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夼”(kuǎng),是胶东村庄名称中的常用字,基本上每个县市区都能看到。此前已经陆续为大家介绍过栖霞、海阳和乳山的“夼”,这次要盘点的地方则是招远。
查询地图可知,招远现在带有夼字的村庄总数有二十多个(《招远县地名志》记载为23个)。这个规模与乳山相仿(25个夼),比栖霞(80多个夼,含原臧家庄镇)要低。
就乡镇而言,招远的夼的分布并不均匀,多的四五个,如阜山镇和夏甸镇(都有5个),少的一个也没有(如蚕庄镇和张星镇)。接下来就按照数量由多到少依次做个介绍。
1、具体分布
阜山镇和夏甸镇辖区内各有5个夼。前者分别是:东大夼、西大夼、于家夼、乐土夼、凤凰夼。后者包括有:英庄夼、大龙夼、小后夼、大夼、青龙夼。
齐山镇有4个夼,分别是:孙家夼、铁夼、于夼、王家夼。
金岭镇有2个夼,分别是:上夼、西梧桐夼。
玲珑镇有2个夼,分别是:欧家夼、磨山夼路家。
梦芝街道有2个夼,分别是:石城夼,后夼。
大秦家街道、辛庄镇、毕郭镇各有1个夼,分别是:梧桐夼、白石夼、庙子夼。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23个夼,指的都是现用名。如果算曾用名的话,数量要更多一些。比如,金岭镇的中村,根据《招远县地名志》的记载,就曾经叫作“孙家夼”,后来演变为中村。
2、命名方式
在这些夼当中,于家夼、孙家夼、于夼、王家夼、欧家夼,都是以姓氏命名的情况,只不过有些村庄的姓氏结构已经发生变迁,比如欧家夼现在并无欧姓人,但村庄名称一直延续。
此外,根据《招远县地名志》的记载,东大夼、西大夼、乐土夼最初也是以姓氏命名,后来姓氏结构发生变化,就部分采用谐音或典故而改名。比如,东大夼、西大夼:原名东戴夼、西戴夼,相传由戴姓两兄弟建村,后戴姓徙绝,村名中间的字就演变为大(也有dai的读音),称作东大夼、西大夼。乐土夼,相传为乐姓建村,后乐姓徙绝,张姓迁此,村名仍以乐字开头。
小后夼、大夼、上夼、磨山夼路家、后夼、石城夼,都属于以地形或方位命名的情况。其中,磨山夼路家和石城夼相对特殊,磨山夼路家的名称虽然也带有姓氏,但并没有加在夼的前面。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当地一度简称为路家,后来因为重名又带上了磨山夼的前缀。而石城夼则是因为村前石崖对峙,山涧小河由西向东折流而南,使村东形成两峰锁口,宛如石城,故名石城夼。
剩下的凤凰夼、英庄夼、大龙夼、青龙夼、铁夼、西梧桐夼、梧桐夼、白石夼、庙子夼,则都属于由典故或吉祥寓意而得名的情况。
其中,凤凰夼:清同治年间建村,因当时此处尚属荒山野岭,野鸡较多,取吉祥寓意,名为凤凰夼。青龙夼:明万历年间,刘姓从掖县大朱流迁此建村,因地处青龙背的山夼中,取名青龙夼。铁夼因古代有矿(传说是铁夼,后查明是铜矿)而得名。西梧桐夼,明代王姓从掖县沙岭迁来建村,因当地盛产梧桐,故名梧桐夼,后因重名(大秦家街道有个梧桐夼),就加上方位进行区别,称西梧桐夼。白石夼原为吕姓建村,取名吕家沟。后吕姓徙绝,刘姓迁入,因村西北地表露有白石,改名白石夼。
3、相关逸闻
在招远这二十多个夼当中,就历史上的知名度而言,石城夼应该排在前面。
石城夼位于招远向西通往掖县的大路沿线,过去曾设有急递铺,来往商旅颇多,清代有文人曾专门写过一首题为《石城夼》的诗,收录在《招远县志》当中。
就现在的知名度来说,玲珑镇的欧家夼则比较突出,因为招远罗山旅游景区就在这个村庄的附近,相信去过的朋友都有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毕郭镇的庙子夼。庙子夼这个地名,相传是因为古代附近有庙而来,它虽然在招远不算太出众,但在海阳、莱阳、栖霞等地的鲁姓人当中却大名鼎鼎,因为鲁氏族谱提到,先祖在明代是从青州经招远庙子夼然后再迁到其他地方的。不过,庙子夼本身,现在并无鲁姓人。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120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