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伯虎,很多人会想起那位头戴六棱抽口壮巾、身着白底金边英雄氅,手执一杆红缨枪,为一见钟情的秋香潜入华府并大战书生夺命剑的风流才子,用周星驰的话来说,那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
与其他三位吴门画家比起来,唐伯虎是被后世文学演义最多的一位,且多为“风流才子风流事”题材,今天我们将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伯虎是他的字,他的名字是唐寅,因为他出生在庚寅年(1470年),父母取他出生年份的地支“寅”为名。至于伯虎,一来他是家里的老大,二来寅对应十二生肖里的虎。
古代名字常见的伯仲叔季乃是兄弟间的排行次序,有个成语伯仲之间就源于此。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经常被人戏称为“孔老二”,缘何?因为孔子字仲尼,家里排行老二。
直接拿出生年份地支做名字,在现代人眼里看也过于接地气了。这让我想起明治维新后日本平民起的“山下”“田中”“盐田”等姓氏,完全是就地取材。唐寅还有个丙申年出生、属猴的弟弟,弟弟很自然地被冠名“唐申”,这对父母可谓是把省事进行到底。
《桐荫清梦图》明 唐寅 纸本水墨纵62cm,横30.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仅从给孩子起名大家就猜到唐寅家并不是影视剧里的豪门世家,父亲只不过是一个经营酒馆的普通商贩,放在今天就是被各类商家盯上的“焦虑的中产阶级”。不过唐父很重视教育,他对大儿子唐寅期望很高,希望大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走“学而优则仕”的主流道路。
唐寅确实是一个争气的孩子,十六岁就考中秀才,读书时就结识了文徵明与祝允明。读书之余,唐寅与文徵明也会一同向沈周请教作画。本想美好的日子会这么持续下去,但是在24岁那年命运给了唐寅第一次重击。
唐寅的父亲、母亲相继去世,妻子死于难产腹中胎儿亦不保,小妹也不久离世,家道从此大不如从前,年纪轻轻的唐寅生出了白发,生死离别让唐寅意志消沉,唐寅有点放纵自己。
《山路松声图》明代 唐寅 绢本设色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明代乡试的资格考试期间,唐寅竟然与好朋友流连于妓院酒肆。这个事考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主考官判定唐寅没有通过资格考试,这意味着唐寅无法参加接下来的乡试了。
不过此时唐寅也是小有才名,时任知府爱才,唐寅竟博得苏州知府曹凤为其求情。这个曹凤相信大家不陌生,就是我们上上篇文里那个稀里糊涂让沈周做差役的知府。加上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沈周及吴宽的求情,主考总算是允许唐寅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好友祝允明眼见唐寅要自暴自弃,用激将法规劝唐寅。祝允明告诉唐寅与其你这样吊儿郎当不如脱去学服、烧掉书籍,要不然就好好读书,完成父亲遗志。
《钱塘景物图》 明代 唐寅 绢本设色纵71.4cm,横37.2cm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寅与祝允明达成了一个协议,唐寅闭门修学一年,如果考中举人就继续读书,如果考不上就放弃。不知道诸位认同这个观点与否:人世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此时经历生死离别、初尝世事无常的唐寅已悄然流露出“无所谓”的处世态度了。
唐寅是一个难得的学霸级人物,认认真真复习一年后,在次年的乡试中勇夺第一名的成绩。乡试是我们今天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就是“解元”,唐解元由此而来。这个成绩对标今天就是江苏省高考状元,妥妥的学霸。而他的好友文徵明就比较点背,逢考必挂。
高中“省状元”让他名声大噪,唐寅本人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功名利禄眼看唾手可得。刚尝到甜头的唐寅开始飘了,又开启了夜夜笙歌的模式。好朋友文徵明跟祝允明都写信劝唐寅“做人要低调”。尤其是发挥失常落榜的文徵明特别郁闷,把自己老爹对唐寅的评价照搬了过去,大意是“我父亲说你才华横溢,但是做人轻浮,最终很可能一事无成”。
《落霞孤鹜图》 明代 唐寅 纵:189.1厘米,横:105.4厘米上海博物馆
这个时候站在C位的唐寅怎么听得进去一个落榜生的劝告呢,唐寅不仅不领情,还回信给文徵明“我就是这个德性,爱谁谁,你看不惯可以不看,不行就别玩了”。俩人自此关系破裂,形同陌路。
乡试后马上就是会试、殿试了,唐寅与一个叫徐经的富二代结伴而行,北上赴京准备考试。富二代敬重唐寅的才华,在经济上非常照顾已经家道中落的唐寅,俩人成了好友。
俩人到京城后跟其他老老实实找个自习室专心备考的考生不一样。俩人结伴天天外出,结交名流,尤其是徐经家境殷实,经常是携带厚礼前去。在这群人里,有一个人特别重要,就是程敏政,也就是日后的主考官之一。
《江南农事图》 明代 唐寅 纸本立轴 纵74.4厘米,横2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二年二月的考试中,李东阳及程敏政成为皇帝钦点的主考官。李东阳,我们也很熟悉,是沈周的好朋友,官居礼部尚书。最终的考试题目特别冷门,以至于很多考生走出考场都垂头丧气,唯独唐寅二人放佛是提前得知要高中一般的兴奋,逢人便说“这些题真不难,高中很容易”。
二人败人品的举动及言行传到一个户部官员耳朵里,这个叫华昶的官员上书皇帝说考官程敏政存在卖题的嫌疑。皇帝龙颜大怒,立即喊停了程敏政的阅卷的工作,并让人检查程敏政批阅且通过的所有试卷。
不过通过考试的试卷里并没有唐寅及徐经的名字,俩人都落榜了,自然不存在卖题一说。要知道,古代官场有同乡、同年、门生等隐关系链,官员对考生的提携、拉拢能够结成日后坚实的政治同盟,这也是古代官场的潜规则。
《春山伴侣图》 明代 唐寅 纸本水墨纵81.7 厘米 横43.7 厘米 上海市博物馆
古人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很有道理的。考场本来就是很容易滋生是非的地方,这个事一时间引起了朝野的热议,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上头条新闻“了。皇帝下令彻查,把相关人打入大牢,在狱中公子哥徐经经不住吓唬,屈打成招。
不过主考官程敏政要求三方在午门当面对质,最终的结果是唐寅、徐经只是慕名拜访而已,根本不存在泄题一说。此事被不同派系的官员推波助澜,事件在舆论层面的讨论已经远远超越了事实本身的影响。
程敏政因舆论影响恶劣此被停职,举报人华昶因举报不实被贬到外地,唐寅及徐经存在投机取巧的嫌疑被终生剥夺科举资格,贬为小吏,皇帝最终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来平息此事。
处在舆论暴风眼的唐寅深感耻辱,他内心当然不承认这子虚乌有的事情,对任职小吏也坚辞不就。屋漏偏逢连夜雨,唐寅第二任妻子也不堪压力,二人关系急转直下,反目成仇,最终唐寅休妻。
《西洲话旧图》明代 唐寅 纵110.7 横 52.3 (cm)上海市博物馆
此时的唐寅刚刚30岁,失意落魄的他自觉丢人,没脸面见亲友。他选择了外出旅行躲避大家,让时间慢慢淡化这个事。这段时间,他游历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这些阅历让他日后的山水画有别于沈周、文徵明的庭院之景。
几年后唐寅重新回到苏州,与弟弟分家后唐寅日子更加窘迫,昔日的“省状元”几年之后开始以卖字画维持生计。亲人死了,功名没了,老婆跑了,唐寅的人生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存在的理由,他终日纵情诗酒,放浪形骸。
唐寅后来当了不少家当,卖了一些作品,在苏州城外的桃花坞建了一个宅院,他称为“桃花庵”,整日呼朋唤友来饮酒作乐,自比“桃花仙”。唐寅不断用酒精来麻痹自己,以此逃避现实。画画、卖钱、换酒、宿醉,周而复始,成了他的日常。
一个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酸书生,一个是屡试不中的失意考生。此刻跌落凡间的唐寅与“逢考必挂”的文徵明冰释前嫌,等到“同是天涯沦落人”时,俩人才重新坐在了一起,和好如初。
《陶榖赠词图》明代 唐寅 绢本设色纵168.80厘米,横102.10厘米台北故宫
不过唐寅并没有断绝功名利禄之心,时值江西宁王朱宸濠招兵买马、蓄意谋反之际,唐寅也被宁王招入府中,文徵明则是很警觉地拒绝了宁王的邀请。本以为自己会有个好归宿的唐寅很快意识到宁王这是要造反。
已经有过入狱前科的唐寅深知造反意味着什么,不过既然入伙了想出来就难了。唐寅开始装疯卖傻,不惜光着屁股逛大街,甚至吃屎,不断作践自己,以此来让宁王确信他是真疯了,这才机敏地逃离了下一个暴风眼。
没隔多久,宁王起兵造反,短短四十三天就被明代大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给灭了。事不过三,侥幸逃脱的唐寅自此再不敢奢求功名,彻底断了这个念想。已过不惑之年的唐寅过上了“靠才华吃饭”的日子,替人写文书诉状、写墓志铭,替人作画,但是日子依然清贫。
《事茗图》 局部 明代 唐寅 纸本设色纵51.1厘米,横105.8厘米北京故宫博
唐寅49岁做了一首诗诉说自己的晚年的艰苦生活,“青山白发老痴颃,笔咽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清贫的日子加上饮酒放纵的生活,唐寅54岁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而他的好友文徵明活到90岁。
唐寅精通山水、人物、写意花鸟,主题所限,我们今天只讲他的山水画。虽然同为“吴门四家”,但是根据风格来判定,沈周与文徵明是一个阵营的,唐寅是另一个阵营。唐寅早年的山水画大多来源于他的老师周臣,带有很浓郁的南宋院画风格。
所以,学术上也有人称周臣、唐寅这一脉为“院体别派”。唐寅青出于蓝,胜过老师周臣,他完全吸收消化了南宋院画“李、刘、马、夏”的风格。唐寅笔下的山水没有南宋的刚硬与激烈,他笔下的山水画面更加清秀,用笔也更加细密工整,《骑驴思归图》是他清秀工整的代表作之一。
《骑驴思归图》 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77.7厘米,横37.5厘米上海博物馆院藏
唐寅有机会游历名山大川,这使得他的山水画比同时代的画家更加真实,这点沈周与文徵明稍逊一筹。沈文俩人是十足的宅男,他们以画园林小景见长。除此之外,唐寅本人深具江南温婉的文人气息,他能够不自觉地把刚硬化和柔入画,这也是他突出的个人风格。
画家是非常拼年龄的职业,有道是“剩者为王”。文徵明以其长寿及膝下众多子弟成为沈周后吴门当之无愧的掌门,而唐寅以其才华与传奇身世被后世塑造成一个极具反叛精神的独立文人,其风流才子的形象与轶事被后人不断强化,最终成为人们心中恒久的一个才子符号。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599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