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第2页
-
武则天之母是哪里人,很重要吗?
门楣端不羡封侯, 眼底唐家已是周。 鹦鹉难回千载梦, 麒麟空卧九原秋。 满朝当日多晋国, 三尺今时俱土丘。 独有恶名谁先洗, 泾河依旧向东流。 这是明代诗人陈棐(fěi)过顺陵时,留下的诗篇。顺陵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1961年便成国家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可知道者不多,至今少有人到访。 顺陵中埋葬的,是“武则天她妈”。因广西灵山县近期的骚操作(成立《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灵山县是钦州地级市的下辖县),致“武则天她妈”突然成名。各地争抢名人资源不罕见,灵山县竟以宋代史料中“俗传唐则天母氏故...
-
自己造字当名字的皇帝,傲视天下的霸气姿态,此人和武则天有一拼
南汉版图 岭南刘氏藩镇父子两代三人苦心经营,成为雄踞一方的势力。然而,与许多骄悍藩帅不同,刘氏父子对于中原王朝一直是比较恭顺的。无论是李唐,还是篡唐成功的朱梁王朝,岭南刘氏都宣誓效忠,而且规规矩矩地定期朝贡。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十二月,已经是清海军节度使的刘岩向朱梁朝廷进贡金银、犀角、象牙等各种奇珍异宝。次年四月,岭南再献金银、犀牙、杂宝货及名香等,合估数千万。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政局中,即便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其实质也不过是唐末藩镇的扩张而已,其财政汲取能力也远远不如大一统的唐朝。如此一来,割据政权的效忠进贡...
-
有哪些字是武则天造的?
武则天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虽然她的女权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给历史发展留下的震撼却是深远的。是非功过,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因残酷冷血镇压政敌、个人生活放荡不羁而臭名昭著,但也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有开创精神的一代女皇。 武则天一生之中,曾自创20个字,却几乎全在她死后废除,不能不说是她的被后世讽的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失败。而人们对此更感兴趣的是,有一个字没有被废除,但是,又从来没人“敢”用这个字,更不用说以之为自己的名字了。这个字,就是“曌”。 这是她造的第一个字,而且是为她自己的新名字所造:武曌(zhao)。...
-
武珝、武约、武华这三个名字,哪个才是武则天的真名?
我是油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纠正一下,是武珝,而非武诩。 据《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卷四)上,开篇所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这里明明白白地说,武则天叫武珝。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被迫退位后,唐中宗给其上了“则天大圣皇帝”尊号。在临死时遗制:“去帝号”,于是谥“则天大圣皇后”,时人称“则天后”。后唐玄宗尊她为“则天顺圣皇后”,史又称她为“武后”。人们习惯叫她为“武则天”的,时间很短,所以,“武则天”肯定不是武则天的名字。 武曌、武珝倒是武则天曾经用过的名字,这也是大家知道的。但不论是武曌,还...
-
武则天到底本名叫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但其实蛮有意思的。 武则天的父亲是初唐重臣武士彠(yuē),她的母亲杨氏出身尊贵,武则天是次女,在此之前,武则天已经有了两个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武则天同母姐妹两人,没有同母兄弟。 史书上没有把武则天的本名记录下来,今有学者推论武则天本名叫做“武元华”,根据武元庆武元爽的辈分“元”,确定了中间字“元”,但是问题在于武氏祖父叫做武华,按照当时的社会避讳风俗,武则天名字中不该有“华”字。 因此,武则天本名其实是个谜。 ↑武媚自然长得非常妩媚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李世...
-
武则天以日月当空创字取名 还有个更夸张的 以飞龙在天为自己造名字
每个人都有名字,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代号,更包含着丰富的寓意。自武则天创字改名后,形成了一种造字取名文化,后来还有效仿者。 武皇的三个名字由来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许多代号,武媚娘、武则天、武瞾。 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女性地位比较低,很多人都没有名字,只以姓氏代称为“xx氏”,关于武皇最初的名字,历史没有记载。 她十四岁时进入后宫,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获赐号“武媚”,所以民间一般称她为武媚娘。 武则天死后,他的儿子唐中宗去掉她的帝号,恢复高宗皇后的身份,给她上了一个尊号“则天大圣皇后”,此后人们习惯性地叫...
-
皇上的老婆叫皇后,武则天的男人应该怎么称呼?
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她的丈夫李治在她登基前就去世了。登基后没有正式的老公,所以也没有官方的称谓。 野史里的叫做“面首”,国外的女王的丈夫,称为王夫。 ▲画像武则天 “面首”是我国古代上层社会的一种风俗。是女皇帝、太后、皇后、公主等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情欲,公开地有一个或者多个情夫。因为这些情夫都很有姿色,所以称为面首。面首也就是男妾的意思。 武则天的一生,除了政治上有开天辟地的壮举,感情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先是和李氏父子爱恨纠葛,晚年又男宠颇多,风流韵事不断,她的感情让人看的云里雾里,却又忍不住探究谁才是她的真...
-
明朝宫斗第一人,权倾天下,她离武则天只有一步之遥
1411年,10岁的孙氏与彭城夫人偶遇。 她的俏丽,淘气,一身灵气,让彭城夫人印象深刻。 彭城夫人立即入宫禀报朱棣,自己为他的孙子寻得了一位好妃子。朱棣也笑了,岳母彭城夫人居然也关心起选妃来了。 “为我的好孙子要选妃。当然关心。” 朱棣立即传旨,让孙氏入宫。他倒要看看,这位孙氏究竟是如何才德兼备,貌美如花,让彭城夫人也为之倾倒。 朱棣盼着这位绝代佳人快些来,可没想到,这女子才十岁。他很无奈,只好下令将她留在宫中,册立太孙妃的事先放着吧。 (孙氏画像) 6年后,孙氏从一介平民家的女子,成长为深宫内苑中最凌厉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