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禇卫 蒋沈韩杨 姓氏起源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禇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呂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赵姓

传说羸姓祖先伯益的后代造父曾经给周穆王驾车,由于他在穆王出巡和征战中屡建战功,穆王就把赵城赐给了他。于是,造父的后代便以赵为姓氏。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百家姓》把赵姓放在第一位,与他有直接关系。

钱姓

传说五帝之一颛顼( zhuan xu)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执掌全国的财政大权。于是,其子孙就以官职钱”为姓。

孙姓

一种说法是周文王的儿子康叔在西周初年受封于卫,他的八世孙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后代非常崇敬惠孙,就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氏。另一种说法是,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后就改姓为田,田完六代孙田书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

李姓

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在尧帝时是主管司法的官,执掌刑之事,所以就以理为姓。而皋陶的后人理征因为得罪了纣王而被迫害,理征的妻子带着儿子理贞在逃亡的途中,曾经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又唐代开国皇帝名李渊,李氏于是便成为国姓,很多有功德的家族都被赐姓李,李姓也由此而不断增大,但血缘也不再单纯。

周姓

周平王的小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州(今河南汝州),当地人就称这个家族为周家,自此便以"周”为姓。但周王室的后裔仍然保持姬姓不改変,一直到唐玄宗时为了避李隆基之名讳,被下诏改为周姓。

吴姓

古代周族领袖周太王亶父的长子太伯和弟弟仲雍远奔江南建立吴国,定都梅里(今江苏无锡)。后传至夫差被越王勾践所灭,其子孙为记其耻辱,就以国名吴"为姓。

郑姓

周宣王分封其弟友于南郑(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先后死了和东虢,建立了郑国,定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曾一度成为春秋时的强国之ー。后被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王姓

商代贤臣箕子和比干是纣王的叔父,由于在朝廷上直言不讳,遭到了商封王的迫害。周武王灭商后,箕子和比干的后裔因为他们的先人是商朝王族,于是就改姓为王。另外,周和各诸侯国的王族后裔,在秦灭六国后,四处逃难过着散居的生活,不少家族也都隐姓埋名,改姓王。

冯姓

周武王灭商后,将他的兄弟毕公高封在当时的冯城。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冯为姓。另外,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封也是冯,后代也是以“冯”为姓。

陈姓

周武王建立周朝,武王将舜的后代胡公满的地方,封为“陈”,建立陈国。胡公满在陈国供祀先祖舜帝,他的子孙们后来都以国名"陈"为姓。

禇姓

古代春秋时候,宋国的公子叫恭段,他受封于邑,任职褚师,是掌管市场的官员。后代就以禇师为复姓,后又省略为单姓禇。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子段封地在地,因为他品德高尚,行为可以为人师表,于是称他禇师,于是子孙就都以“禇"为姓。

卫姓

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周公旦平定商纣王儿子武庚之乱后,就把商朝的移民七族交给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了卫国(今河南淇县一带)。后来秦灭卫后,卫国王公贵族的后代就以国名卫为姓。

蒋姓

周初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姫伯龄被封在蒋邑(现河南固始,还有一种说法是河南光山),后来被楚国所灭,后代便改姬姓为蒋。

沈姓

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名季载,因为平定叛乱取得战功被封在沈邑(今河南平舆北),后来建立沈国。沈国被蔡国灭后,沈国君主的子孙便以“沈”为姓。

韩姓

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后代毕万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建立韩国,后被晋所灭,子孙都以韩为姓。还有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韩景侯在三家分晋后建立韩国,强迫周武烈承认为诸侯,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后来韩哀侯灭郑,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韩被秦灭后,子孙都以“韩”为姓。

杨姓

周成王的三弟叔虞的次子名姬抒,在周康王在位的时候被封为杨侯,在今山西洪洞东南建国,称杨国。东周桓王时杨国被晋武公所灭,子孙陆续向南迁移,并以国名“杨”为姓。

朱姓

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名安,大禹时赐姓为曹。武王灭商后封曹安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邹县一带),建国号朱邾。到战国时楚灭邾,王公贵族就以国名去掉偏旁作为姓。其偏旁右边的耳旁,就如同古代"邑的意思,就是说邾国的土地已经失去了,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秦姓

古代姬姓祖先伯益的后代有个叫非子的人,善于驯养马匹,替周孝王牧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秦地的首领,后代就以“秦”为姓。另外,周公子之子伯禽裔孙封邑到秦,子孙就以封地“秦”为姓。所以秦氏祖先有的是源于姓,有的是源于姬姓。

尤姓

尤姓是由沈姓而来。五代十国时,王审知在福建称闽王,闽国沈姓因与"审"同音,于是就去掉三点水,改姓为尤。

许姓

周武王灭商后,把不肯吃周粟而逃亡的贤士伯夷后人文叔封于许国,后世称为许文叔,战国初许被楚所灭,子孙便以国名“许”为姓。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尧想把君位传给许由,后来又想请

他做九州的长官,他都不愿接受,最终隐居在箕山,所以也有人认为许姓的祖先便是这位隐士许由。

何姓

春秋战国时,韩国被秦灭后,子孙们颠沛流离,其中部分王族迁移至江淮一带,以“韩为姓。但当地韩与“何”读音相近,后来就被称为何。

吕姓

传说上古炎帝因为出生并居住在姜水流域,所以就以“姜”为姓,姜姓羌人共有四支胞族即“四岳”,其中一支是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吕国(今河南南阳),到春秋时吕国被楚所灭,子孙后代便以国为姓,称为吕氏。

施姓

施氏原系殷商七族之一,其余的还有陶氏、樊氏等。周公在平定武夷之乱后,殷商七族都为文王之子康叔的管辖范围内,施氏主要是负责制造旗帜的。

张姓

据说黄帝的孙子姬挥能夜观天象,看到弧矢九星如同弓的形状正对天狼星,于是从中受到启发制造出了弓箭,被黄帝封官为弓正。这当然只是神话传说,不过制造弓箭的都把挥当作创始人。弓正也称为弓长,后代把弓长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为张字,于是就有了“张"姓。而在汉代的时候道教十分盛行,领袖张角、张宝等人都说道教是来自于黄帝,而张这个姓氏也是由黄帝所赐,于是姓张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孔姓

商族始祖是契,子姓。后第十四代子孙成汤灭夏建立商朝,被商民尊奉为开国英主。商汤字天乙,所以他的一支后裔就用汤本来的姓氏"子",再加上他字号里的"乙"合成“孔"字作为姓。另外一种说法是,纣王庶兄微子启被封到商丘,国号为宋,史称宋微子。宋微子的后代中有个叫孔父嘉的人,他的子孙因为有祸患就逃到了鲁国,改自己的姓氏为孔。相传孔子就是在这个家族中诞生的。

曹姓

周朝时,周武王将他的一个弟弟封到曹邑(今山东曹县),于是建曹国。后曹被宋灭亡后,曹国的子孙后来都以国为姓世代姓曹。

严姓

严姓是由庄姓改变来的,是春秋楚王侣的后裔。楚王侣,死后追加称号为庄王”,庄王的子孙就以这个“庄"为姓。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庄氏人避明帝讳,就以同义词“严”来替代庄做了姓氏。

华姓

春秋时期宋戴公之子,受封于华(今西华阴),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华。

金姓

黄帝的儿子少吴为金天氏,所以少吴的一部分子孙就以金为姓。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匈奴王太子日磾(mid)曾为武帝做事,武帝把他打扮成金色人身去参加祭天大典,并赐金姓给他,所以金氏是少数民族的后裔。

魏姓

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叫毕万,是周文王的后裔,他受晋国君主晋献公封于魏邑。毕万的后代魏斯和韩、赵三分晋后,魏斯建立魏国,称魏文侯,定都安邑(今山西西夏县),魏文侯任用李悝変法改革,成为战国七雄之ー。后魏被秦灭后,后代便以“魏”为姓氏。

陶姓

一种说法认为陶氏的始祖是远古的尧帝。尧在任部落首领之前,居住在唐,后来又居住在陶,所以称为唐陶氏。尧的后裔子孙一部分就以陶为姓氏。还有一种说法是武王的弟弟康叔在统治殷商七族的时候有个陶氏,专门负责陶器的制作,于是子孙便以陶为姓氏。

姜姓

据说炎帝出生并居住在姜水,所以就以姜作为姓氏。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炎帝的很多子孙后代都改变了自己的姓氏。周代齐国的开国始祖吕尚就是炎帝的后代,姓姜名望字子牙,因功绩封地到吕,于是就改姓为"吕"。齐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他的子孙大部分都分居各地,很多后裔又改“吕姓为”姜。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911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