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洛阳,自古便是文化、商业的通道,天南地北的人带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此融汇,自然也就成了美食的通道。最经典的美食来自传承,最诱人的风味来自家乡。当各种食材带着家乡的雨露、习俗,佐以五味,走上你的餐桌,绽放在你的味蕾,就会在你的心里种下美好的记忆。这份美好,将与你的人生结伴同行,成为一遍遍抚慰你的乡情、乡思和乡愁。
日前,洛阳旅游【吃遍洛阳】开设县区美食专栏。上期洛洛为大家带来的汝阳美食感觉如何?详情请戳☞「见封进!在“酒祖圣地”汝阳,馋的可不止一口两口~」今天咱一起走进偃师,看看偃师美食有多好吃!
/「 徐记蔓菁汤 」 从种出一颗好蔓菁开始
走过春夏秋冬
提起偃师徐记蔓菁汤,那可是名冠河洛大地,是真正的偃师名吃。
好喝的徐记蔓菁汤得从种出一颗好蔓菁开始。
麦收前收获纯净的优质蔓菁种子,三伏天播种,施上丰厚的农家肥,让蔓菁在地下静静积蓄土壤的力量。
大雪前后收获蔓菁,晾晒长达半年之久,直到水分消失殆尽。可以说,干蔓菁就是四季风味的浓缩精华。到这一步,才能准备开始熬汤~
徐记蔓菁汤看似简单,却持续考验着熬汤师傅的功力:
小米要选用优质小米,手感要软绵柔滑,熬出的汤才能粘稠香甜。熬汤时,干蔓菁要打成粉末状(以便熬制时香味和营养成分充分释放),配以优质小米、槐米和大枣。大火烧开水后,下米及配料。熬制时,不能落滚,10分钟搅锅一次,以防止糊锅坐底,小火熬制4个小时始成。
熬好的蔓菁汤满院飘香,喝上一碗,蔓菁和槐米特有的草木清香,小米红枣释放的粮食甘甜,从喉咙一口气熨帖到胃里~
/「 邓记驴肉汤 」 肉香汤鲜
打破“驴肉”粗糙的刻板印象
凉飕飕的早晨,还有什么比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邓记驴肉汤,更让人舒坦的呢~
清朝末期,新寨人庞太,青年时期到山西、河北等地拜师学习厨艺十余年,掌握了传统的牛羊肉汤制作技艺。回到家乡后,利用家乡的山羊及大运河贩来的黄河两岸农业生产淘汰的活驴,于1910年11月在新寨村家门口支摊卖汤,主营羊肉汤及驴肉汤等,起名“庞氏羊肉汤馆”。他利用掌握的技艺,加上研制的汤料秘方,使汤肥味鲜,深受过往客商喜爱。
解放后,庞太的儿子庞焕成进入偃师县二区社食堂,曾利用其父配方,为集体熬制羊肉汤。改革开放后,庞焕成从二区社食堂辞职,于1979年继承父业,在偃化口路北经营“庞焕成牛羊肉汤馆”,做汤实惠,口味浓郁,深受老百姓喜爱。
上世纪九十年代,庞焕成长子庞宝宝、二儿子庞根上、女儿庞芳芳继承父业,先后在新新村、首阳山电厂、岳滩桥头经营多家汤馆,利用传统配方熬制品种众多的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统称“老庞家羊肉汤馆”。庞宝宝女儿庞继辉自幼随父学艺,深得家族熬汤技艺精髓。1999年起,邓辉师从庞宝宝,学习制汤技艺;2002年,庞继辉与邓辉结婚,根据庞家传统配方,加上当地肉驴优势,主营驴肉汤,并将“老庞家羊肉汤馆”改名为“邓记驴肉汤馆”。
邓记驴肉汤的制汤技艺传统又独特:采取活驴宰杀,取肉质鲜美,骨头炖汤先煮、驴皮与肉后煮,提其鲜香;多种秘方料包分时段入锅,保鲜、留香;文火慢熬10余小时,让驴骨、驴肉鲜香味透尽。将老汤卤锅酱制的五香驴肉放入碗中,葱花、蒜黄是点睛之笔。再浇上滚汤,香气瞬间爆发,肉色红润,汤色乳白,肥而不腻,十分可口~
邓记驴肉汤声名远播,辐射全国各地,是具有超级影响力的地方美食,已然成为洛阳汤类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 邓记油酥烧饼 」 面的麦香混着肉香
外酥里软,是油酥烧饼待你的心
在洛阳,喝汤必须配着饼。饼,促成了洛阳人喝汤的终极境界:让一碗汤,成为一顿真正的饭!
邓记油酥烧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传承至少在百年以上。制作技艺传统独特,使用中原豫西地区优质小麦老面发酵,在制作工艺上更是讲究:
需要用上等当年盛产的中原豫西偃师地区生产的优质小麦,无任何添加剂而磨制的白面粉,先用老窖头加水和软、发酵。
把发酵好的“窖头”按照严格的一定比例添加面粉和水,和均后稍“醒”,揪一个剂子,上秤秤好揉匀后,用小擀面杖擀成长条状,再涂抹上加入祖传香料秘方小茴香、香叶、丁香、草果、茴香、八角、肉桂等二十余种中草药的油酥,烤熟的油酥饼,有外酥内嫩、入口化渣口感。
这样的饼混合做汤的香味儿、鲜味与麦香味口感甚好。
邓记油酥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外焦脆,香酥可口,轻轻一咬,就陷入千层面香、油香、料香中。
再泡一泡新鲜出锅的肉汤,口感变得湿润,肉香随着汤汁四散,简直是绝配!
/「 段湾小娃羊肉汤 」 一碗古方羊汤
成为偃师人记忆里的家乡味道
在偃师,段湾小娃羊肉汤颇有名气。
很多人一大早开车来回一个多小时,为的就是能喝上这一碗正宗地道的古方羊肉汤,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段湾小娃羊肉汤一般每天晚上把羊肉放在锅里以小火慢炖,直到次日早上才卖!
店老板将大量敲开的羊骨头放在大锅里,加入清水和自制独家香料。大火烧沸后,就通宵达旦地用文火熬煮,这样,羊骨头里的骨髓、胶原体等就都熬到汤里了。
汤里煮的羊肉也极有讲究,羊肉必须切成大块,而且都是现杀现煮,确保鲜度。
往大容量的碗里注入飞滚的沸汤,配上大片羊肉。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
一碗羊汤下肚,唇齿之间都是属于家的味道。
/「 顾县张记肉合 」 爽口好吃又酥脆
不一样的顾县肉合
顾县张记肉合有别于传统的肉夹馍,是街头碳水夹肉派系独一无二的靓仔~
肉合做饼用的是死面,而不是发面。烤饼时先将面饼放到铸铁板上,轻按面饼转一下,烙到面饼两面都出现一圈火色,即可放入炉中烘烤。烘烤的时辰和火候就看师傅的经验了。饼烤到颜色泛黄,敲击卡拉卡拉响,内部鼓起,就可以使用了~
肉合夹的肉也并非酱肉,而是卤好的猪头肉等,佐以秘制辣椒油,拌上鲜嫩的黄瓜、白菜,香辣爽口,回味无穷。而这拌菜也是顾县肉合有别于肉夹馍的最显著特征,在秘制辣椒油的调和下香而不腻,一口下去,酥脆的饼,油润的肉,爽脆的黄瓜丝或白菜丝,饼香、肉香、辣椒油香一起在舌尖萦绕,回味无穷~
最奇特的是,刚出炉的饼烫的拿不住,而夹在饼中的肉和菜却又是冰冰凉凉的,那种奇特的冰火两重天的口感,绝对是一种难得的曼妙享受。
/「 偃师银条 」 全世界独有的美味 也是偃师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一道菜
偃师之名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银条是这里的珍稀特产,根植于伊河、洛河交汇地段的冲积沙土滩地。
从春到秋,银条在肥沃的沙土地中伸开腰身,多节的圆柱状根茎茁壮生长,长成的银条光滑饱满,自带银质光泽,“颜值”颇高。
据《偃师县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偃师银条曾为宫廷贡品。据偃师县志载,银条原名“尹条”。据说因商汤宰相伊尹培植而得名。伊尹擅长烹饪,更喜种植蔬菜。便在帝都西亳(偃师古称谓)的南郊培植出了紫花绿叶高不过膝的根茎蔬菜,即银条。当时人们为感谢伊尹,便称此菜为“尹条”。只是此菜生长环境极为挑剔,需要土地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只在偃师伊洛河汇源之处的寺庄一带生长,故该菜产量低,价格昂贵,有“白菜九畦,难抵银条一席”之说。旧时当地菜农靠它换回白花花的银子,便又称它为银条,视为宝菜。
1958年,周总理到寺庄视察,品尝银条后赞不绝口地说:“银条真是好菜哟。”1960年刘少奇主席到寺庄视察,寺庄人又用此菜招待了刘主席,刘主席风趣地说:“除了金条当属银条,好看又好吃。”
偃师银条产量占全中国银条产量的95%以上。产品远销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欢迎,被称为“世界奇菜”。并被出席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各国元首称为“世界奇菜”。
银条可凉拌,可热炒,做成菜后,清新淡雅、口味独特。偃师人视银条为吉祥菜,一入腊月,家家户户都会称上几斤银条,焯水后放凉,加盐、白醋、姜丝和辣椒丝,腌在陶瓷盆内,随吃随取,淋上芝麻油即可上桌。(洛洛的最爱😜)
你的家是洛阳哪个县区的?😌
哪一种“家乡的味道”最让你想念?
评论区见
#潮起潮洛为落实洛阳市委市政府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工作要求,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洛阳网启动“洛阳文旅城市焕新计划”,开设“潮起潮洛”栏目。欢迎各界潮人积极投稿。(详情点击☛超600万次!洛阳又火了!)
—END—
部分图片来源:洛报集团统 筹:白银龙
主 编:李鹏鹏 责 编:刘宝文
校 审:王亚萌 编 辑:许靓雯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36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