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路边常有摆摊卖小册子的
上面赫然印着几个大字
“XX”姓起源
说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遗产娘又来啦~
想要知道姓氏的起源
一本《中华遗产》就够了!
寻根问源
中国古代史籍记载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万姓归宗。据说,数以万计的中国姓氏,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几大奇姓。
例如姬姓,很可能来自周人对“熊”的图腾崇拜;炎帝因姜水而得姜姓,姜水是古羌人活动的区域,不由使人想象起“姜”“羌”与神羊之间的渊源了。时至今日,盘羊依然是羌族的图腾。
炎帝事迹
绘画/任伟峰
铁打的姓,流水的氏
现在我们常常将“姓”和“氏”并称为“姓氏”,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儿。随着历史演进,古老的同姓族团也开始了转变,大族团内部逐渐分化,各个分支迁徙千里,建立了新的据点乃至国家。
还有的族团内部,由于贫富、贵贱、职事,分化越来越明显。于是,“氏”出现了。“氏”的本意是根柢,引申为贵族宗族系统的称号,一般人是没有氏的。
杂志内页
贵族的特权
日本绝大多数的姓氏,是特别晚近的产物,至今还不到150 年。在此之前,绝大多数日本人“有名无姓”,姓氏是身份的象征,体现了贵族阶层的特权。
直到1875 年,明治政府再次颁布《平民苗字必称令》,强制户户有姓,人人有名,一时兴起了一股取姓狂潮,日本姓氏逐渐膨胀至30万个。
明治天皇画像
供图/视觉中国
改姓换氏
名字不好听怎么办?
天下好名千千万
不行咱就换
在古人眼中
改姓换氏却是一件大事
普六茹坚与大野渊
杨坚和李渊,两位隋、唐帝国的开创者,都有过十分特别的姓氏——普六茹坚与大野渊。为何如此?这都拜同一个男人所赐——北周帝国奠基者宇文泰。
实际上,宇文泰并非中国历史上赐姓制度的发明人。早在西汉王朝初建时,汉高帝刘邦就来过这一套。历代皇帝赐姓,大多是为了笼络朝臣,以示恩宠,或是用以表彰功绩。
杂志内页
是玉碎,还是瓦全
俗话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和名岂止不能随便更改,若提起父祖辈的名字不加避讳,都是很失礼的行为。
但在家族遭遇变故时,是保持本宗,宁为玉碎延续和传承祖先的血统还是改做他姓,保全性命,古人的灵活性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图为《新镌陈眉公先生批评春秋列国志传》插画,描绘了伍子胥出逃的情景,不仅改变了容貌,而且他的一支后人改作“五”姓。
供图/FOTOE
“爱新觉罗”去哪儿了?
书法家启功先生,曾讲过自己的一个尴尬经历:有人给他写信,总爱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原本他只是一笑了之。后来,这种情况不断发生,他颇为无奈,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启功先生在自述里颇有些委屈地写道。他还强调,自己“就叫启功,姓启名功”。
杂志内页
实际上不止启功。现在确实很少听到谁姓“爱新觉罗”了。而且不仅清朝的皇姓,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瓜尔佳氏”“富察氏”“那拉氏”等姓氏也统统不见了。
这些家族自然有后裔,唯一的解释是,后人们都改姓了。据说今日娱乐圈中的名人,就有许多改了汉姓的清朝贵族后裔,诸如那英祖上是叶赫那拉氏,关晓彤来自瓜尔佳氏,等等,此类说法不胜枚举。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局部)
供图/FOTOE
谁是第一大姓?
姓氏排行看似平常,实则是一个事关国本的政治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士族门阀长期占据国家权力中枢,,寒族子弟则几乎没有出头之望,姓氏便成为区分士族与寒族的重要标准。
李唐时期,李世民决心革除门阀政治的旧弊。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重排姓氏榜:皇族李氏第一,外戚长孙氏第二,原本的世家大族山东崔氏排为第三。
女神姓崔
供图/视觉中国
奇姓杂谈
总有那么些人的姓与众不同,课堂点名仿佛都自带光环。因此武侠小说的作者,往往喜欢用复姓作为虚构人物的姓氏。这样,原本并不常见的复姓,名气却很大。
比如提到令狐这个姓,恐怕短时间内脑中能想到的唯有“令狐冲”三个字。于是有人说,“令狐”是“金庸制造”。然而,它的确出现在《百家姓》里,而且确实是汉族的姓。
图中的敦煌壁画残片(或为晚唐五代时期)上,“令狐□子一心供养”的字样清晰可见。
复姓“慕容”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个武林世家——“姑苏慕容”。一代家主慕容复终日沉溺于中兴复国的春秋大梦,称慕容氏“乃鲜卑族人,昔年大燕国威震河朔,打下了锦绣江山”,甚至还随身带着“大燕皇帝世系谱表”和传国玉玺。
别笑,他慕容氏祖上还真就是大燕国的皇族。慕容博和慕容复自然是金庸虚构的,但鲜卑慕容氏建立大燕确是史实。
花树状金步摇
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个姓,有味道
在中国姓氏大家庭数以千计的稀姓中,充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字眼。其中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恐怕当属“屎”姓。传说,屎姓人原本姓牛。为何要改姓?竟是因为一句赌咒。
明朝时,祁东人牛壮与族人因事生怨,于是发誓说:“姓屎姓尿也不姓牛!”说到做到,他真的改名叫屎壮了。后人无奈,只好遵从。
杂志内页
不过,由于此姓用字不雅,不少屎姓人都改为同音的“史”姓,以避非议。过于生僻怪异的姓氏,往往都和屎姓有着相似的命运:改姓,并逐渐走向消亡。
图为“饕餮”,因贪食反害自身。南朝梁元帝遂将上古凶神的名字,赐予谋反的弟弟一族做姓,讽刺其贪婪。
绘画/傅淳强
男氏女姓
古代男女结婚,不仅有着繁复的流程,甚至在姓氏上,也有不少讲究。一些关于姓氏上的规定,例如“冠夫姓”、“同姓不婚”等传统,造成了不少困扰。
想结婚?先改姓
1929 年10 月25 日的《广州民国日报》中,刊载了一则故事。
某中学,一名叫黄甲升的少年,年近20 岁,风度翩翩。他有一位情投意合的恋人,也是该校的女学生,名叫黄瑞莲。尽管他们早已认定对方,却始终不敢向父母开口。
原来,当时社会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叫“同姓不婚”,如果非要结婚,从伦理角度来说,就是乱伦,定会惹来漫天嘲笑和非议。
后来黄甲升的母亲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央求女方暂且改成王姓,以此瞒过街坊邻里,堵住悠悠众口。虽说改姓不过是自欺欺人,但也足够说明,“同姓不婚”仍有相当的约束力。
绘画/吕昱甫
就算夫唱妇随,也有名有姓
早年间,如果某家的闺女,比如秦姓女,嫁给了戚姓男,那么,她在外人口中的代号,就变成了戚秦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代的已婚妇女似乎只能藏于深闺。
所谓称呼,不过就是一个标志,她们是谁家媳妇儿的代号。追根究底,“冠夫姓”大约还是男权、父权社会,将女性视为男性附属的一种衍生的成规。
人们往往认为在中国古代,男娶女嫁后,以夫之姓,冠妻之名。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绘画/王斌
招赘:交易婚姻中的姓权
赘婿的出现相当久远,但向来为人所不齿。女方招赘上门的原因不外乎二,父母爱女情切,不愿其嫁;家中男性后嗣无望或只有垂髫幼子,难以支持生产。
这样的婚姻,其实质更接近于双方的利益交换,男方奉上尊严、自由和劳动力,以换取女方的经济支持,与所谓的爱情相去甚远。
绘画/王斌
杨坚和李渊为什么要改姓?
“富察皇后”的父亲为何叫“李荣保”?
为何同姓不能通婚?
封面故事
标示血缘的中国姓氏,如网络般,将人们互相连接,连成了家、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画面中央的西周何尊,有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
摄影/黄松涛
目录页
有历史、有文化、有趣味的遗产娘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9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