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汕头这座百年华侨豪宅有多大?开关窗就得一整天

叶克飞

走进前美村村委会,本打算借个卫生间,结果却很惊喜。

大门围墙上方的紫色繁花,配上斑驳墙身本已好看到不得了。小小的正门,两侧方柱向上延伸,门檐上方的椭圆雕花与彩色山墙也是满满民国风。

可这些都只是“开胃菜”,走进去才发现,这是一个二进院子。头一进只有庭院,第二进的大门上方,写着“三庐”二字。

这道门融合了各种时代和异域元素,拱门加上“三庐”俩字是典型中式风,门上雕刻和两侧的柱子又是典型欧式风。最抢眼的是墙上的瓷砖图案,一块块拼贴上去,乍看有点东南亚风,可花饰纹理看起来又很欧洲。

我忍不住对站在门口的村民说:“你们这是中国最美村委会了吧?”他笑笑,让我进去看。

第二进是一栋两层小楼,三面而立,与院门院墙一起围着小院。小楼的木制大门十分陈旧,二楼的木花窗也已斑驳,但一块块玻璃倒是保存完好。

这栋“三庐”于1920年落成,西洋玻璃在当时还是稀罕物,不但价格高昂,在乡镇更是有钱也买不到。但这可难不倒富甲一方的前美村陈氏家族,他们选择在欧洲进口玻璃和瓷砖,甚至斥巨资专门挖掘一条从韩江入海口一直到村前的运河,用于疏通转运。

汕头这座百年华侨豪宅有多大?开关窗就得一整天

三庐正门 本文图均为 叶克飞 摄

让我惊讶的是窗户之多。一般的房子,窗户多是点缀,一面墙上开几扇窗已足够,可“三庐”这栋小楼,除了几根承重墙柱之外,其他墙面上全是窗。

看我抬头望窗,一旁的村民说,“这还是少的呢,你买门票进去看,整个陈慈黉故居的房子都是这么多窗子!”

难怪有个传说,当年陈慈黉兴建大宅,为了让空气流通,专门有个佣人负责开窗关窗。这位佣人每天清晨就开始开窗,开完了就开始关窗,等到所有门窗都关好,天也就黑了。

富甲一方的前美陈氏

村委会所在的“三庐”,只是前美村的一个小小部分,作为书斋与会客之用。这个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的村落,因有“岭南第一侨宅”之称的陈慈黉故居而闻名。

始建于1910年的陈慈黉故居极其宏大,共有厅房506间,面积达2.54万平方米。它的建筑中西合璧,以传统“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

所谓“驷马拖车”,是潮汕民居的传统建筑特色,指整个建筑格局就像四匹马拉着车子。它以大院套小院,以大屋拖小房,加上巷道、楼梯、通廊甚至屋顶的人行道,形成一个迂回曲折、结构复杂的住宅网络。

汕头这座百年华侨豪宅有多大?开关窗就得一整天

房舍立面设计中西合璧

清末以降,潮汕地区出洋者众,华侨返乡兴建大宅更是不惜成本,所以当地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前美村的聚居史可追溯到元朝末年,陈氏家族迁居此处则在清朝康熙年间,肇基祖为陈慧先。资料记载,前美陈氏原本世居福建泉州,因避乱于元末迁居潮汕地区,后来陈慧先移居前美,从此开枝散叶。

陈慧先的次子陈廷光于康熙年间中举,也曾为官。不过到了清末,宗族势力此消彼长,陈慧先长子陈廷弼这一支人才辈出。

陈廷弼的七世孙陈焕荣,人称船主佛,是潮汕陈姓赴港打拼的先驱人物。他于1851年在香港创办“乾泰隆”商行,主要经营大米进出口,兼营中国土特产,远销南洋各地。

陈焕荣为人慷慨,急公好义。他的长子陈慈黉承继父业,更是目光敏锐,早早看出机器时代必将取代旧时手工业,于是及时淘汰原有的“红头船”航运业务,1871年于曼谷创办陈黉利行,利用泰国大米资源,建立机械碾米厂,专营进出口贸易。直至今天,陈氏家族仍是泰国望族。

61岁那年,陈慈黉将生意交给后人打理,返乡定居。他捐资修桥铺路,建设新学堂,并兴建大宅。此后几十年间,陈慈黉及其后人陆续建成了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等。收取门票的“善居室”,就是整个前美村里规模最大、设计最为精美、保存也最为完整的一座宅院。

迷宫般的善居室

从村委会走向善居室,会经过郎中第和寿康里等大宅,既有中式大宅门和古朴雕花,又有西式浮雕或瓷砖图案装点。

最喜欢一条名叫“明道”的巷子,巷口大门是古朴青砖配灰瓦,还有南粤特色的彩色砖雕。走进去也是灰瓦飞檐,一派中式古风,墙身上却是西式拱窗,大门更是贴满西式瓷砖,看起来却相当和谐。

郎中第是陈慈黉为纪念父亲陈焕荣所建,建筑多达四进,居中和两厢是平房,外围则是两层西式骑楼,四周有天桥相连,房舍达到126间。寿康里的兴建时间晚于郎中第,格局与之相似,房舍达到95间。这种格局的好处是内低外高,形成一个城寨式庭院,有防御功能。

汕头这座百年华侨豪宅有多大?开关窗就得一整天

郎中第的庭院,摆着一个陈旧的篮球架

走过这些大宅和巷弄,再绕过一个巨大的荷花池,眼前便是善居室。

进门后是一个大大的广场,两层洋楼搭配东西厢房,是“驷马拖车”里的“车”。沿厢房旁巷弄而入,则是大院小院一个接一个的“驷马”。

走进其中一栋自成一体的二层洋楼,“口”字形的楼体四面包围着一个清幽小院。建筑内部同样中西合璧,阳台和廊柱等大量使用大理石,室内则使用从欧洲购置的瓷砖作为地板和墙砖。

二层走廊四通八达,有红砖人行道延伸至周边房舍的楼顶。站在二楼平台上放眼望去,一片灰瓦房顶错落,有与天边云朵相接的错觉。整个善居室总共有202间房舍,院落巷道彼此互通,大白天走在里面都觉得晕头转向。尽管它仅仅向游客开放一部分,但兜兜转转走下来也需要大半个小时。若是加上郎中第和寿康里,走马观花也要一两个小时,可见豪宅之大。

汕头这座百年华侨豪宅有多大?开关窗就得一整天

善居室的巷道之一

作为侨房,难免人去楼空,如果一直空置,再大的豪宅也会变成废墟。善居室的做法是开辟了多个博物馆,有潮汕新娘馆、木偶馆、潮剧馆和潮汕工夫茶馆等,还有许多传统手艺人进驻。如此以用代养,也让老建筑不再衰败。

雕花“博物馆”

无论善居室、郎中第还是寿康里,窗子都是特别抢眼的存在。

相比传统南粤大屋的小窗子,陈氏族人显然吸收了西方现代建筑的元素,力求采光和通透,加上丰厚财力支撑的无限玻璃供应,在这些百年前的大宅里装了数不清的窗子。

那么,前面提到那个“专门负责关窗的佣人”的传说又是不是真的?有人计算过,当年的门窗开关并不容易,厅堂里的窗子开关一次起码要一分钟。仅仅善居室的202间房舍,就有六百多个门窗,加上走来走去的时间,一个人完成起码需要十小时,从清晨忙到天黑还真不是吹嘘。而且这还只是善居室的耗时,郎中第和寿康里又得专人干活。

比窗子更吸引我的是门窗上方的雕花。在善居室里,几乎每个独立门窗上方都有雕花,更惊人的是,它们竟各自不同。

汕头这座百年华侨豪宅有多大?开关窗就得一整天

窗子上的雕花

这些雕花有浓郁的西式风格,各种花纹和几何图形,呈现着古朴沧桑的美感。它们也时有中式元素,比如花鸟虫鱼。

除雕花之外,进口彩色瓷砖也随处可见,斗拱与檐壁成为工匠们运用瓷砖的炫技场,居然也全无重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包括善居室、郎中第和寿康里等在内的整个陈慈黉故居,居然连一张设计图纸都没有。

这个细节颠覆了我对旧时大宅的认知。在南粤侨乡,侨胞返乡兴建大宅是常态。但无论开平碉楼还是台山洋楼,让西方设计师出图纸,带回来按图纸兴建都是常态。也有人退而求次,在广州或者上海等地聘请设计师。可陈慈黉故居的兴建,居然没有设计图纸,陈氏族人中也无建筑师出身者,连工匠都是从四乡聘请而来。

汕头这座百年华侨豪宅有多大?开关窗就得一整天

雕花细节

结果,跨度长达数十年的陈慈黉故居建设,基本模式居然是这样的:主人(还不止一个主人)四处溜达,今天说这里要搞搞,明天说那里要弄弄,如果建好了觉得不好看,就推倒重建,反正有的是钱。

工匠们也开启了一场竞争。东主给了他们最好的材料,比如那个时代最稀罕的进口彩瓷,他们也利用这些材料,倾注了所有智慧。据说,他们工作时都会以布幕遮挡,防止互相干扰模仿,只求博得主人喝彩。也正因为这场竞赛,才让这里的雕饰无一相同。

有人说,陈氏家族的豪宅兴建,本质上也是对家乡的反哺。他们没有将工程交给外来的专业人士,却把机会给了乡里工匠,既给他们提供了空间,也为他们开拓了视野。

在前美一带,有“梅座山下好乘凉”的俗语。“梅座山”的“梅”指陈慈黉之子陈立梅,“座山”即大富人家,说的就是有了陈慈黉家族的关照,前美乡亲都会得到好处。当年前美乡亲要出外谋生,可以免费搭乘陈黉利行的轮船。到了泰国曼谷,也可以去陈黉利行做工。如果想另外谋取职业,陈慈黉家族也会尽力扶持。

乐善好施之外,笃信风水的陈氏家族也在风水中寻得“善”字真谛。旧时大户人家的宅院都讲究结构对称,可在前美村,宅第后方都故意缺一角。

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陈氏家族坚信世间无完美之事,宁愿“美中不足”。当年陈慈黉驰骋商场时,名下仅船只就有一百多艘,但编号仅至99,也是取这个意思。

风水之说,若是用来一味迷信,当然不可取,但若用来一心向善,倒也不是坏事。

责任编辑:钱成熙

校对:刘威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916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