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7月18日电(记者白明山 杜一方)这里是雄安新区起步区南北中轴线上北部重要景观门户,是“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举全省之力建设的重点工程——总面积2.62万亩的雄安郊野公园18日盛装亮相,试运营开园迎客。
14个展园各有千秋,280多个树种、200余种地被、100多万株乔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是“先植绿、后建城”理念的集中体现。
覆土结构,无字楹联
这是7月16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郊野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世恒 摄)
先植绿、后建城,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
雄安郊野公园包含河北省各设区市及定州市、辛集市、雄安新区等14个特色核心城市展园及城市林,在建设上采取共建模式。
雄安集团生态公司苏奥说,公园坚持适地适树,以乔灌木为主,注重色彩搭配,多种乡土树种,不种奇花异草。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秋冬出彩。
这是7月16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郊野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世恒 摄)
进入雄安郊野公园雄安园,一座覆土建筑映入眼帘,约2万平方米的草坪覆盖在建筑表面,让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苏奥介绍,覆土建筑既能节约造价,又能与自然环境融合,体现绿色低碳的建筑理念。
雄安主场馆以“大地雄心”为设计理念,将5.3万平方米综合性场馆全部覆盖在坡地以下,建筑形体与大地融为一体,含蓄有力,一气呵成。
“园区内还有一个构思巧妙的‘无字楹联’设计,将自然之美融于山水,人文之美化于无形。”苏奥说,这副“无字楹联”分别建造出代表“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山水林田湖、琴棋书画松竹梅菊金木水火土”14种特色景致,呈对联状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两侧。
移步换景,各有千秋
这是7月17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郊野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世恒 摄)
有花有草、有水有林;有城有景、有古有今。
邯郸展园设计上“西”宅“东”园,亦古亦今。整块汉白玉雕刻的和氏璧,直径2.5米、高3.3米,位于酒店中轴线和水池黄金分割线处,有如圆月初升于碧波之上。成语长廊高3.77米,长约51.6米,采用传统榫卯形式,运用了17块铜式浮雕展现“成语之乡”的魅力。
石家庄林和石家庄展园项目前方指挥部宋杰强带着记者边走边介绍,曲径通幽,一行人员驻足石家庄林。“你看,都挂果了,这苹果树是去年我们刚栽的。”顺着宋杰强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枝头上挂满了青苹果。
“一天一个样,亲眼见证园林平地而起,我们的努力没白费!”宋杰强兴奋地说。
这是7月17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郊野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世恒 摄)
一座白灰相间的高塔成为园区一道靓丽景观,这就是定州展园的定州塔。这座砖木结构的塔,高26米,共11层,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与定州的开元寺塔十分相似。
定州开元寺塔以其悠久的历史、雄美的外形和83.7米的高度,被誉为“中华第一塔”。
老宅老树,留住乡愁
这是7月17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郊野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世恒 摄)
在邢台展园,一处复原的老宅子吸引了记者注意,这是一座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这处老宅子被认定为“乡愁保护点”,扫描墙上的二维码显示,这座老宅已有120年历史。
目前,雄安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古宅、老树依然挺立,成为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
“工期很紧张,为保护好这个‘乡愁保护点’,我们将近延误了40天的工期,这一下更是‘紧上加紧’。”邢台路桥雄安郊野公园邢台展园项目负责人王甲甲说。
原来,项目进场后,经踏勘施工现场,发现施工场区内有一处“乡愁保护点”老宅,紧邻特色客房和标准客房基坑。按照雄安新区要求,这处“乡愁保护点”要进行原址保留。
“项目部当时压力很大。”王甲甲说,展园内标准客房基础开挖的坡脚线,距离“乡愁保护点”水平距离仅9米,基坑最深处为11.4米,满足不了安全放坡距离,常规施工又会对“乡愁保护点”建筑地基产生严重影响。
项目部经与多个单位沟通后决定,在不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调整,他们不得不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昼夜施工。
这是7月16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郊野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世恒 摄)
老宅旁边有一棵250年树龄的枣树,不远处的国槐也已100多年。枣树枝繁叶茂,国槐长了新枝。
老宅后有一山坡,坡上建有一凉亭,取名“河照亭”。王甲甲说,唐代诗人张仲素有诗句“横接河流照,低将夜色残”。此地原为南河照村,以此作为纪念。
76岁的南河照村村民冯义民告诉记者,整个村子拆迁了,如今回来都迷路了,但是一看到这个老宅子,就能回忆起在村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034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如何给人取名?且看金庸先生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