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孙尚培|赵毓芝硃卷与荆沟赵氏家族

赵毓芝(1819~?),滕县东荆沟村人,同治元年(1862)山东省乡试第59名举人,在《清代硃卷集成》中,是迄今发现的滕县留存的唯一一份举人硃卷,对探究荆沟赵氏家族迁徙发展的历史弥足珍贵。

孙尚培|赵毓芝硃卷与荆沟赵氏家族

硃卷中刊印其家族始祖赵坤(字德厚),原籍山西省潞安府泽州高平县米山镇,因高平县多山,地狭人众,其俗多商游,赵坤随同乡人来滕县东关为商,随定居滕县。追溯迁滕前之先祖,言老谱兵祸焚灭,仅存赵坤之前三世名讳:曾祖赵袭、祖父赵禄、父赵广,山西的先祖传有登甲科讳赵戒、登贤书者赵志荐,这是荆沟赵氏家谱谱序中记载的先世历史。

根据赵家山西原籍贯的线索,笔者查阅了山西清代《潞安府志》《泽州志》《高平县志》,发现在当地的确有一个赵氏科举大家族的存在:明代的赵希夔、赵希贤、赵希鸾、赵于敏、赵愽、赵伟、赵俊、赵琏、赵泰、赵瑄、赵镗、赵锐、赵津、赵大纪、赵复儒、赵敬修、赵善、赵輄,据不完全统计仅明朝即考出18位举人及进士,从府志县志中的简介及名字规律看,他们或是兄弟、父子、祖孙,科举基因的传承可谓绵绵不绝,但没有看到赵氏谱中传言登甲科的赵戒。这样一个科举世家在封建时代的山西,已是神一样的存在:乡试举人的录取三年一科,明中期后山西每科举人定额65人,录取比率极低,有所谓"金举人、银进士"之说,言中举之艰难。古代的科举世家都传有自己的科考经验及诀窍,而这些秘诀是不会轻易传于外人的,这也是家族保持自身科举竞争力的保守策略,而迁至滕县的赵氏家族亦很神奇的有这种旺盛的科举传承:

迁徙二世赵待聘,明朝拔贡;

三世赵相时、赵遵时,庠生;

四世赵敏悟,岁贡生;赵敏第,增广生;

五世赵谠,拔贡;赵讷、赵谓,庠生;

六世赵祯止、赵敬止、赵善止、赵肃止、赵安止,庠生;

七世赵维寅,恩贡;赵维缙、赵维纶、赵维宗、赵全纪,庠生;

八世赵珃,恩贡;赵珣、赵琴、赵峡、赵恭、赵涵、赵瑞、赵璨,庠生;赵严,增广生;

九世赵恒健、赵恒哲、赵恒薰、赵鹏飞,庠生;赵恒茂,增广生;

十世赵来麒,癸酉科拔贡;赵昆龄,廪膳生;赵孟礼、赵登衢、赵光布,庠生;

十一世赵文锷,郡庠生;赵文绮,庠生;赵文骞、赵金铭,增广生;

十二世赵毓芝,举人;赵万里,增广生。

荆沟赵氏家族从明中叶迁滕三百年间,家族考出了几十位拔贡、恩贡、廪膳生、庠生、增广生,后来量变积累至质变,终于考出了一位举人。

滕县荆沟赵氏家族像不像山西潞安府的那个科举赵氏家族?抑或就是山西潞安赵氏家族外迁的一个小号呢?因为没能找到山西当地的赵氏家谱来佐证这个猜想,但如果用大数据来概算对比,两个家族或许真的是血脉相承。

孙尚培|赵毓芝硃卷与荆沟赵氏家族

在研究查询赵毓芝硃卷过程中,发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①始祖赵坤诰封文林郎直隶饶阳县知县;②二世胞叔祖赵待聘,前明拔贡任直隶真定府饶阳县知县。父子两代人先后任饶阳县知县,显然是极小概率的事。知县至少需要举人以上的功名才可能授于,查高平县志未发现赵坤、赵待聘的科举记录,再查《饶阳县志》知县中亦无其父子二人,只是在县主薄一职中发现了赵待聘的任职记录"滕县选贡五年任以事去",说明此时赵待聘已入籍滕县。再查《滕县志》亦发现有关赵待聘任主薄的记载,两志相互佐证,赵待聘在万历5年(1578年)时任职饶阳县主薄。这种错误发生的原因,一是赵家因明末兵祸老谱焚灭,二是年代久远,后人只知在饶阳任官职,错以为是知县。

迁滕后的荆沟赵氏家族不仅无比重视子弟教育,而且对修缮族谱收宗睦族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在明朝家族老谱湮无的情况下,以迁滕赵坤为始祖,从清初至民国先后五修其谱,家族中的精英都投入到了这项家族大事中:

创谱,康熙36年(1697),拔贡生五世赵谠纂修,赵谠谱序写赵氏家族迁滕的始末及家族史传说。

二修谱,雍正7年(1729),六世庠生赵祯止纂修,赵祯止、增广生赵敬止作谱序。

三修谱,嘉庆10年(1805),八世恩贡生赵珃纂修,赵珃(字容轩,乾隆年岁贡,邃于易学,深得其奥妙精髓,滕县志有载)赵来麒(字宫石,号中美,嘉庆年拔贡,品端学粹,主讲道一书院。工书法,人得其片纸皆珍焉,滕县志载)作谱序。

四修谱,道光30年(1850),八世太学生赵璞纂修,增广生赵金铭(毓芝父)作谱序,赵毓芝(1849中兖州府已酉年拔贡第一名)作跋。

五修谱,民国21年(1932),十四世赵蔚瞻、赵崇章纂修,十二世赵景封、十三世赵宪美作谱序。

作为外迁家族,逐渐稳定发展壮大之后,与当地缙绅世家的联姻亦相辅相成。

赵毓芝太高祖母徐氏,庠生徐书升女(疑为易石园徐)。

高祖母王安人,岁贡任乐陵县儒学训导王廷偀女(滕县两河岔王氏),《西岗镇志》中有《王廷偀传》(王光超老师撰文)。

曾祖母倪安人,岁贡候补训导倪丕价女(查《滕阳倪氏族谱》,滕阳倪氏十世时有"丕"字辈,登谱者有10人:丕傑、丕伦、丕俊、丕能、丕节、丕吉、丕烈、丕显、丕福、丕禄。因倪氏老谱焚毁,是近些年新修之谱,应是年代久远遗失或写错了倪丕价之名,且起名规律为单立人旁。另滕县志及科举名录中无倪丕价为岁贡记录,倪氏谱滕县志中唯一的恩贡生为倪丕烈长子倪存敬,此处疑点甚多)。

祖母冯氏,太学生冯琳女。

母刘氏,候选千总刘深孙女,武庠生恩赐七品衔刘殿元女,武庠生刘殿甲、候选卫千总刘中理侄女,附贡刘玉封、登佐仕郎刘志封、武庠生刘桓封、太学生刘玉璠、刘玉璘胞妹。——赵毓芝把外祖刘家介绍的非常详细,那么这个刘氏家族居住在何处?巧合的是,赵毓芝的二外祖父刘殿甲的名字,在笔者见过的一方墓志铭上出现过:羊庄镇大赵南庄的东南角,有一座文革时期修建的"革命桥",桥体均为墓碑墓志堆砌,桥面有一完整两合墓志铭石,撰写书丹者均是本地科甲名人:墓志撰盖书丹为峄县牛山孙进士孙葆轸,碑文撰文滕县举人孔昭昀,峄县增广生褚修钧书丹,此三人皆是墓主人刘翰臣(字仲蕃)的姻亲眷晚,碑文叙述刘翰臣为刘殿甲的次子,这位刘翰臣即是赵毓芝的堂舅,也是滕县黄来麟的学生,通过此墓表的佐证,确定赵毓芝的外祖家是羊庄镇大赵南庄。

赵毓芝的妻子先后有三位:郭氏,武庠生候选千总郭殿擢孙女,廪膳生郭锴女(应是郭鑫家族);叶氏,沛县岁贡候选训导叶湘管孙女,庠生叶崇俭女(夏镇叶家);孙氏,沛县太学生孙忠佩女。

赵毓芝的三位授业恩师更是声名远播:进士郭印瑚、举人黄来麟、进士王东槐。用今天的话形容,这是一个王炸组合的科举老师团队。

在硃卷上还有赵毓芝的从曾祖名赵恒绪(太学生),这位赵恒绪或许不出名,但他的女婿在滕县却大名鼎鼎——滕县八大家之一的鲁家寨举人鲁芮元(沂州府教授)。鲁芮元是鲁家的旗帜人物,其夫人即是赵恒绪的长女,赵恒绪的4个外孙分别是鲁子棨、鲁子相(鲁景奚、鲁景峄之父)、鲁子桓(鲁景龙之父)、鲁子桢,唯一的外孙女嫁至滕南西仓孙家大院奉直大夫孙长恩。这些丝丝相扣的联姻关系,表明荆沟赵氏已深深溶入滕县社会的网状脉络中。

赵氏东迁,悠悠数百年;漷水南去,潋滟清波泛。

参考资料:

《山东清代科考录》

《清代硃卷集成》

《潞安府志》

《泽州志》

《饶阳县志》

《滕县志》

《赵氏族谱》

《滕阳倪氏族谱》

《古鲁国鲁氏族谱》

《滕州文献志》

《高平县志》

《西岗镇志》

孙尚培,祖籍滕县皇殿村,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家谱文史爱好者。

本文首发《善国文化》,转载旨在传播更多地方文化。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691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