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被判死刑!
轰动全国的“北大学子弑母案”一审结果终于出来了。
昨天上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杀害母亲的北大学子吴谢宇死刑。
看到这个结果,并没有所谓的大快人心,更多的是悲凉。
不禁想问,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可以让一个儿子,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做出如此恶劣的行径?
记得5年前,当“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新闻,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因为,他实在是太完美了。
身披北大才子的光环,曾经的福建高考状元,考试经常全年级第一。
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同学眼中的“宇神”,邻居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亲戚眼中的大孝子。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完美到无可挑剔的人,却亲手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而且,还是蓄谋已久。
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为什么明明应该是最亲的人,却被养成了仇人?
为什么明明父母付出了很多,却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妈妈就像《红楼梦》里即将死亡的林黛玉,我杀死她,是让她解脱。”
在法庭上,吴谢宇是这样陈述自己的杀人动机的。
时间倒退到2010年,彼时的吴谢宇刚上高一,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爸爸因肝癌去世了。
爸爸的病逝,对吴谢宇以及妈妈的打击都很大。
在吴谢宇的认知中,“爸爸不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而沉默寡言的妈妈,在丈夫去世后,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身上。
她希望儿子能成才,能争气,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却忽略了他的身心是否健康。
2015年,吴谢宇的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出炉,他的优异成绩进了全球前5%。
当他把这一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开心地说了句:
“异国他乡你也照顾不好自己,不如我跟你一起去吧。”
同年7月,吴谢宇的妈妈死在了家中。
凶手,是她引以为傲的儿子。
不得不说,吴谢宇的成绩的确很优秀,优秀到老师、同学、甚至亲朋好友都认为他将来肯定是个栋梁之材。
可是,教育的本质并不仅仅只是培养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人,而是“让人成为人”。
只教孩子成才,却不教孩子成人,这样的孩子再优秀,也不会懂得如何爱人,更不会对社会有用。
李玫瑾教授,在分析吴谢宇案件时说过一句话:
“他的聪明让他绰绰有余地应付现实,应付各种人,但他的内心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
吴谢宇的灵魂是空的,他自己悲观厌世,连带着认为妈妈的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
可是,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旁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呢?
这场人间悲剧,带给父母的,除了警醒,还有反思。
过去,我们常常以孩子的成绩好坏,来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
但其实养育孩子,首先要育心。
因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没有健全的人格,即使父母付出得再多,对孩子来说,也只是无用功。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北京一男子,在大街上,对自己的母亲又打又骂。
路人看不下去,好心进行劝导,结果引发一场冲突。
警察赶到后,被打的母亲却一口咬定儿子没打她,是路过的夫妻多事。
幸好,有其他路人作证,事情才得到解决。
在视频底下,网友纷纷留言:
“有这样的父母才有这样的儿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子不孝父之过,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为母亲不反思,还在包庇儿子,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不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的是无底线的父母。
你越无私,他就越自私;你越倾尽所有,他就越不知感恩。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新闻。
山西太原,一位83岁的老奶奶,每天都去火车站坐地乞讨。
她的头发已经花白,腿脚也不利索,视力还有些模糊。
这么大的年纪,本该在家里安享晚年的她,却为何要抛头露面,放弃尊严在外面乞讨呢?
警方经过调查得知,每天送老奶奶来乞讨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生儿子,44岁的李某。
李某没有工作,也没有成家,每天除了打牌就是睡觉。
而他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的乞讨。
谈及为什么不工作时,李某大言不惭地说:“是我妈不让我工作,她答应会养我的!”
《父母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这样一段话: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的时机向他们索要。
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每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都是父母惯出来的。
惯子如杀子,你有多溺爱孩子,孩子就有多危险。
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包宝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包了一笼包子,在吃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其中的一个包子有了生命,变成了一个小男孩。
妈妈很开心,她为这个小包子取名为“包宝宝”,并像养孩子一样细心照顾着他。
怕他饿坏了,小心翼翼给他喂食;
去菜市场,惦记着给他买爱吃的面包;
出门打太极也要时时盯着他,以免被狗叼走……
可以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就这样,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包宝宝一天天长大。
他不再听妈妈的话,也不再整天围着妈妈转。
而是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生活。
有一天,包宝宝带了女朋友回来,准备收拾行李搬出去。
妈妈死守着门,不让他离开。
可是,不管妈妈如何挽留,包宝宝已经铁了心要走。
伤心和愤怒之下,妈妈一把抓住包宝宝,将他塞进了嘴里。
这个片段,让人在恐惧之余又有些心酸。
而在包宝宝妈妈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妈妈的影子。
记得在《圆桌派》节目中,窦文涛说过一段话: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这个产品,自己最宝贵的产品,如我所愿。
父母把自己当做制造机器人的那个造物者,我制造了他,那么他按照我设定的程序,完成了目标,我人生得以圆满。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父母都是这样。
他们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私人物件,希望孩子能够永远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但其实,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以孩子为全部的中心,而是让孩子学会走自己的路。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适时放手。
教育家冯那斯基说:“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父母适当示弱,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可以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父母让孩子适当吃苦,当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苦,才更懂得珍惜;
父母适当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明白,撒泼打滚并不能解决问题;
父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不以成绩论天下,孩子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听过一句话:“一个家庭最大的幸运,不是拥有万贯家产,而是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养出感恩的孩子,也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够被孩子温柔以待。
作者 | 嘉莉妹妹,一生不舍爱与自由。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708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