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依旧在,几度里脊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猪肉中。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今年是猪年,我们来聊聊猪。
两年前的鸡年,小巴写了篇《鸡是如何征服世界的?》应景,当时猪肉在文中客串了一把,扮演那个全世界年产量最大的肉类,但还是成了鸡肉的陪衬。
今年主场作战,小巴就来和大伙儿说说,猪的那些事儿。
友情提示:以下内容很不清真
纵观鸡史,我们会发现它走的是国际化发展路线,而我们猪,则向全世界证明了什么叫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就拿2017年的猪肉消费量来说,全球吃了11058.8万吨猪肉,而中国大陆吃了其中5487万吨,约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49.6%。
好嘛,近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吃了世界约一半的猪肉。
这是一个怎样嗜猪如命的国度?
图片来源:布瑞克咨询
不仅如此,前年英国的培根价格上涨,最后也怪到了中国头上,因为欧盟的大部分猪肉产品,都进口到中国去了,才导致他们猪肉紧俏。
其实这一点,对于一个吃了起码9000年猪肉的文明古国而言,简直顺理成章。
据考古学家考证,距今9000年前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猪骨已经被证实属于家猪,毕竟从体型上来看,这已经不是一种“前凸后凹”的性感小野猪了,而是为了迎合人类口腹隆起了下半身。
另一个驯化的证据是,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普通猪和被阉割猪的差别,虽然是羞羞的一个笔画变化,却已足够证明,我们的老祖宗不仅早早驯化了猪,还早早掌握了成熟的养猪技术。
左:未阉割猪,右:阉割猪
自此,中国的饮食以及文化里,处处是猪处处猪。
比如国人最重视的“家”,这个字就是一个房顶+一只猪。而豪门的“豪”,是“高”+“猪”,因此也有观点认为,嫁入豪门,就是嫁给有大房子且家里有很多猪的人家。
所以,嫁入佩奇家=嫁入豪门?
除此以外,猪的人气之高,也能从取名字看出。
例如咱们熟悉的汉武帝刘彻,原名刘彘,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刘野猪。
图片来源:《汉武大帝》剧照
类比到现在的父母取名,动不动就从自己爱的韩剧和网络小说中挑个“梓”啊“轩”什么的,那时候的人,一定非常非常喜欢猪吧。
当然,现在也有人将很火的小猪佩奇当名字的,比如:
到了宋代,猪就不那么令人稀罕了,而变成了十分普遍的消费品,每天从早到晚,赶到首都开封的猪多达万头,价格也变得很便宜,吃货苏东坡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搞出东坡肉的,而老字号的金华火腿,也是在那时兴盛起来。
除此之外,古往今来,猪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
要理解这句话,可以说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
作为三分天下剧本里条件最差的,刘备在书中的发家十分值得推敲。
乍一看,是因为桃园三结义提升了战斗力,随后蹭热点做外包慢慢发家,但其实,这里面张飞的贡献可不小。
别看张飞看似一根筋很单纯,天天冲上去“保护我方刘皇叔”。但除了自己技术入股,张飞可是实打实的资本支出给了刘备的。
小说中,燕人张翼德,名下有一家卖纯种涿州猪极品肉的屠宰场,同时也经营名酒和果园,刚才我们也说过了,猪是财富,这对当时而言,张飞就是个财主嘛。而张总结义刘备后,意欲从政,桃园三结义,实际上就是张飞决定出钱出人,与刘备合伙创业后的第一次股东大会。
三结义后“股东大会”上投票的张飞
忽然可以理解了张飞在书中的各种“吃醋”行为,详见《隆中对》剧本。
而有了猪粮的刘备,这才有了夺天下的勇气。
尽管小说有戏说的成分,但也表明古时候,猪肉有安邦定天下的功能,已成了普遍的共识。而直至今日,猪肉的威力依然不减当年。
比如,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指数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不同的门类占据不同的权重。
那么在其中,猪肉占比多大呢?262种商品中,猪肉占比这几年一直在2-3%之间浮动,由于食品类项目比非食品类项目更能影响CPI,因此人们甚至将CPI称为“中国猪肉指数”,造成“人民当家猪做主”的局面。
在长沙的石燕湖上,一群猪正在参加游泳比赛
CPI之所以重要,因为其实际上测算的,是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情况。
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这东西,太猛了,物价飞涨。2010年10月份,CPI冲上4%的高位(猪肉涨价功不可没),原来买菜带20元绰绰有余,后来50元都可能不够。而CPI若是太低,就成了慢刀子割肉的通货紧缩,居民消费意愿低,经济不景气。
而且,在中国,人们发现,猪肉价格有一个变化怪圈,又被称为“猪周期”。
简单介绍下猪周期的路径: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由此往复。
之所以会造成猪周期,是因为中国的生猪养殖,以500头以下的散户为主。2017年,散户养殖在全国养猪户中占比达63%,由于缺乏规模性,散户对猪肉价格几乎没有反抗能力,面对猪瘟等重大疫情疾病又势单力薄、无能为力,因此,中国的生猪价格波动相当大,这才有了几乎四年一次的猪周期怪圈。
由于存在猪周期这一特殊国情,经常被券商机构拿来预测来年的CPI,进而预测第二年的宏观政策。
年初小巴整理券商的宏观研报时,就有券商认为,由于2018年猪周期逼近谷底,2019年即将迎来猪价反弹,从而推动CPI增长,因而认为,在温和通胀的情况下,2019年上半年央行降息(会助长通胀)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不过啊,早在2015年,就有学者呼吁,是时候把猪肉占CPI的权重降下来了。
比如现任恒大研究院的分析师任泽平就曾说过:“我们一直在寻找风口上的‘猪’,结果把‘牛’给挤跑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因为CPI高,央行不降息,股市也牛不起来。
不过,在吃了猪肉9000年以后,现在的国人似乎已经不那么爱吃猪肉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刚发布的数据,猪肉在中国的消费总量已经连续下滑了三年,从2014年顶峰时期的5719万吨下降至5487万吨,降幅达到4%。而在2014年之前,猪肉需求每年的平均增长可达到5.7%。
图片来源:好奇心日报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1978年以前,中国猪肉消费占整个肉类消费的比重在80% 以上。到2014年,城镇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总比重已经下降到 56% 左右,农村猪肉消费占比也下降至 66% 左右。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年夜饭,有些大数据爱好者,爬了爬(搜索集合)几大美食网站上,用户自己上传的上万份年夜饭菜谱后,惊讶地发现,在菜谱中,鸡肉已经挤走猪肉,成了被调查数据里的C位菜肴。
图片来源:大数据文摘
当然,小巴有点怀疑,如果饺子也上了菜谱,或许就能和鸡追平。
不过,为什么现在的国人不爱吃猪肉,答案是:并非猪肉不好吃,而是其他肉,也很好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年,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
当然,为了健康着想,蔬菜也没少“排挤”猪肉。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的新鲜蔬菜消费增长了4%,总消费量几乎占全球40%。
实际上,少吃猪肉还多少带了点国家意志。
2014年国务院颁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其中提到,到2020年人均消费肉类29公斤,比目前的人均肉类消费量59.8公斤要降低一半。
作为国人肉类占比60%以上的猪肉,不知作何感想?
最后祝大家猪年快乐!!!
参考资料
1.《中国四大经典文学著作中的猪文化元素》 张伟力,张晓东
2.《从神坛走向世俗的猪文化》 刘洁,兰玉英
3.《新年与猪同行:家猪的文化》知识分子的博客
4.《猪肉消费总量连年下滑,人们没那么爱吃肉了吗?》 好奇心日报
5.《猪!猪!猪!生猪养殖系列报告之十六:非洲猪瘟全面复盘与推演》招商证券
6.《我们扒下了全网所有“年夜饭”菜谱,找到了最有年味的一道菜》 大数据文摘
本篇作者 | 和风月半 | 当值编辑 | 何梦飞
责任编辑 | 郑媛眉 | 主编 | 魏丹荑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903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