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风评差吗?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对崇祯的评价都是惋惜大于斥责,无一例外地认为崇祯不是之君,只是时运不济。事实也确实如此,崇祯皇帝接手的是自己的高祖父嘉靖以来便已经摇摇欲坠的烂摊子,换任何人到他的位置上,都不可能实现明王朝命运的逆转。
如果崇祯真的在那种条件之下,做到了逆转命运,那么崇祯皇帝绝对担得起古今中外第一大帝的称号。难道当时的情况真的是无法挽回吗?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喜欢用“运势”来解释一个王朝的兴衰,这种所谓的“运势”,并不安全是唯心的,的,而是这些因素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之下无法做到系统而精准的总结,所以只能以“运势”含糊地区进行概括。运势,包括了制度,经济,生产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最终构成了“运势”。
明朝的灭亡,明朝“运势”之不济,崇祯虽然负有一定责任,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酿成明末无法挽回局面的主要罪人,是崇祯皇帝的高祖父,聪明一世的明世宗皇帝——朱厚熜。
明朝是一个奇葩的朝代,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存在是逆时代潮流的。从唐朝开始,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渐渐开始发达,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
,使得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主动参与者;这之后的宋朝和元朝两代,更是将的程度进一步提升。然而,到了明朝,这种良性发展的步骤被打断。朱元璋由于其眼界的原因,将海洋看作是的威胁而不是机会,藉著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的之乱,朱元璋顺势实行了海禁,自此之后,明朝将自己与整个世界隔绝,中华古典文明的发展趋于自我封闭。时期的郑和下西洋,虽然场面上的确够宏大,然而,郑和下西洋,却是彻底闭关的前兆。
郑和在下西洋过程中,一路拔除了华人在海外的商业据点,并且使得海洋世界彻底成为明王朝宣扬国威的一个舞台,明朝也因此耗尽财力,致使后来的宣德朝大臣对航海变得格外憎恶,航海行动自此停止。
明朝的封闭,还体现在其严苛的户籍制度上。户籍制度,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存在,但这种制度在明代,彻底成为了固化的工具,尤其明显的是所谓的军户制度,将军人的身份固定化,将军人的人身限制于卫所之中,军户逐渐成为卫所军官的私人奴仆,战斗力大大降低;而其他的诸多“贱籍”,同样遭受着比以往历朝历代均残酷的剥削。此举使得之中的创新因素和动力彻底消失,明朝的发展陷入了一潭死水。直到隆庆开关,明朝方才了月港这一小港口进行贸易,且对象仅限于东南亚。但此时已经太迟了。
这种死板而的结构,对于明朝初期的恢复,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久而久之,当安定下来,需要活力之时,明朝却难以提供。征收农业税的对象依旧仅限于自耕农,但俩拿过一方面,明朝的朱姓又在疯狂兼并土地,自耕农数量越来越少,因而税收的负担都转移到了剩下的自耕农身上,导致了百姓的负担不断加重;而户籍制度对“贱籍”的限制,最终导致了被束缚者大量逃亡,成为流民,这个问题明朝始终没有能够解决,并且最终因此灭亡。
另一方面,军户逐渐沦为军事农奴,战斗力大为下滑,帝国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到了明朝后期,边境将领不得不依靠招募家丁——即隶属于将领本人的私人武装,来完成抵御和满洲入侵的力量。
明朝一系列制度的弊端,在嘉靖年间已经显现出来。然而,自由天资聪颖,读书破万卷的嘉靖皇帝,却乐此不疲地进行着自己的权术平衡游戏,沉迷于修之中,丝毫不去想办法改变。嘉靖之后,崇祯之前的皇帝,在面对日益颓败的帝国,不仅不去想办法阻止它的,反而都抱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享乐态势。尤其是被一些
民封为“一代贤主”的明熹宗和“大明救星”的魏忠贤魏公公这对君臣,一面向百姓加征所谓的“三饷”,一面大肆修建宫殿,将大明朝最后一点积蓄化为奢侈的宫殿。
崇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皇帝。对于此时的崇祯而言,大明帝国早已不是家族的宝贵财富,而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此时的明朝,东北有强大的清国皇太极,此时的皇太极已经在满洲完成了化,其各项典章制度已然完备,后来甚至在火器方面都超越了明朝;东南有从西欧来的殖民者和大海盗郑芝龙,西欧人不断进犯明朝的海疆,郑芝龙更是借此机会将东南诸省控制在自己手中;而西北,中原地区则是一片混乱,连年的天灾,加上朱姓的剥削,百姓是在无路可走,纷纷拿起武器,反对明王朝,军往往在失败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就能重整旗鼓,而明军的数量却越来越少——不仅是因为阵亡,更是因为明朝一批批地投靠了军,原因很简单,明朝给不起军饷。
崇祯的处境,可以说是进退无路,靠不住,大臣靠不住,自己的几百万朱姓亲戚也靠不住,百姓,更是已经对明朝彻底失去了信心。正所谓,难救。这就是明朝的运势,这就是明朝的气数。气数,并不是虚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造成的种种矛盾。历史给了明朝机会,但是无论是朱厚照,朱厚熜,还是朱载垕,朱翊钧都没有抓住——朱翊钧甚至有机会明朝的国祚,但这一切的可能性都随着张居正的去世而烟消云散。到了朱由检这里,机会,已经错过了。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569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