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从这期开始,新开一个唱片封面的分享系列,计划分欧美、港台和大陆三部分。从我的收藏里,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唱片封面,用眼睛“听”音乐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回忆我们听过的好唱片。挑选原则:(1)只分享我有的唱片,自己拍摄,绝无借图;(2)只分享21世纪以前的唱片,并按发行年代排序;(3)只分享自己喜欢的封面,纯主观选择,非喜勿喷。预告一下,文章篇幅有点长,占用大家时间啦。今天分享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五、六十年代(一)五十年代:1、Muddy Waters–The Best Of Muddy Waters(1957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听摇滚的朋友应该都认识他,布鲁斯大神。这张精选辑收录了他早期48-54年的作品,他的音乐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猫王、鲍勃迪伦等,米克·贾格尔就用了他的 “Rollin' Stone”给乐队起名为滚石。他在64年出版的《Folk Singer》专辑,深受音响发烧友的追捧,大家都叫他“水泥佬”。2、Miles Davis–Kind Of Blue(1959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如果只买一张迈尔斯·戴维斯的唱片,就它吧,爵士乐迷收藏的必备经典。想开始听爵士乐的朋友,拿它作入门唱片,也是不错的选择。有迈尔斯·戴维斯的小号,有约翰·柯川的Sax,有比尔·埃文斯的钢琴,光听第一首“So What”,就会让很多朋友入坑,不用喝酒,音乐就能让你微醺。3、Harry Belafonte–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1959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经典的演唱会,经典的录音,还有经典的卡内基音乐厅。认识他的人可能不多,但玩HIFI的烧友一看封面,肯定都知道。我收的是1989年美首版CD(Disctronics压碟),原汁原味,没加味精,比不上那些发烧再处理的天碟,但用我那套破器材来播放,就足以让我震撼于当年的录音。4、Duke Ellington & Johnny Hodges–Back To Back(1959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又是一张常年上榜的爵士发烧天碟,偷偷懒,转摘《CD圣经》对此碟的“夸张”点评分享给大家:“听爵士多年,从未领略过吹昔士风可以吹到如斯高超境界者;此乃最够空气感的真空管录音,昔士风与小号的音色与质感皆臻世界之最。真的是首首精彩,《Back To Back》会成为爵士碟中的长青树,这是肯定的”。(二)六十年代1、Bill Evans Trio–Portrait In Jazz(1960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又是一张爵士乐入门的绝佳选择,看过村上春树《爵士群像》的朋友,对专辑名应该更有感觉。标准的爵士三重奏,钢琴、低音提琴和鼓。推荐听听“Autumn Leaves”,一首被无数人改编演唱或演奏过的经典法国香颂歌曲,也是各路爵士高手们最爱拿来改编比拼的曲目,听听比尔·埃文斯跳跃灵动的钢琴,会否颠覆你对它的既有印象。2、Bob Dylan–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1963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这是鲍勃迪伦第二张录音室专辑,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创作作品。第一首歌就是惊世骇俗的反战民权代表作-“Blowin' In The Wind”,相较于他,我更喜欢Joan Baez唱的。另外,我喜欢“Bob Dylan's Dream”的口琴,和“Corrina, Corrina”的Bass。唱片封面选用的是他和前女友苏兹·罗洛相互依偎走在纽约第四街的照片。3、The Beatles–With The Beatles(1963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和上一张鲍勃迪伦的一样,这也是他们第二张录音室专辑。虽然我一直都是披头士的死忠粉,但挑它,并非因为歌,而纯为了封面,太喜欢Robert Freeman为他们拍的这张相片,有一段时间我的WX头像用的就是它。音乐是他们早期还不太成熟的风格,当年的小姑娘们应该很受用。一定要选出喜欢的,就保罗的“All My Loving”和哈里森的“Don't Bother Me”吧。4、The Sound Of Music (1965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看封面,你还记得Maria、上校和那7个可爱的小朋友吗?听“Do-Re-Mi”,你还记得第一个教你英语的老师吗。这张封面能让你马上回到儿童、或青春的时光,我们都忘不了“Edelweiss”和“The Lonely Goatherd”,更忘不了帮玛利亚和上校配音的李梓、毕克两位老师。岁月流逝,记忆渐淡,忘不掉的永远忘不掉,因为它一直都在。5、Bob Dylan–Highway 61 Revisited(1965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1965年,在这张专辑发行前,鲍勃迪伦在新港民谣音乐节上第一次把吉他插上了电,这场革命性的插电演出,虽然受到歌迷的一片嘘声,却深刻地影响了未来流行、摇滚音乐的发展。“背离”了传统民谣的他,用这张全电声专辑,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另一扇大门。这才是乐队的夏天,让我们像一块滚石,让答案在风中再飘一会,重返1965年那个Newport的神奇舞台。6、The Beach Boys–Pet Sounds(1966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由于披头士的到来,布莱恩·威尔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冲击,他们用尽全部的才华,交出了这张摇滚史上最重要的专辑。《Pet Sounds》是和声与作曲技巧的一次革命,音乐类型多元化。我不是他们的歌迷,一直对他们的音乐没有太多兴趣,但这张专辑除外,听它,不能站在现在的角度,要回到1966年,这样才能让你更理解这张“概念专辑”的伟大。7、The Beatles–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我个人最喜欢他们的一张专辑,之前的第36期已分享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个人主页往前翻阅。8、Gone With The Wind (1967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又是一部经典的电影,经典的海报。这部小说我是到大学后才看的,记得当年还跟风隔壁班外贸专业的同学,买了英文版,中文版看完了,但厚厚的英文版却只成了我的枕头。对电影音乐没有太深印象,只记得美国南方的庄园、电影昏黄的画面,还有当年曾迷恋过的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9、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1967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没听过这张唱片的不少,可没看过这张封面的应该不多。这是地下丝绒的第一张专辑,也是摇滚史上划时代的经典之作,是Andy Warhol 、Lou Reed和Nico共同创造的神迹。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安迪沃霍尔发掘了地下丝绒,担任专辑制作人,并设计和绘制了这张经典的封面。特立独行的Lou Reed,用他粗糙、反商业体制呈现摇滚原始精神的理念,成为影响深远的非主流音乐开创者。有段时间,我很迷恋Nico的“Femme Fatale”、“I'll Be Your Mirror”和“All Tomorrow's Parties”这三首歌,喜欢她那从容不迫的高冷,这样的女声对我最有杀伤力。10、The Band–The Band(1969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The Band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之一,收了很多他们的唱片,包括马丁·斯科塞斯执导拍摄的经典演唱会《The Last Waltz最后的华尔兹》。记得,有一次在车上放他们的“The Weight”,女儿对我说,她听过这首歌,我吓了一跳,不简单,看来我的潜移默化还是起作用了。我最喜欢他们的歌,不是“The Weight”,而是这张专辑里的“Up On Cripple Creek”。11、The Beatles–Abbey Road(1969年)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要选一张披头士的经典封面,多数人会选它。封面及封底似乎还隐藏了很多隐喻,这也成为摇滚圈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问问度娘。不管怎么样,这条斑马线和街对面的艾比路录音室,都已成为摇滚迷们去伦敦的必到打卡点。列侬的“Come Together”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歌曲,我更喜欢麦卡特尼的“Maxwell's Silver Hammer”和“Oh! Darling”,以及Ringo Starr的“Octopus's Garden”。我爱披头士,我爱保罗!12、King Crimson–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1969年) 用眼睛“听”音乐之欧美篇第一集-唱片分享第60期

很多艺术摇滚歌迷心中,KC克里姆森国王一直都是他们的神。乐队成立于1969年,这是他们的首张专辑,也是艺术摇滚的经典之作,更是他们乐队生涯的至高点。这张封面被称为“史上丑得最好看的唱片封面”, 由电脑工程师Barry Godber绘制,专辑发行后不久就死于心脏病,这张封面既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遗作。前段时间在WX上,还看到PS这张封面的戏谑相片,确实,这两个大鼻孔,太震撼了,谁看了都会有冲动去帮它们捅鼻测核酸。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730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