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圆圆的车轮滚动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我作为近十五亿中国人的一员,回味这句话,感慨颇多。

笔者1962年1月出生在溧水云合杭村大队吴家生产队。1980年9月,我经过地方高考来到济南上军校,从此在齐鲁大地安营扎寨至今。

虽说远离故乡,但老家那山那村那田那地那人那事时不时在脑海里呈现,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呈现次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清晰。

几十年来,溧水的变化有目共睹,这变化涉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笔者感触最大当数交通了。近些年,每每从溧水高铁站走出,被弟弟或外甥们开着自家车沿着246省道回家时,这感触愈发强烈。

小时候,出门就是11路汽车,这是我进城后才知道这趟车的寓意。说白了出门全靠两条腿,省油不过费点力。

那些年,从公社驻地到县城只有一条土马路,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还得绕道沙塘庵,经孔镇、蒲塘桥、洪蓝,才能到达县城。就这样云合被戴上溧水的西伯利亚“桂冠”,至于西伯利亚是哪位外国女郎鬼知道。

不知何时,杭村与新桥(现晶桥)打通了,原来我们走两个直角边才能到溧水,现在走了一个弧形,省了不少路。

再后来,246省道去了直角边,杭村、溧水两点一线,距离最近。246道宽路平,坐车那就才叫一个爽歪歪。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一点都不假。道路通了,生活富了;生活富了,提升道路升级换代。

大道值得点赞,小道不得不表扬。村村通公路,家家门口水泥硬化,按我舅母的话说:穿着布鞋打着雨伞,晴天身上不沾灰,落雨天鞋都不带水。

道路除了方便出行外,还有一项你想不到的功能:无想山周围的山道承担起半程马拉松赛事,运动员边跑边欣赏满眼的绿,你说是好呢好呢还是好呢?!

想当年,杭村到溧水直线距离二十公里冒点头,但公共汽车需要爬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而且是早去晚归。错过了点,想搭车只能等到下一个日出日落。

因为马路上车少得奇怪,所以汽车早去晚回都很准时。在生产队干活时,每每到了下午五点左右,我们总是时不时朝着汤村与杭村之间马路望去。白色汽车打汤村往杭村方向一露头,大家都会禁不住嗷嗷几下:汽车出现意味离收工时间不远了。喜悦之余还有就是猴年马月也能坐上那汽车尝尝屁股被颠的滋味。

1980年9月,我由于上军校,坐汽车那是平常稀松的事。但那个中滋味说不清道不明。

后来,虽然杭村、溧水返回公共汽车一天班次比以前多了,但还是略显不够。好在杭村车站售票员兼站长是我同学的母亲,提前打声招呼,搭车不用犯愁。可是到了溧水,乡下人进城那是两眼一抹黑。为了远行方便,我有意认识溧水车站一位阿姨。那阿姨微胖,当时四五十岁年纪,个头一米六往下点,脸上有几个麻点。每次回家,我给阿姨或捎两个烟台苹果,或带一包金丝小枣。人心都是肉长的,外加身着军官服的我气质尚可,那位叫不上名字的阿姨对我特别照顾。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我溧水站有了亲戚,不用担心买不上从溧水去南京、回杭村的车票了。遇到票售得一张不剩,我也可以悄悄走后门挤上车。1992年,我妹夫添了溧水自己造的金蛙农用车,从此,到了溧水站就能坐上“金娃”专车,不用麻烦那位阿姨了。后来溧水车站也搬了家,与那位阿姨就失去了联系,但她给我的印象至今记在脑里,暖在心间。

金蛙,连续几年在央视春晚新年报时倒计时露了大脸,可惜没几年就销声匿迹了。有失去也有得,2018年2月14日,我应邀参加“新溧水·心溧水发展大会”才解开耿耿于怀心中多年的扣。当天上午参观临港工业区,看到一排排绿色能源金龙汽车从流水线上走下时,原来对金娃怀念也就随风而去。

近些年,道路平展了,公交车频次高了,而且对60岁以上老人福利多多。难怪很多老人家早上从杭村搭上免费公交,到县城去采购新鲜小菜,慢悠悠去晃荡荡地回。

想当年,坐不上汽车,也耽误不了我们对车轱辘的向往。一有空闲,我们推着铁箍子满村子转悠,那是贫困岁月中的最简单最原始最富有的儿戏。圆圆的铁箍碾轧不碎我们童年欢歌笑语。

经常与车轮子打交道当数木制独轮车了。独轮车就是《南征北战》电影中支前民工推的那种。我们家有辆祖上传下来独轮车,农忙时往地里运肥料、送种子,收工时从地里捎回丰收的庄稼、用作烧火麦秸和稻草;农闲时走亲访友,接老人送小孩是顶呱呱的交通工具。听着那吱吱唱歌的车轮声,给人最多是一种久远、缓慢、恬静的生活感受。

真正与汽车轮零距离接触,大概是在一九七几年(那时候没有记日记习惯,只能用“几”代替)冬季某一天。那天,解放军叔叔野营拉练经过我们村前的小道。汽车一过,我们眼睛死盯着滚动的车轮,那轮子转得我们眼珠子跟着直晃。与此同时,我们拼命用手往鼻孔里呼扇汽油味。当时觉得汽油味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菜籽油、棉花籽油香味远不是汽油味的对手。汽车绝尘而去,留下汽油味的芳香在尘土中飞扬,马路上也留下童年追逐滚动车轮不散的身影。

小时候,自行车当是稀罕之物。在老家,我们把自行车叫脚搭车(形象生动哟)。

有一年,我们在村前打谷场看《地雷战》电影。当看到伪军骑着自行车行进时,银幕下两位老人有了以下对话:

两个轮子咋能立得住呢?

你没看到那腚眼上插着钢棍子吗?

哦,看到了看到了。那不疼吗?

咋不疼,你没看到个个痛得龇牙咧嘴脚乱蹬哒。

一时间,那笑话传得满杭村、满云合,甚至满溧水。

笑话归笑话,全公社没有几辆自行车,更少有人会骑。公社邮递员周叔叔每天骑着一辆绿色自行车,穿村过户,那银铃发出叮叮咛咛声音悦耳动听。因为我叔叔是老师,全村报纸、信都先搁在叔叔家,所以绿色自行车我见得多了。耳濡目染,自行车之梦悄悄地驶进我幼小的心灵。

这个梦,直到1984年我从军校毕业到沿海某部三连担任排长才得以实现。那时的我已22周岁了。经过半天简单操练,我骑着从老乡那里借来的自行车跟上士到十几里外看大海。我骑的自行车是金鹿牌,采用脚刹。当沿着大下坡快速行驶时,我被远方大海所震撼,一时间,早忘了脚刹在何处。等到需要急转弯时,我慌了手脚,连人带车一个跟头翻过一堆乱石,重重地摔在乱石边缘。等我爬起来,第一眼就是查看老乡的大金鹿,只见躺着的大金鹿仍在不停地转动轮子。我连忙把自行车提溜起来,尚能行走,一颗悬着心落了地。至于鲜血直流的双腿,过几天就会好的。自行车之梦,甜蜜的梦,苦涩而带流血的梦……

1986年回家探亲时,想不到大街小巷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个别的家庭还置上摩托车。再后来,摩托车属于家庭标配。再再后来,四轮小轿车开进寻常百姓家,结婚没它估计新媳妇领不进家门。

小时候,对火车的认识,除了当年《新闻简报》纪录片,就是从镇江下放的于秋江同学给我们的描述。他给我们小伙伴说火车站站台,怎么比划我也是不理解。直到1980年从南京上火车北上求学,才对站台有了感性认识。那天,我蹲下身子,用手指拃了拃站台边到火车门之间距离……引来别人一番不解的目光。

那时候回家探亲,在济南买火车票好说一些,毕竟在济南生活多年,关系多多。但是返程票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当年没有提前预售这一说,所以必须去排队买票。在南京买对号入座票如同买彩票,卧铺做梦都不敢想,硬座全靠运气,能买到站票就算是烧高香了。1991年3月20日,我带我大妹妹来南京乘火车到济南治眼疾。我想给第一次坐火车妹妹买个坐票,结果南京站不成,转战南京西站,依然不成,过江到浦口还是空手而归。无奈之下,我手持军官证找到军人窗口,买到两张站票。那时候,每次回家探亲,临返程前几晚,都会被买不上火车票噩梦惊醒,以至于落下返程购票恐惧症。当时我不止一次发狠,下辈子找对象一定找个铁路上卖票的。真是这个心情,也不怕我爱人知道,也不怕大家笑话了。

南京火车站是我爱恨之地,自打2011年6月28日南京南站(高铁站)建成后,南京站变成啥模样不晓得了。2013年7月1日溧水高铁站正式运营,从此每一次我都是南京南站匆匆过客。在这里,对南京站、南京南站,说声对不起。别管我无情,只管溧水通高铁而且有高铁站,而且而且还有溧水到济南往返高铁。从此,我那返程购票恐惧症不治而愈。因为,平日里高铁随到随买票随时上车;节假日等繁忙时节,通过手机提前购票稳稳妥妥的。临时出行,溧水高铁站周群站长等会热情给予开辟绿色通道……

小时候,偶尔能看到飞机飞过,因为我老家有座芳山,芳山顶上有个铁制三角架(后来知道那个叫觇标,指引飞机飞行的)。当时有个传说,飞机上垃圾(包括大小便)会从天而降,所以每每飞机从头顶飞过,都会下意识躲到屋檐下、树底下。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那传说是真是假。1976年,我们开门办学到步行到县城,从县气象台远远看到溧水老机场。不过那时候,机场是空荡荡的,半个飞机影子也没有。

1997年7月1日,南京禄口机场正式通航。机场距离溧水城只有区区十五公里,虽然不叫溧水机场,其实比南京人到机场都方便好几分。我曾经从南京飞到济南,个把小时就到了。遗憾的是高铁开通,两地直航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套用一句名言: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小时候,地铁这个词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地铁从南京南站修到溧水城,我只有惊得张开口合不上的表情。可惜的是,每次都是在溧水高铁上下,没有体验一会。我一直想,下次在南京南站下来,过一把坐地铁回老家的瘾。

从天上到地面再到地下,从飞行到高速、高铁再到地铁,溧水交通上天入地,那才叫一个顶呱呱。溧水区地处长三角枢纽位置,是连接上海、杭州、皖南的交通节点。截至2021年5月,境内有S55宁宣高速、S68溧芜高速、G25长深高速、G4221沪武高速,S341、S340、S243、S246、S204、G235等干线公路。实事求是讲,受自然条件影响,水运不是溧水强项,但是溧水不缺水,“溧”三点水旁,更有“水”紧随“溧”其后,石臼湖碧波浩渺接天际,秦淮河千古悠悠连未来。溧水区境内有南京内河港—溧水港区,经秦淮河、石臼湖可直达长江。其中,秦淮河正按四级航道标准整治提升,工程于2021年底建成。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全区几十万人民(另有身在外地但时刻关注家乡变化的成千上万老乡)共同划桨之下,溧水这艘位于全国百强区前五十名的巨轮,在第二个一百年发展航道中定会劈波斩浪、滚滚向前……

作者:吴永亮

壹点号吴永亮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54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