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
每个中国人身体里都潜伏着一串密码,
它有关越来越远去的山水和故乡。
那串密码会无形中牵引着你,
直到你遇到一个地方,
它便自动解开,
你就知道,
这是你心中故乡的模样。”
——余淮
主播/夏忆 配乐/秘密后院-归隐
认识余淮是因为徽州的一场雨。
那时我刚入住黄山西溪南的【清溪涵月·乡绅别院】,窗外便风雨大作。
山风野性,斜卷着树叶纷纷扑进楼下碧色的泳池,雨水却不改江南灵气,很快在我住的小院子里的影壁上,氤氲出隐隐的水墨画。
过了一会儿听到有人在楼下喊:快出来看彩虹啊~
我往窗外一看,赫然见到两道彩虹从不远处的马头墙檐不管不顾地飞翘而出。
楼下草坪上有一女子雀跃着,粉色的长袍映在碧草蓝天间,像从彩虹中跳脱出来的一般。
这便是余淮给我的第一印象。
余淮与她的先生都是安徽淮南人,大学毕业后一起在深圳闯荡数十年。
2011年退休后,朋友们大多移民欧洲澳洲,他们移民徽州,来到黄山的西溪南建了这一处山水田园。
别院不大却精致,卧房、泳池、书吧、琴房、餐厅一应俱全,夫妻俩还在旁边开拓了一片小小的有机农场。
透过餐厅的落地窗,目光能越过农场闲散的牛羊,越过丰乐河,随远山飞来的白鸟一同落在河边雨林的至高处。
余淮说早晨河间的雾气会笼罩整个雨林,加上雨林深处的农户炊烟,就是仙境的模样。
她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我看,说这样的美景在黄山西溪南随处可见。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外婆家就在这里。
祝枝山还特地作诗八首盛赞此处八景,即“祖祠乔木、梅溪草堂、南山翠屏、东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月、竹坞凤鸣、山源春涨”。
这八首诗后来被清代画僧石涛一一题录在他的《溪南八景》图中:
▲ 东畴绿绕。
▲ 山源春涨。
▲ 清溪涵月。
▲ 西陇藏云。
▲ 祖祠乔木。
▲ 南山翠屏。
▲ 梅溪草堂。
▲ 竹坞凤鸣。
余淮与先生刚到黄山的时候,买下了村里一栋白墙黛瓦的徽式古宅。
他们给古宅起了个名字:悠然居。因为这里还原了他们关于古人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的所有想象。
余淮说: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的身体里都潜伏着一串密码,它有关越来越远去的山水和故乡。
那串密码会无形中牵引着你,直到你遇到一个地方它会自动解开,于是你整个人会很放松很舒坦,你就知道你找到了你的精神故里。
西溪南对我们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中国人骨子里对乡土风物的眷恋,使余淮夫妇几乎不需要任何心态的转变,便自然地融进了徽州人溪边浣衣、闲时弄花、好友来了便一同醉卧菜畦的生活,颇有魏晋之风。
余淮刚来时置办的大冰箱一次也没用过。
因为每天早上一出门过了小桥,便是村里的小菜场,那里的菜新鲜得童叟无欺,买定离手放入篮中,顺路在小溪里过一过水,便可拿回家吃了。
从节奏飞快的深圳到安静隐逸的山村,这几乎是一个从入世到出世的转变,但余淮觉得:
“我们在深圳的生活很快乐,在徽州也很快乐。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很自然。
出世不应该是因为讨厌入世而刻意选择的逃避,就像落叶归根,本就是一种自然而然、了无牵挂的顺势而为。”
余淮的先生见多识广又热心村中公益,被村民们亲切地唤为“杜乡绅”。
乡绅,对现代人来说,仿佛和心中故乡一样,是个距离很远的词。
在过去的农村,乡绅要么是从官场退而归乡者,要么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
他们对乡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又有高于普通村民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
他们往往是一乡文化的灵魂人物,引导着一乡的诗雅风韵和道德修束。
落户徽州之前,余淮夫妇在美国旅居了一段时间。
他们发现,中国的城市不比外国差,但是乡村环境、村民素养、村落管理等方面,国内的乡村和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
所以,他们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从各种生活细节上提升村民的理念和素养。
余淮夫妇深知“杜乡绅”这个称呼背后的尊重与信任,积极在村中推广垃圾分类、有机栽培养殖、绿色生活的习惯,希望为守护村中风貌与文化尽一己之力。
后来当地旅游公司想把西溪南村落开发成景区,在河对岸盖了安置村民的别墅,谁知没有一户愿意离开村落。
眼看着别墅要被闲置,余淮与杜乡绅便买下其中八栋打造成如今这座度假休闲小院。
正巧别院的位置对应了祝枝山西溪南八景诗里的其中一首——《清晰涵月》:
黄山高脉滥微觞,一道分流向草堂。
有本却如先泽远,分清还看末流长。
金波冷浸罗纹丽,玉髓虚凝宝鉴光。
记得唐贤佳句在,千寻练带晚含香。
余淮说,前四句说的“清溪”,指的就是门前这条丰乐河,后四句说的便是“涵月”。
由于“一道分流向草堂”的“草堂”已经无迹可寻,余淮和先生觉得可惜,便在丰乐河与自家农田间扎了一个颇有古风的茅草亭,供人们打坐、抚琴、品茗、赏月。
乡绅扎根于乡土,别院里的设施也取自乡土。
夫妻二人从村里回收了旧木头旧家具,请当地老师傅手工打造所有家私摆设。
从门前的荷花池引了一条小水渠入院,渠内栽上睡莲、养上小龟。
建了个四面通透的书房,放上上好的徽砚、徽墨、古琴,收来最正宗的祁红与猴魁,并用两扇徽州的老木窗做屏风。
夫妻俩又担心门前的田地也被开发商盖上房子,于是一并流转了下来。
放起牛羊,支起温室大棚、尝试有机种植,坚持不打农药,和地里的昆虫动物们一起享用瓜果。
杜乡绅说,中国“仁人而爱物”的情怀,就是出自农耕文明中人与六畜、五谷的相互依赖。
春天里满田的油菜花引得蜂鸣莺飞,夏天棚架上的豆角似紫云笼罩。
待到秋风一起,枫杨树的果穗就像一个一个小螺旋桨,飞扬扬落进田边的小溪间。
由于生态环境太好,经常有小动物闯进餐厅。
▲ 在餐厅出生的松鼠。
有一只松鼠在餐厅的梁上做了个窝,余淮还代为喂养了一只刚出生的小松鼠,所以他们把餐厅取名叫松鼠餐厅。
几年来余淮与杜乡绅在这一方天地里酿酒产米、茶会雅集,倡导尊重自然、有机环保的生活理念,二人的名望在远近乡里渐渐传开。
【乡绅别院】也因口口相传,成为当地一景,引得江淮雅士们纷纷造访。
更多的,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般的遇见。
经常有些书画名家一来到清溪涵月的书房便雅兴大起挥毫泼墨,作品完成后一摸口袋才想起出门没带私章,便欣欣然有了再次造访的约定。
余淮在朋友圈写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今年立春之夜,琵琶名家方锦龙闲游到此不舍离去,与余淮夫妇围炉夜话。
聊到兴头还跑到小厨房自己炒了道家乡小菜,最后趁着烛光与月色弹奏了一曲《春江花月夜》,又一曲《春雨》方尽兴。
余淮说,“现在很多人的家乡都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我希望人们来到清溪涵月就像是回老家走亲戚、处朋友。”
来这里的人,经常穿着汉服翩然而至。
杜乡绅觉得,乡绅本就是乡村里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力量。
他们把自己对美、对传统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通过清溪涵月表现出来,引导更多人去体会中国人原本的生活方式。
我们聊到暮色将至,丰乐河对岸的鸟儿都归了巢。
像白亮的星辰落入前世的林间,远处的青山是从不辨年月的山水画里走出来的模样。
余淮说,她希望更多的人回到这里,重拾远去的山水和故乡。
本期作者: 榕榕,坚信美是抵御无聊生活最好的药。个人公共号:徽履(ID:huilv2015)
-END-
推荐阅读:太多人在虚张声势中,晃悠完一生
“远方”是一种瘾
80后“不动声色的崩溃”,掩饰不住心底的山水情怀
【转载、投稿、合作】
请邮件联系:hhxdsg@qq.com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716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