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冯巩大战”形成了一套稳定的三角结构——足球圈的自白和反击、团结起来的曲艺界、各持己见的影视圈。
作者 | 盛寒 露露
编辑 | 太子 小猫
没想到有一天,嘲讽中国足球也需要有底线。
3月5日,巩汉林“国足丢脸论”一经释放,顿时在网上掀起不小的水花,短短两周就从回合战变为多阵营混战。
时隔6天,前国足队长冯潇霆的“让位之说”再添一把火。正当网友调侃这是一场“冯巩大战”之际,3月16日下午,足球评论员董路直接祭出杀手锏——
他翻出了冯巩今年2月调侃男足的视频,并用“当年春晚小品就经常抄网上的段子,现在拍段子依然如此”等话语进行反击,彻底把冯巩本人拉进战场,以一己之力成功升级“冯巩大战”。
至此,这场“冯巩大战”形成了一套稳定的三角结构——足球圈的自白和反击、团结起来的曲艺界、各持己见的影视圈。他们的拉锯战回合越多,参与进来的网友就越多,在三角结构中游走、摇摆着。
事件不断发酵,由最初老艺术家和男足的单线对抗,变成了多人参与的口水战。微博上“嘲讽中国足球也该有底线”“请支持低谷中的国足”的呼吁,被争议声推到了热搜榜的一二名。
但事实上,无论网友压倒性的站在哪一边,这场战事都很难有真正的赢家。
亲自下场的男足球员,无法逃避被嘲讽的命运。而舆论的胜利,也并不是巩汉林的初衷。
冯巩加入“冯巩大战”?
这一切的开始,是在3月5号。
当天,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表示,“某足球队收入三百万五百万甚至上千万,球场上没有看到他们进球,完全给中国人丢脸。因此我呼吁,国家政府应该对劳动模范表彰制度进行改革,要让大家看到,模范是有价值的。”
消息一出,就登上了热搜,路人的支持、球迷的球盲论当即夹杂在了一起。当时足球评论员董路就站出来力挺男足,引来骂声一片。但他的影响力终究有限,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六天后,大众几乎遗忘了这件事,但前男足国家队队长冯潇霆的一句“退(役)了,让位给巩汉林”,再次将男足争议推至风口浪尖。
这句调侃,宣告着“冯巩大战”正式打响,也成为了大众参与舆论战的直接切口。毕竟在“竞技体育,菜是原罪”的思维下,球员亲自下场反击这件事,足够新鲜,戳中了大众的对立面情绪。
3月14号下午,巩汉林在抖音发布了一条视频,以段子的形式对男足3-1输给越南进行了调侃。
针对董路的言论,巩汉林还做出了“我演小品怎么就丢脸了,我倒觉得你这所谓懂球的专家有点丢脸”的回应,仅在抖音一个平台就得到了近百万的点赞数。
不过这被不少人误会为是对冯潇霆的反击,网友对他的嘲讽也愈发汹涌。在巩汉林抖音发布当天深夜,冯潇霆在微博上用长文回应,字里行间充斥着男足面临的困境与自身的无奈。
球员、教练下课来承担输球责任,比赛氛围是“不失误就行”,遭遇降薪限薪,青少年的梯队建设空间几何……但这到底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还是球员的自我辩白,只在网友的一念之间。
3月14日晚,@9号李毅大帝 发博称,“想让别人尊重你的行业,只能靠大家的努力把行业做的更好”,底下网友评论大多表示简单直接有担当,“比起冯潇霆的长篇大论要干脆多了”。
第二天下午,球员杨程也在微博上发声,相较于冯潇霆的“心里话”,杨程说的更像是“气话”——“巩老师也没把小品冲出亚洲推向国际化”等言论,直接惹恼了网友。
单看“冯巩大战”的两位当事人,已经走向了“和解”。
3月16号,冯潇霆在接受采访时言辞恳切,呼吁大众理智批评。3月17号,巩汉林也在抖音上分享了他手中黑白足球的故事,并为中国足球加油,称“凡是中国球迷,都不希望自己的球队倒下”,没有了剑拔弩张的微妙氛围。
截止发稿前,原国足队守门员教练区楚良发博称,鉴于巩汉林收藏了二十年的足球是赝品,他将送巩汉林老师一副签名手套,希望巩汉林能继续关注足球。
但“编外人士”们,还在不断为舆论拾柴添薪。比如最早抨击巩汉林的董路,又拉出了冯巩,将其在今年2月24号发布的男足相关视频翻了出来,进行嘲讽。对此,冯巩经纪人表示,“我们是躺着中枪,纯粹是蹭热度、蹭流量。”
身在娱乐圈,心系体育圈的李佳航更是在短短24小时,从微博长文为国足发声,到怒而关闭微博账号。在他看来,无脑跟风嘲笑中国男足不可取,但被误解为蹭热度也很无奈。
一直冲浪在第一线的编剧汪海林,则站队抨击国足。这场战事已经持续了十日以上,这个周期甚至比男足输给越南时还要长。
理智的声音不可缺少,但只允许圈内人士吐槽的门槛,对于大众而言也略显刻薄。
口水战解决不了巩汉林老师在两会上的提议,足球圈的自我辩白也无法改变成绩不如人意的事实。
当其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闹剧,甚至成为有些人的流量密码时,就偏离本意了,它不再具有存在的意义,只是沦为了煽动情绪的工具。
男足捅了“曲艺杂谈”马蜂窝?
“亚运会期间什么最臭?”
“中国男子足球队临门一脚,那脚最臭。”
“亚运会什么最伤人?”
“球迷的话最伤人,他们说中国足球脚太臭,不如回家卖土豆。”
事实上,曲艺界和男足的故事,还真是源远流长。
1991年春晚,穿着黑色西装的冯巩和牛群一唱一和,二人的相声《亚运之最》,就开了曲艺界在春晚上以男足为素材的先河。
镜头给到台下,人们有的会心一笑鼓起了掌,有的对着镜头苦笑,和现在的情况倒是颇为相似。
1998年春晚,男足更是享受了当夜被“鞭打”两次的待遇,被冯巩和宋丹丹分别写进了小品里,来了一场“混合双打”。
在《坐享其成》里,老搭档牛群对冯巩说:“没错,中国足球要有你这速度早出线了。”宋丹丹在小品《回家》中感慨,“中国足球,何日出头。”
搭档黄宏立刻接话,“大过年的咋还把足球整出来了,这不添堵吗?这一年看完甲B看甲A,最可气的是世界杯。天天喊着能出线,到后来,狗戴嚼子瞎胡嘞!”
而调侃足球流传最广的小品,还要属《火炬手》。
2008年除夕夜,中国男足恰好出征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当时还是春晚主持人的白岩松甚至决定,只要男足赢得比赛,他就在春晚播报这一喜讯。但他并没能得到这个机会,反倒产出了流传至今的金句——“奥运会上什么运动看着让人揪心?”“足球”“什么运动看着更揪心?”“中国足球!”
德云社和男足,更是缘分颇深。2011年,在德云社的开箱演出中,郭德纲和于谦就对男足展开了长篇大论的调侃。岳云鹏在参加《周六夜现场》时,被问到对中国男足的看法,一本正经地说道,“他们有一个优点,服输。”
一番妙语连珠引得哄堂大笑,也让曾经的国脚郑智、李毅和德云社结下了“梁子”,公开表达不满。
以男足为创作素材,曲艺界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细看发现,他们并不是球迷口中的“为了黑而黑”。作为文艺创作者,他们从来都不吝赞美,只不过男足所给的机会并不多。
2001年,中国男足创造了新的历史,1-0战胜阿曼,首次闯入世界杯。对此,冯巩、郭冬临、陆鸣在2002年春晚的《台上台下》中,特地为男足说了段快板。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中国足球终于出线啦……”对于球迷而言,这可能是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2010年春晚前,男足在东亚四强赛中3-0战胜韩国,打破了32年不胜韩国的魔咒。小品《不能让他走》中,冯巩与搭档在一番拉扯过后,对中国足球送上了祝福,“我们共同祝愿中国足球,从此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切中大众情绪与观众共舞,这是发源民间的曲苑艺术的内容创作根本。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对男足的文艺批评,出发点基于客观呈现它的现状,赢了就夸,输了督促。
事实上,从传统媒体到如今的短视频,曲艺界对男足的批评吐槽其实一直存在,而男足每一个胜利的节点,曲艺界的演员们都在一旁见证。
“重生”之春晚喜剧人
“男足梗”由来已久,在网络上走红也并非首次,但掀起这么大规模舆论关注、让两个不同圈层针锋相对的盛况,还属首次。除了对战双方都是国民基础强的群体之外,还有不能忽视的重点,即战火的发酵地点——短视频平台。
微博平台以图文为主,段子手大行其道,但传统“喜剧人”只能“隐匿无声”。短视频平台则截然相反,老喜剧人混的风生水起,大受欢迎。离开春晚舞台之后,他们与下沉市场的小镇男女、普通“老铁们”站在了一起,收获了一众拥趸。
《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7.92亿,短视频用户渗透率超70%。其中,下沉用户的比例极高。种种数据表明,短视频上的喜剧内容是当之无愧的流量王,平台乐见其成,抖音、快手都在积极邀请带着春晚记忆的老牌喜剧明星入驻平台。
最近几年,以冯巩、郭冬临、朱时茂、潘长江等人为代表的老牌喜剧演员加入短视频,他们在抖音、快手,甚至B站再就业,成为喜闻乐见的存在。为了适应短视频的社区语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借助短视频的东风,邂逅新际遇。
巩汉林是春晚辉煌时代的代表人物。在1995年春小品《如此包装》中,他饰演的精明奸诈的经理一角深入人心,经典台词让观众如数家珍。
在短视频平台上,巩汉林则成了一位从生活中提取智慧的父亲,他在主页的简介是:“《汉林V喜剧》:小巩携手爸和妈,我们三人是一家,欢迎大家来做客,保你天天笑哈哈。”
创作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一家三口的生活展开各种视频段子,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全是笑料十足、节奏掌控恰当的包袱,引发网友的全面关注。
与此同时,他还和妻子、儿子一起以“快手短剧”的形式,将一家人在疫情期间的生活集合成4集短剧,把生活全方位的展现给观众,获得百万点击量。“巩汉林”IP也变成了“汉林V喜剧”。
在短视频社区里,巩汉林的粉丝们会亲切地喊他“老师”“小巩老师”,看着春晚小品长大的人们,都因情怀而汇聚在他的评论区。
在喜欢“家人”文化的短视频平台上,“无脚本”、原生态的明星日常生活,消弭了大众与娱乐圈的距离,受到平台用户追捧。老喜剧人携儿带女拉家常,与徒弟们嬉笑怒骂,因为高质量的喜剧内容,获得了实打实的流量,巩汉林不是唯一一个。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线下演出停摆,陈佩斯开始捣鼓起了短视频,开通账号 @陈佩斯的父与子。从灯光到剪辑,调动全家人一起拍摄竖屏剧。在视频里,他是一个老顽童的模样,穿着大红色睡衣、几十块钱一条的短袖,日常与儿子斗智斗勇,抖音、抖音的综合粉丝量超过了1200万。
紧紧靠近短视频用户,巩汉林、陈佩斯等喜剧演员善于用“下里巴人”式的喜剧视频与普通大众共振,把网络两头的情绪紧紧的绑在一起,成为互联网“家人”。
和老搭档陈佩斯一样,朱时茂也在短视频平台大受欢迎。2019年他入驻抖音发布第一条视频时,就引起了关注。他结合抖音炫技卡点视频的特点,做了一期魔术剧情内容,让抖音用户非常开心。这位传奇的春晚小品人,即便时光穿梭20年,大众仍然对他的作品念念不忘,评论区最热门的评论,就是希望他能和老搭档陈佩斯在抖音合体表演小品。
冯巩也把阵地搬上了手机。他快速适应短平快的流量时代要求,在短视频上继续着喜剧事业。区别在于,春晚舞台上,他是十年如一日喊着“我想死你们了”的和蔼老头,到了短视频画框里,他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嘴巴犀利、包袱频繁、点评时事的老辣喜剧人。
徒弟贾玲、张小斐也时常出现在冯巩的短视频里,支持着师傅的事业。冯巩入驻短视频平台后,他的账号连续几个月在明星周榜上霸占榜单前三的位置,即便刘德华入驻之后,冯巩也没有跌出前三。
作为春晚舞台上的“流量大花”,蔡明一直以伶牙俐齿的泼辣形象显人,和冯巩一样,蔡明把短视频当成自己的第二事业用心经营,她的账号名字叫@朝阳你蔡姨,并围绕这个IP产出了《朝阳你蔡姨》的系列短剧,推出与春晚舞台上“蔡明”人格相符的系列短视频内容。蔡明的脚步还不止于老铁,2020年她以职场菜鸟的身份进入B站BW部门,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展示在为BilibiliWorld准备期间的嬉笑现场。
同为搭档,郭冬临也有蔡明的野心。他给账号取名@郭冬临·暖男先生,通过一个个视频运用“暖男先生”人设打开市场。据媒体报道,他的账号背后有编剧、策划专业团队,每周为其写出200个短视频剧本,挑选最佳适合的脚本拍摄。这些内容也与他在春晚舞台上的人设相近,大多都是反讽剧情,点评当下社会现象。
当粉丝、社区、流量组合在一起,品牌也就看到了商机,老喜剧人们也想分一杯流量的生意。潘长江在抖音、快手的粉丝总量超过4000万,憨厚、仁义的老大哥“潘叔”的形象与短视频上的老铁文化、下沉市场观众十分契合。
让他大范围从短视频平台出圈的事件,就是著名的“潘嘎之交”。当时,他连麦劝诫谢孟伟(嘎子)专心学习,提高演技,不要卖假酒,成为正面的例子。然而事情过去不久,他也瞄准了直播带货,卖起了白酒,却卷入了争议。最近一次,他还因为“茅台酒”的带货争议被推到风口浪尖。虽然已经立刻回应了目前的舆论争议,但大众的风评一时难转。
实际上,老喜剧人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短视频平台的下沉受众和曲艺原本的受众是相似的。在经历春晚的辉煌时代之后,影响力在短视频平台得到延续。其次,短视频对喜剧内容的需求量非常大,和喜剧人天然契合。最后,喜剧人的技能和短视频短平快的节奏相符的。
他们在短视频的世界里落户生根,用一种烟火气深度连接普通大众。他们深知,呈现中国百姓生活的短视频平台,才是能够获得“新生”的第二舞台。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767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