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平
出烔炀镇向东七八里地是烔炀镇的另一条河流——鸡鱼河。鸡鱼河水量充沛,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两岸分属新桥、巢湖、唐嘴、歧阳四个村子。这四个村在九十年代初撤区并乡后由原歧阳乡分离出来。其中,歧阳村是西起鸡鱼河,东到横大路,与中垾镇接壤,21个自然村民组分布在105省道两边,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村落。
歧阳庙旧址
虽经历史淹没,文化资料缺失严重,但“歧阳”两个字就能引起无数猜想。歧阳村有个村民组就叫“歧阳庙”村,无论原来的歧阳公社还是歧阳乡都来源于这个歧阳庙的名字,因为,这里原来有座庙就叫歧阳庙。这座庙为什么叫歧阳庙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因为李文忠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可能后误写为“歧阳”。经查访,以前的确有的地方出现过“岐阳”的写法,至今大曹村一间老屋还留有“岐阳大队”的字迹。再查访,歧阳庙村是个只有二三十户的小村子,有李、杨、赵等不同姓氏,但是其周边有上李、下李、小李等村落,会不会他们是李文忠的后人呢?这个庙里供奉的是岐阳王李文忠吗?仔细翻阅资料发现,明史、巢湖志、烔炀区志均无任何关于岐阳王李文忠与此地相关的记载;再查歧阳庙两边的下李村和小李村主要姓杨,并非李姓;离歧阳庙村远点的上李和105省道北的小李是同宗,但是上李族谱记载:他们祖上从江西迁移来到此地,属于陇西李氏。按照民间常有的可能附会原则,如果这支李姓和李文忠哪怕有一点联系,族谱也会记载,至少口头流传。笔者走访了歧阳村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没有人听说过歧阳庙和岐阳王有关。所以,这种推测应该不能成立。
歧阳庙到底建于何时,供奉着什么菩萨呢?笔者走访了下李村、树程村、歧阳庙村、河东小柏村、小李村、大曹村等多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均不知道歧阳庙的来历,也不知道庙里面供奉的是什么菩萨。河东小柏村八十多岁陈姓老人回忆,上辈有人传下来说:歧阳庙建于明朝初年。巢湖北岸当时人烟稀少,为了让外地移民有方向,能顺利移民,明朝政府派两位官员在当时的鸡鱼河边修建一座庙。因为李文忠是明太祖外甥,战功无数,为人忠厚,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官方就在鸡鱼河水边这块高地建一座庙供奉他,也让外地移民安心停留在此地。后来歧阳庙曾经住过一位赵姓和尚,来自九华山,是一位得道高僧,最后在歧阳庙坐化。该庙最后住的是一个尼姑,尼姑死后,庙拆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歧阳庙拆除后修建了几间瓦房做村小学,现已经废弃不用了。雍正八年的《巢县志·祀典志》(卷十一)有“岐阳庵,康熙六十年重修佛殿”的记载,再无其它信息。再查康熙十二年的《巢县志》,并无岐阳庵(庙)的记载,那么歧阳庙建于明初的说这种法也不可信。
1987版的《烔炀区志》记载:歧阳乡,曾经叫歧河乡,大桥乡,歧阳公社……采访中,很少有人知道歧河乡这个名字了,但是长期担任地方干部86岁唐建春老人回忆,歧阳乡解放前的确曾叫歧河乡,下李村八十多岁的杨和信老师也证实有歧河乡的称呼,后改为大桥乡,乡政府一段时间设在寺后朱村。新桥村小梁村陈姓老人也介绍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歧河乡的说法。既然叫歧河乡,那附近有没有歧河呢?如果有歧河,按照古汉语“山南水北为阳”,歧河之阳的庙可能叫歧阳庙就好理解了。然而,无论从地方志还是采访中都找不到歧河这条河所在地,在原歧阳乡地界只有鸡鱼(裕)河这个名字。现在能找到的最早方志资料康熙版《巢县志》就已经记载了鸡鱼河的名字,包括鸡鱼河上的“戴家桥”、“鸡鱼河渡”、鸡鱼河边的“胡汉二王庙”,从来没有歧河的提法或者记载。没有歧河,“山南水北”之说也就无法解释了。
资料显示:岐阳一般指岐山之南即岐阳,古指陕西凤翔,今天指陕西宝鸡岐山县南。从目前能查找到的资料看,最早的岐阳说法是岐阳之蒐(岐阳之搜)。指周成王在岐山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有孟津之盟, 成有岐阳之搜。"杜预注:" 周成王归自奄 ,大搜于岐山之阳。此后还有《诗·鲁颂·閟宫》“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汉郑玄笺:“大王自豳徙居岐阳。”唐张说《皇帝马上射赞》第七:“天子省歛,薄守岐阳。”明刘基《述志赋》:“邅吾道夫西陲兮,听鸣凤於岐阳。”
历史上被封和“岐阳”有关的有:唐宪宗李纯嫡长女,唐朝岐阳庄淑公主,837年葬长安万年县;另一个就是我们熟悉的李文忠,1383年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葬南京钟山阴。文学方面,金朝元好问有岐阳三首,描绘岐阳失陷后的险恶形势。这些都和歧阳庙没有关联了。
百度显示:成都双流县有“歧阳村”,重庆云阳县也有“歧阳村”,陕西宝鸡岐山县有“岐阳村”,山东威海有“岐阳村”,浙江宁波有“岐阳村”、岐山路,福建安溪、福州也有“岐阳村”。现代汉语词典查“岐”:注②“岐”同“歧”,那么“歧阳”还是“岐阳”就不必争了,写法不同而已。
既然全国有这么多同名的村子,相信这绝对不是偶然。由孔子删定的《诗经》中有一首《大雅·绵》,这是一首周部落重新创建基业、发展壮大的历史颂歌,其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说的就是原居住在豳地的周族因不堪忍受薰育戎侵袭逼扰,不得不离乡远徙寻找安生之地的历史故事。《诗经·绵》是一部周部落的史诗,向我们描画了一个微弱的“小邦”逐渐成为一个势力强大、可与商王朝抗衡的西方霸主的历史画卷。古公亶父(周武王曾祖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施行“仁政”的历史伟人,岐山之阳是周部落远途迁徙后兴起、强大的地方,也是“太王陵”——古公亶父葬地。
由此,我们可否猜想:烔炀镇歧阳庙村也是巢湖北岸明朝实施大迁徙以后移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呢?歧阳庙村西北有一个小周村,不知为何,村内没有一户周姓人家。我大胆猜想一下:小周村原来周姓也许是当时鸡鱼河岸边最早的移民,他们期待他们的村庄如古代的周部落一样,迁徙到这个水源充足、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地方,希望能创建伟业,子孙兴旺,他们把这里当做岐山之阳,所以他们建了一座供奉古公亶父、季历、姬昌的三王庙,简称歧阳庙。
无论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而今的歧阳村内道路通达,人民安居乐业,歧阳村人励志、勤奋,正在为美丽乡村振兴建设孜孜不倦,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美好、富裕的歧阳村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最忆是巢州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611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