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岁月里奔腾的浪花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3 3 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岁月里奔腾的浪花

图为非洲风光。 影像中国

1995年底,在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后院内,我作为人民日报常驻南部非洲记者,第一次见到刚刚就任大使的刘贵今。黑黑瘦瘦的他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左眼近视一千五百度,右眼近视两千度。他下身穿一条褪了色的牛仔裤,笑的时候习惯歪着头,甚至有些腼腆,给我留下了朴实、低调、谦逊、友善的印象。

再次见到刘贵今已是十多年后的2008年3月,他的身份已是中国政府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头发已经花白的他仍是那样低调、谦逊、友善,只是更加清瘦,但在论及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时,他又是那般雄辩。

2021年6月29日,因“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刘贵今获“七一勋章”殊荣。对此,刘贵今谦逊地说:“这是集体的荣誉。”

2021年7月中旬,我来到刘贵今的家中,再次坐到了他的身边。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他向我展示了上世纪70年代初他第一次到非洲时与几个非洲孩子的合影。深度眼疾使得刘贵今在展示老照片时需将照片举得极近。年过七旬的他愈发清癯,但头脑依旧敏捷,声音很是宏亮。走过千山万水,留得坦荡平和,岁月在他的讲述中恰如涌起无数浪花的奔流,雄浑而悠然。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郓城县历史悠久,有千年古县的美名。1945年8月1日,距郓城县城三十二里的一个村庄,农民老刘家添一贵字辈长子,取名为贵金。

刘贵金有三弟一妹,家乡所在的地方又多贫瘠的盐碱地,为了一家的生计,父亲走上闯关东的道路。那段日子里,读书成为照亮刘贵金心灵的明灯。刘贵金人生中最早阅读的是五分钱一本的《农家历》和《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两本小书几乎被他翻烂。村中唯一的小学在村东头,家住村西的他从不旷课,暴雨天也坚持打着一把破伞前往上学。在中学图书馆内,他被高尔基等苏联作家的作品深深吸引。

1965年,刘贵金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次来到上海,刘贵金曾坐反了公共汽车,也曾为能看到电视感到新奇。中学便学习俄语的刘贵金改学英语,浓重的乡音是他初学英语的障碍。每天晚上,他拿着手电筒把老师白天教的几句英语过电影一样一遍遍背下来。“我的天资并不好,主要是笨鸟先飞,比较努力,下苦功夫。”后来刘贵金从上海来到唐山军垦农场,严格的军训、艰苦的农活,让刘贵金悟出了要“自觉、虚心、刻苦”的道理。“苦难或者吃苦是一笔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他说。

经过这番历练,他于197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一年。这时的刘贵金已改名为刘贵今。

虽然读了两个外语学院,但刘贵今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刘贵今在学业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奋力拼搏。

1972年,刘贵今进入外交部,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信使队担任信使,一干就是九年。

中国外交部的信使联接着北京与世界各地的使领馆。在通信条件不发达的年代,穿梭世界各地的信使不仅携带着外交文件,还有中国驻外人员的往来家书。长期因公驻外人员像盼亲人一样盼望着每班信使的到来。

刘贵今作为信使飞往非洲国家时,不管飞机到得多晚,使馆内从大使到工勤人员、各地中国专家组的人员,包括修建坦赞铁路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都在迎候着他。分发信件时,常是在大厅里摆开乒乓球台,大家在一旁急切地捧读家书。

“每当看到这种景象,我就感到自己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刘贵今说。

信使工作的经历使刘贵今有了不一样的国际视野。非洲大陆的国家他几乎跑了个遍。他还是一位爱读书的信使,一有空闲,就找书来看,一趟差出完一本书看完。日积月累之下,刘贵今逐渐成为外交部信使队的一位“笔杆子”,后来到非洲司工作。

以勤补拙是刘贵今一生的成功密码。1981年,刘贵今的夫人袁小英被派驻中国驻肯尼亚使馆工作,刘贵今偕同前往使馆从事调研工作,从此开始了四十余年涉非外交生涯。三十六岁才开始研究非洲,刘贵今的起步显然不算早,但他足够努力。在肯尼亚工作时,刘贵今自我加码,每周完成一篇调研报告。迫切要熟悉业务的刘贵今像海绵一样汲取养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办的《西亚非洲》杂志成了他的最爱。1986年,刘贵今结束在肯尼亚的五年任期回到北京,就职于非洲司综合处。他当时的家在美术馆后街,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只隔一条马路。《西亚非洲》杂志每一期出版后,他都在第一时间骑自行车去取,并带往非洲司。四年时间,刘贵今在西亚非洲所和外交部之间当杂志“搬运工”,风雨无阻,乐此不疲。当时他的住房很紧张,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十三平方米的平房内,为了保存《西亚非洲》杂志,他将床腿垫高,把读过的杂志收拢存放在床底下,搬家时都没舍得扔掉。

“实事求是地讲,并不是我选择了非洲,而是非洲的工作岗位选择了我。我离开肯尼亚时,应该说对非洲已经有所了解。我爱上了肯尼亚,爱上了非洲。”刘贵今说。

1991年初,刘贵今作为参赞赴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工作。他刚刚到任,便遭逢战乱。当年6月,中国使馆附近一个弹药库发生大爆炸,中国使馆内也落下飞弹。第二天早上,刘贵今才发现距自己枕头约一尺远有一枚流弹弹壳。在这场战乱中,刘贵今作为留守外交官担任了一年零一个月的中国使馆“临时代办”。这是一场烽火中的锤炼,他不仅处理日常外交事务,还将思索的目光投向世界格局中的非洲大陆。

1995年底,刘贵今首次作为大使出使津巴布韦。在这个自从独立后便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的南部非洲国家,刘贵今的目光集中在如何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并为此全力以赴。

2001年,刘贵今再次出使非洲,这一次来到了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在六年多的任期内,刘贵今曾有过一次去发达国家出任大使的机会,但他放弃了,最终选择留在非洲。他说:“我在非洲工作这么多年,一辈子就研究非洲了。在非洲,我交了那么多朋友,有这么多的积累,情况更加熟悉,心中有数,也会更得心应手。”

曾在南非与刘贵今同事的舒展大使回忆说,刘贵今在工作中特别讲究务实,强调一件事发生后,不能光看外国媒体怎么报道,还要走出去广泛听取各方真实的看法,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调研才能有深度,有新意,有决策参考价值。

刘贵今的工作得到了南非方面的高度认可,他也成为南非领导人的好朋友。南非领导人曼德拉多次向刘贵今表达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敬意。

中非交流的点点滴滴可以追溯到汉唐年间。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是中非交往史中灿烂一章。成图于公元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上清晰地标注着南非的好望角,海陆线条优美,形制一目了然。

2002年11月12日,“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开普敦隆重开幕。在这个持续数月的展览中,最为引起轰动的是首次与世人见面的《大明混一图》。这幅珍贵的古地图得以在南非展出,是刘贵今大使多次向国内建议和争取的结果。

新千年将至之时,中国在变,非洲在变,整个世界在变。如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为中非关系建立一个集体对话和合作机制?这成为自1998年开始担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的刘贵今脑海中萦绕的重大课题。

非洲朋友首先破题。1999年5月,马达加斯加女外长利娜·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访华时,向时任中国外长唐家璇提出,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非洲国家迫切希望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就共同关心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磋商。她建议成立一个“中国—非洲论坛”。唐外长随后请刘贵今立即就此组织调研。

办不办?怎样办?面对几十个非洲国家,任何决策的协调、组织、实施,都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刘贵今对这份担子的重量心中了然。但他也知道,这关乎新世纪中非关系长远大计,这将是一个新的历史丰碑。他与同事们充分讨论,最终选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办!

在繁杂事务中,刘贵今思虑的是如何办出特色,能够拿出什么样的务实举措,如何能够可持续发展。经过反复商议、权衡,刘贵今和同事们提出一系列具体办法,实质性地突破了难点。

2000年10月10日至12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44个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派代表与会。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文件,为新世纪中非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勾画出一幅新的蓝图。

这是历史性的三天。刘贵今为此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最终累得因胃出血住院。

刘贵今与同事们积极推动和参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也见证了它的茁壮成长。2006年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举行。时任中国驻南非大使刘贵今陪同南非总统姆贝基来到北京。峰会期间,姆贝基总统提出要到北京的书店看一看。刘贵今陪同他来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姆贝基购买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经验的图书。在随后举行的南中企业家午餐会上,姆贝基说,我们都在讲要学习中国,学习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

在台下聆听此言的刘贵今由衷一笑。

2007年初,刘贵今刚刚从南非卸任。此时,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急剧升温,急需一位中国外交人员出面调解、平息苏丹的战乱,让外界了解真相和中国的立场。历史再一次选择了刘贵今。

2007年5月10日,年近六十二岁的刘贵今受命担任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中国政府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

此后五年间,刘贵今风尘仆仆,多次赴苏丹访问,频繁飞赴非洲有关国家的首都,多次出席达尔富尔问题国际会议,应邀发表演讲,只要有可能,尽量多地接受包括西方媒体在内的各类媒体采访。

面对各种偏见,刘贵今从不回避,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来阐述观点。刘贵今的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肯定。一位欧洲青年学者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取得了外交胜利,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从刚开始的观察者转变为发言者,进而又成为调解者。而刘贵今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之所以获得非洲各国广泛认可,与“中国不干涉内政”密切相关,中国不像别的国家一样寻求地缘政治利益,也没有历史包袱。

曾于2010年1月率队赴达尔富尔进行调研的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新烽回忆说:“当时在和当地酋长们交谈时,一名年轻的酋长特意问我是否认识刘贵今大使。他说刘贵今大使曾到访达尔富尔,风尘仆仆为和平奔忙,他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替他们着想的真诚,给他们留下了美好印象,使他们深受感动。”

如同无数为使命默默奉献的中国外交人员一样,刘贵今也经历了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漫长岁月。刘贵今的夫人袁小英也是一位资深外交人员。她深情地说,中国外交人员承载着的是使命,他们人生的关键词是“忠诚”。

刘贵今说,荣获“七一勋章”是一项巨大的、沉甸甸的荣誉,但同时又感到不安和忐忑。他多次强调说,这是一份属于所有中国外交人员的集体荣誉。

在非洲,刘贵今遭遇过战乱和各种险情。他说,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人员矢志奉献,“我经历的困难不算什么。”

无论曾经有着怎样的艰辛,凡是在非洲工作过的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刻骨铭心的“非洲情结”。刘贵今也不例外。

“非洲情结首先是一种牵挂和惦念。”刘贵今说:“还有就是一种包容和理解,对非洲发生的事情我知道它的前因后果。我总是希望非洲好,对于非洲的任何进步和成就,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对非洲国家的任何困难挫折,我感到发自内心的担忧。”

刘贵今至今仍在为促进中非关系的发展奔波,仍在关注着风华正茂的中非合作论坛。他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已七十有六,视力越来越差,但总觉得身上还有一份责任。我愿用我一生的积累向年轻一代讲讲非洲故事,力所能及地增进中非相互了解和理解,让中非友好薪火相传。”

透过刘贵今厚厚的眼镜,我看到了他真诚的目光。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5日 20 版)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096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