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是否有想珍惜、想守护的呢?在我们心灵深处,有着最柔软的软肋,想去呵护,想去保护,你们有这样的感受吗?
也许每天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但是,我们最想珍惜和守护的,有可能却是一辈子都在意的。
有这样一个穆斯林家族,他们经历了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传承守护的信念。
在历史长河的风云变幻中,或是为了玉器,或是为了家人,他们在华夏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的融合中,虽历经沧桑,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主要讲述了在华夏和穆斯林两种文化的融合中,找寻人性的真谛。
作者霍达,本身是回族,是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剧作家,创作大量剧本和文学作品,曾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本书用深沉的语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关于守护的故事。
1、匠人梁亦清的追求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家。每个民族都有它特有的习俗和传统。
古都北京,古老的清真寺旁聚集着一小部分穆斯林。公元七世纪,他们的祖先阿拉伯人来到盛唐,从此扎根在这片东方热土,经商、传教、做工匠等,从事不同的行业,甚至极少数人做官。
元代的官方文书称他们为“回回”,至此,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诞生了。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不融入其他民族。
经营奇珍斋的梁亦清正是一名地道的穆斯林。说起“奇珍斋”的名号是与同仁堂、瑞蚨祥一样,名满京华,主要经营古玩、玉器、珠宝、翡翠。
“金银有价玉无价”,可见玉器价值连城。
“奇珍斋”主梁亦清是一名琢玉高手,一块普通璞料,他能一眼看出优劣;剖开璞料,他能随形而琢,巧夺天工。花鸟、人物、楼台、舟船等,无一例外,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梁亦清虽然技艺高超,但天性木讷,不善言辞,只是个纯粹的匠人,没有生意场上的左右逢源,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工艺。
他制成的各种玉制品供应其他古玩店,还通过“汇远斋”批量销往海外。
多年来,梁亦清凭着自己的手艺,守着自己这份产业,维持着家里的生计。
他和妻子白氏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梁君璧,小女儿梁冰玉。
虽然梁亦清没什么文化,但是两个女儿的名字却是“博雅”老宅里学富五车又爱好古玩的老先生给取的,甚合他的心意,名字都和玉有关。
1919年,北京城不太平静,玉器的行情也是起起落落。
梁亦清抛开烦恼,专注于打磨心中的玉。
某一天,家里来了两个陌生人,年长者是吐罗耶定,六十多岁,年少的是易卜拉欣,十多岁。
吐罗耶定和梁亦清用穆斯林特有的方式彼此问候:“求真主赐给您安宁!”
共同的血脉和信仰,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同胞。
易卜拉欣见到“奇珍斋”里栩栩如生的玉制品,唤起了心中的渴望,他想拜师梁亦清。
后来,易卜拉欣改名韩子奇,开始了学徒生涯。
梁亦清和“汇远斋”老板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同,雕琢一幅《郑和航海图》,也就是一艘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梁亦清的初衷也是因为郑和也是回回,与有荣焉。
他夜以继日地投入了宝船的制作中,使出了“玉器梁”的看家本领,把所有的信仰都寄托在宝船上。
不料,因为过度劳累,在宝船即将竣工的时刻,梁亦清不小心跌倒,把郑和遥指远方的手臂压断了。
耗尽心血的梁亦清,和宝船一起倒在了抵达彼岸之前的时刻。
梁亦清一生与玉为伴,精雕细琢,用自己的手艺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2、韩子奇对玉的执着“奇珍斋”随着梁亦清的过世,陷入了混乱中。
“汇远斋”老板如期来催货,更是让白氏母女三人陷入了绝境。
韩子奇随即进入“汇远斋”,拜“汇远斋”老板为师。
“汇远斋”没有制作玉器的匠人,所售商品都是从其他手工作坊收购来的,但是,反而利润丰厚。
在这里,韩子奇受到了排挤,因为他不但是匠人,还是回回。
他忍辱负重,每天勤快地忙碌,以恭顺的笑容,与人温和地交流。
在这里,韩子奇不但琢玉,还留心观察“汇远斋”的买卖经。
在这里,韩子奇用了一年时间,参照师傅留下的宝船范本,重新雕琢了《郑和航海图》。
这艘宝船上的人物、船帆、楼台,都栩栩如生。他不想像其他匠人一样,泯灭于众生,就在玉座底部工工整整刻上:梁亦清、韩子奇制。
来自海外的宝船买主发现了这一行字,单独与韩子奇取得联系。
韩子奇也由此了解了玉器的价值。两年后,与“汇远斋”约定的三年期满,韩子奇离开了,他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奇珍斋”。
如今的“奇珍斋”,早已成为茶水铺。韩子奇打算重振“奇珍斋”。按照回回的习俗,他与梁君璧在清真寺成婚。
十年后,“奇珍斋”名满京城。
韩子奇把奇珍斋拓展到五间店面,铺子交给账房和伙计打理,自己遍访美玉,搜索与玉有关的古籍,痴迷于研究玉,人称新一代“玉魔”。
听闻“博雅”老宅出售,二话不说,付了银元,一举买下,一家人搬进了老宅。
某夜,韩子奇在院中踱步,一轮明月如羊脂白玉盘,洒下光辉,一颗流星在天空中划过,金光灿灿落入园中,恰似一颗明珠。
这时,一声嘹亮的啼哭传来,原来是他的大儿子出生了。
韩子奇想到那颗流星,就给孩子起名“天星”,天助博雅宅,星落“奇珍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韩子奇不甘心付出那么多心血的玉器毁于日寇之手,他只身护送比自己性命还要宝贵的玉器,远赴英国。
梁冰玉偷偷追随而去,梁君璧和两岁的天星留在了老宅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也是炮火连天。
战争的恐惧让韩子奇和梁冰玉相互安慰,彼此有了感情,他背弃了梁君璧。
离家在外十年,他们有了女儿新月。
战火平息后,归心似箭,他们带着玉又踏上了故土。
结果是可以料到的,韩子奇执着为玉,又背弃了和梁冰玉的感情。
梁冰玉把女儿新月留在故乡,自己又回到了英国。
女儿新月渐渐长大,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但却不幸早夭。
韩子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只能寄托于自己的那些玉,成为他的生命支柱。
他执着了一辈子,为之舍弃一切的玉,还是被“红卫兵”一夜之间摧毁了。
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告诉妻子自己的真实身份是汉族,原来天星和新月流淌的是民族融合的血液。
他一辈子谨守着回回的规矩,早已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回回。
3、韩天星对亲人的守护韩天星将近两岁的时候,父亲韩子奇为了保护自己最宝贝的玉器,远赴英国,所以将近十年的时间,他是没有父爱的,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到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和小姨才从英国回来。
他记得那时候二十多岁的小姨,在家里只住了一宿,第二天就留下新月走了。
其实,那个时候他早已明白很多事情,他清楚妈妈恨小姨,也恨爸爸。
但终究爸爸回来了,妈妈还是原谅了爸爸。她想维持这个家,不想让天星失去爸爸。
可是,新月太小,也不清楚大人的纠葛。原先的大姨成为了自己的妈妈,但是妈妈一向对她不好。
天星尽自己力量保护着妹妹,疼爱着妹妹。妹妹考上大学,他只有祝福。
而他幼年时家境困难,为了挣钱养家,十五岁的时候,勉强初中毕业,就去了工厂当学徒。
小小的个子,他踮起脚才能够到机器。他不抱怨,也不埋怨,愿意自己多吃点苦,把甜都留给妹妹。
韩子奇生命的最后日子,写了一封信,让天星寄给远在英国的小姨。
天星不希望小姨再来打扰他们宁静的生活,更不希望妈妈再受到心灵的折磨,他为了亲人,一把火把信烧毁了。
韩天星的心中最重要、最珍惜、最想守护的是亲情,不同于上两代人对玉的痴狂。
以上就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六十年风云变幻,三代人经历岁月沧桑,各自有自己最想守护的。
第一代匠人梁亦清专注于雕琢玉,第二代韩子奇痴迷玉,第三代韩天星看透了上一辈人因为玉的恩恩怨怨,不想再陷入其中,心里最看重的反而是亲情的守护。
作者在书中写到:人生没有蓝图,它有黑暗,有花火,有灾难,也有希望。
人生的命运,面临着不同的抉择,谁又能预测未来呢?那些身外之物,不可能永远拥有,何必执着呢?
我们始终要清楚,活在当下,珍惜亲人和朋友的缘分,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守护的。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71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