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运势小资询正文

六十四卦灵签 运势,周易六十四卦灵签怎么用

在正统的易学理论中,到八卦为止,尤其是在《梅花易数》中,对"象"的发挥和应用达到了极致,其后的六十四卦体系,包括奇门、太乙、六壬等易学理论和工具,对"象"的重视程度就很低了。

梅花易数的理论与实践源自康节先生,康节先生的主要观点见于《皇极经世书》,这是一部运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历史变迁的宏大著作。

该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其中《元会运世》三十四篇,《声音律品》十六篇,《观物内篇》十二篇,《观物外篇》两篇。除《观物外篇》为其门人子弟所著之外,其余六十二篇均为康节先生所著。

康节先生
"象"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观物篇》部分。

我们知道,物是不可见的,可见的都是附着于物之上的象(即现象),因此观物实际上就是观象。观物本质上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格物,因此格物也就是格象,通过观象与格象,让我们能够透过现象来认识其背后的本质。

梅花易数中象的应用总结

在梅花易数的理论体系中,象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万物类象

万物类象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从太极万物类象、万物类象、四象万物类象、五行万物类象,一直到八卦万物类象。八卦作为万象之象,其万物类象是将万物万象归结为八个卦象,实现化万归八,为最终的归一归虚逆行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物类象这里不再赘述。

2 直读卦象

在利用梅花易数所建立的时空全息模型(卦象)中,我们之前是以体卦为核心,体用关系为主体,重点介绍了时空要素和卦象的关系,以及体用互变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

其实单纯依靠体用互变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还不足以完全解读梅花易数的卦象,在实践中还会经常采用直读卦象的方式来理解卦象,将静态的卦象解读成一部动态的影像。

在《梅花易数》书中有个声音占的卦例,就很形象地展示了如何直接读取卦象:

书中根据"今日动静如何"这句话得到本卦为地风升,初爻动变为地天泰卦:

六十四卦 运势

其中体卦为坤卦、用卦为巽卦、互卦为震卦和兑卦、变卦为乾卦。

六十四卦 运势

书中由此解读出"今日有人相请,客不多,酒不醉,味止鸡黍而已"的结论。我们看一下书中是如何从卦象中直接读出这个信息的:

升者,有升阶之义,互震、兑,有东西席之分。卦中兑为口,坤为腹,为口腹之事,故知有人相请。客不多者,坤土独立,无同类之卦气也。酒不醉者,卦中无坎。味止黍鸡者,坤为黍稷耳。盖卦无相生之义,故知酒不多,食品不丰也。

这个卦例中并没有用到体用互变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只是从卦象中直接读取相关信息,让静态的卦象变成了一张照片,甚至是一部动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卦象直读是梅花易数的重要特色,其重要性有时甚至会超过体用关系。很多人难以精通梅花易数,就是由于局限于体用关系的分析,而不能做到卦象直读。

卦象直读和体用关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学好梅花易数。

3 外应之象

外应是卦象的重要补充,在梅花易数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外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附属外应,一类是独立外应。

在《梅花易数》一书中提到的众多案例,如老人有忧色占、少年有占、牛哀鸣占、鸡悲鸣占、枯枝坠地占等,其中的忧色、、哀鸣、悲鸣、枯枝坠地,都是附着于卦象(物象)的。

如少年有,以"少年从南方来,喜形于色"这个物象起卦,少年为艮,南方为离,得到山火贲卦。可见,在起卦过程中,""并没有参与成卦,却与卦象(物象)紧密相连,因此属于附属外应。

独立外应是指与卦象以及用于成卦的物象之间毫无关系,独立存在的外应。

独立外应虽然与卦象(物象)独立,但却具有同步性,即与物象同时发生或先后接续发生,因此对所占之事的吉凶定性产生影响。比如别人求问吉凶时,正巧天上有乌鸦飞来,就预示着有灾祸即将到来。

六十四卦 运势

鹊报喜,鸦报丧

正如《梅花易数·三要灵应篇》所说的"见吉则吉,遇凶则凶":

是以遇吉兆而有吉,见凶识而不免乎凶。物之圆者事成,缺者事败。此理断然,夫复何疑?

是以云开见日,事必增辉;烟雾障空,物当失色。忽颠风而飘荡,遇震雷以虚惊。月忽当面,宜近清光。雨可沾衣,可蒙恩泽。

……

4 以象见象

以上三种应用都是以卦为核心,象对卦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但正如同塔罗牌、水晶球、灵棋、等都可以用来预测一样,八卦和六十四卦同样只是个预测的工具,是个媒介,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常说善易者不卜,是因为善易者不需卜,他们不需要借助卦象和塔罗牌等各种预测工具,而是可以直接"看"到宇宙万物的未来发展轨迹和吉凶趋势。

通过一件事可以直接看到另一件事,这就是以象见象的功夫。

以象见象的原理是宇宙万物的互联互通,是宇宙的全息性,包括人与宇宙万物的互联互通(天人)。

这种互联互通和全息性让宇宙万物彼此之间建立起了先天的
(五行生克制化),同时也让宇宙中每个事物都隐宇宙的全部信息、全部秘密,正是因为这种互联互通和全息性,我们才能见此知彼,见一知万,见古知今,见今知来。

以象见象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当下之此象见过去之彼象(彰往),一种是以当下之此象见当下之彼象,还有一种是以当下之此象见未来之彼象(察来)。

见此知彼是空间的应用,彰往察来是时间的应用,因此以象见象是时空因素的综合应用。

康节闻鹃声而知天下将乱,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以当下之此象见未来之彼象的故事。

六十四卦 运势

康节先生和朋友在洛阳的天津桥头散步时,忽然听到的啼,立刻面露惨然之色,对朋友说:

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飞类,得气之先者也。……洛阳旧无,今始有之,不二年,上用南土为相,多引南人,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

果然,两年后,南人王安石得到重用,推行变法,让天下乱象纷纷。

在这个案例中,康节先生并没有借助卦象,只是以象见象,由啼鸣之象直接推定未来的大事。

其实在《梅花易数》书中最为有名的观梅占就有这个嫌疑。

后世人对康节先生"见双雀争枝坠地"进而得出"明日女子折花坠地伤股"的预测争议颇多。因为虽然由此得到的"泽火革初爻动变泽山咸"这个卦能够解释"明日女子折花坠地伤股"这个现象,但也仅限于事后诸葛亮的解释而已,无论如何都无法预测到这件事情的发生。

六十四卦 运势

观梅占卦例——泽火革变泽山咸

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康节先生以象见象,通过"双雀争枝坠地"这个象直接看到了"明日女子折花坠地伤股"这个象,很有可能是先见象后成卦,卦只是对所见之象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

之前我曾介绍过天人合一的三个境界,由低到高分别是天人、天人合一、人天合一,以象见象是天人的高级层次,但仍然属于天人合一的初级境界。

象的其它应用

上面所讲的是正统易学中象的应用,在易学的相关领域,象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学理论十分重视以象见象,其中的四诊(望、闻、问、切)实际上就是在观象、格象,望的是气色(形象)、闻的是声音(声象)、问的是症状(病象)、切的是脉搏(脉象),通过身体某处的象(如脉象)来了解人体内各处的疾病,是以当下之此象见当下之彼象。

风水学讲究峦头和理气,其中的峦头就是象,是肉眼可见的现象,而理气同样是象,是肉眼不可见的隐象。

、手相更是对"象"的直接应用,通过和手相可以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象的共时性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巧合的事情,比如你正在想某件事,结果这件事就发生了,或者你在梦中见到的一个场景,随后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发生了。有句俗语叫做"说曹操曹操就到",就是对这种现象的生动描述。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这种大量发生的巧合绝不是偶然和无序的,而是有着必然的内在规律。通过对的深入研究和对占卜的亲自实践,荣格最终提出了共时性原则(Synchronicity)对此加以解释。

共时性原则可以简单表述为:

两件或多件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事情(象)有着显著的有意义的
,但彼此间没有因果关系。

比如"说曹操"和"曹操到"没有因果关系,但都与曹操有关,因此有着显著的有意义的

共时性的本质就是天人,让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情被我们到、意识到。说曹操曹操就到,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下意识地到了"曹操已经到门口了"这个象,然后将这个到的象显现到我们的意识之中,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开始说起曹操来,随后曹操就到了。

外应之象同样是共时性的重要表现形式,预测某事时出现了吉利的外应就预示此事趋吉,出现了凶危的外应就预示此事趋凶。

袁天罡和李淳风的《》、的《烧饼歌》、的预言,想来都可能是以象见象的产物,直接在头脑中见到了未来所发生的事情(象),也都是共时件。

中医、风水、、手相,也都是共时性的显现。

荣格认为共时件是非因果关系,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两件共时件虽然本身没有因果关系,但我们知道因果关系具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特征,共时件不过是同一个因的两个果而已——某个因一方面通过天人在我们的心中形成了个映像(虚果),另一方面在现象世界中形成了一个实果,虚果与实果都是同因之果,有着间接的因果关系。

一因多果,一因万果,因果之间的
就如同一根根
线,我们只要牵住一个因,就可以了解甚至操纵宇宙万物,这就是宇宙互联互通特性和时空全息特性的具体表现,也是能够预测、天人能够的根本原因。

***教一直否定相的真实性,认为所有的相都是虚幻的,所以提倡五蕴皆空,万法皆空。而不但承认象的真实存在,认为象与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更是了大量的工具和模型,通过对"象"的认识与研究来了解其背后的物质,从万象归一溯源到万物的本源,归一归虚到道。

睿智奇谋,经国济世

植根思想,用东方谋略与智慧解决、经济、军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问题。

欢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我们会全力为您答疑解惑。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473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