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一、创修族谱序  尝闻周礼小史,奠世系,辨昭穆,导人之不忘本也。以子姓之宜睦则本重,以先德之堪思则本尤重,而悉于谱乎寄之。粤稽李氏自唐时多有赐姓者,考其世代相衍,同姓或不同宗非有家乘记载,何以验其是非也?今敬修族谱,核其实而纪之。我始祖隶籍山西,自明初永乐均民迁居河南彰德府林县,择里于西庄村,卜葬于南磊城。据五世祖宗茂所竖碑碣,迄今十六世矣。恐其年久失序,宗支紊乱,遍采坟茔碑碣,又多访闻见所及者,精心编辑,显其为功为缌,循次备登,第其孰长孰幼,自明至清统计四百余年,流长源远,展卷了然:知某名乃某祖之子,与我同高曾也;知某名乃始祖之几代孙,与我高曾同高曾也。今虽分支别派,即昔之一体同胞,亲爱之心油然而生矣。不宁唯是,又念我先人多有令德:士勤学,农力田,黜浮夸,敦孝弟,贫穷患难相周恤,疾病死丧相扶持,余韵流风,皆堪仪式。《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抚斯谱也,能无动继志述事之诚欤?尝见今之修谱者,或仰攀巨族以奢声华,或收养螟蛉以延宗祀,或家奴从姓役使后遂莫辨淄渑,或继妻带子来归久且混承支派,凡此皆严禁而摈斥焉,所以重本也。惜未能镌板,是不能不深望诸后昆耳。

  峕

大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岁次庚子十三世孙培植敬序

                        十三世培植仁厚创修

                      十一世延德復庵

                        十三世子綸大學

                               同校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二、纂辑族谱叙  尝思疑以传疑,信以传信,国史之大法昭焉,宁家乘而独不然?盖不疑则多妄,不信则多诬。谱之修也,岂易为力哉?乙丑春,余阅族兄仁厚公所辑族谱,原原本本、丝丝入扣,恍然惊羡曰:李氏之承先启后者,微斯人,其谁与归乎?然心窃疑之。忆我李氏缘明初均民,自上党迁林,迄今十有七世矣。由今溯昔,安能绵密若是?及阅十余页为余所素闻素见者,不免龃龉舛错、移花接木之嫌。于是遍搜诸茔残碑与邻近庵观古碣,且延访本族故老与辽远寄迹宗支,自春徂秋,辑荒稿一卷。是岁冬,与同懐兄 荫仙兄约会本族诸公参订厘正,其未详者姑阙之,但注某 祖后嗣,疑以传疑也。可据敬者录之,方敢联以朱线,信以传信也。妄与诬可轻视耶?不宁惟是,又用五世抬写格,凡合族同五世者会萃一处,不使昆仲相隔越,孰昭孰穆灿若列眉,为功为缌了如指掌,经而分之秩然有礼,以相接纬而合之,蔼然有恩以相亲也。且使后嗣纂修者:五世齐则五世不动,十世齐则十世不动,传至百千万世亦莫不然。嘻,谱之修也,岂易为力哉?或曰七八世之上下断续攸分,详略頖异,心窃憾之。予愀曰:子言诚然,然必如是,庶使阅其续而详者,可以目遇;阅其断而略者,可以神通;是信固实录,疑亦实录也,准斯义也。国史为一国之史,家乘即一家之史,蕲其不涉于妄不流于诬,可以质前人而贻后昆者,乃憾而无憾者焉。至远溯源流,条陈利弊,何以尊 祖,何以和亲,原叙之述备矣,兹不复赘。

  峕

大清嘉庆十年(1805)岁次乙丑小春月十三世孙可觀薰沐敬叙

                         十三世可觀賔王纂辑

                    十一世標式型氏

                     十二世璁琗璘氏

                      十三世鍾禄載熈氏

                      十三世可榮蔭仙氏

                       十四世守成绍先氏

                       十四世興讓谦亨氏

                        十五世继曾鲁传氏

                                同校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李氏自通支谱叙

三、李氏自通支谱叙  李氏族谱创修于仁厚氏,纂修于宾王氏,而仁厚氏又有支谱一编耑序,自通祖之后意可嘉矣,迄未叙明其旨。道光壬午(1822)靈心设帐于辛店村,课徒之暇,重订而续辑之谱成。问叙于余,余阅之穆然曰:是其有亲亲之意乎!夫水之流也,其源合而派则分,水之义也;其本一枝则殊,族之繁也,其祖同而宗则异。吾李氏自明初迁林四百余年,而谱始修焉,世代绵远,子姓蕃衍,固知共本一祖,而宗支隔绝,恐有相视若途人者。五世 自通祖,迺余高祖之高祖也,极今之世次言之亦十八世,高祖高祖之太高祖也,诣相属故情相亲,情相亲故喜相庆、忧相恤,疾病死丧相救助。而是谱之修,又每名载其里居,纪其葬域与其配氏,视旧谱为尤详。吁嚱!览斯谱者一本九族之思,有不怦然其欲动乎?或曰:李氏于谱,谱李氏之族也。今上不及始祖,无乃忘所本乎?下不及宗支,无乃疏于族乎?余曰:不然,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也。史曰:信史无征,则不信矣。全谱创于十余世之后,碑碣不尽详明,安得考据的确?是编托始于五世,惟其有征也。而世次则仍其旧,简端则书 始祖五世孙,曷敢忘所本耶?且吾观纂修所辑八九世以上,多不联世系,疑以传疑固已然,流与源不相贯,枝与干不相附,传之又久,恐滋后人之惑也。兹惟欲其有征而可信,故不备录。然於 自通祖之左方誌之曰:某支某祖系公某分其后嗣,今属某人,又何尝疏于族耶?今使将老谱另为一册,依鱼鳞例叙之,其有征者,每支自为一册,依世系例叙之,于所托始之祖皆书始祖某世孙,则人知尊祖;又书与某支某祖系某分,则人知睦族,其诸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欤!而且荟萃支谱,而以老谱统之,则全谱已具将见,分而观之,一株自为条贯;合而观之,万派莫不朝宗。既无假冒窃附之嫌,复无割裂断续之惑,其亦庶几无遗憾矣乎!

  峕

道光二年(1822)岁次壬午季夏中浣叙于守拙斋南轩

                     十三世鍾賢简在氏   敬叙

                      十四世靈心體仁氏纂辑缮写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四、李氏支谱叙  族曷为有谱,亦取其相维系而已。盖族之初始於一人,一人则不必谱也。由一人而兄弟,兄弟亦不必谱也。由兄弟而功而缌,而祖免而无服,以至于九族之外无亲矣。而今之相视无亲者,当其初则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也,是诚不可无谱以维系之也。夫谱之足以维系宗谱者,莫如世系。世系者,昭穆之必详,长幼之有序。尊卑隆殺,经纬相联,远近亲疏分谊相属,周礼以小史奠世系,此古圣王所以动亲亲之意也。然於吾李氏则有难焉者:吾李氏自 始祖迁林数世以来,家乘不作,名讳且多失传,世系将安所据?故创谱者欲其详明,而未免失之诬妄,宾王氏既已辨之纂辑者欲其征信,而未免失之散漫,吾前叙亦既言之,然则将如之何?尝读老苏《谱引》,有“亲,書不及谱,为亲作”之语,则知谱固无妨於分也。兹既分十世以上为老谱,固於辑纂集中世系明确者,按支分编曰支谱。而所托始之祖皆原本於老谱,是虽各宗其宗,而实共祖一祖。所以维系於不相维系者,其在斯乎!且夫谱之有系,所以教亲也,曷亲乎?而一本则相亲也,九族则相亲也。然则一本九族之外,将遂不相亲乎?曰一本之外,自有一本,则各亲其一本;九族之外自有九族,九族则各亲其九族。各亲其九族,则共亲其九族;各亲其一本,则共亲其一本。圣天子之所以教天下者,惟使各亲其亲而已矣。

  峕

道光二年(1822)壬午十三世乙卯举人鍾賢简在氏敬叙

       十四世靈心體仁氏 纂辑缮写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五、重订李氏族谱叙  或谓予曰:李氏族谱既有成编矣,尔必欲析而分之,勿乃纷更多事、启人离异之心乎?予为之慨然曰:谱之修,亦正为支分派别、恐其久而离异莫属也。夫人手订一书,必欲斟酌无弊,况谱为家乘,讵可苟焉而已矣哉?尝观谱有二例世系,鱼鳞不得混也,顾谱莫略于鱼鳞,而莫详于世系。吾李氏门祚寒,征旧无谱系。自培植仁厚氏始创为世系谱,而李氏乃得有谱焉。然以十余世以后之孙,系十余世以前之祖,而又无墓碑可考、文献可征,将欲系其某昭某穆、某长某幼,其不能无所龃龉也。岂顾问哉?越廿余年,有可觀宾王氏者留心谱系,悉志厘订,疑以传疑,信以传信,李氏谱之赖以校定者,夫人之力也。惟是鱼鳞世系,参错互施,忽而割绝,忽而凭添,增几支不见其多,减几支不见其少,将使后之览者致疑于节外生枝。离异之弊,孰大于是?数年来,尝拟编纂更定,有志未逮。适靈心以所辑支谱就正,因示以意曰:予欲以前世之缺略者,为鱼鳞谱第。第其世次莫辨其亲疏、其后世之详明者,为世系谱分支各叙。是亦传疑传信之意,而究无隔裂断续之迹,不亦可乎?靈心曰:唯唯。乃即按例分编,次第告成,而为之叙写:夫十世以上必另为一册者,例不同也;例不同者,世系无考也;世系无考者,年代之久远也;以年代久远之祖而另为一册,俾若干册皆托始其中,是犹河之有星海,山之有昆仑也。由是沿流溯源,知一本之散为万殊者,实万殊之原于本,非以离而异之,正所以比而合之云尔。

  峕

大清道光三年(1823)岁次癸未仲春叙于守拙斋之南轩

                        十三世鍾賢简在氏敬叙

                      十一世扶维世氏 

                      十一世標式型氏   仝校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六、纂辑李氏族谱叙  道光壬午(1822),设帐辛店村,阅可觀宾王氏纂辑族谱,迄今十有七年,其后生之不载谱者约有七百余丁,遂立志续修。与合族商议,皆曰:善。尊族长命,每支择某某访问,各备笔墨纸张,于课徒之暇,随取而纂辑写,按支分编。或写七卷,或写四卷,或写三卷,或两卷;分十五六支,共写四十余卷。自壬午季春至癸未孟夏,一手告成。所望今之存谱者怜予苦心,不至失亡。后之纂辑者怜予苦心,随时续修,则幸甚!

  峕

大清道光三年(1823)岁次癸未仲春叙于守拙斋之南轩

                        十四世靈心體仁氏敬叙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七、李氏嘉实支谱序  开之考世系知终始,是世系之载谱也。使谱当修不修,则历年久远,宗派紊乱,而世系何能考之哉?阅我李氏族谱:始祖讳真,明初永乐均民,自山右迁林虑四百余年未有谱系。乾隆庚子年有仁厚公创修,嘉庆乙丑又有宾公纂修合辑一谱,历道光壬午年,支派繁衍,體仁公子孙振绳。数之十有九世,迄今五十五年未登谱者,多不后有重修之。今予窃阅,因兴之族侄典文谈及此事,皆曰:族谱当修。予又想族繁人多,原非轻举,遂命子魁文,祇以本支八世祖盈满公原讳嘉实之谱,照例接续。即访问周围族党,以及迁异域者:相传几世,共添几丁,某为某世之子,某为某世之孙;则按字联名,孰长孰幼,録之荒稿。乃会同族人参考互证,方敢加以朱线。谱之成也,世系灿然,昭穆釐然,无论近支远支、同姓异姓,一时展谱者,莫不明于目而了于心也。虽然此仅续乎一支,殊觉意未尽遂。凡我子姓有能举合族,廉详备録,支支续明,而使分支别派者皆知一脉相传,胥亲其亲,长其长,不忘追远之意,此又予所厚望也夫。

  旹

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十六世监生景先和初氏敬序

                     十七世魁文首元氏纂辑 敬书

                    十六世生员翰芳香 氏

                     十七世监生焕文一新氏  同校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八、李氏时玉支谱序  族之有谱也,亦取其世繁而已。盖族之初,始于一人,由一人而兄弟,以至九族之外则无亲矣。而今之相视无亲者,则哑然无辞,茫然无以应也,是诚不可以无谱也。吾李氏有族谱,亦有支谱,但观其谱,并无显始祖之生于何处,迁于何年,想是代远年湮,每多失传也。今何幸光绪六年,吾当清明之时,致祭于汤阴县寺湾村之祖茔、寺湾村之祠堂,而始知吾始祖玉生三子焉:长名贵,次名真,三名宝也,居山西省壶关县庶掌村西圪台上。贵祖,生二子焉,长子名初,次子名二,以次起名也。自永乐七年,真祖从山西迁林,居新店村。子九人而已:长子名三,次子名四,以至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也。塟南磊城东沟,坐北向南立祖。其子或曰:东茔四,西茔五也。宝祖迁居东姚镇李家湾,子三人焉:长子名十二,次子名十三,三子名十四也。塟庄西南,坐东向西立祖,十二祖亦塟祖茔;次子十三乃迁居于汤阴县寺湾村,塟于庄后北土冈,坐北向南立祖;三子十四乃迁居于安阳县天啟镇,塟庄东南,坐南向北立祖也。而回顾光绪三四年间,年岁凶荒,则饥谨之候,人有饥色,野有饿殍,散而至四方者多矣,割肉失骨者亦多矣。嗟呼!一族之中,长幼失序,卑尊失殺,远近亲疏莫能相属,所以谱之不可不修也。聖天子之所以教天下,亦不过使之各亲其亲而已矣。

  峕

光绪六年(1880)嵗次庚辰嘉平月修业儒十六世书芳砚耕氏敬叙

              十六世桐 凤鸣氏办理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九、李氏芳支谱序  尝闻国有宗卷,家有族谱。夫谱者亦取其载世系而已,盖族之初,始于一人,一人则不必谱也,由一人而兄弟,兄弟亦不必谱也,由兄弟而功而缌,以至九族之外,则无亲矣,而今之相视无亲者,则哑然无辞,茫然无以应也。吾李氏有族谱,亦有支谱,但见其世系,并无显始祖之生于何处,迁于何年,则一族之中若有能识其本源者,虽关山之隔,山河之阻,遂不惮千里之远,早欲就之而访问。今吾之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想是代远年湮,每多失传也。今幸光绪六年,一族之中有十六世孙名书芳者,当清明之时,至祭于汤阴县寺湾村,询求所及,则至之祖茔、寺湾村之祠堂。更阅其李氏族谱,始知吾始祖玉,生三子焉:长子名贵,次子名真,三子名宝也,居山西省壶关县庶掌村西圪台上。贵祖,生二子焉:长子名初,次子名二,以此起名也。真祖自明永乐七年从山西迁林县新店西庄村,生子九人而已:长子名三,次子名四,以至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也。真祖葬南磊城东沟,坐北向南立祖也,其子或曰:东茔四,西茔五也。宝祖,迁居东姚镇李家湾,生子三人焉:长子名十二,次子名十三,三子名十四也;葬庄西南,坐东向西立祖也。十二祖亦葬祖茔。次子十三,乃迁居于汤阴县寺湾村,葬于庄后北土冈,坐北向南立祖也。十四祖,乃迁居于安阳县天启镇,葬于庄东南,坐南向北立祖也。而回顾光绪三四年间,岁凶荒,则饥馑之候,人有饥色,野有饿殍,散而至四方者几千人,逃而如归市者几千人,甚已哉!埋而刨之者多矣,割肉失骨者亦多矣,嗟呼!一族之中,长幼失序,尊卑失殺,长幼卑尊,莫能相属,恐愈远而愈无稽矣,所以谱之不可不修也。圣天子之所以教于天下,亦不过使之各亲其亲、各长其长而已矣。

  峕

光绪六年(1880)岁次庚辰嘉平月中旬修

                    業儒十三世绍光邦昌氏  敬叙

                    武生十三世金峯字峻峯纂辑缮写

                    武生十三世金標     同校

                    業儒十六世書芳硯耕氏  辨理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十、李氏嘉实支谱叙  夫谱者亦取其世系而已,盖族之初始于一人,一人则不必谱也,由一人而兄弟,兄弟亦不必谱也,由兄弟而功而缌,以至九族之外,则无亲矣,而今之相视无亲者,则哑然无辞,茫然无以应也,是诚不可以无谱也。吾李氏有族谱亦有支谱。始祖玉,子三人焉,长子名贵,次子名真,三子名宝也,居山西省壶关县庶掌村西圪台上。玉祖塟河东东沟,坐北向南祖茔,贵祖生二子焉,长子名初,次子名二,以次起名也,贵祖亦塟祖茔。真祖自永乐七年,从山西迁林县新店西庄村,生子九人而已,长子名三,次子名四,三子名五,以至六、七、八、九、十、十一也,真祖塟磊城东沟,坐北向南立祖也,其子九人,东茔塟四,西茔塟五也。宝祖迁居东姚镇李家湾,生三子,长子名十二,次子名十三,三子名十四也。宝祖塟庄西南,坐东向西立祖也,十二祖亦塟祖茔。十三祖迁居汤阴县六楼镇寺湾村,塟於庄后北土冈,坐北向南立祖也。十四祖迁居安阳县天啟镇,塟庄东南地,坐南向北立祖也。而何知光绪二三年之间,则饥僅之候,一族之中,散至四方者几千人,死而在故乡者几千人,甚已哉!埋而扒之者多矣,割肉失骨者亦多矣,则一族之中,尊卑失殺,长幼失序,则谱之所以不可不修也,圣天子之所以教万方者,亦不过各亲其亲,各长其长而已。

              长门壶关庶掌村十三世守忠谨存卷之一

              二门林县西沟村十一世扶 谨存卷之二

              三门林县东姚镇李家湾十三世中元谨存卷之三

              三门安阳县天啟镇十四世守温谨存

              三门东姚李家湾迁汤阴县寺湾村

              十六世书田字砚农长笔拙戊午科举人

              光绪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出任考城县儒学正堂

              年五十八岁,子十七世溰蘭山东曲阜享年廿七岁

              硯農妻王氏母家谷陀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十一、李氏逢春支谱叙  尝思谱者普也,盖取其世系而已矣。夫一族之初始于一人,由一人而兄弟以及大功小功缌服之外,以至九族;九族之外,代远年湮,若无谱者,则一面相逢,长幼卑尊,哑然无辞,茫然无以应也。甚也,谱之不可不修也!我 始祖讳玉,自古旧居之地住在山西省潞安府壶关县庶掌村小圪台上,生子三焉:长子名贵,次子名真,三子名宝。长门贵祖生二子焉:长子名初,次子名二,皆葬于庶掌村庄南沟阴山地。及二门真祖自(永乐)七年,迁居于彰德府林县南乡新店村,生子九人而已:长子名三,次子名四,以至五、六、七、八、九、十、十一行也;葬(南)磊城东沟,坐北向南立祖。真祖之子九人分为两茔,东茔葬四,西茔葬四,及八祖迁居于临淇镇东稜石村。八祖之子名琴,次子名棋;琴祖葬小北峪村,棋祖葬黄土闯南坡。及 逢春祖迁居于和山潭村庄东北河西岸,坐西向东立祖。自琴祖而下,逢春祖以上,皆属卫辉府淇县界内。逢春祖生三人:长子名奉龙,次子名奉虎,三子名奉彪;长子奉龙、三子奉彪皆葬祖茔。及二门奉虎迁居于河南豫州沫泥集碾盘庄,奉虎祖妻寄埋于和山潭庄东北。宝祖迁居于林县东姚镇李家湾,行为三门,塟于庄东南凹,其子三人:长子名十ニ,葬祖茔;次子名十三,迁居于汤阴县六楼镇寺湾村,葬庄后北土冈,坐北向南立祖。二老茔在黄土冈南立祖,三老茔在小岭后、坐西南向东北立祖。以及己卯科举人讳书田字砚农之新茔在庄东北凹、坐东北向西南。以及六楼集西头胡雷村、淇县韩楼村皆是寺湾村迁居。十四祖居于安阳县天啟镇,葬庄南,坐南向北立祖也。是为叙。

  容春后住林县南六十里厚子冈村

  峕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嵗次乙未清和月中旬吉立

                   十六世孙 書芳字砚田  作叙撰

                   十六世孙 會 字友文  考证

                   十七世孙 兴魁字高仲  审理

                   十七世孙  玉堂字春暖   校证

                   十七世孙  文俊字秀山   考辩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十二、李氏自达支谱序  族之有谱也,亦取其世系而已。盖族之初始于一人,由一人而兄弟,以至九族之外则无亲矣。而今之相视无亲者,则哑然无辞,茫然无以应也。是诚不可以(知)祖生于何处,迁于何年,想是代远年湮,每多失传也。然不顾可见木本水源,今念尔祖者历年既久。光绪二十六年,吾当清明之时,忆思追远汤阴寺湾村,问昔之祖茔祠堂,而始知吾始祖 玉生三子焉,长名贵,次名真,三名宝,居山西壶关县树掌村小圪台上。贵祖生二子焉,长子名初,次子名二,以次起名也。自明永乐七年,真祖从山西迁河南隆虑至今五佰余年,居辛店西庄名九莲(连)池,子九人而已:长子名三,次子名四,以至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也。塟(南)磊城东沟,坐北向南立祖。其子或曰:东茔四,西茔五也。宝祖迁居于东姚镇李家湾,子三人焉:长子名十二,次子名十三,三子名十四也;塟庄西南,坐东向西立祖,十二祖亦塟祖茔。十三祖乃迁居于汤阴县寺湾村,塟于庄后地名北土冈,坐北向南立祖。十四祖乃迁居于安阳县天起镇,塟庄东南,坐南向北立祖也。回顾光绪三四年间,岁凶荒,则饥馑之候,人有饥色,野有饿殍,散而至四方者几千人,逃而如归市者几千人,甚已哉!埋而掘尸者多矣,割肉失骨者亦多矣,嗟呼!一族之中,长幼失序,尊卑失杀,远近亲疏莫能相(属),(所以谱之不可不修也。圣天子之所以教万方),亦不过使之各亲其亲而已矣。

  峕

大中华民国四年(1915)岁次乙卯荷月初伏抄建

           十六世 医生登堂 廣文 業儒官朝 文堂 纂辑修

            十七世 業儒振鈞 医生德鳯      同缮写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十三、李氏自达支谱序  本族率领九莲(连)池十六世 官朝,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之以礼仪,人道竭矣。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古之君子论撰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以比其身,以重其国家,如此子孙之守宗庙社稷者,其先祖无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耻也。以祀其先祖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明示后世教也。是为敬叙。

  峕

大中华民国四年(1915)岁次乙卯荷月初伏抄建

                 十六世 業儒 官朝      编辑

                  十七世 前清儒士济川氏振鈞 敬抄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十四、李氏權支谱序  尝闻论语云:故先王有道,以忠厚传家。思则昭穆之道,以本支百世九族不忘本也;以子姓之宜睦,则本重而先德尤重,而悉于谱乎!但李氏 始祖自兹一、二、三、四無可考之。至五世 自通祖以后,无復有修之者。修之以后数十余载,恐久而失,失而必序。户族繁多,其世宗支紊乱茫然而考之。今请本族诸公议论重修,佥曰:义哉,斯举!五世 始祖自通至十世 始祖权祖之几代孙,与我孙孙同十辈者今虽难分支别派,即昔之一体同胞,亲爱之心油然而生矣。念我先人多有令德,勤学孝弟,慎终追远,民德皆归于孝乎!然则族谱千支万派,展卷而瞭如指掌乎!思则追究重修之七卷,自十世 始祖宗之念意。

  峕

大中华民国廿二年(1933)岁次癸酉十七世孙重修叙

                       十七世盈谦吉人  敬叙

                       十七世盈周纂辑缮写敬誌

九连池李《林虑李氏族谱》谱序1780~1940年

十五、李氏珍支谱序

  自来亲亲者,莫如宗族:宗族者,亲亲之本也。所以知亲亲之本者,当有世系以谱之也。闻窺靈心體仁氏族谱,叙我 始祖真于永乐年间,由山西树掌村迁河南林邑西庄村,塟磊城焉。子孙繁多,未有谱族,故十世以上多失名讳。逮乾隆年间培植仁厚氏创修族谱未能推详,嘉庆年间宾王氏参订,道光年间靈心體仁氏纂辑,集中校正,分造支谱,各存各支一卷,我族遵守而不失其亲亲之本矣。然至于今者百有余載,未曾续載。而中年一兴,未克告成。族生繁多,皆无所托。幸我祖秀南荣周氏将本支亲族缮造简册,未获续载而没,本支因不失续。逮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有族人贵发盈谦等倡修族谱,予命伯奉因 祖遗册,遂将本支续成,送达茶店。适天祸大作,世乱不宁,闭关塞道,南北不通,迄今数年未获音踪。予恐难告成,而我族终失续也。既难遍访,仅将本支自 珍祖以下,照靈心體仁氏八则例,缮写一谱,以维系之。即老谱不成,此谱可继老谱。幸成此谱,亦在不废,此予所以兴续修之意也。今已告成,仅为是序。后世有心者能依此续修,则予所幸甚!

  峕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岁在庚辰孟夏月上浣穀旦

                      十九世玉燭昭明氏  敬叙

                     十八世彦文校定

                      十九世玉燭昭明氏纂辑缮写

是编缮写为壹卷,与前 祖文明所存始 祖卷支谱共存,以备参考续修,勿令遺

间失亡焉。此卷与始 祖支谱共二卷。

李刚毅/文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758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