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支格阿鲁祭祀经籍《德培好祭经》出版发行

2018年,普梅笑、普梅丽译注的《德培好祭经》入选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译注文化研究丛书”,该书由禄绍康主编,普梅笑执行主编,2019年底由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出资在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德培好祭经》以彝文、国际音标、汉文三行对应格式翻译出版,有利于规范古彝文教学,传播古彝文经典内容,继承和发扬彝族传统文化。

支格阿鲁祭祀经籍《德培好祭经》出版发行

《德培好祭经》全书有十七篇,包括篇幅长短不一的21章经文和1篇手迹书。即,《德培好登坛经》(分《产生经》《获平川祭品经》《祭奠十二王》《招灵祭牲 》《转三难经》)、《诉病返侜神经》《召回粮灵经》《召粮灵请灵经》《祭奠新居经》《魔怪扶德经》《扶德献饭敬酒经》《升太阳神经》《请闹神经书》《升闹神经书》《治朱雀白虎经》《洗礼断绳经》《治生克经》《驱纪乃经书》《祭奠星神经》《德培好诺音》,这些经文都是在各个祭祀仪式程序中结合仪式内容诵读并祭祀。

支格阿鲁祭祀经籍《德培好祭经》出版发行

《德培好祭经》囊括了滇南彝族尼苏支系民间常用的民俗类祭祀经文。经文内容主要以祖先、自然神灵为献祭对象,通过举行驱邪、招魂等仪式向祖先和自然神灵祈福,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民乐国安。

由于这些民俗类经书自古师徒传承,篇章内容多寡不一,没有一个标准的蓝本。因此,普玉发毕摩历尽艰辛,在他85岁那年基本收集归类完成,但部分手稿还未抄完他就归祖了。普璋开继承了其父遗愿,继续整理归类完善,形成比较标准的《德培好祭经》。之后,由普玉发孙普照毕摩在民间传承使用至今。《德培好祭经》从普玉发毕摩开始收集汇总,到普梅笑、普梅丽姐妹俩翻译整理,再到铅印成书,共经历了28年。若不是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禄绍康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不知《德培好祭经》译稿还要尘封多少年。

“德培好”和“咪嘎好”是滇南彝族尼苏支系传统的祭祀仪式。“咪嘎好”在彝族尼苏语中,“咪”为“地”,延伸为“大地”;“嘎”有“种植”“繁衍”“扩展”之意;“好”是“祭扫求吉”“避凶趋吉”的含义。节日祭祀的主要对象是生育神和农耕种植神,节日名称按现在语境的内容为“祭祀大地繁衍、人畜康泰”。

“咪嘎好”习俗流传在今红河州石屏、红河、元阳、建水和玉溪峨山、新平等彝族尼苏支系中,与彝族东南部方言区弥勒阿哲、石林撒尼支系中的“密支节”类似,与火把节、十月年构成彝族远古历法中的三大节日之一。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变异的影响,在现今使用十二地支纪日历法中,举行“咪嘎好”(或“密支节”)节日时间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在正月第一个鼠牛日举行,阿哲、阿细、撒尼支系在二月初一、二举行。

支格阿鲁祭祀经籍《德培好祭经》出版发行

“德培好”是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莫测甸、水瓜冲上寨、坡龙山脚四个村,在每年立春后的第一个属马日进行的祭祀祖先神的活动。“德”意思是“世间、世上”;“培”为“祖先”,此处从“普氏祖先”拓展开来,泛指“祖先”,因为水瓜冲“咪嘎好”和“德培好”的龙头是由普姓专任,普姓从临安府(今建水)搬来,属于纳楼土司世袭后裔。节日名称意思是祭祀“祖先神”。

“德培好”祭祀的这个“祖先神”包括两个不同时期的祖先,一是滇南彝族纳楼普氏直系祖先,二是以纳楼为代表的远古祖先、战神阿龙,北部方言翻译用字为“支格阿龙”。彝族纳楼普氏先民原来以今通海、江川、澄江为中心,后逐步移动到今建水缅甸清水塘周围,又迁居建水官厅万丈崖。相传,远古有一家寡母孤女,女儿长大成人后,每天夜里有一位披黑毯的人来与她幽会,久而久之怀孕。母亲告诉她如果披黑毯的人再来就用线穿在其衣角上。有一夜,女儿照母亲的吩咐把线穿在黑披毯人的衣角上,次日顺线找到官厅万丈崖,大蛇从崖洞中伸出头“濮、濮”的叫,儿子生出后取名姓“普”,为纳楼始祖,万丈崖也成了纳楼祭祖圣地。故事内容与《华阳国志·南中志》元隆神话故事同源异版,都与“龙(大蛇)”有关。彝族尼苏保护神、远古战神阿龙(支格阿龙),在滇池边由神鹰滴血在石崖上而化生,长大后骑飞龙马战胜各部成为古滇部落首领。民间口传,阿龙头戴三角锅庄,身披尖刀草,足踏铜犁铧、手持活宝剑。灭妖除怪或与外族征战时,三角锅庄帽迎雷神敲战鼓,铜犁铧踏破山峰石崖,尖刀草披毯上会射出飞箭,活宝剑所指之处人头落地、血流成河。由于阿龙战神是马年马月马日生,故在马年举行大祭活动,并且12年一次轮回。

“德培好”祭祀仪式为期三天。第一天是盛大的迎竜仪式,实行四个自然村的联合大祭。第二天,各村进行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表演。第三天,各村舞狮队逐户拜年,花灯队逐户唱花灯贺年。在第一天的联合祭祀中,主祭场要设12个祭祀法坛,由12位毕摩主持诵经祭祀,其中1个主祭塔,11个分祭坛。《德培好祭经》就是12位毕摩在“德培好”祭祀仪式上念诵的经文。

《德培好祭经》不仅是“德培好”仪式上集中使用的经书,而且还是彝族尼苏支系非丧民俗祭祀仪式中经常使用的经书。“德培好”仪式又是“咪嘎好”的最高、最隆重规格,是活态的彝族民俗活动,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传承彝族历史文化、传播彝族毕摩文化,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等多重意义。目前,由于石屏彝族尼苏花腰人的“德盆好”祭祀仪式具有独特性、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特殊的文化传承功能,已经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文:普梅笑(红河州民族研究所)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912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