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301. 宰Zǎi:宰姓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周公孔曾经在周朝任太宰,人称宰孔,其后世子孙就以"宰"作为了姓。
302. 郦Lì:郦姓出自轩辕氏。
303. 雍Yōng:雍姓出自轩辕氏,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内黄。
304. 郤Xì: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子弟叔虎建立郤国,后世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
305. 璩Qú:古时候有一个叫蘧邑的地方,那里的人最初是以地名"蘧"作为姓的,后来蘧姓改成了璩姓。
306. 桑Sāng:桑姓出自金天氏。
307. 桂Guì:桂姓出自姬姓。
308. 濮Pú:舜任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这些人的后代便以地名作为姓。
309. 牛Niú:周朝牛父的子孙以他的字"牛"作为自己的姓。
310. 寿Shòu:是彭祖的后裔。
311. 通Tōng:春秋时,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川,其后世子孙以封地名"通"作为姓。
312. 边Biān:商代有诸侯国边国,国君为伯爵,被称为边伯,其后代称为边氏。
313. 扈Hù:扈姓为大禹的后代。
314. 燕Yān:南燕灭国后,伯倏的后人以国名为姓。
315. 冀Jì:相传唐尧的后代被周武王分封在冀(今山西河津),其国人便以冀为姓。
316. 郏Jiá:周朝时,有地名称为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
317. 浦Pǔ:出自于姜姓。
318. 尚Shàng:尚姓一支为姜太公的后裔。
319. 农Nóng:农姓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
320. 温Wēn:周武王的儿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以封地为姓。
321. 别Bié:《姓苑》记载 "别氏,京兆人,望出天水、京兆"等。
322. 庄Zhuāng:春秋时宋戴公名武庄,他的后人以其名字中的"庄"为姓。
323. 晏Yàn:黄帝后裔颛顼的孙子名陆终,他的儿子为晏安,其后代遂为晏姓。
324. 柴Chái:柴姓出自姜姓。
325. 瞿Qú:瞿姓一支源于人名,商代有一大夫,因封地在瞿上而得名瞿父,他的子孙以祖先名为姓。
326. 阎Yán: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武王封一位王族仲奕于阎乡,仲奕的后代以祖上封邑为姓,称阎氏。
327. 充Chōng:充人后代以职官名为姓。
328. 慕Mù:慕姓出自慕容氏。
329. 连Lián:黄帝孙子颛顼的曾孙陆终有子名惠连,他的后代以祖先名中的字为姓。
330. 茹Rú:茹茹以族名为姓。
331. 习Xí:古代有诸侯国习国,其国君后世子孙以习为姓。
332. 宦Huàn:宦姓非常罕见。
333. 艾Ài:艾姓源于夏代,是禹王的后代。
334. 鱼Yú:子鱼孙辈嫡传一支以祖父名字为姓,称鱼氏,支庶孙以"鱼孙"为姓。
335. 容Róng:黄帝有史臣容成,其后代以容字为姓。
336. 向Xiàng:炎帝有一个名叫向的裔孙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便以先人的名为姓。
337. 古Gǔ:古姓起源于殷商时期。
338. 易Yì:易姓形成于春秋时期。
339. 慎Shèn:慎姓发源于今天安徽省的颖上县西北。
340. 戈Gē:夏代东夷有寒国的儿子在戈国,其后代子孙就以国名作姓。
341. 廖Liào:廖姓起源于今天的河南省唐河县西。
342. 庾Yǔ:相传在远古帝尧时代,有掌庾大夫。以官名作为姓,这样就有了庾姓。
343. 终Zhōng:终姓是黄帝的后裔。
344. 暨Jì:暨姓是颛顼的后人。
345. 居Jū:居姓出自杜姓。
346. 衡Héng:出自伊姓。
347. 步Bù:步姓发源于今天山西省的临汾市南。
348. 都Dū: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子都,他的子孙以其字"都"作为姓。
349. 耿Gěng:出自姬姓。
350. 满Mǎn:西周胡公满的支庶子孙当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中的"满"字作为姓。
351. 弘Hóng:在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作为自己的姓。
352. 匡Kuāng: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宰,后来他的孙子就以祖父做官地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
353. 国Guó:大禹为首领时,有一个专门掌管车马的人名叫国哀,后世子孙都随之以国为姓。
354. 文Wén:周武王追谥父亲西伯姬昌为周文王,子孙以其谥号"文"作为了姓。
355. 寇Kòu:春秋时期卫灵公的孙子在卫国任司寇,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官名"司寇"作为自己的姓,后来简称寇氏。
356. 广Guǎng:上古广成子的后代以广成为姓。
357. 禄Lù:出自子姓,是殷商最后一个帝王纣王的后代。
358. 阙Què:阙姓起源于春秋之时。
359. 东Dōng:东姓源于远古之时。
360. 欧Ōu:春秋时,越王无疆将次子封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欧余山的南面,古代称山南为阳,所以他被称为欧阳亭侯。
361. 殳Shū:出于有虞氏。
362. 沃Wò:沃丁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称沃氏。
363. 利Lì:出于理姓,与理、李、里同宗。
364. 蔚yù:北周时设有蔚(yù)州,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
365. 越Yuè:越国公族支庶子孙有的以原国名为姓,形成越姓。
366. 夔Kuí:远古时,尧和舜的乐官名叫夔,此姓的起源就在尧舜帝时代。夔原指龙形动物。
367. 隆Lóng:隆姓源于地名。春秋时,鲁国境内有隆邑(今山东泰安西南),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其地名为姓,形成隆姓。
368. 师Shī:源于技艺和职官名。
369. 巩Gǒng:周敬王时有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今河南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的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巩氏。
370. 厍Shè:厍姓源于北周厍狄氏所改姓。
371. 聂Niè:春秋时,齐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邑(今山东茌平西),建聂国,为齐国附庸。其后世子孙以国名为姓,形成聂姓。
372. 晁Cháo:源于姬姓。古代"朝"与"晁"相通,都有早晨之意,所以在姓中"朝"也写作"晁"。周朝时,景王之子王子朝的子孙以朝为姓,又称"晁"氏。
373. 勾Gōu: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困民之国,勾姓"。
374. 敖Áo: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老师叫做大敖,有的写做太敖,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敖姓。
375. 融Róng:融姓起源于上古,是颛顼高阳氏后裔。
376. 冷Lěng:冷姓系泠姓所改。
377. 訾zǐ或zī:周朝时有訾邑(今河南巩县西南),居住在这里的人有的以地名为姓 。
378. 辛Xīn:辛姓源于姒姓。
379. 阚Kàn:阚姓源自姜姓。
380. 那Nā:商朝君王武丁的裔孙到那地(今湖北荆门东南)定居,形成那姓。
381. 简Jiǎn:春秋时,晋国大夫狐鞫居为周文王的后裔,他被封于续,死后谥号为简。
382. 饶Ráo:饶姓一支源于姜姓。
383. 空Kōng:空姓为复姓空同、空桑、空相等省文改成。
384. 曾Zēng:曾参是春秋时的鲁国人,而且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385. 毋Wú:毋姓起源于上古,尧属下毋句制造出乐器罄,他就是毋姓的始祖。
386. 沙Shā:炎帝做部落首领时,他的属下有夙沙氏,其后世子孙省文为沙氏。
387. 乜Niè:产生于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的采邑在乜城,其后人就把采邑名作为了姓。
388. 养Yǎng: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掩余、烛庸逃到楚国,楚王把养地(今河南境内)封给了他们,后来其子孙后代就以祖上的封地名"养"作为姓。
389. 鞠Jū:鞠姓出自姬姓,周始祖弃有支孙名叫陶,他出生时手心有纹似"鞠"字形,所以取名鞠陶,他的后世子孙便以鞠作为自己的姓。
390. 须Xū:须姓源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该国的国民则称须句氏,后来改为须氏。
391. 丰Fēng: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儿子丰,在郑僖公时任大夫,他的孙子便以其名"丰"作为姓,而称为丰施、丰卷,后来他们的子孙也随之姓丰。
392. 巢Cháo:尧为帝时,有大臣巢父常居于山中,以树为巢,故称有巢氏。禹帝时曾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国世代为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掉巢国,巢国后代公族便以原国名作为姓。
393. 关Guān:夏朝时,夏桀是一个荒淫的暴君,有个叫关龙逢的贤臣曾去劝谏他,结果被处死,关龙逢的后代便姓关。
394. 蒯Kuǎi:商朝时有蒯国(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其国人后来以国名作为姓。
395. 相Xiàng: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
396. 查Zhā:查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
397. 后Hòu:后姓出自太昊氏,是上古太昊的孙子后照的后代。
398. 荆Jīng:西周初年,荆君有庶出子孙则以原国号作为姓。
399. 红Hóng:红姓出自熊姓。
400. 游Yóu: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偃,字子游,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作为姓。
401. 竺Zhú:汉代,有枞阳人竹晏改"竹"为"竺",其后世子孙即沿用竺姓。
402. 权Quán:商武帝武丁的后人被封于权地(今湖北境内),其后代以国为姓。
403. 逯Lù:秦国公族大夫有人受封于逯邑(今陕西境内),其后世子孙以地位姓。
404. 盖Gě:春秋时期公族大夫受封于盖邑(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后代子孙就以地位姓。
405. 益Yì:伯益是秦国的始祖,其支庶子孙中有人以祖上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
406. 桓Huán:源于上古,黄帝时有大臣桓常,他是桓姓的始祖。
407. 公Gōng:出自姬姓。
408. 万俟Mò Qí:东晋时,鲜卑族的万俟部落随拓跋氏其部落族人以"万俟"为姓。
409. 司马Sī Mǎ:相传帝少昊始设司马一职,掌管军政。
410. 上官Shàng Guān:春秋时期,楚庄王幼子名子兰,担任上官大夫。子兰的子孙便以地名命姓。
411. 欧阳Ōu Yáng: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面,被称为欧阳亭侯,他的支庶子孙以封地命姓。
412. 夏侯Xià Hóu:杞简公的弟弟被称为夏侯,他的子孙于是以"夏侯"为姓。
413. 诸葛Zhū Gě:商朝时,伯夷的后裔。
414. 闻人Wén Rén:春秋时少正卯声誉高被称做"闻人"。他的支庶子孙有的便以"闻人"为姓。
415. 东方Dōng Fāng:伏羲氏创八卦,八卦以东方为尊,其后代支庶子孙便以东方为姓。
416. 赫连Hè Lián:是西汉时匈奴族的姓,始祖为匈奴右贤王刘去卑。
417. 皇甫Huáng Fǔ: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他的孙子以祖父之字为姓。
418. 尉迟Yù Chí:为鲜卑族姓。
419. 公羊Gōng Yáng:春秋时鲁国人公孙羊孺颇有才华,他的支庶子孙以祖上名字中的两个字命姓,形成公羊姓。公羊姓今已融入公姓。
420. 澹台Tán Tái: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
421. 公冶Gōng Yě:春秋时鲁国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孙便以公冶为姓。
422. 宗政Zōng Zhèng: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汉时期的官名,专管皇帝亲属的有关事宜,自秦始皇时开始设置。汉朝时。高祖刘邦有个本家亲戚担任宗正这一官职,后改姓为宗正。
423. 濮阳Pú Yáng:濮阳为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当地人有以地名为姓的,称为濮阳氏。
424. 淳于Chún Yú:春秋时期有淳于国,淳于国的人后来称为淳于氏。
425. 单于Chán Yú: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单于"为姓的。
426. 太叔Tài Shū:春秋时,卫文公有儿子名叫太叔仪,他的后代就是太叔氏。
427. 申屠Shēn Tú:为上古舜帝的后代。
428. 公孙Gōng Sūn:周朝国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其他儿子就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有公孙的后代就以公孙为自己的姓。
429. 仲孙Zhōng Sūn:出自姬姓。
430. 轩辕Xuān Yuán:相传黄帝号轩辕氏,他的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的。
431. 令狐Líng Hú:魏颗被晋君别封于令狐,"以邑为氏"而姓的令狐。
432. 钟离Zhōng Lí:源出于嬴姓。
433. 宇文Yǔ Wén:鲜卑族有个部落首领自称"字文氏"。
434. 长孙Zhǎng Sūn:北魏建立后,拓跋硅认为大伯沙莫雄的大儿子嵩是曾祖父的长孙,就赐嵩为"长孙"氏。嵩的后代也就一直以长孙为自己的姓。
435. 慕容Mù Róng: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莫护跋在棘城以北建立国家,其后代以国为姓。
436. 鲜于Xiān Yú:源出子姓。
437. 闾丘Lǘ Qiū: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叫闾丘婴,他的后代称为闾丘氏。
438. 司徒Sī Tú:先秦设司徒这一官职。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职作为自己的姓,称为司徒氏。
439. 司空Sī Kōng: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姓。
440. 佟Tóng: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终古的后代。
441. 第五Dì Wǔ:源于妫姓,出自汉高祖刘邦强迁原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公族时封的编序,属帝王赐姓。
442. 言Yán: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姓。
443. 福Fú:出自春秋时齐国大夫福子丹之后,以祖名为姓。
欢迎关注:学习强国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66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张姓女孩好听稀少的名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