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中国人的姓名里,藏着我们的过去。

前段时间有老师吐槽:这届新生的名字真令人头大,死活绕不开梓、辰、轩三个字。

来段报菜名,哦不是,报姓名,你们感受一下: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中国人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起,从小明、小红变成子辰、梓轩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短短的姓名里有着大讲究,还有共同的民族记忆。

如果以“姓名“为主题,画一个坐标轴,你会发现,在不同时期,中国人的名字高度集中于某些词汇、某种意向的表达。

无论生于几零年代,我们的名字里都写满了时代记忆,那也是半部共和国的历史。

生于3、40年代:美感与诗意齐飞

日常如果见到“江疏影”“白敬亭”这样的名字,着实是股清流。

前者取自《山园小梅》里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再加上“江”姓的加持,整个名字就如一副水墨丹青,别有一番清雅的劲儿。

后者出自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碰上“白”姓,似乎眼前立马出现了一位孤傲冷清的翩翩公子。

这两个名字的出现,证明了中国人的名字真的可以很美。但若论诗意和美感,恐怕还是老一辈的名字,平均水准更高。

豆瓣有个热门帖子叫“想扒一下祖父母们的名字”,网友们纷纷回帖。

先来看几个高赞回答:

@哗啦呼啦圆陆鲨:爷爷叫廷谦@FancyMark:家里老人有叫元修,遐思@账号都忘了:我爷爷叫奕声,感觉好好听!他哥哥叫奕琛,也蛮好听的

这其中,有充满诗意、犹如氤氲在一片江南水乡的:

@对啊就是我:我外公叫 莫怀雨@二莉:祖父叫 苏望亭

有一听就是翩翩才子的:

@莉莉丝:爷爷叫傅香读 觉得蛮书生的@讲故事的人呢:语文老师的爸爸叫 墨彻@葱葱那年:爷爷叫同书,字写得特别好

还有颇具风骨的:

@十八:爷爷 佑平 奶奶 竹青@天鹅不会舞:朋友的奶奶叫怀若谷,取自成语虚怀若谷。

跟帖里,网友们对着祖辈的名字由衷赞叹:好听。而那一辈人的名字,好像特别大气、文艺、有讲究。

@暖暖:外婆 增岳,这个名字格局真的好大

当我们这一代人求助于取名网站,临时翻大部头找有寓意的字的时候,爷爷奶奶辈的名字早就实现了对古籍诗句的完美消化。

网友“风早”的爷爷叫周景明,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算是轻轻念到这个名字,仿佛都能感受到春风和煦,阳光正好。

网友“姜小熊”的二姥爷名叫夏亭晚,出自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一个冷落清秋的身影,在离别时节格外脆弱。

“读读”的祖父叫谢起云,化用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初读名字,便有一种天地间悠然行走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网友“临江仙”的爷爷是个老书生,名叫清安,出自李白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这样的名字,是战乱年代的里最贴心的一道平安符。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这一时期的名字脱胎于名著古籍,用字非常雅致,也不会为了追求独特而用生僻字。

由于有统一的文化根基,所以即使祖辈们的名字交由我们这些后人来品鉴,也能一秒钟产生丰富的人格联想。比如:

兰云德,听上去端庄大气,很有主事人的气概;彭元斐,何颖卿,像深门大户里走出来的教养有度的大小姐;刘松兰,徐时芳,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出身,颇有才情的大家闺秀;段美媛,朱玉蓉,像是娇宠惯了的千金小姐;王绿柳,钟曼华,化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方又不落俗套。来自网友“周钵钵”

祖辈们的名字,瞬间把人拉回到那个时代,那里有浓郁的书卷气,和遗留的文人风骨。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如果生在名门大家,根本不需担心名字取不好。因为民国时期留下的文学氛围还在,诗书的精神还在延续,手边放着的是古籍典故,内心遵循的是孝悌信义。

如果生在乡野农家,他们的父母大多会去找老秀才、教书匠等有文化的人来取名。再加上那时还严格遵循族谱,继承祖上排下来的字辈,名字里的门道多且讲究。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还有一小部分人长大后,走出农村,受了教育,把自己曾经的土名改了。

@hengwujiushi:我爷爷他们的名字都是去找村里很有文化饱读诗书的老头子取的,不像现在很多小孩子的名字都是父母假装有文化凑的……

风雅和底蕴,是那个年代的名字独有的韵味。

汉语的厚重和味道,尽在其中。

生于5、60年代:难掩的革命气息和泥土芬芳

如果说曾经大家都按族谱中的字辈来起名,以此来铭记家族和传承血脉,那么建国初期,名字更多地承担了“大事记”的功能。

如果你通讯录里有一个叫建国、建华、国强、国昌、拥军的人,那么他有很大概率就生于建国后的头二十年里。

即使父母辈拥有一个诗般的名字,也并不妨碍他们给孩子一个看上去很一片丹心向太阳的名字:

@芦匣子胡桃:我外公叫辛梓维,多么有文化的名字。结果给我舅和我妈取名一个叫辛向党,一个叫辛向军。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波谲云诡的动荡折射进了每一个人的名字中,名字变得政治化起来:

建国初期(1949~1950):建国、建华、国强、志华扎堆,率先在姓名领域实现了党政军民的水乳交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8万人叫建国,其中有29万多位“建国”出生在60年代前后。而在1900至1909,全国还只有17位“建国”。

叫国强的人也不少,光是张国强、李国强也各有4万多人。

在演艺界,就有生于1952年的唐国强微微一笑,转身去做了领导人的特型演员,名字和职业方向的贴合程度令人惊叹。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那场盛大的开国大典也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全国陆续有40万人名字里带上了“国庆”二字,永久地把个人与国家绑定。

比如生于1968年的歌手蔡国庆,还有什么比“国庆”更适合这位军装笔挺的歌手?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抗美援朝时期(1951~1953):抗美、援朝、卫华、保国成了出镜率最高的名字,或者说,不再是“名字”,而是一种激励全民的号角。

在当时,不仅是普罗大众在取名时会选择这些字眼: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甚至总司令朱德也是如此,他为1951年出生的长孙取名“援朝”。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前排中:朱德。后排右二:朱援朝。

取这些名字的有多少人呢?493位“张援朝”里,有442位出生在60年代以前。

一位在援朝战争结束后出生的老人回忆,由于出生地消息闭塞,父母以为志愿军还在朝鲜奋战呢,于是“抗美”这个名字跟了她一辈子。

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里,“援朝”的身影从未缺席。

比如,《咱爸咱妈六十年》里,入朝作战临行前,男主角为自己的孩子取名“高援朝”。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又比如《血色浪漫》里那个颇有手段的大院孩子,叫黎援朝。

无论如何,都足以见得这场战争在国人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三大改造时期(1952~1956):和平、建设、锦华……一系列欣欣向荣的词汇出现在姓名中。

朱德的长孙名叫朱援朝,而朱援朝生于三大改造阶段的弟弟,被朱德应景地起名为“朱和平”。

人们对共和国的期待,写进了无数新生儿的名字里。

大跃进时期(1958~1959):叫跃进、胜天、超英、超美、跃华的不胜枚举,一副战天斗地的群像栩栩如生。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历史书上形容大跃进时期的浮夸宣传画叫“放卫星”,巧合的是,我小时候就看过湖南相声演员周卫星的演出。一查,果然生于大跃进初期。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图左为周卫星,图右为大兵。

习惯了在喜讯捷报里看到各行各业干出的惊人成绩,取名的时候当然也不能落后于时代。

“这一时期,取名‘跃进’的多得不得了。一个李跃进,在全县就有上百人。"哈尔滨市公安局户政支队工作人员说。

电视剧《金婚》里,男女主角的邻居庄嫂生下儿子,名字就叫“跃进”。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虽然最后还是没能实现赶英超美,但至少在名字上,我们过了一把瘾。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流行起了自力、更生、图强、宝勤……吃不饱的中国人学会了坚强。

文革时期(1966~1976):在那个人人谨小慎微的年代,人们想方设法表达着忠诚。又红又专的名字成为了首选。

卫红、卫兵、爱武、红旗、向东、向红、学军、学农等等口号式的名字铺天盖地。

甚至直接就叫“文革”:一代媒体大亨默多克的前妻邓文迪,纵横名利场数年。很少有人知道,生于1968年的她,原名叫邓文革。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美国一份报告研究发现,在1966年5月以前,北京新生男孩最热门的30个名字中,只有不到7%属“政治正确名字”,而到了同年9月,则一举超过了25%。

除了新生儿的名字是这样,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为了表示对“文革”的拥护而改名。

这波改名风潮从天安门城楼上刮起: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时候,问起其中一个女生的名字。她回答“宋彬彬”,领袖却摇头:“文质彬彬不好,要武嘛!”

后来,《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给毛主席戴上红袖章》,文章署名宋要武,括号宋彬彬。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宋彬彬为领袖戴红袖章

连锁反应巨大。

一位名叫“抗美”的老人回忆道,她的同学们纷纷嫌弃自己的名字太“封资修”了,在没有征求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成了“向东”和“文革”。

综合来看,整个五六十年代的国人都因为政治活动,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起名字的行为也从原本的个体化,转为统一和遵从性。

与其说这些风行于5、60年代的“名字”是“名字”,不如说是端正意识形态的保证书。

生于8、90年代:单名的最后余温,

和琼瑶风的抬头

在80年代,在大街上喊一声“张伟”,会有无数个人回头。

歌手大张伟原名“张伟”,而他只是30万分之一。电视剧《爱情公寓》里的角色张伟,每次出场总在厕所门口,平凡的名字配上平凡的出场方式。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重名率能与张伟一较高下的,就只有全国29万“王伟”们、27万“王芳”们、26万“李伟”们和25万“李娜”们了。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为什么这一时期流行取单字,而且稍稍带些泥土气呢?

从客观条件来看,历经十年动荡,政治风明显退潮。80后的父母辈们在思想、文化、知识上受到的挫伤,反映到了下一代名字的品质上。

父母辈们只能用看上去极为简单,甚至有些土气的字眼,去表达望子成龙的愿望。

名字里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男娃一定要伟、凯、勇、杰、帅;女娃就一定得娟、芳、丽、英、娜。

接下来的90年代见证了单名的最后余晖,越来越多人有了双名。

双名除了能摆脱单名带来的重名烦恼,还能多留出一个字的位置,来安放父母们对孩子的期待。

这一时期,中国父母的词汇运用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男娃的名字实现了从“伟、超、勇、杰”到“晨、飞、宇、鑫”的跨越,女娃的名字从“娟、艳、芳、敏”升级到了“雅、雪、倩、珊”。

为这一现象添砖加瓦的,是海峡那头的琼瑶阿姨。

80年代末,琼瑶的书在大陆卖疯了。当时,一本书只卖一块多钱,但印数极大,一开印就是二十万册,拿几十吨的集装箱来装运。比起郭敬明之流,要火太多了。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一帘幽梦》的主要角色叫:汪紫菱、汪绿萍、楚濂、费云帆、费云周

如果说“在琼瑶之前,我们没有爱情”,那么,在琼瑶之前,我们可能也取不出这样“我见犹怜”的名字。比如:

《浪花》:雨秋、雨晨、俊之、子健、婉琳《紫贝壳》:梦轩、珮青、美蝉、雅蝉、思贤《聚散两依依》:倩云、可慧、盼云《星河》:心虹、心霞、逸舟、云飞

凤凰WEEKLY编辑部也完美命中了这套逻辑:取单字的都是90后,女性同事的名字是雅、琦、倩、文的排列组合,男同事也离不开超、伟、宇。

这一时期还流行过“五格剖像”的起名理论,“张馨月”成为了难得的在“人格数”、“地格数”、“外格数”和“总格数”上拿满分的名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导致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从来就没分清楚张歆艺、张馨予、张雨欣和张予曦。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也是在这一时期,叠字开始流行起来。

要知道,在1985年被引进内地播出的《上海滩》中,冯程程的麻花辫和许文强的白色围巾,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冯程程”这种叫起来朗朗上口,听上去也很亲切的叠字,被不少80、90后的父母所采纳。

就算你在生活中不认识姗姗、丽丽、丹丹、婷婷,那至少你认识出生于1981年的范冰冰、1987年的刘诗诗、1991年的郭美美吧?

追溯起来,叠字在名字中的运用,其实是为古人所忌讳的。因为古时候一般只有身份低贱者才会使用,比如梨园女妓陈圆圆。

当然了,这些旧时的说法,早已没有了市场。

· 生于千禧年后:去不掉的言情风

要探究00后、10后的名字怎么全绕不开子轩、梓轩和紫萱,就得看看身为父母辈的80、90后都经历了什么。

首先,80、90后们是看着电视长大的。偶像剧、韩剧大肆攻城略地就发生在这一阶段。

从《流星花园》伊始,数不清的台湾偶像剧成为少男少女们的最爱。其中的角色名,就成为了子轩子涵们的前身。

《命中注定我爱你》里的陈欣怡、《天国的嫁衣》里的陆子皓、《王子变青蛙》里的徐子骞们,很难说没有为起名字的父母们提供灵感。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在网上提出以上类似问题的,大有人在

除了港台剧,韩剧的风也刮得很劲。

《浪漫满屋》、《宫》、《我的女孩》、《我叫金三顺》一部接着一部。这不,“俊熙”这样听起来就很韩流的名字,成功跻身热名榜第9。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2016年男宝宝热名榜

2015年刘烨带着自家娃刘诺一上了《爸爸去哪儿》,次年,“诺一”这个名字就迅速挤进了男孩热名榜。

也是在这一时期,网络言情小说开始大行其道。

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晋江文学网不仅捧红了一大批草根写手,也捧红了主角们的名字。

《泡沫之夏》里的三个主角名尹夏沫、欧辰、洛熙,就是都市言情风里的翘楚。

仙侠武侠游戏也成为共同的成长回忆。

2003年发行的仙侠游戏 《仙剑奇侠传3》里有个紫萱,它就像最原始的母体,成功孕育出后来的所有zǐ xuān。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虽然80、90后是享受教育红利的一代,但同时他们也是偶像剧、网游、网络小说的一代。

通俗文化多年的浸淫下,不知不觉地,他们孩子的名字就开始在zǐ hán、zǐ xuān、zǐ chén里面“鬼打墙”。

为什么特意写成拼音?因为一种读音,多种写法,男女适用,变通性极强。

zǐ hán放在男孩身上就是子涵,给女孩用就是梓涵;叫zǐ xuān的男孩名字写作“子轩”,女孩写作子萱、梓萱、子璇;zǐ chén也是同样道理,男孩用子辰、子晨,女孩用梓晨。

在母婴app的起名专区,可以看到这届父母真心实意地偏爱玛丽苏风格的名字↓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只要是电视信号或者互联网覆盖得到的地方,就能孕育出这些熟悉的名字↓

@恋恋非花:我是做学籍的,不管多偏僻的农村,这一辈的孩子名字都是语 墨 涵 纤 若 楚 这样类似的。

翻开都市言情风扑面而来的花名册,真是难以想象这届老师应该怎样自持。

不仅是家长们喜欢这类名字,连取名馆的师傅也与时俱进,包你掏钱买走一个一看就是女一号/男一号的名字。

在跟风上,就算是集万千宠爱的星二代也不能免俗。陆雨萱(陆毅女儿)、田雨橙(田亮女儿)、郭子睿(郭涛儿子)、张悦轩(张亮儿子)、吴欣怡(吴尊女儿)都是例子。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未意识到,现在红得发紫的“梓”字,其实在文言文中常见于“梓宫”、“梓器”这样的搭配,表达棺材之意。

可能这一届孩子的父母们也没有想到,费心费力取出来的雅名,其实也落入了似雅实俗的境地里。

因为,现在的X子萱、X子轩、X梓轩,已经跟多年前的X秀芬、X翠兰、X玉兰,并没有什么区别了。

也许赵家人在取名时看重阴阳五行,钱家看重易经八卦,孙家看重五格数理,但终究是殊途同归——

中国人的名字在不同的时期,有默契地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当国外用“老布什”和“小布什”这种没有创造力的名字,来宣告二者的血脉关系,我们则用充满时代烙印的“张建国”“张伟”和“张子晨”,生动诠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起起落落。

大趋势下,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于将个人名字与国家、集体松绑,在追求自我风格的道路上尽情发挥。

这里有一份70、80、90后起名套路大全,请查收

期刊论文《人民演变与时代变迁》提到,中国人常见名字的百分比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处在下降中。

所以,你叫什么名字?也符合中国人的姓名坐标轴吗?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33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