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一,汤池猪神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家”是什么?上面一个“宀”(mián),就是房屋。下面一个“豕”(shǐ),就是猪。合起来就是说:房屋里养着猪,就是家。那么人呢?应该是房屋里有人,才是家?

看来老祖先造字也不是随便乱造的,虽然“家”字没有出现“人”,但是有了人,有了猪,才算是正规的家。

古人把养猪看得比较重要,为啥呢?先从汤池三月三的猪神崇拜说起——

今天就是三月三……

汤池涌金山土主殿,除了供奉半人半神英雄粗糠宝及其儿子小太子之外,还供奉着一尊猪神。

土主殿本来只供奉有粗糠宝,后来逐步添加了小太子、猪神。后者添加的时间不清,明显比前二者晚的多,因为民间故事“粗糠宝”没有涉及猪神。

形象是石刻黑色猪身上骑一中年男子,戴着蓝色员外帽,穿着紫色衣袍,皂靴,右手拿着金色神器,面容慈祥,置于暗红色木柜子上,木柜上部有尖顶木栅栏,在粗糠宝神像右手边。

很明显,猪神是指的猪身上的那位神,但是神身下的猪,作用也不小:它可能是猪神的坐骑,汤池十八村哪里有瘟疫,它就载着猪神前去消灾灭瘟。虽然是猪的形象,它也是猪神的一部分。神骑在猪身上,象征着猪神对猪的掌控;猪载着神,象征着离开了猪,神也会失去灵气。

“猪神”是六畜兴旺的象征。 猪神神像下有说明文字:“猪神乃地方神,专管汤池十八村牲畜遭受瘟疫,百药无效,官吏百姓没法了,纷纷到万福寺敬香求神,感动了上仓,特派猪之神化身施药,六畜方免其难。之后汤池百姓仿此模样用石头刻成神像,名为猪神,供于土主殿内受人间香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民众还有人在猪生病时在猪圈门挂仙人掌,按手掌印求神保佑。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二,汤池猪神与粗糠宝以及小太子的关系

(一)粗糠宝传说

南诏国汤池街姑娘洪缅亲,夜梦黑影与己同眠,后知其为老爷山土主神。孕十一月产一婴,家人埋婴于粗糠三天三夜不死,见风长,遂养育,起名粗糠宝。长大后土主父亲赠神剑传武功,灭东京五鼠,败狮子国军,南诏王封其清平官,赐姓段。

有乡亲言粗糠宝是姑娘养的,不值得迎接,回乡探亲时气死在公鸡树下,咒言:“生不来接我,定叫牛死马瘟。”遂瘟疫横行。

乡亲盖土主殿于涌金山,雕其神像供奉,尊为“护国佑王清平景帝”,尊其母“洪氏圣母”,瘟疫尽去。逢大年初一,汤池十八村按顺序迎神送神三天,三月初一回归万福寺土主殿,三月初三粗糠宝去世日娱神表演,形成祭祀活动。

另《汤池之初康保》:姓初名康保。“在外立功,受显爵。约十余年,遂辞职而归。归而侍母,仍以孝闻。家居亦不娶。”母卒,康保殉母而死。村人以康保忠孝两全,立庙祀之。

太子即李氏所生粗糠宝之子,传说李氏是汤池可保村人。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二)猪神的祭祀包含在粗糠宝祭祀全过程中

时间从正月初一到三月初三共六十多天,可能是时间最长的祭祀活动。这段时间内,你想去万福寺土主殿瞻仰三尊神像,是看不到的,因为他们被各村请到村子里供奉去了。殿里只有位于殿内正中的粗糠宝金身大像不离神位,坐镇。

“汤池十八村于元旦诣万福寺,迎佛祈年。每村迎供三日。至三月三日,送佛归殿。每村各迎台阁一台演戏,远近聚观。”

仪式分为接佛(请神)、送佛、娱神三个阶段:

传说粗糠宝气死在施家嘴观松庙,故大年初一首先由施家嘴把神像从土主殿接出,迎神队伍扛着香案,穿着迎神服,举着彩旗,敲锣打鼓,跳着舞蹈,十二名青壮年男性四人一队,二前二后扛着一张供桌,共有三张桌子,分别安放着粗糠宝小金身雕像、太子塑像、石雕猪神。至村后恭请到公房正堂,地上铺青松毛,上香火,供糕点糖果,先生念经三天,村政办饭三天给村民吃。三日后下个村来迎接,仪式同前。粗糠宝金身雕像一直供奉、镇守在土主殿不能搬动。太子母亲是可保村李氏,轮到该村迎奉,多留神住一天,并由该村负责更换太子衣服,以表彰李氏美德同时彰显村人的自豪感。

十五村迎接完毕,二月廿三左右恭送到汤池街,按西街,东街,北街顺序迎奉,三月初一把三尊神像恭送到万福寺土主殿归位。当天至三月三,信众纷纷到土主殿烧香祈福。

三月初三,汤池十八村及周边县份的游演队穿着各式服装持着各式乐器道具在汤池街三条街道游演(“踩街”),十八村及周边民众到场观看。各游演队以华盖、香案为引导。划旱船,踩高跷,颠毛驴,跳霸王鞭,狮子踢打,唐僧师徒,救世济公,悠游八仙,鹬蚌相争,舞扇花,崴花灯,吹过山号,舞长龙,跳狮子,耍麒麟……,彩旗飘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喜庆连连,热闹非凡。从下午一时游演到下午二时,到达万福寺涌金山,各游演队从右边台阶进入土主殿,向三位神像祭拜,依次从左边台阶退出,之后由各村准备的小戏及“洞经音乐”在正对土主殿的戏台演出。如今除了涌金山戏台外,又在山下原汤池小学操场临时搭建戏台,两个戏台都演出。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三,粗糠宝祭祀为何还要加上猪神?

粗糠宝祭祀已经包含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意,为何还要加上猪神祭祀?

一是汤池区域养殖种植的历史:滇中区域,历史悠久,种养同等重要,民众不需要干旱,也不需要瘟疫。

二是主管与分管双保险粗糠宝总管汤池全境生老病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太子分管五谷丰登,猪神分管六畜兴旺。三者的关系,含有主辅之意。太子神像牌说明:

万福寺土主殿“太子”神像说明牌:太子,地方神。系清平景帝即洪氏老爷之子,传说清平景帝与可保村民女李明珠通婚后所生,长大后到万福寺削发为僧。圆寂后,乡人雕刻其像,供奉于其父清平景帝左侧,每年外婆家(可保村)来换衣帽。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四,隆阳区西庄村的猪神供奉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西庄村,有一所八戒庙,供奉着猪八戒的泥塑金身。本地祭祀八戒已有600年。香火不断。原因是西庄村原名高老庄,是《西游记》高老庄原型。本地百姓祈求婚姻和平安最为灵验。

祭祀时间在正月二十三,形成庙会。

《西游记》中猪八戒留给读者和观众的形象可能是贪吃、好色、意志不坚定等,但他也有心地善良,会说话,帮助唐僧取得真经,修成“净坛使者”正果等优点。(源于《今日头条》“与君共谈天下奇闻异事”的文章《我国一座供奉着猪八戒的寺庙,这里是真正的高老庄》)

滇西保山这个村子的猪八戒祭祀,意愿是希望猪神保一方平安。这位猪神,应该是所有猪神中道行最高的:去过西天,一路降妖除魔,取得了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五,文物中猪形象的启示

河姆渡文化(约7000—5000年前)猪体陶钵:陶钵外壁刻画了一头猪的形象——腹部有阴刻重圈和草叶纹等装饰纹样,长条形的腹部微微发鼓,身刻圆圈纹和叶纹。猪的鬃毛簇立,小尾下卷与身腹上的图案混为一体,线条粗犷,带有野性美。真实反映了6000年前浙江野猪的面貌。也是河姆渡人饲养猪的模样。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国学网:文物中的猪)

猪原本是野兽,经过早期人类的驯化,虽然还带有野性,但已经成为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重要的肉食来源,因此,当时的艺术家把猪的形象刻画在日常生活所用的陶器上,表明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对猪的喜爱,崇敬,关系密切。

猪铜尊: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一头身披铠甲的猪,背上站立一只鸟,作为尊盖,猪头平视前方,耳朵直竖,猪尾微微下垂,泛着青铜光,气宇轩昂。(国学网:文物中的猪)

商朝晚期,中国已经进入到青铜时代,战事频繁。因此这头猪被艺术家赋予战士(战将)形象。而且猪身本身又是酒器,抑或是祭器,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

白玉猪:西汉(公元前202——公园8年)。发现于陕西茂陵一带。双目圆睁,平视前方,嘴巴前伸,屈腿缩颈,拱身伏地,尾梢卷起,活灵活现。在古代,猪是财富的象征。生者佩一只玉猪,标志着自身的富有;死者携玉猪而去,恰似带走满身财富。(国学网:文物中的猪)

国画《富贵吉祥》:现代燕达绘。园中一丛盛开的牡丹花,花下一头黑白相间的萌态小花猪望着牡丹,花前蜜蜂飞舞,想去采蜜。

牡丹是“贵”,猪是“富”的象征。合起来即是“富贵吉祥”。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陶猪:东汉(公元25——220年),出土于昆明市经开区羊甫头。嘴阔,耳短,四肢粗壮。制作粗糙。(官渡区博物馆)。是一头温顺的家猪形象,表明东汉时期,滇中昆明一带饲养业的繁荣。

滑石猪:清朝(1636——1912)。猪呈匍匐状,长嘴,圆眼,双耳紧贴于脑后,通体采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动物的骨骼、肌肉和四肢,尽显浓厚的生活气息。(国学网:文物中的猪)

艺术气息较浓,不纯粹是表示人饲养猪的关系,而是作为艺术品欣赏了。

圆明园十二生肖之猪首:清末,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设计者是郎世宁等来自欧洲的艺术家,当时海晏堂前有十二生肖兽首。(国学网:文物中的猪)

据资料言:中国古人使用天干地支纪年始于西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十二个时辰,又借用来表示十二个年份和属相。亥:表示晚上21点至23点;若表示属相则对应“猪”,即“亥年”生人即为属猪。

这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此外,猪形象还被做成酒器、乐器、玉握等物品,遍及生活各方面。

三月三:汤池特殊的猪神祭祀

猪,古称“豕”,为六畜之首,汉字中,“家”下边就是“豕”字,这也说明在古人眼里,家中有猪方能称“家”,可见猪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知,猪有两个方面的存在:

一是神坛上的猪——

在滇中昆明汤池,人们把猪当作“祛除瘟疫的神”,“上仓特派猪之神化身施药,六畜方免其难”,保佑汤池十八村“六畜兴旺”,以保障人们生活之需;在滇西保山板桥镇西庄村,村民把猪八戒塑成金身祭祀,百姓祈求婚姻和平安最为灵验。

一是生活中的猪——

6000年前浙江河姆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为了解决肉食问题,把野猪驯养成家猪,所以后来先民造字,把“豕(猪)”放在房屋“宀”里,就表示“家”,现在有些地方,房屋楼上住人,楼下养猪,保存了“家”的形象生动的说明,即使改进了,部分农村山区,房屋也一边住人,另一边养猪;猪还象征着战力,财富,有时还被赋予神圣光环,猪还是十二属相之一,有人说“属猪的人有福气”。有人还养猪为宠物。还可以作成艺术品欣赏。

《山海经》有了猪的形象名为“并封”,“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是有两个头的黑色猪形怪物;《周书》也有类似的猪形怪物名叫“憋封,若彘,前后皆有首”。早期先民印象中的猪,大概就是这样难看、怪诞。就像河姆渡文化中那头线条粗犷,带有野性美,真实反映了6000年前浙江野猪面貌的“陶钵猪体”刻画,本来的猪、早期的猪、开始驯化的猪,本来就是野猪,能好看到哪里?

其貌不扬的猪,脏兮兮的猪,懒惰的猪……这只是它给人们的微不足道的“负能量”;如果一直停留在浅显的、表面的认识,因而思维僵化,才是人的悲哀。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557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