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精神病多
俞敏洪因为“中国女性论”被大家骂上了热搜。
只是,“女性论”风波还未平息。
又因“名牌大学学生的精神问题不少,我儿子必须读普通大学”的一番言论再掀哗然。
1
这番话的 大致如下:
比如说我们的高考制度,到今天为止不管怎么变,最终都是一个分数决定一个学生能不能上北大清华。
至于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心智上有没有毛病,完全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
所以形成了进北大的人精神出问题不在少数,越进名牌大学的学生心理问题越多,所以我下定决心让我的儿子必须进普通大学。
这番话乍看没什么问题,但其中名牌大学学生出精神问题的说法疑有对名牌大学的意味。
“我儿子必须读普通大学”更让 友们觉得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嫌疑。
然而,在一片和八卦声中,仍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 在教育的角度去思考的东西。
几位大学生 友对此事这样说:
@草原之鹰:“单纯从精面来说,竞争越激烈的地方精神压力越大,责任越大就越容易得精面问题。何况现在城市里的人谁还没有点精神问题呢?”
@好好学习的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一些努力的人看到天赋者的成就时的卑微,产生心理问题又多么的正常。”
@LanbenRan:“名牌大学的压力会更大一些是真的,都不甘人后,身边每一个人都很拼。我学校不是很名牌但是身边每一个人都很努力,一段时间闲下 己会特别心慌,可能就闲下来的两星期人家就弄好了一个项目立项呢,参加完一个比赛了呢。”
小鹿认为,孩子读哪所大学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我们可以就不同的论点进行理性客观地各抒己见。
但是,学生们在教育中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该是我们要聚焦的问题,也才是最有意义去探讨的话题。
2
2022 年11月,《武汉晚报》报道,2岁半成片掉头发,医院诊断为斑秃,原因竟是为了报名牌幼儿园,父母给孩子报了5个培优班,压力太大导致几乎秃顶。
2022 年10月,衡阳市某中学晚自习课间休息期间,班长及另外两名成绩优异的学生,集体“服药”,班长留遗书:学习压力太大!
2022 年2月,陕西西安东关南街南郭门咸宁广场,铁一中学生一名18岁高三学生,因高考测验没有考好,压力过大,选择跳楼。
2022 年3月,扬子晚报 报道,21岁的大学生因考研压力太大,无心学习,在看了和有关的图书和剧后,产生了故意的想法,持铁锤将无冤无仇的无辜者头部打伤,最后被以故意罪判处四年。
……
从儿童到,从学前班到大学,因无法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所带来的悲剧层出不穷。
为挤进名校头破血流,进了名校后可能还承受着因二八定律带来的智商暴击,可想而知,心理问题一直贯穿了孩子们的求学生涯。
而作为孩子背后的家长,不可推脱的责任是:都给与了孩子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和学业上十足的焦虑,都只看准孩子的成绩和学校,而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畸形发展的心理问题。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幼稚孩童,懵懂少年,花样青春,哪一样不是世间至纯至美的东西,谁还能再忍心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
悲剧的意义应该在于规避和预防,在于重视和警醒。
当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已经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同理,在教育上不经思考缺乏己见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也很难拥有精彩的人生。
当大部分家长都让孩子考之一进名校的时候,却有那么一些父母在逆向而行。
风趣幽默,敢言敢说,三观正,人品好的白岩松,他在教育上的理念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不准考之一。
孩子在中考前,他曾对儿子说:“你要是考上了更好的高中,我就跟你急,你要是考了之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在一篇 中,白岩松更讲到了儿子幼升小择校时的纠结,思考过后,他最后选择了让孩子去非名牌的小学就读。
持这一教育理念的并非他一人。
王昱珩,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最强大脑》中与机器人进行人脸识别记忆的比赛中大胜机器人,他以超强的观察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强大脑”。
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则认为:孩子考之一,遭人妒忌,没有朋友;考最后一名,没人跟你玩,容易自卑。只要不是之一和倒数之一就行。
(《最强大脑》里的王昱珩)
而著演员胡军和太太也说过:考之一是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很容易让孩子有挫败感。
因此胡军对于孩子的成绩要求从来都是“只要不是之一,其它随便”。
为什么这些或越来越多的分子、精英阶层都在有意给孩子减压、避免孩子上名校、考之一呢?
你可能会说因为他们是精英阶层,考不考之一都无所谓。
然而,试想,天下会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吗?没有的。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更 的是孩子心灵的成长,呵护孩子的天性不要被眼前的成绩所禁锢,只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乐、健康地活着。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尊重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更大的成功!
诚然,又如高晓松对女儿所寄望的: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追求诗与远方,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4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这一种思想:
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读不得书的人就没出息。
然而,这在给孩子灌输压力和焦虑的同时,也削减了孩子人生的多样性。
很多孩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料,被盖以“没出息”的帽子后,人生只剩下了苦恼、迷茫、叛逆的黑白。
如果当时,他们的父母能对孩子说一句: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该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我想,他们的未来定又充满了色彩。
曾经,与邓丽君齐名的歌手陈美玲曾说:
“我时常说,教育是教给他们一点工具,去寻找梦想,要是他们失败了也不会气馁,继续找别的梦想,要是他们成功的话,也要先谦虚,可以和大家分享,这样的教育是我的目标。”
她的大儿子十几岁时想去美国读高中,作为妈妈肯定希望他选的是NO.1,结果儿子选的是要求“养马”,看似旁门左道的学校。
陈美玲没有劝阻儿子的选择,而是尊重了儿子,因为她相信兴趣是更好的老师,心理的健康才无比重要。
事实证明,她尊重孩子选择,给足孩子自由,这样的教育方向是无比正确的。
如今,三个儿子不仅健康乐观,还都先后进入了斯坦福大学,都有着灿烂明媚的未来。
《无问东西》里沈母曾对儿子沈光耀说的话至今映像深刻:
“你不远千里来读书,我和你都没有阻止,因为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本就是人生的乐趣。
我们希望你享受到生命的快乐,将来能找一个钟意的女孩子共度一生。这也并不是要你为我们开枝散叶,而是想让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乐趣。”
望家长们切记:
孩子的到来,是为生命的欲望而来,是为体验人生乐趣而来,真的不只是为了分数和名校而来。
5
最近,某学校一校长在期中考试家长分享会上的一番演讲,刷遍了我们的朋友圈。
这位校长的讲话内容值得我们共勉: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读书没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都是更好的,共勉!
在固有的教育体制下,望我们能告诉孩子慢慢来,告诉孩子你的人生不止如此,还有星辰大海,还有诗与远方,请带着轻盈的心灵寻梦而往……
与家长们共勉。
以上就是与北大清华精神病多相关内容,是关于大学的分享。看完清华大学大礼堂图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7663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