自失,敛容抑气。一贯鄙吝的,要他看到古人的重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济穷困,于是羞愧生悔,积而能散。一贯暴悍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贬抑,齿弊舌存,待人宽容,尊贤纳众,于是疲倦沮丧,小心畏缩,仿佛承受不了衣服的重量。一贯怯懦的,要他看到古人的达生委命,强毅正直,说话必信,好事干下去不回头,于是勃然奋厉,不可慑服。这样历数下去,百行无不如此,即使难做得纯正,至少可以去掉过于严重的毛病,学习所得,用在哪一方面都会见成效。只是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忠孝无闻,仁义不足。从而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谤,确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吧?我看见有人才读数十卷书,便妄自尊大,不尊敬长者,轻蔑怠慢同行;人们都像恨仇敌一样对待他,像憎恶鸱枭一样讨厌他.像这样读了书却自我贬损,还不如不学。
【原文】
伊川先生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頼此篇之存。而其它则未有如论孟者。故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将圣人之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读论语者,但将弟子问处便作己问,将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若能于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译文】
伊川先生说:《大学》是孔子遗留下来的书,是初学者进入道德的门径。在今天还可以看见古人为学的次第的,独依赖此篇的存在了,而《论语》、《孟子》又为其次。学者必须由此而学习,那么寻找到道德的入门之道大概是差不多了。
只要在读《论语》和《孟子》,就是要把它记诵下来反复思索细细体味,一定要把圣人所讲的话跟自己联系起来,千万不要只作一场话说。读这两本书如果能够联系自己,那么终生受用无穷。
读《论语》时,只要众弟子问的地方,就当作自己提问,将圣人的回答,当作今天的耳闻,自然就有收获。如果能在《论语》、《孟子》中深入玩味,将会涵养成一种超人气质!
【原文】
横渠先生曰,中庸文字軰直须句句理会过,使其言互相发明。
六经须循环理会。尽无穷。待自家长得一格,则又见得别。
【译文】
横渠先生说:中庸里的文字,你们只须句句都要思考,使里面所说的句子都融会贯通。
六经须周而复始的学习领会,其意境无穷。等到自己长进一步。就会领会其他的意义。
【原文】
吕舍人曰,大抵后生为学,先须理会所以为学者何事。一行一住,一语一默,须要尽合道理。学业则须是严立课程。不可一日放慢。每日须读一般经书一般子书。不须多。只要令精熟。须静室危坐读取二三百遍。字字句句须要分明。又每日须连前三五授,通读五七十遍。须令成诵。不可一字放过也。史书每日须读取一卷或半卷以上,始见功。须是从人授读,疑难处便质问,求古圣贤用心,竭力从之。夫指引者,师之功也。行有不至,从容规戒者,朋友之任也。决意而往,则须用己力。难仰他人矣。
【译文】
吕舍人说:但凡后生为学,须先弄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一行一住,一语一默,须要尽合道理。为了学业,须要严立课程,不可一日荒废。每日须读一般经书一般子书,不须多只要令精熟。须静室里端坐读二三百遍,字字句句须要分明。每天又要把老师之前所授三五课,通读五七十遍,须背诵,不可一字放过。史书每日须读取一卷或半卷以上,才见功效。如果是从别人处授读的,疑难问题便要质问,求古圣贤用心的地方,竭力跟从上去。论指引,老师的功劳。行有未到,从容规戒,是朋友的责任。决意前进,则须要用自己的力量,难以依靠他人。
【原文】
吕氏童蒙训曰,今日记一事,明日记一事,久则自然贯穿。今日辨一理,明日辨一理,久则自然浃洽。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久自得之。非偶然也。
前軰尝说,后生才性过人者,不足畏。惟读书寻思推究者,为可畏耳。又云,读书只怕寻思。盖义理精深,惟寻思用意,为可以得之。卤莾厌烦者,决无有成之理。
【译文】
吕氏童蒙训上说:今天记下一件事,明天又记下一件事,久而久之就会自然贯穿起来。今天辨明一个道理,明天又辨明一个道理,久而久之就会融会贯通。今天办一件难事,明天又办一件难事,久而久之,自己的学识就益发坚固。只要坚持学习,时间久了,心中的疑问就会涣然冰释,阻塞难通之处就会怡然理顺,就会自得于心,这不是偶然的。
前辈曾经说过:后生才性过人的不可怕。只有读书思考探究的人才可怕。又说:读书只怕思考探究。原来书中的义理精深,只有思考探究才能得到。有种粗燥厌烦的是远远不能得到的。
【原文】
颜氏家训曰,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秩,多为童幼婢妾所点污,风雨虫鼠所毁伤,实为累德。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圣贤姓名,不敢他用也。
【译文】
颜氏家训上说:借人家的书籍,都得爱护,原先有缺失损坏卷页,要给修补完好,这也是士大夫百种善行之一。济阳人江禄,每当读书未读完,即使有紧急事情,也要等把书本卷束整齐,然后才起身,因此书籍不会损坏,人家对他来求借不感到厌烦。有人把书籍在桌案上乱丢,以致卷页分散,多被小孩婢妾弄脏,又被风雨虫鼠毁伤,这真是有损道德。我每读圣人写的书,从没有不严肃恭敬地相对。废旧纸上有《五经》文义和贤达人的姓名,也不敢用在污秽之处。
【原文】
明道先生曰,君子敎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敎以大者远者。非是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敎以远大也。
明道先生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穷深极微,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
【译文】
明道先生说:有道德的人教育人循序而行, 先传授小和近的方面, 而后教授深远和宏大的方面。并不是先传授小和近的方面, 而不再后教授深远和宏大的方面。
明道先生说:“大道之所以不能明于天下,是由于异端之学损害了它。过去危及圣学的杨墨中韩之类学说粗鄙而容易看出其荒谬,今日害道的佛老之学深远而难以明析。过去的异端之学迷惑人是利用人的昏昧,今天的异说渗入人心都是利用人的高明。佛家自称能通达天地的玄,而其实不能有为于天下。佛家称他们的学说包容一切无不周详,其实他们是抛弃了伦常之理。佛家自认为其理论穷尽深奥之理、探极精微之处,而玄怪深僻恰恰不能达于尧舜坦荡平易的大道。天下的学问,若不是浅陋而不通达,就必然跑到佛教那里去。自从圣人之道不得明于天下,邪诞妖异之说竞相兴起,充塞了人民的耳目,把天下沉陷在污泥浊水之中。即使有高明才智之士,拘泥于耳目的见闻,生如沉醉,死如梦寐,而不自觉其不明理的迷惑。这些都是正路上荒草秽木,堵塞圣学之门的障碍,必须开采出路才能进入大道。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529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芙蓉女儿耒核心字词解释
下一篇:庄子内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