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

初看到这一行字,还以为是哪个痴情郎给心上人写的情书。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事实上,这是梁启超给自己二女儿梁思庄写的家书。这样露骨的“情话”,梁启超还写过很多。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如同我们熟知的傅雷和曾国藩的家书一样,在梁启超写的近400来封家书里,包含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谆谆叮嘱。

不同的是,梁启超在家书里流露出的爱,更加直白和平等。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08年,梁启超子女于日本横滨双涛园。思顺(后排最高者)、思永(思顺前)、思庄(中间椅子上最年幼者)思成(右一)、思忠(右二)。

在父亲节的时候,让我们重新翻开梁启超家书,看看在那个社会动荡且物质匮乏的年代,梁启超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01

从不掩饰爱和思念的情话大王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有七个曾出国留学。因为与孩子们远距离分隔,梁启超常常在信中坦露思念,堪比“情话大王”。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18年,梁思永、梁思达、母亲李夫人、梁思庄、梁思成、梁思忠(从右至左)。

月亮圆时,他要表白,

“你们到温(哥华)那天,正是十五,一路上看着新月初升直到圆时,谅来在船上不知唱了多少次‘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了。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孩子们没及时回信时要抱怨,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感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10年,梁启超抱着三岁的思忠(右)和两岁的思庄。

喝醉酒时要骚扰,

“宝贝思顺:晚间独酌醉了,书也不读了。找我最爱的孩子谈谈罢。”罢了还要加上一句“好孩子别要着急,我并有恁么醉,酒亦不是常常多吃的。”以示自己的乖巧。

生病时更要撒娇,

“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想得特别厉害,觉得若是顺儿在旁边,我向他撒一撒娇,苦痛便减少许多。”

要是顺儿在我身边,我的病肯定会好很多呢。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08年,梁启超子女于日本横滨双涛园。思顺(后排最高者)、思永(思顺前)、思庄(中间椅子上最年幼者)思成(右一)、思忠(右二)。

梁启超作为叱咤风云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政治家,在儿女们面前却是这样一个卖萌的老小孩。

除此之外,梁启超还给每个孩子都起了宠溺的昵称。大女儿思顺是“大宝贝”、“娴儿”、“BABY思顺”、“顺儿”等,给思懿起了“司马懿”的外号,称思庄为“庄庄”,思忠为“忠忠”,思达为“达达”,思宁呼为“六六”,称小儿子思礼“老白鼻(BABY)”,或者集体称为“大小孩子们”“大孩子们、小孩子们”。

如此坦露的爱意,大多数中国父亲都难以做到,更别说是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时代了。

02

耐心指导学业的人生导师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34年,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左起)在天津“饮冰室”前。

家庭教育,很重要也最头疼的一块就是孩子们的学业及工作了。梁启超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相当有发言权,他的教育方法放到现今也极具借鉴意义。

指导学习,梁启超教育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要把基础打牢,循序渐进: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梁思庄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做学问原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孩子遇到挫折,给予他最中肯的鼓励:

“思庄英语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气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梁思成因车祸耽误了一年留学,梁启超宽慰道: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吾星期日或当入京一行,届时来视汝。”

你的人生路一直很顺畅,有点小挫折也是很好的磨炼机会,而且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损失?说不定还是机遇呢。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梁思成怕自己选的建筑专业是艺术,不能报效祖国,他也耐心解释: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

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38年,林徽因、梁再冰、梁从诫以及梁思成一家四口(前排左起一至四)在西南联大的“教授之家”。

他会给孩子们很多建议,但绝不强迫他们接受。

“凡学问最好是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32年,梁思成看望正在殷墟从事发掘工作的弟弟梁思永(左)。

他还特别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广博性,这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超前的教育理念:

“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远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了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还是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03

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20年,梁启超摄于巴黎

梁启超所处的是个变革动荡的年代,维新变法,公车上书,政党之争稍不留意,就可能搭上性命。

但梁启超却不是苦大仇深的人,甚至非常豁达,他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大概就是说,人生要是没有乐趣,那不就白活了嘛。

这种从容处世态度,也在家书中处处有所流露。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06年,梁思成(左)与父梁启超、弟、姐合影

“你们在爹爹膝下几十年,难道还不知道爹爹的脾气吗?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功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强健、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今复还我忧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视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辈也。”

孩子们,做人呐,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合影,为了纪念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取名再冰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

他还告诫孩子们不要被物质所累: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54岁梁启超写字时的留影

除却对孩子的忠告和建议,梁启超更看重的是自身的榜样作用。

他曾在袁世凯政府中做过官,凭才能和当时的地位,只要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每个月几万大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他却不愿意,一生主要还是依靠稿费来维持生计。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梁启超教育子女最有力的手段。

04

心怀家国,是他为父的高度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24年,梁启超、梁思庄、林徽因,摄于北京长城。(从左至右)

梁启超作为一名政治家,免不了常身处政治争斗的漩涡中,在与孩子们的家书中,也不断提及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他忧国忧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自己的孩子。

他一再强调要回报社会,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1927年,梁思礼(前)、梁思懿(后右)、梁思宁(后左)。

想让孩子成为爱家爱国的人,梁启超自己就起到表率作用。

“我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

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九位子女学业有成后,都义无反顾地投入报效祖国的事业中去。

中国家教第一人,九个子女满门俊秀,究竟是怎样培养的?

在梁启超的家书里,充斥着喷薄而出的父爱,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这是我见过最平等的父子状态。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90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