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各镇
-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十一)——柴胡店镇
滕州各镇村名来历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柴胡店镇: 柴胡店一带早在夏禹时就已形成村落。后为古薛国属地,传为孟尝君柴草囤积处,时名“柴禾园”。后人于此聚居成村。因村址在南北官道之侧,过往车马、行人较多,村民多设店房,后演变为“柴胡店”。 政区沿革 明代属滕县王村社。清代属滕县孝八社。民国属滕县奚仲乡。1944年由滕县划归薛城县(临城)六区。1956年撤薛城县后归滕。1958年...
-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八)——羊庄镇
滕州各镇村名来历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羊庄镇: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建村。后成集市。集市中心立若干石柱,供卖羊者栓羊之用,故取村名为羊桩,后演为羊庄。又据传,春秋战国时政治家、著名商人范蠡,隐居陶山,见此地草肥水美,于此养羊,得羊桩之名,后演变为羊庄。 政区沿革 自周代以后,先后隶属邾国、小邾国、昌虑县(治今土城村)。隋废昌虑置滕县后始为滕属。民国时为滕县二...
-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十七)——张汪镇
滕州各镇村名来历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张汪镇: 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张氏迁此建村,名张阿。清顺治二年(1645年),李氏由李谷堆迁入,因村周围低洼,积水成汪,故改称“张汪”。 政区沿革 张汪镇古为薛地,夏商周为薛国所辖。战国初,薛归齐;战国末,薛旧地皆为楚;秦属薛郡,汉属薛县,三国时入魏;晋、南北朝属徐州彭城郡,归滕县。康熙十二年(公元1672年),改用保...
-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三)——东郭镇
滕州各镇村名来历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东郭镇: 战国末期,齐国官员姓东郭名武雁携家眷来此建村,以姓命名东郭村。 政区沿革 东郭镇旧属滕县。1946年,东郭等24个村划归邹县连青区。1949年,复归滕县入第六区。1956年,改称东郭区。1958年,从邹县划入夏庄等32个村,与东郭区各村同入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分建为冯卯、东郭两公社。1965年,改建东郭区,1968年,恢...
-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九)——大坞镇
滕州各镇村名来历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大坞镇: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此即有村,名大吴。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张氏自山西忻州(今忻县)徙此,时村中有泉,水浊名乌泉,村名称大乌。后以“乌”字不雅,以“坞”代之。 政区沿革 大坞旧属滕国辖域。明正统(1436-1449)年间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滕县使相乡羊温社。清朝时,大坞历属于乾四保、仁四社、仁四区,194...
-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十五)——龙阳镇
滕州各镇村名来历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龙阳镇: 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刘氏从山西迁此建村,因居龙山之南,故名龙阳店。1949年改称龙阳。 建置沿革 龙阳上溯久远,沿革频繁,自唐以来龙阳隶属。明史记载,1369年(洪武二年),滕县辖九乡八十七个社,龙阳属史相乡东陈社。清沿明制。1672年(康熙十一年),县令任玑定保甲法,按八卦名统72保,龙阳属坎方二保,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