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名气的百年学校—龙伏寺学校
武冈人网:周光稳
今年国庆期间,因事来到了石龙小学,倏然触景生情、恩绪万千,抚今追昔。
石龙完小的前身——龙伏寺完小,她始建于清末年间,距今110多年了。她一路走来,风风雨;一路艰辛伴忧愁;一路歌声,一路辉煌与荣耀。
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龙伏寺为师者,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成千上万各类人才,其中不乏有教授、学者、文人、外交家;曾经从这里走出多少个团处级干部,甚至部级的也有。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时间远一些的有原武冈县长刘道勇、曾经在四川任职的周先湘县长等;时间近一点的有大学教授周远红、肖鸿波、伍红军、周晓莹等,中国人民大学大学著名教授,中国教育与法律专业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专业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江学者周光礼,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肯尼亚特命全权大使、联合国粮食署和联合国环保署代表周平剑(副部)。还有张明扬、伍柄勋、肖密植、姚宏图等一批团处级干部,他们曾经都在这里求过学。龙伏寺是一块多好的风水宝地,人才辈出,人杰地灵。
龙寺完小的创立与变革
清末年间有识志士在龙伏寺这地方兴办了当时规模宏大完善的方圆几十里才有的第一所完全小学——龙伏寺完全小学,可容纳六七百名学生,为方圆几十里人民学习文化知识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在龙伏寺这个地方修建一个这么大的学堂呢?
龙伏寺地处五县交界之处,洞口、隆回等地通往邓家铺去武冈的要道就在近处(隆回去武冈近处的路段:永兴铺里——寨脚下——朝子铺——祖山铺——栗山院子垅中小塘——干口铺——石桥——邓家铺——武冈)交通便利;龙伏寺三面环山,都是小山,后面的山比两边的山稍高,地形好,地基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前面开阔平坦,门前有一口大池塘,池塘前一片大田野,龙江河自东向北从田垅中穿流而过,再远处是一条长龙似的大山脉,自然环境优美而幽静,距邓家铺街中心(现镇中心)不远也不近,既偏离了闹市区,又便利师生出行和采购。为了建立学堂,便把寺庙迁移到原龙伏寺的东面一侧与原龙伏寺完小一墙之隔,土改后寺庙的菩萨都不见了,便成了学校开大会的礼堂。
自从龙伏完小兴办时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邻近邓家铺的洞口、隆回、邵阳、新宁等几县的少年都来这里求学,他们主要来这里上高小。1958年办学规模空前之大,所有的教室、房间办满了班,住满了寄宿生和老师,还有不少学生和老师借住在学校近处祖山铺的民房里。1960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规模。1969年改办成邓家铺人民公社中学——邓家铺中学,龙伏寺完小从此更名为石龙完全小学,搬出龙伏寺。
邓家铺中学的诞生·辉煌·消失
1969年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大力兴办中学和小学。(1967年—1980年实行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两年,1980年后恢复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每个公社(乡)办一所中学,每个大队(村)办一所小学。1969年邓家中学应运而生,就在原龙伏寺完小的旧址上建立一所中学,取名为邓中,其建筑等财产除龙伏寺完小所管辖的围墙外的一座教学平房归属刚成立的石龙小学外,一切都归邓中所有。一个决策,宣布了邓中的建立,把现有的原龙伏寺完小的几百学生从这里迁出龙伏寺,去掉龙伏寺完小办学体制归属,从此龙伏寺完小这个名字一去不再复返了,她已走过艰辛的历程,完成了她的七十多年的使命。
邓家铺中学从创立之日起,就办得风起水生,红红火火。学校的建筑物在不断更新,校园面积在不断扩大,班级和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70年代初至1979年还增设了高中部(1980年撤销),80年代初已进入她的鼎盛期,邓中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邓中和水中是武冈县(市)最好的两所农村中学,每年的教育教学评估中两所中学稳拿武冈农村中学的第一、二名,你一,我二或你二,我一。当时的邓中颇有名气,当时有双牌乡、米山乡、双桥乡的群众慕名而来,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邓中就读,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
几经更换校长,从90年代末开始衰弱起来,学校管理松弛,领导与老师的协作大不如以前,秩序混乱,学生不进课堂,多则有二十多个同学在外溜达。远者逃至石龙电站下面河中的小木船上玩,更有甚者,学生三五成群结队到猴子岩搞野炊等。
管理的松懈,导致质量的下降,质量的下降导致学生的流失。质量严重下滑,学生严重减少,不几年完全败下阵来,2007年与石龙小学合并,两年后的2009年来不及说一句“再见”,邓中就悄无声地走了,永远地走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写到这里,我想起自己从教38年中总结的那句话来,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好一门课,一个好班主任可以管理好一个班级,一个好校长可以办好一所学校,否则就不然,邓中的消失令许多人有不解。对于我来说,除了叹惜与惋惜,还是叹惜和惋惜,她的消失谁之过,无从评论。
石龙小学的兴建,发展与辉煌
1969年根据发展的需要,解散生存七十多年的龙伏寺完小,把原在读学生一起迁出,把龙伏寺完小更名为石龙小学,决定迁址在原龙伏寺小学旁的山坡上,与现刚创立的邓中一墙之隔。现时的石龙学校除了山坡顶上面原本归龙伏寺小学管理的那座房子分给石龙小学外,其他建筑一切都还在筹备建设中,与邓中分得的那座房子可容纳两个班级和两个老师外,其余班级只好分散在三个地方,大队大会场一个班,大队抽水机房一个班,其余的班级都借住在栗山院子的民房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总是有办法的,当时有二千一百多人的石龙大队,石龙的人民不怕困难,不怕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土法上马,自己踩土砖、烧青瓦、砍树木、挖土、挑土、平基地,一年光景就建好二座教学平房和一所厕所和一个厨房。几百学生和老师全部入住了新的学校,在以后的日子里,石龙小学的校园建设在不断进行,最后一座规模较大现代化的学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1984年前石龙学校是邓家铺区的重点小学,是邓家铺区小学中的一面旗帜,但到了1984年,因各乡镇建立一所中心小学,区重点小学被撤销,可石龙小学从不服输,不甘落后,奋力前行,也可以说从1984年中心小学开办以来直至2007年石龙与邓中合并时,石龙的教育教学质量总是优于邓家铺中心小学,就拿与邓中合并时的2007年来说,在2007年评估中,石龙位于全镇校评第一,2007年的两个毕业班在小六毕业会考的4个科目中,囊括了全部的4个第一和4个第二,中心小学最好的名次只有从剩下的4个第三名中去选取了。
说句实在话,石龙小学在与邓中合并共存的两年中,多多少少是受了点伤儿。只说其中的一例,石龙学校全体教师在2007年8月30日前未曾听说“合并”的事,老师都还一个劲地在做开学前的准备,有不少外村学生在老师手里报名来石龙读五年级,可他们听到“石龙与邓中合并”的事,就去了杨龙和中心小学,受损失的永不只这些。
弹子一瞬间,38年过去了,1969年从龙伏寺搬出,2007年与邓中合并时又回到龙伏寺,不多不少刚好38年,又回到自己的老家旧居。邓中走了,石龙小学有一股从不服输的犟劲,鼓足勇气,坚定信念,坚守龙伏寺这块风水宝地,再创辉煌,继续谱写教育新篇章,喜闻石龙小学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又勇夺全镇第一名,升市重点初中率位于全镇第一。人们坚信石龙小学永远站在全镇的第一方阵,全镇的最前方。
不管怎样,百年名校龙伏寺;无论是过去的龙伏寺完小,还是只生存四十年的邓中,还是现在的石龙小学,为祖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为祖国社会、为人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我生于斯也,长于斯也,工作于斯也,我十分熟悉龙伏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块热土地的一切,我深深地眷恋和热爱这块土地。百年名校龙伏寺学校,我向你致敬!
我的感言是:为师者,老老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教书育人。
作者简介:周光稳,武冈市邓家铺镇退休教师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030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