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亡在外戚手里,东汉虽然被曹魏篡权,但实际上可以说因为宦官埋下灭亡种子。两次在灭亡前夕都发生过一件“一日封五侯”的事情。
1.西汉一日五侯根源在汉成帝。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刘骜出生于长安甲馆画堂。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嫡皇孙,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骏马),字太孙,经常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因为这个原因汉宣帝的继承人汉元帝几次三番想改立自己宠妃傅昭仪的儿子刘康为太子都打消了念头。
谁也没想到,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的汉宣帝,竟然看走眼了。后世明成祖因太孙朱瞻基而确立朱高炽为太子,也有说法康熙因乾隆而确定传位给雍正,这两次都可以说是预言式的看对人,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以及乾隆都能把国家处理好。
其实一开始汉成帝还是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为之君的。只能说时势如此,事与愿违了。
外戚王氏擅权之所以得以实现,与汉成帝关系非常密切,当时外戚和宦官势力不断坐大,汉成帝便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政策。
继位之初,汉成帝利用外戚打击宦官势力。
首先,汉成帝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权臣石显为长信中太仆,使其离开权力中心丧失实权,然后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等人联名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石显被免官逐回家乡,死于中途,其走卒也纷纷被免官。
其次,汉成帝利用外戚和朝臣抑制另一派外戚。成帝继位,王凤首先排挤了能力强、名声大的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又迫使许皇后之父许嘉引退。
再次,王凤排挤丞相王商。王商的父亲王武是汉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这也是一支活跃于元、成政坛上的外戚家族。当时惟一能与王凤相抗衡的,就是王商。王商在政坛上稳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识见和能力,都不在王凤之下。两人在许多问题上议论不同,关系渐渐紧张。王凤与外戚史丹合谋,派人秘密调查王商的隐私,又教唆频阳(今陕西富平)人耿定上疏诬陷王商。汉成帝觉得难以查证,可是王凤坚持要查办,成帝无奈,只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职务。王商被免相仅三日,就大口吐血,悲愤而死。其子弟亲戚有在宫中任职的,一律被赶出长安城。至此,王凤专制朝政,已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
汉成帝的制衡政策运用的并不成功,太后王氏一族势力不断壮大,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汉成帝悉封诸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日定封,世谓之“五侯”,又称王氏五侯。由此,王氏势力益强,终至王莽篡汉称帝。
2.东汉一日五侯根源在汉桓帝。
诸葛亮《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宦官之祸,从桓帝开始加剧。本初元年(146),汉质帝驾崩,刘志被大将军梁冀迎入南宫即位。但此时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刘志小时生性放荡与宦官张让有断袖之情,后被太后梁妠发现,梁太后和梁翼则利用张让监视桓帝,桓帝因而对梁氏不满,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桓帝对于梁冀的横暴也早有怨恨,只是由于他的两个妹妹都在自己身边,不敢发作。延熹二年(159),梁冀二妹梁皇后去世,桓帝觉得机会来了。他去上厕所的时候,单独叫宦官唐衡,问他宦官中有谁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桓帝于是与他们五人密谋,决定诛除梁冀,并用牙齿咬破单超手臂歃血为盟。八月丁丑,桓帝来到前殿,即召尚书入殿,宣告要惩办梁冀。他命尚书令尹勋持节率丞郎以下守宫廷,收符节送省中;命黄门令具瑗将御林军1000余人和司隶校尉张彪共同包围梁冀住宅;命光禄勋袁盱持节收梁冀大将军印绶,徙封为比景都乡侯。梁冀、孙寿当日自杀,梁、孙家族全部弃市。其他公卿大臣因牵连而死的数十人,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几乎一空,百姓莫不称庆。
在铲灭专横跋扈的外戚梁冀之后,汉桓帝封参与谋画灭梁氏的宦官单超为新丰侯,徐璜为武原侯,具瑗为东武侯,左悺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五人同一日受封,故谓之“五侯”,又称宦官五侯。
之后上台的是比他更差劲的灵帝,东汉往不归路上狂奔。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896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