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春节时光机|过年出不了门,这群人开始坚持写家史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4 3 0

春节时光机|过年出不了门,这群人开始坚持写家史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个聆听长辈故事,铭记家族过往,书写家族历史的绝佳机会。值此,新春佳节,万村写作计划,在祝福所有人心想事成,平安健康,幸福美满之时。

万村写作计划联合非洲真实故事、广州智趣岛SFC寻根之旅,郑州恩夕社工共同发起“美好新春,家庭简史共写计划”,倡导从大年初一开始,坚持15天,每天书写500到1000字的家庭简史。每日聆听,每日书写,每日分享,15天形成7000至10000字的简约家史。作为送给父母和亲人最好的礼物,也成为新年再出发的全新动力。

春节时光机|过年出不了门,这群人开始坚持写家史

爷爷奶奶的故事 01(作者:梁格格)奶奶是家里的独生女,小时候生活条件挺好无忧无虑小时候粮食是最主要的,家家户户靠积分换粮食,那时候的生活吃上一口黑面粮已经是很富有了,经常去吃豆叶杂草树皮(树都被扒得很干净)毛草根儿等。

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不用去干地里的活儿,等到了七岁的时候去上一年级,一直上到六年级,学费是五毛钱,学校就在家附近,每天上午上完课回到家,吃完中午饭继续去上,晚上放学就可以回家。奶奶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也是唯一一个考到了镇上的初中去到初中的时候,学费变贵了离家有八里地之后还没有交通工具,还是住宿学校天还不亮,就要从家里出发,打包一周的食物通常是干馒头然后徒步去学校,每天解决吃饭的问题,是把干馒头放在蒸笼里,所有人一块加热,就只吃这些吃一周。上了半年就辍学了,那时奶奶成绩很好,但是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没有办法,只能辍学。

十五六岁的时候,奶奶认识了爷爷,因为奶奶的奶奶和爷的奶奶是好朋友当时有村干部介绍说让爷爷入赘奶奶,被爷爷拒绝了,在双方的协调下,奶奶家不要求爷爷入赘,五年后,奶奶20岁,爷爷22岁,他们两个人结婚了。生下了五个孩子两男三女。

爷爷初中因为超龄被退学,当时爷爷是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无可奈何退了学,回到村子里,当了会计有积分,爷爷为人诚实公正,所以家里的积蓄不是很多,勉强养活五个孩子。结婚后奶奶在家抚养五个孩子,爷爷则去了小学当教师,一个月六块钱。爷爷做了18年的人民教师,后来因为教师岗位人员太多,需要裁人,爷爷便离开了这个岗位。爷爷开始经营农田(13亩稻田)奶奶负责整理家务。2019年二月我最亲爱的爷爷去世。

春节时光机|过年出不了门,这群人开始坚持写家史

黑记家族简史 01(作者:黑晓青) 我的名字黑晓青,来自于北京的一个回族家庭。

我的爷爷黑宝山,出生在北京朝阳门南下坡(旧时的名称是北京齐化门南下坡,紧邻朝阳门神路街清真寺)。他生于1913年,于1995年无常。我的爷爷幼年出身贫苦,没有机会上学和读书。爷爷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7岁时,母亲故去。爷爷一直由婶婶带大。

1924年,也就是在爷爷11岁那年,他到一家回族小饭铺学徒,从此走入勤行(旧时北京称从事饭馆经营和厨艺的行业为勤行)。他和奶奶成家后,1941年我的父亲出生,1944年我的二伯出生。

自从事勤行后,爷爷始终不忘学习,工作空闲下来,就自己认读识字。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最喜欢看的就是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他还时常读些我订阅的小说月报、读者文摘。爷爷一生更喜欢钻研厨艺,他先后在老北京有名的餐馆一亩园餐馆、西来顺餐馆工作过。他曾和北京著名的清真菜厨师褚祥先生在一个厨房工作。

我的爷爷专攻白案,也就是勤行所称的面点师。爷爷几乎会做所有的京味面点:像蒸食、煮食、烙货、炸货、烤货,还有如年糕、元宵类的各种北京风味小吃。当然,耳濡目染,他做菜的手艺也是常人所不及的。我小时候印象中,爷爷做的最拿手的面食是甜味的油酥火烧;最好吃的菜是煨牛肉;最棒的小吃是豆腐脑、丸子汤....

爷爷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经历过贫困岁月中的艰辛;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成长,所以解放后,他带着感恩和热情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听我的父亲说,我的爷爷在解放前为谋生、为养家,先后从北京东城的南下坡,搬到了北京南城的龙凤坑、沙栏胡同、老君地,解放后才落户到北京南城的枣林斜街。解放前工作动荡,曾变动到一亩园饭店、西来顺饭店等多处饭店,解放后被安排到西北民族大学食堂,后来于北京回民医院职工食堂退休。

在爷爷工作期间,我的奶奶挑起了抚养我的父亲和二伯的担子。在爷爷工作无着和在出外工作期间,我的奶奶还要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奶奶1918年出生,小我爷爷5岁。奶奶身材高挑、嗓音亮亮的,到了80多岁,还是满头乌发,每次洗发后总喜欢抹些带香味儿的梳头油。奶奶干起家务活儿来麻利干脆,小的时候,我一放学,进了门就找吃的,感觉没多大功夫,奶奶就把一碗放了牛浮油和韭菜的热汤面端到了我面前。

奶奶一生没上过学,也不识几个字。奶奶姓王,爷爷姓黑,嫁给爷爷后,奶奶的名字就叫黑王氏。那是旧社会对出了嫁女人的称谓。可奶奶很有个性,为了给自己起个名字,她努力学会了三个汉字:“王”字、“大”字和“中”字。所以,奶奶给自己取的名字就叫“王大中”。自立又独立的奶奶,我将永远怀念她。

春节时光机|过年出不了门,这群人开始坚持写家史

奶奶的故事01(作者:刘平)我的奶奶出生于1933年,于2015年离别这个世界。奶奶在这个世上行走了82个春秋,她为人处事圆润通透,能谋善断,一辈子活得豁达大气,傲骨嶙嶙,巾帼不让须眉。我最后一次见到奶奶是2014年的暑假,正当我回娘家探亲。当时奶奶的旧宅拆了,正借住在大伯家的五楼。那时候的奶奶因急性心梗没有及时送到治疗落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平常的行走爬楼都是气喘吁吁,平时要上下一趟五楼都非常困难。

晚年的奶奶很是害怕寂寞,得知哪个孙女回来了,都会时不时地来儿子家来看看,话话家常。那时候,我也深知奶奶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奶奶得知我在指导学生写家史计划,非常乐意和我聊聊她小时候的故事,她一生的经历。我本身就是对历史很感兴趣的人,作为她7个孙女中书念得最多的一个,早就耳濡目染她和我说的一切往事了。今天借着这个春节,结合与父辈们的口述记录,行文一篇来回忆我的奶奶。

童年

奶奶叫易云芝,1933年11月出生于承载她族人聚集的地方—衡山县长江镇箩边桥的“易家冲”。奶奶的父亲易洪卿,家族四个叔伯,却只留下了她父亲这一根独苗。待到父亲成婚后,先是娶了长江镇石子地区的王姓女子,无奈婚后未育后离世。具体的原因现在不能知晓,只知道在她父亲的那个时代和家族,传宗接代是首要任务。后来又娶了县郊北望桥的蒋姓女子。蒋氏便是奶奶的母亲。

奶奶外婆家蒋氏在北望桥原是地主大户人家,有着众多的田亩土地。我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要经过的“彭家大塘”这口大池塘,原先就是她外婆家的地产。那种年代,若是没有男丁来继承家产,家祠支脉就只能凋零衰落。奶奶说过,待她妈妈这一辈子,就只剩下孤母寡女三个人。本来奶奶还有一个舅舅,在那种年代当兵参战回来后,便终老于北望桥这个生他养他的家乡,之后外婆家的蒋氏后人便消匿于世间了,蒋氏的家产也被其它支脉瓜分干净。

蒋氏嫁给易家做儿媳,也属于门当户对的姻缘。两家家世相当,年龄相当,男当家的出生于1903年,女主内的出生于1904年。两人的脾气也相当,就是性格要强不轻易认输的人,只是在20世纪初的那种剧烈变化的时代,两人的婚姻注定是一杯掺合了苦涩味道的烈酒。

春节时光机|过年出不了门,这群人开始坚持写家史

爷爷奶奶的故事01(作者:王银果)爷爷奶奶早已经不在了,关于他们的故事除了我记忆里的,就是今天正式向爸爸咨询过来的。

爷爷兄妹一共5个,说老家是河南南阳社旗,当年爷爷家里太穷,就自己出来讨生活,奶奶是跟他一起来到了我们现在的老家,河南南阳唐河县的一个小村子里,逐渐落户。

连爸爸也不记得爷爷生于哪一年,我根据爷爷去世的年份倒推,他应该是1919年-1920年之间出生。他比奶奶大了将近10岁。具体哪一年跑到现在的老家村子,也不详了。爸爸讲到他从来没有见过奶奶的娘家人。仅仅知道爷爷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但是也没有见过。

爷爷和奶奶在上屯这个村子落下脚之后,生育了大姑、大伯、二伯、爸爸、小姑兄妹5个。爸爸说还有一个姑姑被送出去给别人养了,我在童年记忆里记得奶奶还讲过有一个姑姑比现在的小姑大两三岁,没有饭吃,饿死了。具体是怎么饿死的,这个也无从可考了。爸爸说他并不知道。

爷爷是1949年建国那年参加的共产党,党教会他文化,教他识字,后来就跟着什么部队参加工作。奶奶就在家里照顾孩子,还在幼儿园帮忙照顾过孩子。至于爷爷参加的什么类型的工作,爸爸也不清楚了,就记得一件事,爷爷给下面的人开会,大家听着听着都跑了,剩余几个在现场都快睡着了。总之,爸爸说小时候见到爷爷的时间并不多。后来真正等爷爷在家时间比较长的就是他退休后了,身体很好,还有手艺,就在街口摆个小摊位,修理手电筒(老式那种,需要装电池),当时根据毛病大小,修理一次大概就是5毛到2块之间。

爷爷脾气非常好,没怎么见过人家忧愁,吃了饭就能睡去,常常坐在门口的大石头上,饭碗王旁边一丢,呼呼的就睡了。

爷爷的思想一致是以农为本,一直强调孩子都应该种地,所以对孩子的培养思想也是要留在农村多种地,多产粮食。所以他退休的时候,是从县林业局退的,当时政策还可以安排子女接班啥的,但是爷爷都反对,一个名额也不要。这时奶奶就出场了,算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硬是去局里又要到一个指标,让二伯接班了。原因非常简单,三个儿子中,就二伯小时候最爱哭,最胆小,奶奶给他谋个出路。然后,结果就是爸爸和大伯要种地了。

这就说到了奶奶,奶奶是个很善交际的人,当时虽然经济很紧张,但是周围街坊邻居有红白喜事,她都会参加,帮忙或者随个份子。慢慢的,有一个一帮子的社交关系了。这也终于解释了小时候为什么我总是在放学后被奶奶拉着去“吃桌”(就是赴宴的意思)。爸爸说那是奶奶在帮我们家庭笼络关系,我们虽然姓“王”,但是跟这个村里的“王”姓没有关系,我们是独门独户的,靠着奶奶打理下的关系,我们家族在这里一般没有人欺负。

奶奶是做活能手,啥针线活都会做,看一眼别人的样式,自己回家就能仿着做成。性子比较急,所以做东西不太细心。最常见的就是做饭,面汤里面的面疙瘩很多,番茄汤里的番茄基本都一分为二的大块。还有个爱好就是打牌,麻雀牌,很长的那种,上面有图案。(这个我小时候见过)。

爸爸说虽然奶奶有点喜欢玩,不过对于几个孙子孙女的照顾还是很好的。

Ps:今天时间短暂,爸爸吵着困,没有讲太多,但是我自己觉得已经收获了不少东西,爷爷学识字的时候应该已经30岁左右,他是怎么克服困难学成的呢?奶奶一个女人在一个新的地方是如何建立起自己家庭的“支持系统”?都非常值得我去反思和探究呀。

春节时光机|过年出不了门,这群人开始坚持写家史

我的外公01(作者:浅眸)我的外公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就像繁星中一颗最黯淡的星星,不起眼,忙碌一生。

外公年岁已高,身子骨却极好,他待人和蔼,特别是我,总是把好吃的留下来送给我。岁月毫不留情的走过,皱纹爬满了他黑黝黝的脸颊,深陷的瞳孔显得他异常疲惫。外公一看见我便笑,仿佛他的心中装下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亲人。

烈日炎炎下,一个身影在田里耕耘,汗如雨下,他不是别人。正是我亲爱的外公,灼热的阳光照在他的背上,但他毫不在意,或许是习惯了。到了收获的季节,外公便把成果送到我们家,每次都能吃到他的新鲜蔬菜。“你要记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劳而获的东西咱不能要,外公虽然没念过书,但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他总是这样教导我,满怀期待。

这就是我平凡而又不一般的外公,在我心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外公,我爱您!

春节时光机|过年出不了门,这群人开始坚持写家史

爷爷奶奶的故事01(作者:王露艳)爷爷(王全敬,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朱大庄,2014年收麦前去世):

从奶奶口中:他是初中毕业,一九六几年的时候在我们家乡当会计师。

从爸爸口中:他当时处于的年代是饥荒年代,当时饿死了很多人,我爷爷最特别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当时在农场带回来一袋面(并不是很好),救了村里的一名村民。我爷爷一辈子朴实,善良,一生没有主动和人争吵过,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在当时,日子过得苦,穷,是他哥哥(国家定点农场当职工)经常补贴他,才可以艰难度日。

他的婚姻和爱情是由传统旧社会说媒而和我奶奶结婚的,感情可以,就是怕我奶奶,他们一生共有七个孩子,四子三女(因为当时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措施)。在当时饥荒年代,养七个孩子并不容易,所以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伟大的。

当时饥荒年代,经历过乱人坑(死人坑),吃树皮 。

奶奶:师玉兰,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2013年收麦前去世。

从爸爸口中得知:没有上过学,爱情和婚姻也是经过传统说媒方式嫁给爷爷,婚姻和和睦睦,没有什么大事件,生育及养育七个孩子(四子三女),并也养过别人的孩子。一辈子种地,务农。记忆最特别的事,爸爸上初中,因为没考上,奶奶买了两个西瓜(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比较贵)送给娘家兄弟(初中教师)为了让爸爸上初中,结果爸爸只上了半年就辍学了,外出打工。

注:希望加入“春节时光机·15天家史共写计划”的朋友,可以私信给我。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287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