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快只是一种速度 慢才是人生哲学
近日来翻开手机,看到最多的词语莫过于“90后”。90后大多处在尴尬的年龄,大家都埋头苦干忙着结婚生子加薪升职。置身于灯红酒绿中摸爬滚打忘记生活。
但94年的她,却舍得放下一起于终南山中寻一静谧之处回归天地。
她叫梓默,是一个藏于深山中的精灵。
十几岁时,她就只身一人来到西安闯荡。她曾穿着“恨天高”拖着皮箱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也曾站在高楼上望着车水马龙的夜城痛哭流涕。为了事业,她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
除了工作外,大部门时间全在于客户应酬,从一个饭桌赶到另一个饭桌,与素未相识的人谈笑作乐。她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繁华生活却丢失了内心的安定与朝气。
直到几年前,她约了几个好久不见的老友聚会,那是一场没有谈笑风生、随声迎合的聚会。
大家一起在茶香中回忆过去感慨现在。一位老友感慨到“生活比以前好,内心却越来越浮躁”。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梓默内心大为触动。
是啊,物质只是附属品,他不能让我们真正的回归内心。
聚会结束后,她就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到底在何处,为什么拼命的得到了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却始终无法快乐”
接下来梓默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寻找答案。
02
直到一天她在终南山寻到了答案。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大自然在阳光的照耀下舒展着身体。梓默与朋友驱车来到秦岭游玩,刚进山打开车窗,微风吹来森林深处独有的清香味道,让人不自觉深吸一口气忘却烦恼。
车子缓缓行驶到石峡沟,大家纷纷下车。放眼望去四周群山环绕,水流声伴随着鸟鸣声,声声悦人。抬起头来看到的是城市里少有的蔚蓝天空。
这些让人愉悦的宁静叫醒了梓默死气沉沉的心。她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在这山中为自己打造一个家,前院种花,后院种菜,弹琴作画,读书品茶”。
回到西安后,她就毅然决定放弃已有的功名利禄,带着家人准备在秦岭山中打造一个民宿。
要有大舍之心,才可于天地间畅谈人生,不是么?
于是,梓默就签下了石峡沟的一家民舍。
那家民舍已经两年没人居住,荒草丛生,一片狼藉。村民们朋友们都认为她这是在胡闹。可是梓默内心清楚的知道,这就是我的小院。
就这样,她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改造时间。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采买,从搭顶棚到垒院墙,点点滴滴她都亲自参与其中。她告诉我“惟有自己亲手去做,这间小院才会有温度”
在这世间最怕用心。
一个94年的小姑娘用一颗回归的心花费300多天的时间终造就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她给小院起名为“丹青茶宿”,大抵是因为她与姐姐的名字中含有“丹青”两字,又或许是她希望自己能够永葆一颗青绿的丹心。
丹青茶宿像一个藏在深山中的小姑娘一般穿着她那橙红色的外衣日日伫立在山前水后。
丹青的客房极为讲究,每一间都藏着梓默的心思,每一间都独具特色,淡雅而干净的墙色在提醒着我们在这世间行走的我们要不被尘浮所沾染,简练的线条轻描淡写的烘托出沉稳与自在。
除了丹青茶宿的空间设计外,每件客房的命名也饱含着梓默的用心。
“迟早”“春秋”“见山”,《一代宗师》里面说到“人要往远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我们每天行走于钢筋水泥之间,见人见社会怎么能够见自心呢。见山见自然见天地才能够找到这颗心啊!
03
这些细小而又温情的美好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丹青的美不是独立遗世的它是与终南山融合为一体的悠然美。
山居的梓默常常随着天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总喜欢清晨客人尚未起床之前在山间独自一人行走,晴天方可听闻鸟儿清脆的鸣叫,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于梦境。雨天则可邻窗而立,在烟雨蒙蒙中看落叶在空中飞舞。
晨间行走观景,午间闻音喝茶,晚间吟诵抚琴。梓默的泡茶技术可谓是一流,来到丹青的客人可以选择品一壶梓默亲手泡的茶,也可自己动手。不论是哪一种选择都不会影响茶本身的味道。
丹青共有三层,每层皆有茶室。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二楼,二楼是一个大露台,除了古香古色的茶座,还有一棵梧桐树。在初造小院时梓默就一心想要在院中种一棵,但是从城里拉一棵树打疫苗要花1000元,那时需要大量资金的梓默放弃了这一方案,于是从隔壁村找到了现在这棵梧桐树,车进不去,只好五六个人从隔壁村将连拉带拖将这棵种进了小院。
在梧桐树的庇护下坐在露天的茶室品一壶香茶,抚一曲清音,邀三两好友随性畅谈,敞开心房,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谈喜悲,只闻花香。让淡淡茶香袅袅琴音充斥整个山谷,让我们的日子慢下来让心静下来。
现代社会科技在快速发展,人心在快速膨胀,我们行走在这快消时代难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满足于快速进步的时代。却忘了慢才是人生哲学。
日子慢一点,阳光暖一点,内心静一点这大概是梓默现在生活的重心。我想也会是我们大多数人向往的生活。
山居|茶道|香道|花道 |团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975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森林里的童话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